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基本单元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谐振回路的调试,对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学会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1、 调节谐振回路使谐振放大器谐振在10.7MHz。2、 测量谐振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三、实验仪器1、20MHz模拟示波器 一台2、数字万用表 一块2、实验参考电路图1-4 单级调谐放大器五、实验步骤参考所附电路原理图G2。先调静态工作点,然后再调谐振回路。1、在主箱上正确插好接收模块,按照所附电路原理图G2,对照接收模块中的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部分,连接好跳线JA1,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12V,5V孔接5V,GND接GND(从电源部分+12V和5V插孔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若正确连接了,扩展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将会亮)。2、K1向右拨;3、调整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在不加输入信号(即ui=0),将测试点INA1接地,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20V档)测量三极管QA1射极的电压(即测R4靠近QA1端的电压),调整可调电阻WA1,使=2.25V(即使=1.5mA),根据电路计算此时的,及值。4、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它谐振在10.7MHz方法是用BT-3频率特性测试仪的扫频电压输出端和检波探头,分别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INA1及测试端TTA2,通过调节y轴,放大器的“增益”旋钮和“输出衰减”旋钮于合适位置,调节中心频率刻度盘,使荧光屏上显示出放大器的“幅频谐振特性曲线”,根据频标指示用绝缘起子慢慢旋动变压器的磁芯,使中心频率=10.7MHz所对应的幅值最大。用示波器来观察调谐过程,方法是:在INA1处由高频信号源提供频率为10.7MHz的载波(参考高频信号源的使用),大小为Vp-p-=20100mV的信号,用示波器探头在TTA2处测试(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是正弦波),调节变压器磁芯使示波器波形最大(即调好后,磁芯不论往上或往下旋转,波形幅度都减小)。5、电压增益AV0 在有BT-3频率特性测试仪的情况下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测量方法如下:在测量前,先要对测试仪的y轴放大器进行校正,即零分贝校正,调节“输出衰减”和“y轴增益“旋钮,使屏幕上显示的方框占有一定的高度,记下此时的高度和此时“输出衰减”的读数N1dB,然后接入被测放大器,在保持y轴增益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扫频信号的“输出衰减”旋钮,使谐振曲线清晰可见。记下此时的“输出衰减”的值N2dB,则电压增益为 dB由示波器直接测量。方法如下:用示波器测输入信号的峰峰值,记为Ui。测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记为Uo。则小信号放大的电压放大倍数为Uo/Ui。六、实验报告1、整理好实验数据,用方格纸画出幅特性曲线。2、思考:引起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实验中出现自激现象,应该怎样消除?实验三 谐振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负载阻抗和激励信号电压变化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2、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放大特性和负载特性。二、实验内容1、 调试谐振功放电路特性,观察各点输出波形。2、 改变输入信号大小,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3、 改变负载电阻值,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三、实验仪器1、20MHz双踪模拟示波器 一台2、万用表 一块 图3-1 高频功率放大器五、实验步骤参看附图G1,在主箱上正确插好发射模块,对照发射模块中的高频谐振功放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12V, GND接GND(从电源部分+12V和GND插孔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若正确连接了,扩展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将会亮)。1、开关K2向右拨,调节WE1,使QE1的发射极电压VE=2.2V(即用万用表测量QE1的发射极对地的电压)。2、连接JE3、JE6。3、从INE1处输入10.7MHz的载波信号(此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参考高频信号源的使用),信号大小为VP-P=250mV左右。用示波器探头在TTE1处观察输出波形,调节TE1、TE2,使输出波形不失真且最大。4、观察放大特性:从INE1处输入10.7MHz载波信号,信号大小从VP-P=0mV开始增加,用示波器探头观察QE2的发射极电压波形,直至观察到有下凹的电流波形为止,此时说明QE2进入过压状态(如果下凹的电流波形左右不对称,则微调TE1可使其非对称性得到适当地改善)。如果再继续增加输入信号的大小,则可以观测到下凹的电压波形的下凹深度增加。(20Mhz示波器探头,如果用1档看下凹不明显,则用10档看。)5、观察负载特性:输入信号为Vp-p=250mV左右 (由高频信号源提供的载波)。调中周TE1、TE2(此时负载应为50,JE3、JE6均连上),使电路谐振在上(此时从TTE1处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应不失真,且最大)。微调输入信号大小,在QE2的发射极处观察,使放大器处于临界工作状态。改变负载(组合JE3、JE4、JE5的连接)使负载电阻依次变为25(51|51)51100。用示波器在QE2的发射极处能观察到不同负载时的电流波形(由欠压、临界至过压)。在改变负载时,应保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即在最小负载50时处于临界状态)。同时在不同负载下,电路应处于最佳谐振(即在TTE1处观察到的波形应最大且不失真。20Mhz示波器探头,如果用1档看下凹不明显,则用10档看。)6、测量负载特性(选做)用高频电压表测量负载电阻上的电压,改变负载电阻RL(参照步骤4),记下相应的电流ICO和电压VL,并且计算当RL=50时的功率和效率。六、实验报告1、画出放大器三种工作状态的电流波形。2、绘出负载特性曲线。实验四 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管(振荡管)工作状态、反馈大小对振荡幅度与波形的影响。2、掌握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振荡性能的测量方法。3、研究外界条件变化对振荡频率稳定度的影响。4、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理解。二、实验内容1、 调试LC振荡电路特性,观察各点波形并测量其频率。2、 观察振荡状态与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关系。3、 观察反馈系数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4、 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5、 观察温度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一台2、万用表 一块五、实验步骤参照附图G4,在主箱上正确插好环形混频模块,对照环形混频模块中的正弦波振荡器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12V, GND接GND(从电源部分+12V和GND插孔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若正确连接了,扩展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将会亮)。1、开关K2向下拨,调整静态工作点:断开J52、J53,调W1使VE=2V(即测R4两端的电压)。2、(1)连接好J54、J52,调节可调电容CC2,通过示波器和频率计在TT1处观察振荡波形,并使振荡频率为10.7MHz;然后调节W2,使输出信号最大且不失真。(2)断开J52、J54,连接J53、J55,微调CC1,使振荡频率为10.245MHz。3、观察振荡状态与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关系。断开J53,连好J52、J55,用示波器在TT1观察振荡波形,调节W1,观察TT1处波形的变化情况,并测量波形变化过程中振荡管的发射极电压(多测几个点)且计算对应的IE。4、观察反馈系数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只作LC振荡)。用示波器在TT1处观察波形。分别连接J54、J55、J56或组合连接使反馈系数等于1/2、1/3、1/4、1/100时,观察幅度的变化并实测,反馈系数是否与计算值相符,同时,分析反馈大小对振荡幅度的影响。5、比较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分别接通J53、J52,在TT1处用频率计观察频率变化情况。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并用所学理论加以分析。2、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优缺点。3、分析为什么静态电流Ieo增大,输出振幅增加,而Ieo过大反而会使振荡器输出幅度下降?实验五 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加深对集电极调幅和二极管大信号检波工作原理的理解;2、掌握动态调幅特性的测试方法;3、掌握利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ma的方法;4、观察检波器电路参数对输出信号失真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 调试集电极调幅电路特性,观察各点输出波形。2、 改变输入信号大小,观察电流波形。3、 观察检波器的输出波形。三、实验仪器1、20MHz双踪模拟示波器 一台集电极调幅的基本原理电路如图51所示:图51 集电极调幅原理电路 五、实验步骤参照附图G3,在主箱上正确插好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模块,对照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模块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12V, GND接GND(从电源部分+12V和GND插孔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若正确连接了,扩展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将会亮)。1、调整集电极调幅的工作状态。开关K1向右拨,连接好跳线J1,J2,J5;调W1使Q1的静态工作点为UEQ2.1V(即测其发射极对地的电压)。2、从IN1处注入10.7MHz的载波信号(大小为Vp-p=450mV左右,此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为了更好地得到调幅波信号,在实验过程中应微调10.7Mhz信号的大小。),在TT1处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调节T1、T2的磁芯使TT1处输出信号最大且不失真。3、测试动态调制特性用示波器从Q2发射极测试其输出电压波形,改变从IN1处输入信号的大小(即调W401,信号幅度从小到大),直到观察到电流波形顶点有下凹现象为止,此时,Q2工作于过压状态,保持输入信号不变,从IN3处输入1KHz的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由低频信号源提供,参照低频信号源的使用),调制信号的幅度由0V开始增加。此时用示波器在TT1处可以看到调幅信号如图5-10。改变调幅信号大小,记下不同的V时的调幅系数ma,并制表5-2。V(V)0.20.512ma4、观察检波器的输出波形从TT2用示波器观察检波器输出波形,分别连接J2、J3、J4、J5,J6在TT2处观察输出波形。(1)观察检波器不失真波形(参考连接为J2、J5,可以相应的变动)。(2)观察检波器输出波形与调幅系数ma的关系。(3)在检波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基础上,改变直流负载,观察“对角线切割失真”现象,若不明显,可加大ma(参考连接为J3、J5,可以相应的变动)。(4)在检波器输出不失真的基础上,连接下一级输入电阻,观察“负峰切割失真”现象(参考连接为J2、J6,可以相应的变动)。图5-10 调幅系数测量 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所得数据。2、画出不失真和各种失真的调幅波波形。3、画出当参数不同时,各种检波器的输出波形。实验六 变容二极管调频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工作原理;2、学会测量变容二极管的CjV特性曲线;3、学会测量调频信号的频偏及调制灵敏度。二、实验内容1、 调节电路,观察调频信号输出波形。2、 观察并测量LC调频电路输出波形。3、 观察频偏与接入系数的关系。4、 测量变容二极管的CjV特性曲线;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一台2、实验线路见附图G1使用12V供电,振荡器Q1使用3DG12C,变容管使用Bb910,Q2为隔离缓冲级。主要技术指标:主振频率,最大频偏。本实验中,由R1、R2、W1、R3组成变容二极管的直流偏压电路。C3、C4、C12组成变容二极管的不同接入系数。IN1为调制信号输入端,由L4、C8、C7、C9、C5和振荡管组成LC调制电路。五、实验步骤参照附图G1,在主箱上正确插好发射模块,对照发射模块中的变容二极管调频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12V, GND接GND(从电源部分+12V和GND插孔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若正确连接了,扩展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将会亮)。1、LC调频电路实验(1)连接J3、J4、J5组成LC调频电路。(2)接通电源,K1向右拨,调节W1,在C6的上端用万用表测试电压,使变容二极管的反向偏压为2.5V。(3)用示波器和频率计在TT1处观察振荡波形,调节CC1,使振荡频率为10.7MHz,调节W2使输出波形失真最小。(4)从IN1处输入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信号由低频信号源提供,参考低频信号源的使用。信号大小由零慢慢增大,用示波器在TT1处观察振荡波形变化,如果有频谱仪则可以用频谱仪观察调制频偏),此时能观测到一条正弦带。如果用方波调制则在示波器上可看到两条正弦波,这两条正弦波之间的相差随调制信号大小而变。(5)分别接J1、J2重做实验4。2、断开J1、J2,连接J3、J4、J5,断开IN1的输入信号,使电路为LC自由振荡状态。(1)断开变容二极管(即断开J4),用频率计在TT1处测量频率。(2)断开,接上已知(即连通J5,在C6处插上电容),在TT1处测量频率,由式(6-19)计算出值,填入表6-1中。表6-1fNCKfKCN(3)断开CK(即取出C6上的电容),接上变容二极管(即连接J4),调节W1,测量不同反偏值时,对应的频率值,代入式(6-17)计算值,填入表6-2中。表6-2VRX(伏)0.511.522.53fX(MHz)Cjx(PF)(4)作 曲线。(5)作 曲线。(7)观察频偏与接入系数的关系(此时应取下C6,连接J4)。在直流偏值电压相同的情况下,输入调制信号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连接J1、J3测试所得的频偏, 计算的。验证。 为7)中所测的值。(8)观察频偏与直流反偏电压的关系(连接J3、J4)。(9)观察频偏与调制信号频率的关系(连接J4、J4)。六、实验报告1、整理LC调频所测的数据,绘出观察到的波形。2、绘出 曲线,和LC调频电路的 曲线。3、从 曲线上求出对应的值,与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高频电子线路简易调试说明书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预调工作:如附图G2所示,对照实验箱中接收模块的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主实验板上的+12V,5V孔接5V,GND孔接GND(从主板中的电源部分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1)连接跳线JA1;(2)按下开关K401,K1向右拨 (若正确连接了,板上的电源指示灯LEDA1将会亮) ;(3)调节电位器WA1 使三极管QA1的,即调好三极管QA1的静态工作点;2、接输入信号:从测试孔INA1脚输入频率10.7MHz载波, 的高频小信号,信号从高频信号源部分引入(参考高频信号源使用),信号源的幅度可以通过调节W401来调节。3、实验现象:调可调电容CCA2及中周TA1,使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此时CA3和TA1的初级谐振在10.7Mhz,用示波器观测,输出信号(TTA2处)的峰峰值应不小于输入信号的7倍。4、用BT3扫频仪观察幅频特性曲线,使峰峰值对应的频点为10.7Mhz。INA1输入:TTA2输出:图1实验三 谐振功率放大器1、预调工作:如附图G1所示,对照实验箱中发射模块的高频谐振功放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主实验板上的+12V, GND孔接GND(从主板中的电源部分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1) 接好连接器JE3,JE6;(2) K2向右拨(若正确连接了,板上的两个电源指示灯LED2将会亮);(3) 调节电位器WE1使三极管QE1的;(可用万用表测量电阻RE3临近三极管QE1的管脚的电压值。) 2、接输入信号:从INE1脚输入频率为10.7MHz的载波信号,由高频信号源部分产生(参考高频信号源的使用);3、实验现象:观察电流波形 (1) 电流波形随输入信号大小变化使输入信号的大小为250mV,用示波器探头在测试钩TTE1处观察输出信号波形,调节中周TE1和中周TE2使TTE1处输出波形最大且不失真。然后使输入信号从0mV开始增加,在QE2的发射极处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波形如下图3所示,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大,QE2的发射极处的波形由图左向右变化。若波形下凹两边的峰值不对称,一般的情况下是中周没有调谐好。 图3(2)电流波形随负载变化输入信号为左右 。调中周TE1、TE2(此时负载应为50,JE3、JE5均连上),使电路谐振在10.7Mhz上(此时从TTE1处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应不失真,且最大)。微调输入信号大小,在TTE2处观察,使放大器处于临界工作状态。改变负载(组合JE3、JE4、JE5的连接)使负载电阻依次变为 25 50 2.7K 。用示波器在QE2的发射极处能观察到不同负载时的电流波形(由临界至过压)。在改变负载时,应保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即在负载50时处于临界状态)。同时在不同负载下,电路应处于最佳谐振(即在TTE1处观察到的波形应最大且不失真)。(3)功率放大实验 输入信号大小为250mV左右,微调中周TE1、中周TE2,用示波器探头在测试钩TTE1处观察输出波形幅值最大且不失真,通常输入、输出增益能达到8倍左右。实验四 正弦波振荡器如附图G4所示,对照实验箱中环形混频器模块的正弦波振荡部分,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主实验板上的+12V, GND孔接GND(从主板中的电源部分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1、晶体振荡器的频率为10.245MHz(允许有0.001%的误差)时(1)预调工作:a、接好连接器J53,J55(J52断开);b、K2向下拨(若正确连接了,板上的电源指示灯LED2将会亮);c、调节电位器W1使三极管Q1的;(可用万用表测量电阻R4临近三极管Q1的管脚的电压值。)d、调节W2使TT1的输出信号最大不失真;(2)实验现象:在测试钩TT1脚测得频率为10.245MHz大小为峰峰值为300mV左右的信号 (调电容CC1可微调频率) 。 f=10.245MHZ 图4 2、当为L-C振荡时(1)预调工作:a、接好连接器J52,J54(J53断开);b、K2向下拨;c、调节电位器W1使三极管Q1的;(可用万用表测量电阻R4临近三极管Q1的管脚的电压值。)(2)实验现象:在测试钩TT1脚测得峰峰值为450mV左右的信号,调节可调电容CC2,用频率计测得其频率满足10.245MHZ,10.7MHZ和11.155MHZ,并且波形不失真(实际频率范围要更宽)。(3)反馈实验改变J54、J55、J56,则从TT1处观察到的信号波形由大变小直至停振。注:本实验的10.245MHz作为该实验箱的高频信号源使用。实验五 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1、预调工作:如附图G3所示,对照实验箱中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模块,正确连接电路电源线,+12V孔接主实验板上的+12V, GND孔接GND(从主板中的电源部分用连接线接入),接上电源通电。(1)接好连接器J1,J2,J5;(2)K1向右拨(若正确连接了,板上的电源指示灯LED将会亮);2、接输入信号:(1)调W1使Q1的静态工作点为。从IN1脚输入频率为10.7MHz大小为左右的信号;由高频信号源部分产生(参考高频信号源使用);调节T1、T2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模具蜡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梨型锚连接链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标准式滚珠滑座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松锈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械零部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有机玻璃管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显示报警仪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旋风式吸尘器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苏联学前教育史
- 怎样让孩子语言更生动
-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 GB/T 19670-2023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 财产保险实务-教案项目1、2走进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
- 外科学教学课件: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 2022年广东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课件
- 工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10项长效机制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陕西省二级以上医院信息
- 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表
- 环境信息系统的GIS基础 01讲 GIS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