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doc_第1页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doc_第2页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doc_第3页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doc_第4页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姓 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目 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正文 1一、绪论1二、本论:1(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41、经济法主体概念42、特征4(二)经济法主体的体系51、双层框架52、三层框架6(三)经济法主体的资格61、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概念62、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63、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7(四)经济法主体范畴界定71、经济管理主体的界定72、市场主体83、社会中间层主体8三、结论9参考文献10内容摘要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中的重要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如果没有独具特色的主体制度,则其部门法的地位就不能完全建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学科,经济法如果不能为该部门法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主体理论,则其理论理论体系便是不完善的。第十四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是“经济法学主体范畴研究”。范畴即基本概念。“哲学上指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的反映,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一系列范畴。经济法学的范畴包括经济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理念、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制定、经济法的实施等。为了明确经济法学主体范畴,必须深入研究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体系。经济法主体,也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法律部门的主体制度是基于部门法独立的调整对象、调整任务而以独特的视角建立起来的,同一社会实体或个人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享有不同的权利义务,从而成为各部门法的主体。据此,经济法主体可表述为政府、经营者、消费者三类。关 键 词 经济法主体 范畴 体系 法律关系 框架浅论经济法主体的范畴和体系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中的重要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如果没有独具特色的主体制度,则其部门法的地位就不能完全建立;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学科,经济法如果不能为该部门法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主体理论,则其理论理论体系便是不完善的。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一)经济法主体概念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组织体和个人【注释】 郭维真. 试论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第42页。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拥有经济职权或经济权利、经济自治权限、承担经济职责或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包含以下要点:第一,经济法主体是由经济法赋予法律资格的社会实体。第二,经济法主体是存在于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体。第三,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目前国内学术界给经济法主体下定义时也就相应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其一,是过于强调国家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将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简单定性为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并机械地规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有意识地缩小了经济法主体的范围,与实践中政府部门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借国家之名干预经济过于泛滥的非正常现象“不谋而合”;其二,是认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并不一定由经济法本身设立,而依据行政法或者民商法的思维模式,推导出任何具有独立人格的法律主体(特别是公民)都可能成为经济法主体,这实际上是泛化了经济法主体的概念。(二)特征1、具有经济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拥有一定的财产;拥有自己的名称(姓名)、经济户口(“户口”)和住所或场所。2、独立性。公利体仅服从公共利益,其行为不受任何机构的不当干预。由于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各种利益集团都会对公共利益做出自己的解释,因此,公共利益的判断必须纵观全局,从尽可能深广的角度来考察特定的利益冲突。公利体必须具有独立地位才能公正地判断利益冲突。3、(1)主体的范围广泛。经济法主体中既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等一些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单位和个人,也有不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社会组织内部机构和企业职工。(2)国家十一总特殊的主体。国家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始终处于领导者、管理者的地位,国家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就可以产生经济法律关系;国家利益受到特殊保护。(3)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不平等。4、(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和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这两类。(2)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其活动宗旨是实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与调控,而市场领域内的微观单位,其活动宗旨则是以营利为目的。5、(1)经济法主体外延的宽泛性。(2)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特定性。(3)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4)经济法主体在法律形态和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对经济法主体,观点不一,有如下不同的观点: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拥有经济职权或经济权利、承担经济职责或经济义务的当事人。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承担者。在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还有学者认为,在经济法律关系范畴中,应区分经济主体、法律主体;法律联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等概念,并进一步指出经济法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经济权限,参加或能够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社会主体。二、经济法主体的体系(一)双层框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可以说是规范政府与市场互动之法。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即市场调节机制与政府干预机制相互依存、补充、制动的关系。据此,经济法主体体系可设计为由政府层次的主体与市场层次的主体所构成的框架,即“政府市场”两层框架 陈朝辉. 基于企业社会中间层政府主体框架的经济法责任研究D. 浙江财经学院, 2010,第116页。在经济学领域,基于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的存在,有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私人经济与公共经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等多种划分;就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同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的划分相联系,有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民间与官方等多种划分;在法学领域,基于同理有私益与公益、私权与公权、私法人与公法人、私法与公法等多种划分。在我国现行立法中,许多制度设计都江堰市是以政府与市场这两个基本层次为依据所展开的,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由合一走向分开,一直是经济立法所关注的主题。正因为如此,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两层框架”,与学理上的分析框架和立法机关上的制度安排基本吻合。(二)三层框架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三层框架是在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过程中,由于派生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社会中间层而形成的。它表明,政府与市场之间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往往通过一定中介发生联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公共组织大量涌现,既履行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某些职能,也替代了原来由市场主体享有的某些职能。一般而言,二层框架与三层框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并存的。在许多领域,三层框架是在两层框架基础上的进化,是对两层框架的超越和修正。三层框架有理想模式和现实情况之分。前者即对称互动的三层框架,社会中间层有适度独立的地位,政府通过社会中间层协调市场的力度与市场通过社会中间层制约政府的力度大体均衡。而我国现实中则是非对称的三层框架,社会中间层尚未成为与政府、市场相对独立的第三种力量,在许多领域还不存在社会中间层或者只有其名而无其实,政府通过社会中间层协调市场的力度大于市场通过社会中间层制约政府的力度。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成立后,作为合同关系基础的情势,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非当初所能预料的变化,如果仍坚持原来的法律效力将会产生显失公平的结果,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应当对合同的法律效力作相应的变更乃至合同解除的一项法律原则。情势变更原则实质与功能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和商品安全交易。这一原则的确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三、经济法主体的资格(一)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概念经济法主体资格,亦称经济法人格,即一定社会实体依法能够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资格。(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1)宪法。宪法对国家机关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职权,地位,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所作的原则性规定,是这些主体取得经济法主体的基本法律依据。(2)国家机关组织法。如国务院组织法(3)有关经济立法。如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4)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三)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1.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规定或根据有关国家机关的决定、命令和特别授权而取得。这是国家机关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主要方式。2.经审批(特许)和登记注册而取得。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少数企业需如此取得主体资格。3.经登记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4.经法律、法规认可而取得。如公民只要取得劳动者、消费者的条件,就当然是劳动消费者资格。5.经章程、合同认可而取得经济法主体,如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只要符合章程的规定,就取得企业内部关系主体资格,农民签订承包合同,就成为农村土地承包户。四、经济法主体范畴界定(一)经济管理主体的界定经济管理主体即经济法主体体系三层框架中的政府主体,是指具有经济职能的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具有经济职能的部门或机构 张剑秋, 邬云霞. 经济法主体与民事法律主体的区别J. 北方论丛, 2003(4),第22页。它市场监管、宏观调控关系中具有监管、调控主体资格。经济管理主体具有下述主要特征:1、经济性与管理性相结合:对象和手段的经济性;目标和行为上的管理性。2、统一性与个别性相结合。经济管理主体是一个由多层次、多部门的经济管理机关所构成的,代表国家实现经济职能的组织系统。它既是一个整体性的、抽象性的主体,即政府;又是一个个在系统内部分工框架中的个别的、具体的经济管理机关。一方面,在经济管理系统中,有统一的组织、目标、规则、权力和责任,各个经济管理机关所实施的监管、调控行为,都是代表国家实施的行为,其后果最终都由国家承受,其所应支出的费用都统一来源于国家财政。另一方面,各个经济管理机关都只是经济管理系统构成单元,各自有特定的目标、职权、职责,在经济法律关系中面对监督、调控相对人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在诉讼中都以本机关的名义充当诉讼当事人。(二)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既是民法主体,又是经济法主体。民法所确认的市场主体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经济法所确认的市场主体资格具有特殊性和有限性。经济法的市场主体制度是实施不同市场主体差别待遇的制度。民法的市场主体制度就是构建一个在最大范围内平等的市场主体体系,为统一、开放的市场奠定基础;而经济法所确立的各种市场主体的都具有特殊性,并且各自只适用于特定范围内的社会实体 段葳, 徐元彪. 论经济法责任独立的具体形态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6),第36页。 市场主体的资格有一般市场主体资格和特殊市场主体资格之区分:前者是从事各种市场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资格,适用民法中民事主体制度。后者是指进入特定市场,从事特定项目、行业、地域、场所等的交易和竞争的资格,它所适用的主体范围不具有普遍性,换言之,它是对社会实体之市场准入资格的限制。市场主体分类的原则:1.市场主体类型法定原则。包括:名称固定化,如广告法中的市场主体限定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市场主体限定为经营者和消费者。2.符合国家协调经济运行目的原则。任何一种市场主体类型的确立,都反映了国家对这种市场主体进行干预的特定目的。3.多标准并存原则:根根据据市场经济的不同需要和政府干预的不同目的灵活选择不同的标准。 (三) 社会中间层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体 倪才龙, 祝红霞. 论社会中介组织的新一类经济法主体地位J. 时代法学, 2006(4),第60页。参考文献1、卢泽芳, 王安洁:论经济法的主体-对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王文兵:论经济法主体的具体性. 湖南大学, 2005年版。3、张波: 论经济法主体适格的新思维. 法制与社会, 2008年第28期。4、闫海:张天金. 市场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重塑:以经济法主体理论为分析工具. 中国社会组织, 2011年第11期。5、孙路: 浅议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 现代经济信息, 2011年第4期。6、张波:论经济法主体适格的新思维. 法制与社会, 2008年第28期。7、王柄华: 浅论经济法的基本权利范畴以经济法主体的角色为视角. 华人时刊旬刊, 2014年版.8、赵彦双:市场中介组织经济法主体地位的定性分析. 行政与法, 2010年第10期。9、李温:论经济法的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年版。10、韩伟丽: 论政府在经济法主体中的角色定位.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冯渝安:论经济法主体的范围. 经济视角:2013年第10期。典型特征如下:1.中介性;2.公共性:它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以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为职能,其行为具有公信力,即其行为的可靠性、公正性和正确性一般能够得到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公认和政府的确认。3.民间性:它独立于政府系统外,现阶段还具有半官方性。4.专业性。主要职能如下:1.辅助职能为辅助政府干预市场服务;辅助市场交易与竞争服务。2.干预与政府职能在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方面干预市场主体;制约政府: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反馈市场信息来影响和制约政府。3.协调职能:市场主体之间、市场利益集团之间、市场主体与政府主体之间的关系,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市场运作和政府干预的效率。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类型 :1.团体性主体即具有社会团体资格的主体。它由同一类别的市场主体依法组成,包括工商业者团体(如商会、企业家协会、同业公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证券业协会等)、消费者协会、工会等。具有非营利性、民主性、自律性、互益性、公约性等特征。2.单元性主体社会评价主体:法律、会计、评估、合格评定、工程咨询、价格鉴证等;经济调节主体: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资产投资机构等;市场中介交易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