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报告.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报告.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报告.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报告【关键词】 儿童;秋季腹泻/ 治疗;中西医结合小儿秋季腹泻主要症状是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危及生命,在发展中国家每年造成近百万婴幼儿的死亡1,因此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6年9月2007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住院患儿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6个月15例,10个月43例,12岁42例。诊断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2,均有如下特点:发病于秋冬季,起病急,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腹泻次数每天数次或数10次,可伴有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呈阳性。1.2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常规用病毒唑1015mg/(kgd)。主要是抗病毒、支持疗法,同时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中药口服处方:荆芥3g、防风4g、厚朴3g、陈皮4g、茯苓6g、泽泻3g、诃子肉4g、焦三仙3g、吴茱萸0、5g、艹霍香4g、竹茹4g、柴胡4g、甘草3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1.3 疗效判定根据1993年北京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3,显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2 结果 本组经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用药23天可使患儿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100%。 3 体会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感染,起病急,主要侵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绒毛,使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引起腹泻,单纯西药或者中药治疗均不理想。目前,西医治疗倡导以预防和纠正脱水为主,辨证饮食,慎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止泻药物4。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泄泻,幼幼集成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肠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则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布,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笔者认为,因为小儿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力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夏秋天气的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加之外感暑湿,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反而成为湿滞,阻于肠胃,清浊升降失常。因此中医治疗上要以消食助运、清肠化湿为主,因而采用上述中药治疗,重在健脾养胃、生津止泻,达到祛风利湿、健脾止泻之目的。本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减少腹泻次数,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李惠民,陈王利,闰雪燕,等.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1,23(10):786-787.2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0-381.3方鹤松.小儿腹泻病的肠道生态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