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时.ppt_第1页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时.ppt_第2页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时.ppt_第3页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时.ppt_第4页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对应学生用书P4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蒸发、过滤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情景导入 “吹尽黄沙始见金”,通过淘金录像,你能否说出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学点精讲 1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的对象中不分主体物质和杂质,其目的是得到混合物中各种纯净的物质(保持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提纯的对象分主体物质和杂质,其目的是净化主体物质,不考虑提纯后杂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因此,从根本上说分离和提纯有一致性,都是将某一种物质从某种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相比较而言,提纯采用的方法较分离更为宽松,而分离更侧重于将相混合的每一种物质一一分离,因此考虑问题应更加周密一些。,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蒸馏或分馏、萃取、分液、升华等。 (2)化学方法根据物质化学性质上的特点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如沉淀法、吸收法、转化法、离子交换法等。,3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不增即不要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即尽可能不减少被提纯物,易分离指被提纯物与杂质易于分离,易复原指当被提纯物在操作过程中转化成其他形态时,还能方便地恢复到原来状态。 (2)注意事项:除杂质的试剂需过量;过量的试剂需除去;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根据除杂质的基本原则优化除杂质的途径。 拓展延伸 (1)易把分离与提纯混为一谈;(2)提纯时容易引入新的杂质。,(一)过滤 情景导入 用海水晒盐或用井水、湖水煮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如何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学点精讲 1概念:过滤操作是将难溶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因固体的微粒直径大于滤纸的孔隙(大于1107 m),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2仪器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3操作要领: (1)折滤纸。将圆形滤纸对折、再对折成扇形,扩成圆锥形后贴在漏斗上,若滤纸与漏斗间有气泡,要稍调节滤纸的顶角,可将三层处撕去一角,要求滤纸与漏斗内壁尽可能贴合,然后用少量蒸馏水润湿。,(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或专用的漏斗架上),下面放一洁净烧杯,漏斗下端管口必须紧靠烧杯内壁。 (3)用玻璃棒引流,将混有固体的悬浊液慢慢倒入滤纸上,装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中上部,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滤纸上缘必须低于漏斗边缘,悬浊液液面必须低于滤纸上缘。 (4)装液的烧杯再用蒸馏水洗涤,洗液也用滤纸过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至滤液检不出相应离子为止。如果需要称量沉淀物的质量,还要用玻璃棒将沉淀物从滤纸上刮下放入称量瓶内,经干燥处理后再称量。,拓展延伸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具体操作,在贴之前,用少量蒸馏水润湿后再贴);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装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注意:若一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需重新过滤,直到澄清。,思考与交流1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有四处用到玻璃棒,请问各有何作用? (1)溶解粗盐时用到玻璃棒,作用是轻轻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 (2)过滤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外流。 (3)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 (4)蒸发后用玻璃棒转移固体。,(二)蒸发结晶 1概念: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浓缩,从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2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作用: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溅出)。 拓展延伸 加入液体量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边加热边搅拌,当加热到有较多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溶剂。,(三)粗盐提纯 1实验涉及的基本操作:过滤和蒸发结晶。 2粗盐中的杂质: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3实验步骤:,4.可溶性杂质离子的除去: (1)可溶性杂质离子:Ca2、Mg2、SO42等。 (3)实验步骤:a.取所得到的盐配成溶液,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c.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d.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e.过滤,f.向滤液中加适量盐酸,g.蒸发结晶得纯净的NaCl。,思考与交流2 检验SO42时,能否用稀硝酸酸化?为什么? 答案:不能用稀硝酸酸化,因为用稀硝酸酸化后不能排除SO32的干扰,不能检验出原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检验SO42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溶液中存在SO32时,用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BaCl2,仍能产生白色沉淀BaSO4,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检验SO42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这时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情景导入 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进行粗盐的提纯,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但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那么,可能还有哪些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呢? 学点精讲 1物质的检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方法常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加以区别; (2)化学方法常用指示剂、点燃、加热、加试剂等方法。,2物质的检验“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蛋白质的检验。,3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2)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等的选择。 (3)检验反应时常需排除干扰物的影响,如:用Ba2检验SO42应排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特效性。 一种试剂如果只与少数几种离子反应,这种反应就叫做选择性反应。与该试剂反应的离子种类越少,反应的选择性越高。 如果试剂只与一种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这个反应的选择性最高,这样的反应称为这种离子的特征反应。 在物质检验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选择性高的反应,如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NH3。,4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1)当试样是固体时,需要先将少量试样配成溶液,观察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颜色等。 (2)在检验试样或配好的试样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时,每次应取少量进行检验。,5常见离子的检验 (1)H:向待测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H。 (2)OH:向待测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或变蓝),证明有OH。 (3)CO32:向待检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2HClNa2CO3=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4)SO42:向待检液中加入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Na2SO4BaCl2=BaSO42NaCl 特别提醒:一些物质的检验易被其他物质干扰。,选择分离和提纯操作一般有以下原则: (1)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两者都易溶,还可以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用重结晶法。 (2)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沸点差别较大时,用分馏法;若互不混溶时,用分液法;若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时,用萃取法;对某些溶质直径有区别的物质,还可用渗析法。 (3)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 (4)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混合物,宜先进行化学方法处理,再选取适当的试剂或方法进行分离。,例题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学过的可用于分离提纯的方法很多,如重结晶、过滤、盐析等,请将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物质最适宜的方法填入括号内。 (1)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 ) (2)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钠( )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炭粉( ),答案:(1)加热 (2)过滤 (3)重结晶 (4)加热,基础思维 考查点一 过滤与蒸发的实验操作 【例1】 (2011年沈阳模拟)过滤与蒸发是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试用你掌握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 放置酒精灯 固定铁圈位置 放上蒸发皿 加热搅拌 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A B C D 听课记录:(1)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故A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的原因是保证液体不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效果,故B项正确;C项错误;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故D项正确。,(2)在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根据题意应先放置酒精灯,然后根据酒精灯的高度来调整铁圈的位置,接下来放上蒸发皿,加入NaCl溶液进行加热,不断搅拌,当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答案:(1)C (2)B,规律总结: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明确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和适用范围: (1)过滤是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是为了获得溶液中的溶质,一般蒸发后都有结晶过程。 (3)过滤和蒸发中均用到玻璃棒,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主要是引流,蒸发中主要是搅拌。,【体验感悟1】 在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动手操作是(作具体、完整地说明)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根据是(填写代号)_。 A蒸发皿中恰好无水 B蒸发皿中刚刚产生白色固体 C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对黄海海水每次取20 g,严格按照过滤、蒸发、冷却、称量、计算的实验步骤规范操作,连续实验三次,算得固态盐平均值a g。该海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填“”“”或“”)_5a%。,答案: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防止液滴飞溅 C 解析:对液体加热时,若温度变化不均匀使局部过热,会发生液体暴沸甚至飞溅的现象,对液体不断进行搅拌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通过蒸发使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要待出现较多固体(实际上是大部分的水已挥发)时停止加热,利用有关仪器的余热使溶液蒸干。 海水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等易溶性的物质,在蒸发时,它们也与NaCl一同结晶析出,成为NaCl中的杂质。,考查点二 物质的检验方法 【例2】 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而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吗?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都能溶于稀硝酸) 答案:不可靠;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可能是BaCO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规律总结:(1)物质检验中的“先”“后”顺序,力求最简。宜先物理法,后化学法;先观察,后用试剂;先常温,后加热;先分组,后各组鉴别;先检验干扰离子,后检验被干扰离子。 (2)SO42检验:SO42检验时会受到许多离子的干扰: Ag干扰:用BaCl2溶液或盐酸酸化时防止Ag干扰,因为:AgCl=AgCl。 CO32、SO32、PO43干扰:因为BaCO3、BaSO3、Ba3(PO4)2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能溶于强酸中。因此检验SO42时,必须用酸酸化,如:BaCO32H=H2OCO2Ba2,但不能用HNO3酸化,同理,所用钡盐也不能用Ba(NO3)2溶液。,【体验感悟2】 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试液中含有SO42,试分析哪个方案正确。,答案:方案乙正确 解析:如果试液中含有Ag而不含SO42,当加入BaCl2溶液时,同样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AgCl,故方案甲不严密。只有含SO42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出现方案乙的现象,故方案乙严密。如果试液中含有SO32而不含有SO42,当加入足量稀HNO3后,SO32被氧化成SO42,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NO3)2试液后,出现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故方案丙也不严密。,高考思维 考情分析:在新课标的学习中,重过程轻结果,而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就是很重要的过程,因此今后高考试题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对常见仪器的作用及恰当的选用也会有所体现。根据物质的性质,在特殊装置、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操作及实验安全思想(如防倒吸)、绿色化学思想(防污染,药品节约)等可能成为高考考查的新动向。,【例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