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为工厂争了光.doc_第1页
当年,我为工厂争了光.doc_第2页
当年,我为工厂争了光.doc_第3页
当年,我为工厂争了光.doc_第4页
当年,我为工厂争了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年,我为工厂争了光当“五四”来到时,作为曾是工人的我,也曾为自己奋斗的青春岁月感到欢欣鼓舞,百感交集。许多青春的往事令人难忘,尤其是30年多年前,年轻的我为工厂争光的一件事情更是历历在目,一直留在人生的记忆里。那是20世纪70年代我在县造漆厂工作的时候,当时厂里生产各类油漆产品,企业比较景气。我是厂造漆车间工艺员,负责整个造漆生产工艺技术。我不是科班出身,只读过高中,靠学校那么一点化学知识自学,后到江苏一家造漆厂学习培训三个月,回来就独挡一面地搞技术工作。几年当中边摸索边干,也掌握了一般造漆技术,厂里每年几百万元产值的油漆产品生产技术都落在我身上。1978年底,正值开改革开放之初,我厂与东北一家大型造漆厂联合,准备共同开发酚醛类等油漆产品。这个产品属于普通类的油漆涂料,广泛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设备,用途广,销路好,很适合我们小厂生产。当时县里也非常重视,专门列为工业重点发展项目。但这个产品生产关键要解决半成品原料酚醛树脂问题,于是协商由他厂提供生产技术和设备图纸,并派工程师前来指导生产。厂里高度重视这个产品项目的开发工作,专门成立了技术开发组,由厂长挂帅。经过三个月时间的筹建,生产设备的热炼反应釜和回流管道全部制造和安装完毕,进购的原料也采购到齐,东北工程师也提前到厂,在培训指导工人如何生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天县里决定开始点火进行生产,全厂100多号职工都聚集在那里待命,工程师指挥安排好,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加热升温炼制,可是没想到第一锅生产出来的酚醛树脂却全部浑浊,不会透明,检验色泽指标达不到标准。外厂的工程师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从事造漆技术二十多年,经验比较丰富,但从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他开始以为是催化剂问题,调整配方后又试一锅还是不行,接着改动工艺又试第三锅、第四锅,第五锅,一连生产了七锅树脂的颜色还是浑浊。他绞尽脑汁找原因还是不行,损失已达上万元。树脂质量直接影响造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下步油漆产品生产开发就无从谈起。无奈之下,他只好提出先回东北去再想办法。难道这个项目就这样流产,几十万元的生产设备和原料就浪费在这里。大家都看了心疼,我也很着急。那段时间,厂里好多工人天天都会来到我的工艺室来,与我探讨,分析原因,提建议出点子,言行中透出焦虑和不安。那时的企业工人思想非常纯朴,对工厂的感情非常真挚,心目中想得都是厂里,真正有一种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也许是现在许多人不能比拟的。然而因为涉及到技术工艺,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只是用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心情,想把希望寄托在我这厂里唯一一位工艺技术人员身上。记得厂里当时有一位年近退休的老人叫吴旺辉,是建厂时的元老,那段时间生病在家,听说这事特地从家里赶过来,深情地对我说:“小王,厂里搞技术没有别人,你动动脑筋,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不行请教一下你在江苏苏州造漆厂培训的师傅。我们都相信你,不要怕,可以试试,不要让厂里受损失!”还有一位要好的叫欧阳国平的年轻工人,也天天来我这里,对我说:“你学过这些,想点办法试试,我们都会帮你!”这些都让我很感动,也感到了压力。我当时想了很多,想到进厂时什么也不懂,厂领导在众多青工中选中我去培训学技术工艺,让多少人羡慕,也让多少人期待。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厂里与人家合作,总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这个土技术员人家不会指望。但我作为工厂的一员,也要有一点主人翁精神,才对得起厂里的培养,才不负厂里职工的期望。虽然我当时对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没有把握,也不敢多说什么。可那些天我暗暗翻看很多资料,了解了很多情况,发现设备参数都符合指标,生产也符合要求,原料苯酚、甲醛检测都达到要求,就是松香中似有水分含量大,这是生产的主要原料,我想,问题恐怕就在这原料上。于是我偷偷地用试验室的小型仪器进行试验,一次颜色还是浑浊,二次还是一样,第三次我在高温下炼制时间拉长,加大抽风量,树脂色泽就转透明了。这样我心里已经有了数,由此我想大型生产也是如此。实践是解决难题最好的钥匙,生产工艺要进行调整,不能沿用书本上的老方法。于是我找到厂领导,提出让我试一锅怎么样。厂领导既高兴又担心,高兴是我能站出来为厂分忧,担心的是人家工程师都不行,你这个土技术员恐怕更不行。但看到我那副有信心的样子也不愿泼冷水,于是决定让我试一锅,并说如不行马上赴东北去学习,再请专家前来解决。当时也有人在笑说科班的工程师都不行,你一个自学的工人技术员怎么能行?有些好心人劝我不要去试,免得出洋相,给厂里再加损失。但更有不少人鼓励我说:“不要怕,为了厂里你大胆试,给厂里给我们工人争点光!”面对这些,我心里也很理解,也很平静,人总是这样。但作为我如不试怎么会成功,为了企业利益再大的风险也不怕,如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也做不成。那天,我作了安排,专门组建了一个生产操作班,开始进行生产。我记得当时班长叫谢建光,班员有邹国富、吴少良、符兆年,那天他们从老早就准备好各种原料、以及桶、铲、槽等一切生产用具。一个个身穿厂里的工作服,头戴工作帽、精神抖擞地站在炉前待命。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信任、鼓励、希望,顿时心头一热,口中大声发出“开始”!我自己从原料选用,进料、温度控制我都一样样把关,从下午四点正式点火开始,我人一直在生产反应釜的平台上,虽然炉上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但我一点不在乎。透过反应釜上观察镜随时观察温度和锅中原料的变化。温度100度,120度,我抽点出来看还是浑浊,马上叫工人加大抽风管抽风力度,一边继续升温,一个小时过去,二个小时过去,温度已达到180度左右,还是浑浊,有人泄气说:“不成,算了吧!”我说:“不行,维持这个温度,再继续抽风!”约到近三个小时,抽检人员拿着试管高兴地对我说:“透明了,成功啦!”那时已是凌晨一点,我看了果然透明了,马上宣布:“停火,出锅!”树脂全部泻到冷却槽里,一片晶莹剔透,树脂冒着热气,闪闪发亮。当时在场的多名工人都欢呼起来,我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兴。厂长听说也披衣跑来了,一把抓住我的手说:“谢谢你,你辛苦了,你为厂里争了光!”听了这话,我当时激动地泪水涌出。接着我按这样的操作方法又进行第二锅、第三锅、第四锅生产,都是锅锅透明。厂里按原计划用这树脂生产酚醛清漆和各种色漆,质量指标都达到部颁标准。这个项目成功,厂里专门召开了表彰会,厂长称赞我“为工厂争了光”,并郑重地向我颁发了奖金。厂里领导当时还打电话给东北工程师,听完这工程师感到吃惊,想了一下也恍然大悟,连声说:“不容易,不容易,还是你们小厂出了能人,请代我向他祝贺!”今天,这桩往事现已过去了30多年,我早已调出了工厂,我已青春不再,进入老年。通过这件事我感到一个人的成功不只局限于学历资历,更重要的是用心。一个工人要拥有企业的主人翁精神,拥有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精神,这样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目标都会实现。那天傍晚,夕阳西下,我一个人漫步来到当年工厂的所在地,这里大多已非旧日的模样,只有几座破旧厂房作为私企的车间还矗立在那里,让我看到当年青春的影子,让我依然感到无比亲切,无比熟悉。我在当年车间门口徘回很久,努力从一些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