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内容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 2、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变化的因素。,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城市 (1)衣:“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西装、旗袍、学生装、裙子在大城市流行。 (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 (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社会风俗: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2、农村: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社会风尚: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物质生活: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2、改革开放以来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丰富了餐桌。 (3)住:近十多年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风俗习惯: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思维训练(13、14、15均未讲) 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什么在通商口岸变化最大? (1)通商口岸最早受西方侵略; (2)这些地区历史上商品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受封建思想影响小; (3)人员流动性强,个性比较自由; 2、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近代: 鸦片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