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杨木林子镇人民政府二一八年二月目 录一、规划调整指导原则1(一)指导思想1(二)调整原则1二、规划指标调整2三、耕地和基本农田管护3(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3(二)推进基本农田全面管护5四、建设用地保障与管控6(一)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6(二)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7(三)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8五、生态用地建设与保护9(一)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9(二)强化土地生态建设10六、土地利用分区管制11(一)土地用途分区管制11(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4七、土地整治重点工程15(一)深化土地综合整治15(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16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7(一)健全规划实施制度17(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18(三)提高公共参与程度19附表1:20附表2:21附表3: 22附表4: 23附表5: 24附表6: 25附表7: 26附表8: 27附 表附表1: 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2: 杨木林子镇调整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 杨木林子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附表4: 杨木林子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附表5: 杨木林子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统计表;附表6: 杨木林子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附表7: 杨木林子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附表8: 杨木林子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面积统计表。附 图附图1: 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附图2: 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 杨木林子镇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附图4: 杨木林子镇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5: 杨木林子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一、规划调整指导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为主线,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坚持节约集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安排区域各类用地,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二)调整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以及重点项目建设中优先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坚持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严格保护耕地,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空间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实体边界的刚性约束,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强化耕地的质量保护和建设,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坚持节约集约、统筹兼顾原则。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紧凑布局产业用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统筹安排杨木林子镇生态、生活、产业用地,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加快杨木林子镇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 坚持多规融合、公众参与原则。注重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林业保护规划、生态规划、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合理采纳各部门、各主体以及受影响群众的意见,增加规划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二、规划指标调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调整。严格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划期间通过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强化管控优质耕地,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级;通过严格执行耕地“先补后占”政策,实现数量质量双重目标。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调整为6477.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为4203.0公顷。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调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到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18.0公顷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969.0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2.0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436.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控制在1967.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074.0平方米/人。其他规划调控指标调整。充分发挥各类用地的生态功能,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稳步增加林地面积,稳定其他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面积,使生态用地总体效能逐步增强。到2020年,全镇园地、林地、牧草地分别调整为199.0公顷、9582.0公顷、0.0公顷;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强化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到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分别控制在104.0公顷和83.0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达到67.0公顷以上。三、耕地和基本农田管护(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和速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选址的引导,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用地原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要把占用耕地情况作为评选方案的基本指标,防止为降低建设成本多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低等别耕地。到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83.0公顷以内。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及不破坏耕作层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补偿和市场机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方向进行。到2020年,全镇因农业结构调整致使耕地减少规模控制在60.1公顷以内。规范有序实施生态退耕。按照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生态退耕,积极保护并扩展区域绿色生态空间。将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坡耕地、宜林荒山荒地、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劣质耕地及清河水库蓄滞洪区内难以改造利用的耕地有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到2020年,全镇安排生态退耕规模控制在439.7公顷以内。防治和复耕灾毁耕地。强化耕地灾毁监测,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灾害对耕地的危害程度,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及时复耕灾毁耕地。到2020年,全镇因灾毁致使耕地减少规模不超过6.0公顷。积极推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在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八社村、肖台子村、富饶村、泉眼沟村等村农用地进行整理,对零散的农村居民点及废弃采矿用地进行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到2020年,全镇耕地补充任务量达到67.0公顷以上,其中农村土地整理补充耕地35.0公顷以上,土地开发补充耕地1.0公顷以上,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1.0公顷以上。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按照数量、质量并重的要求,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对区域内质量相对较差的耕地分批次进行质量提升,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等别评定,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考核补充耕地质量。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全面评价补充耕地的地力水平。鼓励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二)推进基本农田全面管护切实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格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行差别化的管护。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和进行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规划期内全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03.0公顷。严格控制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统筹基本农田保护与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合理布局基本农田,各类城乡建设不得擅自占用基本农田,以保证基本农田的稳定性。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确实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必须报有批准权机关批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坚持“在保护中建设,以建设促保护”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完善农田配套设施,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推行依法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大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力度,不断提高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管护。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沿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立桩定界,将现有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与保护范围明确区分;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关键部位、重要拐点,尤其是对建房、取土、挖塘、采矿等违法用地高发区、敏感区,重点立桩定界,实行严格保护;建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机制,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动态监测,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鼓励将耕地质量建设增加的优质耕地先行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作为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划基础。与涉农补贴政策、粮食生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相衔接,与生态补偿机制联动,逐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管护、改良、建设永久基本农田的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群众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积极性。四、建设用地保障与管控(一)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调控城乡用地规模。按照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严格控制城乡建设总规模和新增规模。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供给控制和需求引导,各项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要优先利用空闲、废弃、闲置、低效土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加强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和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2.0公顷以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10.0公顷以内。科学保障重点区域用地。统筹各类、各业、各区域土地利用,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杨前线和开草线两侧的集中商住区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干路沿线物流运输,社会公益、通讯邮电、商务金融等服务服务型产业发展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突出保障前杨木林子村、后杨木林子村和肖台子村为主建设的工业区的合理建设用地需求,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点项目用地,尤其是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中确定的中心村各项建设用地,带动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全镇城镇和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合理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创新城镇工矿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集中配置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本着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少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防止城镇工矿用地盲目无序扩张。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436.0公顷以内,新增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0.0公顷内。新增城镇工矿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分别控制在98.0公顷和80.0公顷以内。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管理,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乡村风貌。着力推进中心村的集聚和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效缩减农居点用地规模,通过撤小村建大村,逐步加大宅基地复垦、整理的力度,重点整治空心村和一户多宅。规划期间整治养马大屯村、北大沟村、佟家屯村的分布偏远、零散、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具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居民点,选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统一安置,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566.0公顷以内,规划期间不安排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实施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用地退出规模43.0公顷。(二)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科学规划基础设施用地。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安排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已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和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要保障其合理用地需求;对市以下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安排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到2020年,全镇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67.0公顷以内,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0公顷以内。科学布设基础设施廊道。按照交通项目要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水利项目要突出跨区域输水工程、重要河流防洪工程、河道治理综合工程,能源、环保、旅游等项目要关注新能源发展、民生设施建设、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的要求,积极打造清河环湖公路工程、开草线改线工程、城乡路网建设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廊道,构建综合基础设施用地新格局。严格基础设施用地标准。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严格审查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严禁超标准用地。基础设施项目选址、设计、施工中,要采取节地技术,切实降低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工程用地标准,尽量利用其他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等农用地。(三)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按照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和增量指标,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着力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安排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有效调控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969.0公顷以内,全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8.0公顷以内。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面调查评价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对闲置、空闲地的整合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引导和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内部置换,积极引导和推动工矿企业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前提下,大力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拓展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村低效、废弃建设用地退出规模43.0公顷。明确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按照建设节约集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转换土地利用方式,以人为核心、以地为载体,引导人口、土地要素在“人的城镇化”目标框架下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到2020年,全镇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74.0平方米/人以内,人均居民点用地控制在250.0平方米/人以内。规范工业园区集约用地。保障杨木林子镇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管理。鼓励产业用地向工业集中区集聚,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项规定,限定工业集中区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工业建设项目非生产性建设用地比例,严格按照集约用地。工业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土地使用的标准符合相关标准或规定,并严格控制工业项目内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五、生态用地建设与保护 (一)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设定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优先布局生态安全屏障用地,维护和强化杨木林子镇自然山水生态屏障用地,结合生态敏感要素集中区域,构建以水库和水源保护地为“点”、以河流为“线”、以林地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安全格局,拓展绿色敞开空间,保障全镇生态过程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稳步增加绿色生态功能用地。加强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加强水库的水源涵养区保护,禁止一切与维护其生态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在清河水库水源涵养区建立缓冲区,加强综合管理,对水库淹没区的土地进行生态退耕还草;加大荒山绿化力度并开发种植特色经济园木林果,拉动园、林等生态用地面积,保护森林、草甸等自然植被。到2020年,确保园地和林地规模不低于199.0公顷和9582.0公顷。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以维护生态功能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底线,对生态功能高、生态敏感度强、生态系统脆弱的区域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将杨木林子镇内清河水库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并实行特殊保护,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用地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活动必须符合保护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饮用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砍伐、放牧、开荒、采矿、挖沙、取土以及从事与其功能定位不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二)强化土地生态建设大力开展生态退耕。按照水土保持功能区的规划要求,规划期内充分利用国家生态退耕的补助政策,全面开展生态建设。鼓励生态环境脆弱区不稳耕地、劣质耕地和水源涵养区内的一般农田退耕还林,发生严重退化不稳定耕地退耕还草,河流蓄滞区不稳定耕地退耕还湿。建立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的生态效益。到2020年,安排生态退耕439.7公顷。加强土地生态整治。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对废弃矿山用地实施集中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保证资源开发与生态治理相协调,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农用地的生态功能。六、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一)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4427.9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2.21%,区域主要分布在九社村、杨家甸村、泉眼沟村、富饶村、肖台子村、养马大屯村、打车沟村、佟家屯村、关家屯村和北大沟村。区内土地主导功能为粮食生产,鼓励发展高效农业,土地利用以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为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鼓励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田间道路、水利设施、农田防护等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土壤培肥,全面提升耕地质量;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一般农地区。一般农地区面积为3443.6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17.27%,区域主要分布在前杨木林子村、养马大屯村和佟家屯村。区内主导功能为优质果品、杂粮、畜产品等多样化农产品生产。区内土地利用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支持高效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增加土地整治投入力度,深化农用地整理,提升耕地等农用地质量;鼓励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逐步整治空心村,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区内保护优质园地,逐步提高园地质量,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林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面积为9236.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46.32%,区域主要分布在养马大屯村、打车沟村、佟家屯村、关家屯村和北大沟村。区内土地主导功能为林业生产,是全镇林业发展、水源涵养的营林造林的重点区域。区内土地利用以林业发展为主,鼓励商品林和公益林建设;支持开展林业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经济;加大营林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重点生态林区禁止非林建设及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城镇建设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为169.2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85%。该区主要分布在前杨木林子村、后杨木林子村、八社村、新兴村和肖台子村。区内主导功能为城镇发展用地,是非农产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区内土地利用以人口和二、三产业集聚及城镇建设为主,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引导城镇和工业用地集中布局,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各项建设用地以内涵挖潜为主,通过调整城镇内部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必须在规划确定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建设。村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为607.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04%。该区主要分布在东三台子村、张相屯村、南台村等行政村。区内主导功能为村镇发展用地,是农业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区内土地利用以村庄、集镇建设为主,区内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的,村镇建设必须在规划确定的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建设。力争优化村镇内部结构,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区适度集聚发展。独立工矿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面积为225.8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1.13%,区域主要分布在八社村、九社村和养马大屯村。区内土地主导功能为采矿业和工业发展,是全镇采矿项目和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独立建设项目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内土地利用以矿业、工业为主,适当安排其他不适合在城镇村内选址的用地;对于以采矿为主的区域应当符合矿产资源的相关规划,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区域应当建立准入机制,提高单位用地产出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各项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因生产建设造成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损毁的土地必须及时复垦;区内建设用地应满足建筑、交通,防护、环保等建设条件,与居民点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面积为1830.1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18%,该区主要包括清河水库水源保护区。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区内土地利用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为主,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止对水体等生态敏感区的破坏和污染;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积极营造和保护水源涵养林;强化地质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面积为1002.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5.03%。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和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156.5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78%。区内土地为建设用地弹性布局的空间。区内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6951.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85.0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严格控制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830.1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18%。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七、土地整治重点工程(一)深化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重点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增强农田防洪抗灾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全镇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水平,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到2020年,全镇力争在八社村、肖台子村建设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基本农田750.0公顷。土地整理工程。土地整理的重点是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农用地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核心,通过对田、水、路、林实行综合治理,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目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通过对区域内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的村庄 、“空心村”及零星建设用地等进行整理,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到2020年,全镇土地整理工程规模350.0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35.0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工程。按照土地适宜性和生态性原则,运用土肥技术、节水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通过培肥、配套基础设施和农田防护林建设,重点对分布集中且具备开发条件的宜耕后备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到2020年,全镇土地开发工程规模2.0公顷,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1.0公顷。建设用地复垦工程。工程实施的重点为部分闲置及零星分布的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通过村屯拆迁归并,空心村、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调整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复垦工程规模43.0公顷,新增耕地规模不低于31.0公顷。(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交通用地安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重点建设清河环湖公路、开草线改线工程等交通项目,推进道路改造,优化主干路网结构;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路网络体系,保障道路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到2020年,新增交通用地指标为3.0公顷。水利用地安排。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做好水利设施的规划选址和用地论证,加强乡域内小流域险工治理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桥、涵、排洪沟、路边沟等水利设施,完善城乡防洪工程体系。到2020年,新增水利用地指标2.0公顷。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重点保证杨木输变电工程项目和清河水库南北岸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地治理水质、空气等污染,加强农村厕所改造,推进沼气池建设,控制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向河流水系排放。科学保障灾害监测设施和防汛防旱、防震抗震、防风抗冻等防御设施建设;保障教育、通讯设施、物流仓储、旅游等重点领域以及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城乡居民宗教、文化中心建设用地。到2020年,新增其他建设用地指标3.0公顷。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健全规划实施制度强化规划统筹管控力度。区域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必须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主要用地指标和用地布局安排必须服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部门、各行业规划也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安排。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土地用途管制、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等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切实发挥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统筹管控作用。深化落实规划管理共同责任。建立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考核体系,把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纳入乡级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干部政绩考核指标。政府部门要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节约集约用地等指标作为规划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行政辖区内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负总责,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落实土地规划管理共同责任。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动态巡查、网络信息、群众举报等手段,健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对规划执行全天候、全覆盖监测。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管、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多关口、网络化的土地规划实施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基层监管力度,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和严肃查处。(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财政补贴机制,实现保护责任与财政补贴相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拓宽“补改结合”等耕地占补平衡新途径,探索将通过农用地整理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和指标。整合耕地开垦和基本农田保护与专项基金,并适度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倾斜,提高资金使用的综合产出效益。拓宽土地整理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鼓励地方统筹使用相关资金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政府投资以外的其他土地整理融资渠道,鼓励采取设立土地整理基金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项目,不断推进土地整治资金投入迈向多元化。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已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人地挂钩)机制,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执行人均用地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农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提高公共参与程度强化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调整完善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在划定基本能农田和确定土地整理区域等方面应充分体现民众意见。建立健全规划公示和舆论宣传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依法公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社会依法用地、依规用地、科学用地、节约用地的意识,把贯彻和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附表1:杨木林子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指 标2014年调整前2020年调整后2020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公顷)耕地保有量6999.14524.06477.0约束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398.04398.04203.0约束性园地面积138.8163.0199.0预期性林地面积9132.59197.09582.0预期性牧草地面积0.00.00.0预期性建设用地总规模2893.62902.02969.0预期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935.4910.01002.0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26.1324.0436.0预期性交通、水利设施及其他用地规模1958.21992.01967.0预期性增量指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30.0118.0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08.0104.0预期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32.083.0约束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85.067.0约束性效益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人)1660.0804.01074.0约束性 备注:表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调整前为2006-2020年的指标,调整后为2015-2020年的指标。附表2: 杨木林子镇调整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单位:公顷、%全 镇2014年调整后2020年规划期内增减面积比重面积比重土地总面积19940.0100.0019940.0100.000.0农用地16534.082.9216468.082.59-66.0耕地6999.135.106477.032.48-522.1园地138.80.70199.01.0060.2林地9132.545.809582.048.05449.5牧草地0.00.000.00.000.0其他农用地263.61.32210.01.05-53.6建设用地2893.614.512969.014.8975.4城乡建设用地935.44.691002.05.0366.6城镇工矿用地326.11.64436.02.19109.9农村居民点用地609.33.06566.02.84-43.3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1958.29.821967.09.868.8其他土地512.42.57503.42.52-9.4附表3 : 杨木林子镇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单位:公顷项目期限基期耕地面积规划期间补充耕地规划期间减少耕地规划期间净增减规划期末耕地面积增加合计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减少合计建设占用灾毁其他规划期6999.167.035.031.01.0589.183.06.0500.1-522.16477.0年均增减13.47.06.20.2117.816.61.2100.0104.4附表4 : 杨木林子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表单位:公顷项 目规划期间合计占耕地非耕地一、城乡建设用地110.080.030.01、城镇工矿用地98.080.018.02、农村居民点用地0.00.00.0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8.03.05.01、交通运输用地3.02.01.02、水利设施用地2.00.02.03、其他建设用地3.01.02.0总计118.083.035.0附表5 : 杨木林子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统计表单位:公顷调整至地类项目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合计1、土地开发(荒地、滩涂苇地等其他未利用地开发)0.00.00.00.00.02、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工矿、农田等用地整理)5.03.08.00.016.03、土地复垦(工矿、道路、废弃地等用地复垦)31.02.01.00.034.0合 计36.05.09.00.050.0附表6 : 杨木林子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单位:公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年限级别总规模能源清河区曹家沟风电场工程新建2015-2020省级13.1清河区吴家沟风电场一期工程新建2015-2020省级13.8清河区吴家沟风电场二期工程新建2015-2020省级13.9杨木输变电工程新建2015-2020市级0.4清河区风电项目新建2008-2020国家级120.0清河区电网改造工程新建2006-2010市级100.0光伏项目新建2017-2020市级6.0交通开草线改线工程(清河区跨河大桥项目)新建2017-2020区级23.0清河环湖公路新建2017-2020市级10.0省道S304线扩建工程扩建2017-2020省级20.0水利清河区水库供水取水头部及输水改造工程新建2017-2020省级31.0清河水库输水工程新建2010-2020省级59.0清河防治治理工程新建2016-2027国家级40.0清河区河道治理新建2009-2020市级20.0清河河道综合河道治理二期新建2015-2020区级20.0辽西北供水工程新建2010-2020国家级28.0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新建2008-2020市级10.0环保清河区垃圾处理厂新建2015-2020省级10.0清河区污水处理厂新建2006-2020市级150.0旅游清河水库南北岸旅游开发项目新建2015-2020区级42.1清河区乡村旅游项目新建2015-2020区级10.0新建满族风情园项目新建2011-2020市级20.0其他清河区输油输气重点项目新建2015-2020区级5.0清河区物流仓储项目新建2015-2020区级26.0东水西调工程新建2017-2020市级2.0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新建2008-2020市级100.0环保、旅游、国防、矿山、监狱、殡葬等特殊用地项目新建2017-2020省级10.0备注:1、表中面积为行业专项规划或部门提供数据统计,建设地点由相关部门提供。具体实施中,以实际核准的面积数据和建设地点为准,并受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约束;2、表中的项目建设中若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应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有关规定。附表7 : 杨木林子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行政辖区辖区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生态安全控制区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八社村403.3 8.0 1.98 336.5 83.47 3.3 0.82 0.0 0.00 48.3 11.96 7.2 1.77 0.0 0.00 北大沟村2357.7 506.5 21.47 618.2 26.21 1168.1 49.53 0.0 0.00 31.0 1.32 0.0 0.00 34.8 1.47 打车沟村3279.8 350.3 10.68 276.4 8.46 2100.2 64.03 0.0 0.00 25.1 0.77 0.0 0.00 526.8 16.06 富饶村421.7 267.1 63.33 19.3 4.59 107.9 25.59 1.8 0.43 25.6 6.07 0.0 0.00 0.0 0.00 关家屯村922.0 393.4 42.67 47.7 5.17 460.1 49.90 0.0 0.00 20.8 2.26 0.0 0.00 0.0 0.00 后杨木林子村338.4 0.0 0.00 258.7 76.45 2.1 0.61 0.0 0.00 77.6 22.94 0.0 0.00 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