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教育学院》PPT课件.ppt_第1页
《嘉兴教育学院》PPT课件.ppt_第2页
《嘉兴教育学院》PPT课件.ppt_第3页
《嘉兴教育学院》PPT课件.ppt_第4页
《嘉兴教育学院》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兴教育学院,戴加平,09高考评析与10备考建议,Z,高三备考总如看着宛在水中央的伊人 欲接近而难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总特点: 路径明确,平稳过渡,一09浙江历史高考卷浅析,试题平实,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特点。,109年浙江历史高考卷的特点,特点之一: 较为尊重考试说明指导意见,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 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特点之二: 重视教材主干知识之考察,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特点之二: 重视教材主干知识之考察,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特点之三: 注意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政治文明,特点之三: 注意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物质文明,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特点之三: 注意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精神文明,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 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特点之四: “三新”成为主要考查平台,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特点之四: “三新”成为主要考查平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6分),参考答案: “新” 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特点之五: 高度重视教材,特点之五: 高度重视教材,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B. C. D. ,特点之五: 高度重视教材,(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参考答案: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09浙江历史卷有待讨论的问题,首先,浙江省09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表述有明显缺陷,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表述有明显缺陷,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教育部考试中心1995年制定的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09浙江历史卷选择题能力分布,全卷在识记与再现方面的分值达33分.,09卷答案来源构成情况,能力之考查,首先,浙江省09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表述有严重缺陷,其次,浙江省09试卷考查目标的清晰度与合理性有待斟酌。,09卷能力要求分值分布情况,能力之考查,首先,浙江省09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表述有严重缺陷,其次,浙江省09试卷考查目标的清晰度与合理性有待斟酌。,第三,一些重要指标分布不甚合理,(1)模块分值分布过于失衡,(1)模块分值分布过于失衡,能力要求分布失衡,09浙江卷有待讨论的问题,首先,浙江省09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的表述有严重缺陷,其次,浙江省09试卷考查目标的清晰度与合理性有待斟酌。,第三,一些重要指标分布不甚合理,第四,部分试题有过细过死之嫌,14右图是一幅残 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B. C. D.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参考答案: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309浙江历史卷 未体现的“预期”及我的认识,(1)“地方课程资源”之开发,(2)“传统文化”资源之开发,二当前的备考建议,1以与为准则,历史考试说明的特点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总体特点:通史与专题相结合,(2) 明确了考试范围,明确了考试范围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 1.孔子 2.秦始皇 3.唐太宗 4.康熙帝,古代中国,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中国的经济,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5.古代中国 历史人物,孔子,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历史考试说明的特点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总体特点:通史与专题相结合,(2)明确了考试范围,(3)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相关教材内容为依托,例1 考试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指导意见: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例2 考试说明:孔子,指导意见: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二当前的备考建议,1以与为准则,2. 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构建知识框架的意义,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迅速兴起,下列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把它们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日本经济进人高速发展时期/日本迎来了泡沫经济的时代 A B C D,例2: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3明确阶段特征,2编制中外大事年表,构建知识框架的方法,1以文明史观整合专题梳理线索,以文明史观整合专题梳理线索,按考试说明中的范围编排知识结构,(1)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2)古代希腊罗马:西方文明的源头,(3)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A向工业文明的迈进,B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C工业文明时代有确立与扩展,D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4)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18401949年),A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年),B近代化启动(18601895年),C近代化发展(18951927年),D近代化曲折前进(192749年),(5)现代世界: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演进,A两次世界大战及影响,B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191745年),C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今),(6)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A现代化建设的启动(194956年 ),B现代化建设的曲折(195676年),C现代化建设的辉煌(1978今),二当前的备考建议,1以与为准则,2. 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3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个层次(历史学)是对第一层次(历史学)的理解或诠释。历史学在如下的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客观的和不变的,即大家可以对它有一致的认识(例如,是布鲁塔斯刺死了恺撒)。但历史学是随着我们的思想的改变而改变的。历史学之成为历史学,却完全有待于历史学给它以生命。没有这个历史理性的重建,则历史只不过是历史学所留给我们的一堆没有生命的数据而已。 何兆武,何兆武先生,它几岁啦?,它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如何?,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例1: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河沿岸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 B各种历史教科书 C当时的客观事物 D各种历史文物,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例2:1838年11月12日,道光帝在乾清宫召见首次林则徐,垂问达三刻之久。 “三刻”是多长时间?,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各种不同的观点见解 不能容许学生脱离史实事实的凭空发挥,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例: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重视辨析基本史实的方法指导,“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春秋笔法”,春秋僖公三十三年载:“夏 四月辛已,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这样的记载蕴含着怎样的 历史玄机?,我们如何证伪“韩国是活字 印刷术的起源国”之说?,文物考古/科学实验 文献典籍/印刷发展史,重视辨析基本史实的方法指导,史学方法: “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新材料,我辈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行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矣。 -王国维,二当前的备考建议,1以与为准则,2. 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3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4关注处理史料能力的培养,处理史料的能力,鉴别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资料论证或得出观点,二当前的备考建议,1以与为准则,2. 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3重视基本史实的掌握,4关注处理史料能力的培养,5注意对历史现象作出多元解释,合理解释历史现象,1了解高考中常用的史学范式与相关理论,革命史范式 全球史范式(整体史范式) 现代化范式 社会史范式 文明史范式,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刘宗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文明史体系(范式),生产力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世界由分散到整体,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文明史观,纵向,横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文明,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化,从人治到法制化,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文明史范式 文明史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通史体系有相当大的区别。一是主线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进,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视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三是知识范围不同,把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之中。,文明史观下的重要视角,生产力视角:以生产力标准划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类。(工业文明的进程,又称之为“现代化”。) 整体视角:尤其关注工业文明以来的各种文明的演进历程;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进行观察。 交往力视角: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文明演进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文明”的定义,“文明”的类型,“文明”的分期,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文明”的演进,“文明”演进的代价,“文明”的定义,文明是一个与野蛮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和发展趋势; 也是指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全部成果,大体可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一元多线”的文明类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文明”的演进,文明的演进是长时段的,“文明的产生、安定和成长需要经过难以计数的时间”,它在环境、社会组织、生活方式、民族文化心理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过程中只是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方向,“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不会发生真正剧烈的变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文明)都没有资格瞧不起别人我们认为所有的二十一个(文明)社会在哲学上是价值相等的”。 (汤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