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体会.doc_第1页
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体会.doc_第2页
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体会.doc_第3页
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体会.doc_第4页
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体会 【摘要】 目的 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临证经验总结。方法 自拟通郁饮由柴胡、酒香附子、郁金、朱茯神、龙骨、牡蛎、陈小麦、合欢花、百合、川芎、胆南星、厚朴花、磁石、神曲、大枣组成。根据辨证进行加减,水煎服,1日1剂,5剂为1个疗程。治疗组纯用通郁饮加减煎服,对照组根据病情服用西药多虑平、奋乃静等治疗,两组均辅用心理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5%,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56.7%、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分别为11.66、4.90,P0.01、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郁饮加减是辨治郁病的有效方药,体会可能“五脏六腑皆令人郁”。 【关键词】 通郁饮;五脏六腑皆令人郁;郁病辨治 郁病亦称“郁证”。管子・内业曰:“忧郁生疾。”吕氏春秋・尽数曰:“精不流则气郁”。郁证的病证名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郁冒”。郁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每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临床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病等,狂躁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及老年性抑郁症等亦具有该病的表现特点。临证见性情抑郁、多愁善虑或易怒善哭,心疑恐惧及失眠,胸胁胀闷或痛,或咽中自觉如物梗阻,善于太息等表现特征亦属郁症范畴。笔者1995年6月年用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6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郁病的诊断依据,排除了癫痫和狂病,均符合中医郁病的诊断。按就诊时间以1: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0岁26例,40岁以上3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者反复发作6年。合并有萎缩性胃炎14例,合并恋爱或婚变等工作及生活感情不睦史者38例,合并失眠多梦史者8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者反复发作4年。合并有恋爱或婚变或生活工作等感情欠洽史者40例,合并胆道病史者10例,合并失眠多梦史者10例。两组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纯用通郁饮加减辨治,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两组均在1周个月后统计疗效。 1.2.1 中药治疗 方用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基本方:柴胡10g,酒炒香附子10g,郁金15g,朱茯神10g,龙骨30g,牡蛎30g,陈小麦30g,合欢花15g,百合15g,川芎10g,胆南星6g,厚朴花10g,磁石20g,神曲12g,大枣7枚(劈)。水煎服,1日1剂,每日3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 1.2.2 辨治加减 气滞胸闷加枳壳10g,瓜蒌皮15g,焦虑烦躁加枣仁12g(打),琥珀粉6g(3次冲服);头晕头痛加珍珠母30g,天麻10g;失眠多梦加白薇10g,枣仁15g(打);失眠健忘,舌苔薄白加远志10g,龙眼肉15g;胃脘痞满,舌红少苔者除龙骨、牡蛎、胆南星,加香橼15g,佛手10g,大腹皮3g;情绪低落倦怠乏力加黄芪15g,素馨花10g;怒躁,目赤,口苦,舌红苔黄除川芎、牡蛎、朱茯神,加黄芩12g,水牛角丝6g,珍珠草15g;易怒,手足心热除陈小麦、厚朴花、胆南星,加银柴胡10g,鳖甲20g,青蒿6g;形体胖,痰多,脉沉弦加绞股蓝20g,决明子15g;烦躁,舌红,苔微黄者除大枣、牡蛎、厚朴花,加天竺黄10g,龙胆草5g,鲜竹沥10ml兑服;腰酸痛,舌苔白除牡蛎、磁石、大枣,加淫羊藿12g,鹿角胶15g(烊化);易自汗,舌苔微红,脉沉滑除牡蛎、厚朴花,加肉苁蓉30g,桂枝6g;血压时高时低加益母草20g,马兜苓6g;心郁加石菖蒲10g,甘松6g;肝郁加醋青皮5g,刺蒺藜1530g,八月札1015g;脾郁加炒白术15g,木瓜15g;肺郁加苏梗15g,麻黄36g;肾郁加沉香1.5g,乌药15g,石菖蒲10g;胆郁加鸡内金615g,川楝子10g;胃郁加佛手10g,莱菔子610g;小肠郁加木香10g,通草6g;大肠郁加白芍15g,地榆12g,郁李仁615g;月经不调加益母草1520g,红花310g;脑郁加水蛭310g,地龙612g,远志610g;肾阳虚加仙茅610g,菟丝子15g;肾阴虚加熟地30g,肉苁蓉30g。 1.2.3 对照组用西药治疗 多虑平25mg,口服,1日3次;奋乃静4mg,口服,1日3次;安坦2mg,口服,1日3次或1日2次。根据病情两种或三种同时服。 1.2.4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同时辅用心理疗法 如移情疗法,对患者释疑、顺意、愉悦、暗示等法,因人因证善诱,积极嘱家属配合,以消除或改善患者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及生活环境因素。愉悦法是通过谈笑、欣赏音乐、书法、种花、健身操等有助于改变或转移患者心身意念的方法,改善或调节患者郁闷的心境,以达每日良好的心态时间有不断增长。对两组的有效或治愈均有不可低估的康复作用。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无效:症状,情绪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见表1。治疗组治愈率为85%,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56.7%、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11.66、4.90,P0.01、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临床辨治疗效比较 3 讨论 丹溪心法・六郁曰:“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灵枢・口问曰:“悲哀忧愁则动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吴澄不居集・七情内郁中说:“余又推而广之,凡七情五志,劳伤饮食,各病皆属于郁。”病性不局限于“气、血、痰、火、水、湿、食、精、神九郁。”,又如张仲景喻“龙升雨降,郁热顿除”命名大青龙汤。笔者在辨治郁病中体会到“五脏六腑皆令人郁。”与气、食、痰、瘀的相互关联甚密,辨伍组方常需兼施。方中以疏畅气血通行十二经之郁的柴胡、酒香附子为君;郁金、朱茯神、龙骨、牡蛎、陈小麦开郁中兼敛其亢燥而为臣;合欢花、百合、川芎、胆南星、厚朴花,入心神,畅气主,通统血脏腑升降之枢而诸郁达调而趋解,并辅君药兼理痰瘀之郁而为伍;更宜磁石、神曲、大枣交通心肾,可能使志定神安,调和诸药而为使。该方加减辨治郁病,既体现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理,又具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之意。故临证每用于辨,收效颇见于就近,积极探索防治郁病,对和谐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