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1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2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3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4页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儿童 随着微创概念的普及,一些传统经典手术走向微创化,腹腔镜技术也被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1,2。我科总结了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125例156侧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5例156侧,其中男106例,女19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2.580.86)岁。全部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诊断3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术中发现为双侧疝,谓之对侧隐匿性疝,并予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 1.2 方法 1.2.1 麻醉:所有病例采用插管全麻加骶麻。术中施行监护仪监护,了解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1.2.2 手术:应用针式腹腔镜器械,5 mm 30 镜,3 mm钳。脐下缘内侧切口3 mm,造气腹,进5 mm Trocar及30 镜,脐(左或右)旁开约5 cm作一约3 mm切口,进5 cm Trocar及操作钳。气腹压力维持10 mmHg,以能充分显露术野为目的。术中能发现疝囊被气体充盈隆起,内环口开放,明确诊断。隐匿性疝能同时被显露(内环口开放)得以诊断,同时手术。在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穿刺,进穿刺针(头端适当加弯)作为引导,用4号双股丝线分别在内环口的两侧各做一半荷包,一线再引导另一线,最终形成全荷包,收拢荷包,关闭内环口,腹壁内腹膜外打结,埋于皮下。切口盖以敷帖。 1.3 结果 术后住院35 d,痊愈出院。到目前为止,术后随访无术侧复发;无阴囊肿胀(女孩无外阴肿胀)。1例切口感染(皮下打结)。 2 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主要是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再加上腹压增高而形成而并非因肌肉薄弱。腹股沟疝具有可复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尚可造成睾丸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一般6个月后很少能自愈,需要手术。 传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是仅做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一般不做修补术。但手术需经腹股沟管游离疝囊,小儿组织纤细、薄弱,筋膜层次、解剖界限与成人不同,如非专科医师操作极易造成对包绕着疝囊的精索内容物的损伤,如蔓状静脉丛、动脉、神经和输精管,甚至于发生膀胱损伤的可能,手术后可能发生切口血肿并感染、阴囊水肿或血肿、睾丸上抬等并发症,易对家长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用腹腔镜施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高位结扎术仅在腹腔内行疝内环高位结扎,不处理腹股沟,对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无破坏,精索内的各种结构不会造成损伤。本术式是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视野是放大的,在抓钳的协助下透过透明的腹膜进行操作,可以避免上述医源性损伤。 以单侧斜疝住院的小儿部分斜疝可能是双侧的,只是一侧以潜在隐匿形式存在,暂时不会在两侧腹股沟区同时出现可复性肿块,当增加腹腔压力等因素存在的时候,则可出现症状。据Schier等3报道,933例小儿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299例(占3204%)。国内姚干等4报道的25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发现586例(占23%)对侧内环口未闭。本组病例为25%。对于一侧显性疝、另一侧隐匿性疝患儿,传统手术方法是必须在隐性疝出现症状后,才可以再次手术解决问题。而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压力的存在,则可以很明确地发现隐匿性疝,而且该侧内环口也是开放的,可以一次手术发现对侧隐性疝并同时处理双侧疝,避免了隐匿性疝的再次手术。 腹腔镜手术时内环口直观,疝囊高位结扎确切,能够达到传统手术不能达到的高位,避免常规手术寻找疝囊困难以及可能的非高位的疝囊结扎,因而术后复发率更低。本组病例经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病例。据Schier等3报道,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933 例复发率为4.3%,与传统法相似,术后并发症5例(占0.5%),Spurbeck等5报道的90例120 侧疝经腹腔镜治疗术后复发率为0.83%,国内姚干等5报道的2500例小儿斜疝腹腔镜手术后复发18 例(占0.72%),术后并发症13 例(占0.5%),可见该术式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均较少。 综上所述,腹腔镜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该术式具有安全简便易掌握、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是治疗小儿斜疝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参考文献】 1张金哲.迅速提高我国小儿腹腔镜水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3): l.2李宇洲 .我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368-369.3Schier F,Montupet P,Esposito C. Laparopic ingunal herniorrphy in children : a three center experience with 933 repairsJ. J Pediatr Surg, 2002,71(3):395-397. 4姚干,李宇洲,梁健升,等 经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沟斜 疝2500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4,39( 2 ):83-85.5Spurbeck WW , Prasad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