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docx_第1页
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docx_第2页
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docx_第3页
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土流失的治理1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陕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迁。这说明 ( )A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生产力 B造成生态环境全面恶化C洪涝灾情加剧 D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 黄河中游主要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区,该地区古代森林茂密,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据此回答15题。1.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A钢铁工业 B煤炭工业 C纺织工业 D机械制造业2.上述工业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是造成水土流失;污染大气环境;破坏生态系统;污染水源;A B C D3.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多大风天气;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过度开垦A B C D4.综合治理与开发黄河中游流域的主要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疏浚河道;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修建水利工程;A B C D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使当地称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A B. C. D. 3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的自然条件,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首先应该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4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水土流失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A B C D5 黄淮海鱼塘一台田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具有的共点是( ) A.治理低洼地 B.治理盐碱地 C.发展立体农业 D.形成模式的自然条件相同6 黄淮海平原整治盐碱地工作的核心是( ) A.使土壤脱盐 B.治水 C调控水盐运动 D.改造局部气候 7 下列方法措施,对改造盐碱有利的是:建设引淡淋盐工程;提高地温,增加蒸发;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选择适当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 A. B. C. D. 8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表,回答(1)(2)题。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植被覆盖率(%)降水量(mm/30分钟)径流量(mm/30分钟)入渗量(mm/30分钟)产沙总量(g)减流效益(%)减沙效益(%)100609.7750.230.8580.7899.30856020.4639.541.5259.7598.77706027.3132.694.3446.2796.48606038.2421.7624.1124.7780.41406041.9118.0957.2917.5353.45206042.4417.5688.7516.5127.8906050.839.17123.0700(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D径流量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2)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A20%40% B40%60%C60%70% D70%85%9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10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 ) 打坝建库 加固堤坝 平整土地 疏浚河道 修水平梯田 A B C D 参考答案:1 答案: B解析: 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使山西榆林地区人们失去生存的条件。2 答案: 1.B 2.A 3.B 4.D 5.C解析: 3 答案: C A B解析: 第1题,“红色荒漠”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石质裸露,就会出现“红色荒漠”。第2题,“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第3题,针对江西丘陵自然条件的特点,从地形、降水特点、植被覆盖率、水文特点、土壤等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应加强综合开发。4 答案: D解析: 5 答案: AC解析: 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不存在盐碱问题。珠江三角洲与黄淮海平原形成模式的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如气候。6 答案: B解析: 盐碱地的形成与水的运动最为密切,故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治水。7 答案: D解析: 提高地温,增加蒸发,易于使土壤返盐,不利于改造盐碱地。8 答案: 1-2DC解析: 第1题,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