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doc_第1页
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doc_第2页
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doc_第3页
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doc_第4页
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通告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546号)要求,现将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见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1月12日至2016年1月21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可实名举报。全国工商联经济部联系人:吴盈禧电 话 真 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100035附件: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厅2016年1月11日附件全国工商联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一、技术发明奖1.项目名称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2.推荐单位意见项目发明了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采用自主开发的双螺杆挤出纺丝-拉伸界面制孔技术制备出具有界面孔结构特征的高强度和大通量PVDF中空纤维膜,解决了常规纺丝制膜技术不能兼顾高强度和高孔隙率的难题。发明了在线表面同质修饰技术,与双螺杆挤出纺丝-拉伸界面制孔技术联用,开发出兼具熔融纺丝法高强度、高孔隙率和溶液纺丝法高分离精度(分离孔径较小且分布窄)及抗污染的新一代同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其中中国专利17项、美国专利3项、新加坡1项、香港1项。技术成果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提供了处理效果好、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的新一代中空纤维膜产品,在污水资源化和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我国高性能聚合物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等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目简介本项目发明了双螺杆挤出纺丝-拉伸界面致孔技术,制备出具有界面孔结构特征的高强度和大通量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攻克常规溶液纺丝技术不能兼顾高强度和高孔隙率难题;发明在线表面同质修饰技术,与双螺杆挤出纺丝-拉伸界面致孔技术联用,开发出兼具熔融纺丝法高强度和溶液纺丝法高分离精度及抗污染的同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发明阵列型多孔喷丝头、在线涂覆、拉伸-定型、双螺杆挤出纺丝-拉伸-修饰-后处理集成工艺与装备等,建成年产200万平方米同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及膜组件生产线,形成系列化产品;采用本项目关键技术还研制出新型高性能聚全氟乙丙烯、其它同质增强型和同质纤维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等。4.客观评价项目的核心发明点经委托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行了查新,查新结论“同质增强PVDF中空纤维膜及膜组件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产品2014年经国内膜法水处理行业专家对浙江东方华强1.4万吨/天印染废水再生回用示范工程进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同质增强MBR膜组件平均运行通量大于20L/(m2h),系统平均吨水能耗较未使用同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组件前降低30%。技术成果通过在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化,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已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至2014年在中国水网膜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品牌知名度”和“综合满意度”评选均名列榜首。鉴于项目技术创新性突出,推广和应用效果明显,对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会授予该项目2014年度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5.推广应用情况本项目发明的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成功地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发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同质增强型PVDF中空纤维膜及膜组件MOFF-HF”、“熔融纺丝法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TPVDF-HF”和1项天津市杀手锏产品“内压型和外压型中空纤维超滤、微滤膜组件”,中空纤维膜组件及装置被授予“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在工业(特别是纺织印染等传统制造业)废水、市政污水处理与回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约200万吨/日处理规模。近三年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新增利润超过1.6亿元。6.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Composition for preparation of hollow fiber porous membr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美国US9095819B2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Changfa Xiao, Xiaoyu Hu, Haixian Liang, Shulin An有效发明专利Method for making liquid separation membrane美国US8722146B2Tianjin Motimo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Jianli Liu, Changfa Xiao, Xiaoyu Hu, Wujiang Zhang, Ruobing Hou有效发明专利Preparation Method of Perfluorinated Polymer Hollow Fiber Membrane美国US9211503B2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Changfa Xiao,Zhongqing Miao,Qinglin Huang,Shulin An有效发明专利A Hollow Fiber Membrane and The Preparation Thereof新加坡SG168314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Changfa Xiao, Xiaoyu Hu, Haixian Liang, Shulin An有效发明专利A Kind of Hollow Fiber Porous Membra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香港HK1126709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Changfa Xiao, Xiaoyu Hu, Haixian Liang, Shulin An有效发明专利一种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中国ZL201210081941.3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建立、胡晓宇、张武江有效发明专利一种聚偏氟乙烯复合增强型液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中国ZL201010590152.3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建立、肖长发、胡晓宇、张武江、侯若冰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高分子共混材料的制备 方法中国ZL201210126795.1天津工业 大学张宇峰、刘冬青、董姣姣、王聪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同质增强型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中国ZL201410208920.2天津工业 大学肖长发、凡祖伟、刘海亮、黄庆林、刘振、环国兰有效发明专利一种拉伸-热定型装置中国ZL201210099989.7天津工业 大学安树林、肖长发、张宇峰、骆霁月有效7.主要完成人情况(1)肖长发,教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负责总体方案,发明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应用等。(2)胡晓宇,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产品开发应用等。(3)黄庆林,副教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参与双螺杆挤出纺丝-拉伸界面致孔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实施、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等。(4)环国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产品开发应用等。(5)刘振,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参与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等。(6)张宇峰,教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参与同质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制备关键设备研制、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等。8.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天津工业大学与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紧密合作,前者着重于原创性技术成果开发,后者侧重于成果产业化实施。2007年以来,完成人先后合作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高性能聚烯烃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制备关键技术(2007AA030304)”、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PVDF中空纤维膜共混熔融纺丝工艺研究(06YFGZSH01800)”、“面向应用过程的高性能中空纤维膜结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10SYSYJC279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多重微孔结构设计与构建(51073120)”等,对本项目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做出贡献。二、科技进步奖(一)项目11.项目名称高电压大长度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推荐单位意见高电压超大长度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是电缆领域的高端产品,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对国家的海权和国防安全影响巨大。该项技术长期由国外垄断,对我国海岛开发、海洋油田建设和维护海洋安全构成严重制约。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根据这一国家重大需求,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高电压超大长度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生产、施工与安全运行成套技术的突破。产品和技术经过多项工程应用验证表明:产品质量、技术性能指标、施工效率和安全运行监测等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同行专家评价为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实现了高电压超大长度光电复合海缆这一军民两用技术的国产化,填补了我国空白,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国外垄断,对于解决我国孤岛供电、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权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该项成果解决了我国在海缆领域的系列技术瓶颈,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项(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1篇,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我国电缆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目简介我国海缆的生产、施工技术和运行水平与国外有相当差距,绝缘材料电压等级只能生产到110kV,特别是大长度制造技术尚未成熟,需要长期运行考核。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东方电缆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技术攻关,形成以下自主创新成果:(1)针对海缆工程的电气、机械、热场、光学、阻水等特殊要求,首次提出在铠装层内增加光纤单元复合层,使光纤单元能得到缓冲保护,不受外部机械损伤。(2)针对现有设备无法满足大长度海缆制造,发明了直径17 米的转盘立式成缆机和直径25 米智能型主动收放线托盘,确保220kV三芯无接头光电复合海缆制造长度突破10km、单芯无接头超过20km,使大长度无接头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针对大长度海缆工厂接续和故障修复,发明了一种特殊结构的软接头,使海缆制造长度能满足使用极限,软接头制作周期相对国外缩短了一半,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针对高电压绝缘料国产化,提出了基于材料混炼过滤,交联剂液相浸渍扩散和高分辨率杂质检测的自主技术和用国产基料生产超净高压电缆材料的技术方案,设计建造了国内首条生产线,突破了国内绝缘料洁净度技术瓶颈,材料中杂质颗粒含量达到国际标准。(5)针对地震、海啸、锚害等造成海缆阻断,创造性地利用海缆内的通信传输光缆作为高灵敏度分布式振动感应器,突破了复杂海况条件下锚害事件和海缆磨损事件的实时预警和准确定位的技术难题,显著降低了海缆运营安全风险。产品完全替代进口,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石油平台及海上风电等海底输电工程,累计新增销售125343万元,利润26647万元。产品被列入民营企业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及产品推荐目录。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项(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各1项、发表论文21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被EI收录5篇。成果取得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4.客观评价项目产品与国际上同类产品,如法国耐克森、意大利普睿司曼、英国ABB、日本藤仓等少数公司研制的产品相比,具有软接头制作的成功率比较高,抢修维护周期比较短,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同时本项目创造性地利用海缆内的通信传输光缆作为高灵敏度分布式振动感应器,突破了复杂海况条件下锚害事件和海缆磨损事件的实时预警和准确定位的技术难题,显著降低了海缆运营安全风险,使最大监测缆长由50km提高到160km。根据项目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2011年4月验收意见,认为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额定电压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纤复合海底电缆”“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均通过中电联组织的成果鉴定,认为“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海底电缆”于2012年4月通过中电联组织的技术评审,认为“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缆敷设与电缆安全运营智能保障系统的研究”于2009年7月通过宁波市新世纪评估中心组织的,由叶声华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的科技成果鉴定;“额定电压220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分相铅套粗圆钢丝铠装聚丙烯外被层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含软接头)”于2010年4月通过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光纤信号反馈系统于2008年4月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检验结论为:“所检测项目的检验结果符合GB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和Q/NK001-2008 光纤信号反馈系统中的有关规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2010年8月19日评价:“220kV海底电缆产品的研制成功和检测通过,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产品制造技术的空白,标志着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已掌握220kV级海底电缆制造技术和工艺并且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该产品制造技术并通过权威机构检测的企业”。鉴于项目技术创新性突出,推广和应用效果明显,对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会授予该项目2013年度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5.推广应用情况生产的光电复合海底已大量用于国家重大电网工程、中海油石油平台等工程项目中。目前,110kV光电复合海缆已全部替代了进口,2009年在中海油5000万吨工程建设中获得“突出贡献满意承包商奖”;研发的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缆打破了国际垄断,已在福建莆田南日海上400MW风电项目和舟山本岛秀山岱山输电线路工程上应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国内沿海地区海岛与陆地、海岛与海岛的电网建设几乎全部采用本项目生产的光电复合海缆,在南海油田群电力组网工程、汕头输电工程、舟山输变电工程等领域,均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6.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生产方法中国200910073463.62012.2.15910094哈尔滨理工大学赵洪、李长明、王暄、韩宝忠、李迎有权发明专利一种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中国201110276156.92013.6.261224457哈尔滨理工大学郝广平、韩宝忠、赵洪、王暄有权发明专利一种测试可交联高压电缆料中交联剂分散程度的方法中国201110272035.72013. 1.91118413哈尔滨理工大学韩宝忠、赵洪、李长明、王暄有权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聚乙烯绝缘电缆超光滑半导电屏蔽料的制备方法中国201110201679.72013.3.131150965哈尔滨理工大学韩宝忠、赵洪、李长明、王暄有权发明专利成缆机的立式盘绞头中国20051005077502008.1.30374347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潘文林、叶信宏、王逢春、唐敏、李山有权发明专利一种海底电缆的收放线及上船系统中国200710068757.42009-07-01517574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王逢春、袁黎浩、周厚强有权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的收排线装置中国200810063530.52010-09-08671777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阮武、冯华强、袁黎浩、王逢春、俞忠律有权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软接头及其制备方法中国200710068758.92009-10-28564892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吴建宁、周厚强、叶信宏、冯华强有权发明专利光电复合海缆的修理接头中国20081018688.02010-07-14649860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王逢春、叶信宏有权发明专利一种双向马赫-泽德干涉仪系统及其偏振态的调节方法中国201210586084.22014-9-171483414宁波诺可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晓、陈兆麟、屠东升有权7.主要完成人情况(1)叶信红,教授级高工,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制定技术路线、确定研究内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2)阮武,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制造,提出了卧式收放线技术,增加了海缆的制造长度。获得发明专利1项。(3)王暄,教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提出了高等级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关键工艺的创新思路,组织设计了材料生产系统,领导实施了材料生产系统的集成创新。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EI收录3篇。(4)夏峰,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软接头专用快装式高压、高温氮气硫化筒。提出了硫化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发表论文海底电力电缆抢修用软接头的研究与展望。参与制定行业标准JB/T11167.1-2011。(5)赵洪,教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提出了高等级聚乙烯绝缘材料生产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工艺路线,主持制定了材料配方构成及生产系统设计方案,开发出了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生产系统中使用的高分子熔体过滤器、吸收料仓、转鼓混料机等关键设备。为高等级聚乙烯绝缘材料及其生产技术开发做出了决定性贡献。(6)周则威,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用非磁性金属铠装结构替代镀锌钢丝铠装结构,使其允许载流量比镀锌钢丝铠装电缆的允许载流量高出近30%。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海底光电复合缆的维修,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7)陈兆麟,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诺可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海缆振动监测系统的事件识别和实时定位算法。在国内率先提出基于双向共光路的分布式光纤干涉技术以及偏振态调制、均衡算法应用于海缆监测。获得发明专利1项。(8)张悦,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沥青涂敷不完全、厚度不均匀,耗电多、烟雾大等诸多不足,提出了设计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发表论文沥青缸的改进与应用价值分析。(9)钟科星,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导体分层银钎焊技术,使焊后导体抗拉强度达到本体的80%以上;设计了海上专用XLPE挤塑机密闭式加料系统,换料快、不滞料;设计研发了海缆适用的锚固装置。发表论文海底电力电缆抢修用软接头的研究与展望。取得发明专利1项。(10)丰如男,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厚度为12mm的硅胶板与钢板复合刮涂模具和可升降的沥青再利用装置;设计了特殊结构的挤出机模具,在浪高不超过1.5m的海上环境自行调节。发表论文沥青缸的改进与应用价值分析、海底电力电缆抢修用软接头的研究与展望。(11)叶世杰,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在铠装层内增加光纤单元复合层,使光纤单元能得到足够的缓冲保护,不受外部机械损伤。取得发明专利1项。(12)张晨江,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协助设计卧式智能型托盘和自动放线系统。发表论文220kV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的研发与应用,取得发明专利1项。8.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1)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在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推动成果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多项创新,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缆。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牵头和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各1项;取得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4篇;获得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积极组织推广实践,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石油平台、海上风电等海底输电工程上成功应用。(2)哈尔滨理工大学,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利用高校研究室的突出优势,在海底电缆用绝缘材料的研究和国产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生产能力为5000吨的交联聚乙烯超净生产线,批量制造出完全基于国产原料的高电压等级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为项目的完成奠定了材料基础。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培养博士生1名,研究生6名。研发的检测仪器已在电缆工业中推广使用。(3)宁波诺可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利用海缆内的通信传输光缆作为高灵敏度分布式振动感应器,突破了复杂海况条件下锚害事件和海缆磨损事件的实时预警和准确定位的技术难题,显著降低了海缆运营安全风险。取得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2篇。结合实际工程,建立了工程实施规范,技术成果已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4)宁波海缆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参与单位,通过对锚固装置的底座及报固机构等结构的研究,设计出了能够有效固定海底电缆且具有较强的抵御风浪冲击的能力、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的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平台锚固装置。解决了光电复合海缆敷设登陆受力问题,确保光电复合缆的安全运行。项目的研究成果取得发明专利2项。9.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高电压大长度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是东方电缆在2007年承担的电线电缆行业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的产业化应用。该项目联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宁波诺可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海缆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着重解决制造电力输送“动脉”的材料、关键装备、工艺技术及网络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问题,使光电复合海底交联电缆在技术应用上得到质的飞跃。合作人合作时间合作方式合作成果夏峰、钟科星2009-2011共同知识产权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平台锚固装置;丰如男、夏峰、钟科星2009-2011论文合著海底电力电缆抢修用软接头的研究与展望;周则威、钟科星、叶世杰、张晨江2010-2011共同知识产权额定电压220kV三芯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张悦、丰如男2007-2011论文合著沥青缸的改进与应用价值分析叶信红、张晨江2010-2011论文合著220kV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的研发与应用王暄、赵洪2007-2011论文合著、共同知识产权一种高压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生产方法;一种加工可交联高压电缆料的转鼓混料机;一种测试可交联高压电缆料中交联剂分散程度的方法;一种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超光滑半导电屏蔽料的制备方法;一种XLPE电缆料中杂质颗粒高分辨力测量的方法;(二)项目21.项目名称七氟烷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2.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产品七氟烷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无刺激味、麻醉深度易掌握等优点,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前景,国内外正在逐渐推广使用。产品在国内由恒瑞公司首仿生产(商品名:凯特力),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国外进口。为满足市场需要,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该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攻关,开发出了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稳定的七氟烷生产工艺路线。围绕该工艺路线申请并获得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经比较该工艺与国外七氟烷的生产工艺相比更具先进性,生产的七氟烷产品纯度达到了99.99%。产品于2015年获得美国FDA和欧美等发达国家GMP认证,并获准进入国际市场。七氟烷关键原料六氟异丙醇经项目组多年的技术攻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可靠的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成功出口韩国、墨西哥、秘鲁、菲律宾、印度等国家,2014年创汇500万美元。项目产品七氟烷自2004年投放市场以来,已应用于近3000家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496家三甲医院,市场销量逐年提升,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1.09亿元,利税7.88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氟烷2007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013年被评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目简介: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相比传统的注射用全身麻醉药丙泊酚,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体内基本不代谢、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影响小、无呼吸道刺激等特点,在心脏手术、小儿外科和门诊手术等具有显著优势,现已成为临床一线主流用药。1990年由美国雅培(Abbott)公司研究开发上市,国内于1996年批准进口,并长期垄断市场,价格昂贵。江苏恒瑞公司与上海恒瑞(控股子公司)、江苏盛迪(全资子公司)以及上海源力公司成立项目组联合攻关,针对工艺难度大、成本高、质量要求高等难点,进行了如下创新:(1)研究出安全环保经济的工艺路线项目组采用路易斯酸和含氯化合物形成二元催化体系做为催化剂, 用氯甲基化中间体做溶剂,完全解决了氯甲基化反应体系固化问题,避免了使用其它卤烃溶剂带来的分馏纯化难题。另外,项目组创新地采用环丁砜做溶剂并加入适量季戊四醇作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氟化反应,避免了以大量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兼做溶剂导致产生醚化副产物的生成。项目组将现有工艺路线产品收率和纯度分别由61.7%和99.4%提高到74.5%和99.9%。采用了更高效的苏尔寿专业板式波纹填料代替原来的普通丝网波纹填料,提高了精馏塔分馏效率。经过精馏之后,本项目产品纯度达到99.99%,各项单杂控制在0.01%,超过了USP标准。(2)研制出循环利用的溶剂回收技术相比原来工艺所用的溶剂聚乙二醇,环丁砜更易回收、易处理,但是用量巨大,2015年用量接近2000吨。项目组研究出了回收率96%、纯度99.8%的溶剂回收工艺,基本回收了溶剂(价值2500万元),减少了3000吨COD排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开发出多元化的原料制备工艺项目产品七氟烷的关键原料六氟异丙醇,之前基本依赖进口,但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因此,项目组完成了从六氟丙烯经六氟丙酮制备六氟异丙醇的生产工艺,又开发了由2-H七氟丙烷氧化制备六氟丙酮的工艺,大大降低了六氟异丙醇的成本。进口六氟异丙醇价格是400元/公斤,项目组研制出的六氟异丙醇成本仅为200元/公斤,以2015年消耗六氟异丙醇300吨计算,节省成本6000万元。已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新药证书2项,主持制定原料、制剂国家标准2项。2007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产品原料药出口韩国、墨西哥、秘鲁、菲律宾、印度等国家,2014年创汇500万美元。制剂2004年首仿上市,打破了垄断,已应用于近3000家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496家三甲医院,近三年累计治疗患者1506余万人次,制剂产品2014年通过欧盟认证,2015年11月通过美国FDA认证,成为同类产品中首个出口国外的药品。据权威机构IMS数据显示,项目产品的市场份额2014年为60.3%,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且市场份额还在上升,2015年1-3季度,市场份额为61.77%。近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1.09亿元,利税7.88亿元。同时,该产品是进口药价格的60%,以2015年销售额8.6亿计算,为病人节省了5.6亿治疗费用。4.客观评价该项目完成单位2004年获得国内首家七氟烷新药证书(国药证字H20040560)和吸入用七氟烷新药证书(国药证字H20040561)。并围绕七氟烷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多项工艺技术的研究,前后申请发明专利7项,最终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另外5项发明专利技术因被后续开发的技术代替而不再使用,不再缴纳费用维护而撤回。项目完成单位主持制定七氟烷新药标准(标准号:YBH07492004)和吸入用七氟烷新药标准(标准号:YBH0750004)。产品按国家药监局标准YBH0750004检验,结果符合规定。2004年12月18日,项目产品科学技术成果顺利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并形成了鉴定意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产品在国内首家开发上市,填补国内空白”,2007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七氟烷原料及其制剂(编号:2007EA690186)。根据张砡、朱波国产七氟烷用于开腹子宫切除术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5),489-494),周辉、陈瑞海、庄晓挺国产和进口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比较(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286-288),陆志伟、李红喜国产与进口七氟烷在开胸手术中应用的麻醉药效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32(11),897-900),项目产品在临床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想方面,凯特力在全麻手术中,凯特力(吸入用七氟烷)诱导迅速,在相同的条件下和进口七氟烷诱导时间没有差异;术中对患者循环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术中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期完全彻底,苏醒时间、躁动的发生情况与进口七氟烷没有差异。产品应用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认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七氟烷(商品名:凯特力),在我院麻醉科的成人和儿童患者的院内及门诊手术中使用,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取得良好效果,未报告有并发症”“其疗效达到国外进口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是我国内最早生产的七氟烷”,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证明“自2007年开始使用恒瑞公司生产的七氟烷”“其效果和品种优良,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鉴于项目技术创新性突出,推广和应用效果明显,对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会授予该项目2013年度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5.推广应用情况:七氟烷原料药及制剂(凯特力)于2004年7月试产成功后,产品立即投放市场,已进入国内许多省市如天津、北京、浙江、山东、山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上海等市场,已应用于近3000家医院,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496家三甲医院。近三年累计销售量达251万瓶,其中2013年销售66万瓶,2014年销售83万瓶,2015年销售102万瓶。中国的手术麻醉药市场巨大,医疗手术等离不开麻醉药。七氟烷在临床上用于门诊与住院手术吸入性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市场前景广阔,销售势头良好。从目前公司对七氟烷(凯特力)销售情况看,销售量逐月增加,今后通过公司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临床医生对用药的进一步扩展以及病患者对该产品更充分了解,七氟烷(凯特力)的销售将有较大的突破。6.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制备七氟烷的方法中国ZL201010134530.72014.05.14证书号第1402496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张富尧、神小明、孙飘扬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七氟烷的方法中国ZL200710128120.X2012.04.25证书号第938595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孙飘扬、蒋勇、陈永江有效7.主要完成人情况:(1)陈永江,正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七氟烷合成工艺路线的改进,开发出了一条高效稳定的七氟烷合成工艺路线,尤其是对六氟异丙醇的生产工艺起到关键作用,完成了第三项科技创新点。获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蒋素梅,副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七氟烷的质量研究,制定七氟烷的质量标准,完成了第一项科技创新点。获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周云曙,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了七氟烷的星火计划,同时主持完成了七氟烷美国GMP认证的工作。(4)吴玉霞,副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江苏恒瑞医药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