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说明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二月目 录一、规划调整的背景1(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2(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5二、规划调整依据与过程8(一)调整依据8(二)简要过程10(三)主要成果11三、资料来源与数据采用13(一)资料数据来源13(二)规划基数转换14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7(一)人口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17(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18(三)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划定20(四)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定21(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23(六)土地用途管制分区25(七)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25(八)建设用地挖潜与空间拓展28(九)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32(十)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33(十一)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分解36(十二)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41附表: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20152020年) 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说明一、规划调整的背景(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桓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桓仁县)土地总面积为355295.3公顷。具体土地利用结构为:(1)农用地。2014年末全县农用地面积326914.4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92.02%。其中,耕地面积35449.4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9.98%;园地面积5775.2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1.63%;林地面积282677.1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79.56%;其他农用地面积3012.7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0.85%。(2)建设用地。2014年末全县建设用地面积17665.4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4.98%。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243.0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2.04%;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0375.2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2.9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7.2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0.02%。(3)其他土地。2014年末全县其他土地面积10715.5公顷,占辖区面积的3.00%;其中水域面积6855.0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1.93%;自然保留地面积3860.5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1.07%。2、土地利用效率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2014年末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7.00%,略低于本溪市97.01%的平均水平;土地垦殖率为9.98%,略低于本溪市10.06%的平均水平;土地开发强度为4.98%,低于本溪市6.67%的平均水平。(2)土地利用效益。2014年末全县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产值为152.77万元/公顷,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0.21万元/公顷,全县地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2万元/公顷。单位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总体较低。(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1、主要指标执行情况(1)耕地保有量指标。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确定全县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082.0公顷,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5449.4公顷,超出耕地保有量指标7367.4公顷。(2)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现行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6205.0公顷,2014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26205.0公顷,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7082.6公顷,2014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7243.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超出规划目标160.4公顷。(4)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740.0公顷,到2014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977.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超出规划目标237.2公顷。(5)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为1100.0公顷,到2014年全县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518.3公顷,占规划期末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的47.12%。(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现行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140.6平方米,到2014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31.0平方米,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规划目标之内。2、规划实施主要成效(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5449.4公顷,比现行规划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28082.0公顷多出7367.4公顷;全县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26205.0公顷,全部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并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规划实施期间,通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强化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减少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全县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科学发展用地得到合理保障。规划实施期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净增加1219.3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净增加535.4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净增加683.9公顷,保障了桓仁县城市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合理用地需求,为桓仁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得到优化。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划定城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不断完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优先布设生态屏障用地,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引导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20.22%提高到2014年的25.05%。(4)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规划实施期间,全县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生态敏感土地明确划定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并列入禁止建设区,严格实行生态管护。通过开展农田防护林、道路防护林、河岸防护林建设,防护林体系更趋完善;通过强化耕地、园地、林地、河流、滩涂的生态管护,全县基础性生态用地比重占90%以上。3、规划存在主要问题(1)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明显不足。随着国家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以及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桓仁县进一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持续扩大开放、加强民生保障。未来一段时期,桓仁县建设用地需求将明显增加,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已经越来越显现。截至2014年底,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完毕。据测算,2015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缺口约为936.8公顷,其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缺口约为838.8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缺口约为98.0公顷。(2)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供需失衡。近年来,桓仁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更加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的立足点由扩大增量用地逐步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提高,致使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工业、农业等发展格局发生局部调整,导致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与宏观发展战略需求存在偏差。(3)规划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尚不到位,没有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实施全程监测,对土地转用、征收、供应、使用等全方位监管力度不够;对农用地和未利用依法转为建设用地、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审批、基本农田保护管理等规划实施情况没有定期进行规划数据库更新报备,致使规划数据库成果仍然保持在规划批准时的状态,降低了规划指导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1、适应宏观发展政策调整的需要现行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相继实施,桓仁县作为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土地利用的总体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提出对耕地数量、质量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政策的提出,对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加流量、提高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继“耕地保护红线”之后的第二条“生命线”被提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更加突出。为适应国家、省和市新时期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有必要对现行规划进行调整,以妥善处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2、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政策下,桓仁县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创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建设具有现代化特点“富裕、文明、美丽、幸福、和谐”的新桓仁,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线,推动桓仁县生态经济、养生旅游业、宜居县城建设、生态环境位居全国前列的发展之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的提出,有必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重新定位桓仁县各区域功能以及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保障桓仁县经济社会升级发展。3、与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衔接的需要2009年,我国启用了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之后,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是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与规划安排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数据,严重影响了现行规划的现势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采用基于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2014年变更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进行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4、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的需要为了落实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下达的各项任务,本溪市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新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总规模等调控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落实市级规划调整完善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任务,必须对桓仁县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二、规划调整依据与过程(一)调整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9)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政策规范依据(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6)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10)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11)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4号);(1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论证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号);(1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16)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6240号);(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制图规范和数据库标准;(18)其他相关政策、规范。3、相关规划依据(1)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2)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3)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4)桓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5)桓仁县交通、水利、旅游、能源、环保等相关行业发展规划;(6)其他相关规划。(二)简要过程1、前期工作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和技术准备、开展现行规划中期评估和前期专题研究工作。桓仁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经费,选定了技术协作单位,完成了现行规划中期评估及现有耕地增划基本农田潜力分析报告、建设用地供需分析报告和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报告等3个专项调查分析报告。2、成果编制阶段根据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结合桓仁县的实际,明确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原则,进而确定规划调整完善的具体调控指标。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县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总体方案,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管护、建设用地保障与管控、土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途径,划定土地用途区并明确管制规则,制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方案,明确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安排,提出实现规划调整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3、数据建库阶段按照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建设的要求,依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将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纳入数据库,更新现行规划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文本数据、表格数据、元数据等成果。4、论证报批阶段规划调整完善初步成果进一步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有关专家、听证代表的意见,并按照辽宁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97号)履行了合法性审查程序,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调整完善成果送审稿。送审稿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同意后,经县政府审议通过后报省政府审批。(三)主要成果1、文字成果(1)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2)桓仁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说明。2、图件成果(1)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5)土地整治规划图;(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9)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1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桓仁镇部分);(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雅河朝鲜族乡部分)。3、建库成果规划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的原始格式矢量数据、标准格式矢量数据,栅格图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三、资料来源与数据采用(一)资料数据来源1、主要资料来源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中所采用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县国土资源局、县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县发改局、城建局、农发局、林业局、交通局、水务局、环保局、旅游局、统计局、民政局、经信局、财政局、电力公司、国土局和葡萄水产业发展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12个乡镇政府办公室,资料涉及桓仁县20052014年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2、土地利用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桓仁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经本溪市国土资源局确认的桓仁县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分类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的需要进行了适当归并,将土地利用现状归并成两级分类,一级地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二级地类,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含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含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含特殊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包括水域(含河流水面和滩涂)、自然保留地。新增建设用地数据根据20062014年桓仁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批件统计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数据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验收报告统计确定,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数据根据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确定。3、相关规划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中涉及的相关规划数据主要来源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桓仁县的交通、水利、旅游、环保、农经等相关部门的“十三五”规划。4、经济社会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中的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均采用了统计部门正式公布的法定数据。其中人口基础数据综合了桓仁县20052014年统计年鉴和市级规划确定的人口数据。(二)规划基数转换1、基数转换原则(1)用途管制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遵循并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2)依法核定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依法合规、严格核定,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合法性审查认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维护规划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3)衔接可行原则。规划基数转换,要充分利用桓仁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使土地规划分类与土地现状分类有效衔接,满足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需要,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4)综合平衡原则。规划基数转换,应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不改变的原则,转换前后的土地总面积应保持一致。2、基数转换方法(1)农用地转换。农用地转换进行到二级类,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分别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的耕地、园地、林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草地中的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合并转换为土地规划分类的牧草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交通运输用地中的农村道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坑塘水面、沟渠和其他土地中的设施农用地、田坎合并转化为土地规划地类的其他农用地。(2)建设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转换进行到三级类,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城市、建制镇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其中,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村庄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城乡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采矿用地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城乡建设用地中的采矿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的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其他建设用地中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交通运输用地中的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合并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的交通运输用地;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合并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的水利设施用地。(3)其他土地转换。其他土地转换进行到三级类,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水域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和滩涂;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草地中的其他草地和其他土地中的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转换为土地规划地类中的自然保留地。3、基数转换结果按照基数转换的原则和方法,对桓仁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基数转换后,得到基于土地规划分类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具体见表31。表31 桓仁县规划基数转换结果表单位:公顷地类面积土地总面积355295.3农用地合计326914.4 耕地35449.4 园地5775.2 林地282677.1 其他农用地3012.7 建设用地合计17665.4 城乡建设用地小计7243.0 城镇用地1392.1 农村居民点用地5428.3 采矿用地395.8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6.8 交通水利用地小计10375.2 交通运输用地2061.4 水利设施用地8313.8 其他建设用地小计47.2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7.2 特殊用地20.0 其他土地合计10715.5水域小计6855.0 河流水面5232.0 滩涂1623.0 自然保留地3860.5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一)人口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1、人口和城镇化率预测(1)总人口预测。总人口预测以全县总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线性回归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人口自然增长法以20052014年历年总人口统计数为基础,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数据建立方程,通过方程预测规划期间人口发展情况。线性回归法是根据20052014年桓仁县的总人口数据,利用SPSS软件做时间序列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拟合回归方程,最终得出目标年的预测结果。综合以上预测结果,考虑桓仁县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桓仁县规划期内总人口发展方案,即预测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为30.70万人。(2)城镇化率预测。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衡量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桓仁县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在历年城镇化水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生产总值法和联合国法进行预测,同时综合考虑了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桓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未来桓仁县城镇发展趋势的预测,结合桓仁县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确定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5.02%,即2020年城镇人口为19.96万人。2、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1)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采用趋势预测法测算桓仁县20152020年对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的需求,按照桓仁县各乡镇20062014年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的用地趋势,预测20152020年全县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的年需求量为134.9公顷,总需求量为809.4公顷;采用趋势预测法测算桓仁县20152020年对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按照桓仁县各乡镇20062014年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用地趋势,预测20152020年全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年需求量为4.9公顷,总需求量为29.4公顷。根据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预测结果,全县2015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为838.8公顷。(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需求预测。采用部门预测法测算桓仁县20152020年对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的需求。根据桓仁县发改、农发、环保、交通、城建等部门提出的20152020年期间全县规划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环保等项目用地规模,预测全县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需求量为98.0公顷。(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1、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4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论证审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号)的相关要求,本溪市完成了现行规划确定的市级中心城区的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划定结果,桓仁县城市周边需增划基本农田608.0公顷,城市周边现有基本农田2056.0公顷,桓仁县城市周边共划定基本农田2664.0公顷,全面落实了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2、全域区域基本农田布局调整(1)调整原则。基本农田调整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要求,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依法依规,规范调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任务,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严禁随意调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擅自调整基本农田布局。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得低于市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剂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应协调一致。稳定布局,明确条件。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交通沿线、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治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2)调整要求。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并落实到地块和承包农户。将纳入新一轮生态退耕的耕地、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治理的耕地、严重损毁无法复耕的耕地及现有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调整为一般农田,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新划定的基本农田必须是耕地,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高于原有质量等别,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3)调整结果。现行规划确定全县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26205.0公顷,基本农田调整面积为1219.8公顷,占现行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4.65%。基本农田调出区域主要位于八里甸子镇、五里甸子镇等,调入区域主要位于桓仁镇、雅河朝鲜族乡。全县共追加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608.0公顷,城市周边以外其他区域垓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505.0公顷,全县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5308.0公顷,实际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6245.2公顷。表41 桓仁满族自治县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情况表单位:公顷地区现行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追加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调整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际落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合计城市周边其他区域全 县26205.0 -897.0 608.0 -1505.0 25308.026245.2桓仁镇3036.0 140.0 314.0 -174.0 31763267.8华来镇5492.0 -18.0 -18.0 54745699.3沙尖子镇1595.0 -198.0 -198.0 13971455.4八里甸子镇2576.0 -228.0 -228.0 23482444普乐堡镇1756.0 -83.0 -83.0 16731742.8二棚甸子镇1192.0-94.0 -94.0 10981144.8古城镇4039.0-165.0 -165.0 38744032.7五里甸子镇1205.0-146.0 -146.0 10591102.2雅河乡1921.0234.0 294.0 -60.0 21552176.1向阳乡738.0-77.0 -77.0 661688北甸子乡1177.0-127.0 -127.0 10501093.6黑沟乡1478.0-135.0 -135.0 13431398.5(三)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划定1、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桓仁县中心城区位于桓仁镇通天沟村、风鸣村、刘家沟村、泡子沿村、东关村、西关村、平原城、虎泉村、六道河村、五道河村、参茸场,雅河乡湾湾川村、雅河村、南老台村、边哈子村、董船营村。桓仁县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为6515.6公顷。2、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划定依据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城市用地适宜性、限制性评价结果,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和资源环境限制条件,遵循促进城市紧凑布局、集约高效和避让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禁建边界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地物和线型基础设施边界,将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为城市开发边界,以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防止城市无序扩张。城市开发边界一经划定,不得擅自更改和突破。桓仁县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2910.4公顷,城市开发边界内允许建设区面积为1867.8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1042.6公顷。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根据统计,2014年末中心城区现状建设用地为1386.4公顷,中心城区内城镇人口为6.6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210.1平方米。规划安排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2022.7公顷,预测中心城区内2020年城镇人口为12.5万人,并考虑到在中心城区内居住超过半年以上的7.8万两栖人口后,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将达到20.3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99.6平方米。(四)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定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是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需要,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等设置特殊保护的区域。结合桓仁县实际情况,将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集中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2、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定桓仁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集中区、辽宁桓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辽宁桓仁国家森林公园、辽宁桓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本溪五女山风景名胜区、辽宁苍龙山原始森林公园、辽宁八面威森林公园、辽宁牛毛山森林公园、桓仁大凹岭县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桓仁刀尖岭县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组成,区域总面积为271373.0公顷,具体见表42。生态红线区域内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必须符合保护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要求,禁止在生态红线区域内从事与其功能定位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表42 桓仁满族自治县生态红线区域情况表单位:公顷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名称区域规模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集中区202097.0辽宁桓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217.0辽宁桓仁国家森林公园15667.0辽宁桓龙湖国家湿地公园1382.0本溪五女山风景名胜区28400.0辽宁苍龙山原始森林公园1500.0辽宁八面威森林公园2584.0辽宁牛毛山森林公园2400.0桓仁大凹岭县级自然保护区1459.0桓仁刀尖岭县级自然保护区667.0合计271373.0(五)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农用地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从2014年的326914.4公顷调整为330934.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从2014年的35449.4公顷调整为32510.4公顷;园地面积从2014年的5775.2公顷调整为6115.2公顷;林地面积从2014年的282677.1公顷调整为289167.1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从2014年的3012.7公顷调整为3141.7公顷。(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从2014年的17665.4公顷调整为18260.4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从2014年的7243.0公顷调整为7738.0公顷;交通水利用地从2014年的10375.2公顷调整为10470.2公顷;其他建设用地从2014年的47.2公顷调整为52.2公顷。(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从2014年的10715.5公顷调整为6100.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从2014年的6855.0公顷调整为5482.0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从2014年的3860.5公顷调整为618.5公顷。2、土地利用布局调整(1)农用地布局调整。按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基本农田保护与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好、分布集中连片的中心城区外围、浑江、富尔江等河流沿岸的优质耕地进行重点保护,打造桓仁县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协调土地整治与农用地保护,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在有效补充耕地的同时增加园地、林地等农用地面积,推动全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经济林、药材、干坚果、菌菜、水产、酿酒葡萄等有特色的产业化基地。(2)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统筹城镇发展、工业集聚建设与农业、生态用地,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城镇发展用地,优化保障北江工业园区、南江工业园区、西江新区和五女山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促进城镇工矿用地集中集聚和集约利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村和宜居乡村布局,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惠农长效机制,构建中心村发展“多点式”格局。按照桓仁县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各类基础设施用地,构建桓仁县交通“纵横贯通”、水利“点线结合”、能源“清洁多样”的综合基础设施用地新格局。(3)生态用地布局调整。护长白山西支余脉中老秃顶子山、花脖子山等主要山体和浑江水系等主要水体的生态过程连续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充分发挥桓仁作为辽宁东部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保育功能。构建以老秃顶子山、桓仁森林公园、苍龙山、牛毛大山、地温异常带、五女山等自然景观为生态源区,以森林、农田、水库为支撑,以江河、林带、道路等生态廊道为联结带的生态网络安全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保护对维系桓仁县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价值的林地、水域、耕地和基本农田,限制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和强度,保护自然和文化景观风貌,构筑桓仁县大生态休闲旅游用地格局。(六)土地用途管制分区1、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土地用途分区遵循土地资源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体现土地主导用途和土地保护、限制、管理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以满足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2、土地用途分区结果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的适宜性,将全县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8类土地用途区,并实行差别化的用途管制措施。土地用途分区情况见表43。(七)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1、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边界根据本溪市规划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新增指标,结合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需要,按照城镇村、独立工矿的发展态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桓仁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1)规模边界的划定。按照本溪市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结合桓仁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和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2)扩展边界的划定。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结合城镇村和工矿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3)禁建边界的划定。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景观等特殊需要,划定规划期内需要禁止各项城镇村和独立工矿建设的空间范围边界。表43 土地用途分区一览表单位:公顷、%分区名称区域范围区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为基本农田和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27833.27.83一般农地区主要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养殖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16095.54.53林业用地区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276865.677.93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主要用于城镇村建设,须符合经批准的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7347.42.07独立工矿用地区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范围内安排的独立建设用地。385.90.11风景旅游用地区主要用于旅游、休憩等活动,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风景旅游资源的生产建设活动。27.40.01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主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3384.50.95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8419.02.37其他用地未划入以上用途区的土地。14936.84.20合 计355295.31002、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结合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的划定,将规划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空间管制分区情况见表44。表44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一览表单位:公顷、%分区名称主要管制规则区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允许建设区区内主导用途为城镇、村庄和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7733.32.17 有条件建设区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2229.10.63 限制建设区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和村庄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333529.493.88 禁止建设区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其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活动。11803.53.32 合计355295.3100(1)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的确定按照有利发展、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其他相关规划充分协调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划定。允许建设区的范围包括规划期内保留的城镇村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规划新增的城镇村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允许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各乡镇的城镇区以及中心村。桓仁县允许建设区总面积为7733.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7%。(2)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的确定依据主要按照保护资源、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划定,避让优质耕地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采用沿主要河流、铁路、绿化带、山体等划定,且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与桓仁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的相关边界进行了衔接。有条件建设区涵盖城镇村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所包含的区域。桓仁县有条件建设区总面积为2229.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3%。(3)限制建设区。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的所有土地均划入限制建设区。桓仁县限制建设区总面积为333529.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3.88%。(4)禁止建设区。范围为桓仁县内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和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地、主要河流水面等,在空间上对应于土地用途分区中的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桓仁县禁止建设区总面积为11803.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2%。(八)建设用地挖潜与空间拓展1、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中增加建设用地流量指标的基本依据。(1)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来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来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现有低效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局部改造、迁村并点等,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村建设用地内的基础设施等非宅基地用地进行整理而节约的土地转化为耕地等农用地的面积;二是通过提高建筑容积率将农村建设用地适当缩并而节约的土地转化为耕地等农用地的面积。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来源。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损毁的工矿废弃地,采取复垦措施使其恢复利用和经营,可增加的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来源于生产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采取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其他工程等土地复垦措施后增加的耕地等农用地面积。(2)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测算方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一是指标测算法。以行政村为组织单位,分别调查各村2014年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人口数,计算现状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结合已经开展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情况,在保持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估算2020年的农村人口数和规划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据此,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腾退的村庄用地面积,即可腾退村庄用地面积=现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2020年农村人口数。再参照村内农用地待整理区的耕地比例,估算各村的农村建设用地待整理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然后汇总出各乡镇的待整理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二是典型调查法。以行政村为组织单位,对各村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用地水平进行分级,共分为集约型、较集约型、一般集约型、较不集约型、粗放型5个级别,每个集约级别内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村作为典型样区,分别测算不同集约水平下典型样区的农村建设用地可腾退的待整理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据此估算其他各村的农村建设用地待整理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然后汇总出各乡镇的农村建设用地待整理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测算方法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测算主要采用全面调查法。以行政村为组织单位,依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按图斑对采矿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进行筛选分析,分别调查各村待复垦工矿废弃地面积。具体调查内容为工矿废弃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等,参照农用地待整理区的耕地比例,估算各村的待复垦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计算各村工矿废弃地复垦可新增耕地等农用地面积,然后汇总出各乡镇的待复垦区面积和新增耕地系数,计算各乡镇土地复垦可新增耕地面积,据此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规模和潜力等级。(3)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测算结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结果。据测算,到2020年,全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指待整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媒体资源协作合同(2篇)
- 地砖改造租房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印刷夹棍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单层热压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匝间绝缘测试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动态可调光衰减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加热溶剂型反光标线涂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凹凸海绵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冶炼电炉湿式除尘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六角扁铲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火锅店创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 交通大数据分析-深度研究
-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 DB11-T 1754-2024 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
- 招聘团队管理
- 【课件】用坐标描述简单几何图形+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电商运营岗位聘用合同样本
-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租赁钻杆合同范例
- 消毒管理办法
-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