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公司AY型多级离心油泵说明书.doc_第1页
高精公司AY型多级离心油泵说明书.doc_第2页
高精公司AY型多级离心油泵说明书.doc_第3页
高精公司AY型多级离心油泵说明书.doc_第4页
高精公司AY型多级离心油泵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Y型多级离心油泵 安装使用说明书四川高精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目 录一、用途二、型号说明三、机构说明四、冷却和密封系统五、安装说明六、联轴器的安装与维护七、检修周期与检修内容八、使用维护须知九、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十、泵主要零件的材料一、 用途主要用途: 石油化学和石油炼制炼油厂高温高压油输送泵。 火电厂超临界火电机组及其他机组燃油系统供油泵。 碳黑厂煤焦油输送泵。 可燃气处理煤炭气化、液化天燃气、冷冻液化等输送泵。 AY型系列离心油泵,是在原Y型油泵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并重新设计的。它是为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尽快地适应以节能为中心的设备更新升级换代而发展的新产品。 AY型系列离心油泵,用在石油精制、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及其他地方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石油及其产品,其耐腐蚀程度和使用温度按与介质接触的主要零件的材质分为三类。 性能范围(按设计点计):流量(Q):6.25180m3/h扬程(H):105648m介质温度(t):0300二、型号说明:40 AY3512级数12级 单级扬程35m 离心式油泵吸入口法兰直径40mm三、机构说明: 该泵为卧式节能多能离心泵,吸入口、吐出口均垂直向上,泵体被支承在过轴心线的水平平面上,其结构参见结构图一。1定子部份:主要由轴承部件(2)、吸入段(4)、吐出段(9)、中段(5)、导叶(6)、末级导叶、托架等零件组成,采用穿杠和螺栓,将其紧固在一起,整个定子部份通过吸入段、吐出段外缘水平中心方向翅膀座落在泵的支上,泵支架安装在泵座上;为了限制泵体执膨胀变形位移,在驱动端吸入段的支承同支架结合面上左右各有一枚垂直泵轴线的定位键,防止泵体热膨胀向驱动端方向位移;而非驱动端吐出段的支承同支架结合面上开有平行于泵轴线的导向槽,限制泵体的热膨胀位移只能沿着轴线方向向非驱动端方向移动。吸入段同吐出段间有泵罩围在外面,电机、联轴器、泵共同安放在同一底座上,出厂前合装后包装出厂。2转子部份:主要由轴(1)、叶轮(8)、平衡盘(11)、平衡鼓(12)、密封轴套(3)等件组成。3轴承部份:轴承结合部是转子的支承部份,40AY、50AY采用滚动轴承,65AY、80AY、100AY、150AY采用滑动轴承并配有止推球轴承,轴承一律采用甩油环稀油自润滑,并且水冷却。4密封部份:叶轮级间密封,吸入段、中段、导叶段、叶轮均采用可更换的口环进行间隙密封。5轴封密封:根据用户要求,可选用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图一、AY型节段式多级离心油泵结构图1:轴 2:轴承体 3:机封轴套 4:吸入段 5:中段 6:导叶 7:壳体密封环8:叶轮 9:吐出段 10:平衡套压盖 11:平衡套 12:平衡鼓(盘) 13:叶轮密封环四、冷却和密封系统1为使泵能正常工作,对填料函、轴承盒和泵体冷却腔,必须根据工作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却和密封,其具体情况如下所示:输送介质温度冷却水管联接方式冷却部位备注0-80串联(压盖并联)填料函冷却室如果输送介质是清洁的油口,可直接将泵内液体引到填料函当密封液用。80-200串联(压盖并联)填料函和轴承冷却室向填料函供常温中性密封液200-260串联(压盖并联)填料函、轴承室向填料函供常温中性密封液260并联(压盖并联)填料函、轴承和泵支架冷支却室向填料函供常温中性密封液2冷却水质及密封液压力:1:进水管(轴承冷却) 2:出水管(轴承冷却) 3:进油管 4:出油管 5:机封冲洗(泵出油管上取)(机封冲洗、轴承冷却接管图)(1) 机封冲洗(常温泵)接管的连接:用户只需从油泵出水管路上引一支路,然后将其分别引入机封冲洗孔,与我公司出厂时引出的冲洗接管焊接相连即可,见机封冲洗、轴承冷却接管图。(2) 冷却水压力P=0.150.3MPa为宜;(3) 密封液压力原则上应比所在侧填料函前面的压力高0.050.15MP,以防止泵内的介质漏出或漏气(对所有油泵);(a)吸入侧填料函的封液压力都可以取P=Ps+0.0150.15MPa,Ps是泵吸入口压力;吐出侧填料函的封液压力在有平衡管或平衡孔的泵上,可按吸入侧同样选取;(b)但在平衡管可能堵塞的情况下,封液压力应该取得比较大,即:P=Ps+(Pd-Ps)/2+0.0150.15MPa,Pd是吐出压力;(c)加平衡管或平衡孔时,则P=Ps+Pn+0.0150.15MPa,Pn是n个叶轮产生的压力。3密封油泵的压力应按上述最高压力选定。4冷却水和密封液的需要量:(1) 并联时每一轴承、填料函、泵体冷却腔、填料压盖的冷却水需要量为0.51m3/h,串联时每台泵的冷却水需要量为0.81.5m3/h;(2) 上述冷却水、密封液的需要量仅供参考,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五、安装说明1泵安装得好坏对泵的平衡运行和使用寿命有很重要影响,所以安装校正工作必须仔细进行,不得草率行事。2泵吸入管的安装高度,长度和管径应满足计算值,为求简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弯头等)。并保证工作时不超过其必需汽蚀余量。3吸入管道和输出管路应该有各自的管道支架,泵不允许直接承受管路的负荷。4安装泵的地点应足够宽畅,以方便检修工作。5安装顺序:(1) 将机组放在埋有地脚螺栓的基础上,在底座与基础之间放成对的楔垫,作找正用。(2) 松开联轴器,用水平仪分别放在泵轴和底座上,通过调正楔垫使机组水平,找正后,适当拧紧地脚螺栓,以防松动。(3) 用混凝土波灌注底座和地脚螺栓孔。(4) 待混凝土干固后,检查底座和地脚螺栓是否有不良的松动现象,认为可以后,应拧紧地脚螺栓,并重新检查泵轴的水平度。(5) 校正泵轴和原动机的同心度,详见“联轴器的安装与维护”。(6) 在接管路及确定原动机转动方向后,再接上联轴器,并再核一次轴的同心度。(7) 在机组实际试运行3-4h后作最后检查,如没有不良现象,则认为安装合格,在试用过程中检查轴承的温度和振动情况如下表:温度标准 工 表2轴承种类滑动轴承(巴氏合金瓦)滚动轴承温度7080振动标准 单位:mm/s 表3转速(n)优良合格3000r/min1.84.511.26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杂物落入机器内,应将机组的所有孔眼均盖好。7为防止管线中杂物进入泵内,对新安装的管线在泵前应装设过滤器,过滤器的有效流量面积应大于吸入管截面的2-3倍。8在试车前,应从轴承体的油孔给轴承加清洁的润滑油,油量不得淹过油标直径(坚直方向)的2/3处。建议使用30号机械油,并三个月更换一次。六联轴器的安装与维护(1)安装首先把两个轮毂安到主从动轴端上;确定轴端间距离,应注意主从动轴端可能出现的任何一种轴向移动;为确保安全运行,轴系需按标准找中,图二示出了可用于大多数场合的典型找中方法。按图示,把百分表把在电机或泵端联轴器上, 在联轴器最大外圆上的径向跳动0.1mm(A处),端面跳动0.05mm(B处)。在检查时应检查互成90的四个点,并且要把百分表把合在另一个轴端重复上面的步骤,为了达到上述标准,需要合理调整泵和电机的位置以及在泵和电机底脚下加入适当厚度的垫片。图二 典型的找正方法(2)例行检查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联轴器可以长期安全运行。应周期地对螺栓进行牢固方面的检查,同时从外观上检查弹性橡胶圈或膜片是否有任何疲劳破坏的征兆。(3)更换联轴器的故障只能与弹性橡胶圈或膜片组有关。当弹性橡胶圈经过长时间运行或联轴器不对中发生磨损,或当膜片组承受过大不对中或严重超扭及两者兼有时才发生破坏。万一出现故障后,在新组件投入运行前,最根本的是查破坏的原因且加以排除。而作为例行的手续是检查找正。(4)装拆如图二所示,联轴器可以在不干扰主从动装置情况下进行装拆。在重新安装前应进行例行的找中复查工作。图三 联轴器装拆七、检修周期与内容1检查周期:可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检修能力确定,下表内容供用户参考。检修类别小 修大 修检修周期36个月1218个月2检修内容1小修内容(1)检查和调整轴承并校核联轴器同心度;(2)检查和调整地脚螺栓的松动现象;(3)修复在运行中个别零件曾发生的缺陷,或更换之;(4)清扫冷却水、封液管路;(5)根据漏损情况,重新调整填料的松紧或检修机械密封,对填料可更换部分或全部更换。1大修内容(1)泵解体取出转子及各部零件,并进行清扫;(2)检查泵内所有零件状况,测量其磨损、腐蚀和冲刷程度,必要时进行更换;(3)装卸时用水平尺测量并调整泵的水平度,检查和调整联轴器的对中程度;(4)检查轴套、压盖、填料环、平衡鼓、平衡盘、平衡套、各密封口环的磨损情况及零部件各处间隙并进行测量,必要时应更换;(5)检查轴承(滚动与滑动),必要时应更换;(6)清洗泵的封液、冷却水等附属管线、管件;重新压填料;校对压力表和更换润滑油等;(7)检查和调整轴弯曲和转子的跳动情况;(8)小修过程中如发现较大问题应按上述相应情况处理。八、使用维护须知1开车准备(1)开车前要拿掉放在机器上的杂物,并把现场清理干净;往轴承室注入适量润滑油;(2)未装联轴器前检查原动机的转向,看是否与泵旋转方向指针所指方向一致,验证后装好联轴器;(3)在未装填料前用手搬动联轴器,泵应转动灵活;装好填料后必须仍能较轻快的盘车;(4)开车前应该用所输送的液体将泵罐满,以排除泵内(包括吸入管内)的空气,此时吐出管的闸阀应关闭;(5)输送热油时,在开车前要均匀预热,预热是利用被输送的热油不断通过泵体内进行的。预热标准是:泵壳温度不得低于入口油温40,其预热速度为50/h,在开车预热时应将泵体支脚上椭圆形孔一侧的螺帽松开0.30.5mm;(6)开车前检查地脚螺栓有无松动、压盖是否歪斜及密封液和冷却水的供给情况。(7)泵原则下在协议要求工况下运行,否则会发生损坏设备的可能。2.开车:(1)彻底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完善;(2)打开各种仪表的开关; (3)接通电源(或启动汽机),当泵达到正常转速,且仪表指出相当压力后,逐渐打开吐出管路上的闸阀,并调节到需要的工况;如有旁通管,此时应关闭;在吐出管路上的闸阀关闭的情况下,泵连续工作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min;(4)开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原动机的功率读数及泵的振动情况,振动数值不应该超过11.2mm/S;(5)轴封的泄漏情况是工作情况的重要标志,泄漏应该是少量的、均匀的。3维护(1)经常检查轴承发热情况,轴承温度不应超过表2数值,并适时检查油位计的油位情况;(2)不允许用吸入管的闸阀来调节流量,避免产生汽蚀;(3)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果必须在该条件下连续运转,则应在出口安装旁通管,且使流量达到上述最小值以上;(4)经常注意填料函的泄漏和发热情况;(5)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开情况,泵壳温度与入口油温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6)注意泵运转有无杂音,如发现异常状态时应及时处理;(7)由于电机是按设计工况配置,故泵不宜在大流量下连续运转,否则会引起电流增高,甚至电机烧损。4停车(1)逐渐关闭吐出管路闸阀;(2)切断电源(或停止汽机);(3)待泵冷却后再关闭各种冷却及封液管路;(4)将泵内液体放空(特别是冷却水),清洗、掏出填料,且应定期的把转子按180旋转,防止轴弯曲。5保管(1)泵体按大修内容逐项处理;(2)前项完成后,在零件各加工部位涂上防锈油,并定期检查保管情况。九、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序号故障现象原因解决方法1轴承发热润滑油过多润滑油过少润滑油变质机组不同心振动减油加油排去并清洗油池再加新油检查并调整泵和原动机的对中检查转子的平衡度或在较小流量处运转2泵输不出液体吸入管路或泵内留有空气进口或出口侧管道阀门关闭使用扬程高于泵的最大扬程泵吸入管漏气错误的叶轮旋转方向吸上高度太高吸入管路过小或杂物堵塞转速不符注满液体、排除空气开启阀门更换扬程高的泵杜绝进口侧的泄漏纠正电机转向降低泵安装高度,增加进口处压力加大吸入管径,消除堵塞物使电机转速符合要求3流量、扬程不足叶轮损坏密封环磨损过多转速不足进口或出口阀未充分打开泵内或吸入管内存有气体管路中有堵塞介质密度与泵要求不符装置扬程不符叶轮流道不对中泵的旋转方向不对更换新叶轮更换密封件按要求增加转速充分开启重新灌泵,排除气体消除堵物重新核算或更换合功率的电动机设法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检查、修正流道对中改变旋转方向4密封泄漏严重封元件材料选用不当磨擦副严重磨损动静环吻合不匀磨擦副过大,静环破裂O型圈损坏向供泵单位说明介质情况,配以适当的密封件更换磨损部件,并调整弹簧压力重新调整密封组合件整泵拆卸换静环,使之与轴垂直度误差小于0.01,按要求装密封组合件更换O型圈5振动增大泵轴和电机轴的中心线不对中轴弯曲轴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泵产生汽蚀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有磨损转动部分失去平衡管路或泵内有杂物堵塞关小了进口阀地脚螺栓松动或基础不牢固校正对中更换新轴更换轴套进行工艺调整检修泵或改善使用情况转子重新平衡检查排污打开进口阀,调节出口阀紧固螺栓或加固基础6电机过载(电流升高)泵和原动机不对中介质相对密度变大转动部分发生摩擦装置阻力变低,使运行点偏向大流量处泵处于大流量点运行调整泵和原动机的对中改变操作工艺修复磨擦部位检查吸入和排了管路压力与原来的变化情况,并予调整调节阀门至设计工况十泵主要零件的材料材料分类耐腐蚀程度不耐腐蚀耐中等硫腐蚀使用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