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2、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树立严谨治学做事的态度和作风;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高等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和高等教育管理能力。3、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二、 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2、 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3、 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5、 国际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三、 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总学分为3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学分为11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5学分;限定选修课程2学分;任意选修课程6学分;教学实践与管理实践2学分。四、 课程设置(一) 学位课程课 程编 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教育学)5431王坤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理论课部外国语(含专业外语)24061-2外语系高等教育学5431董泽芳等高等教育管理学5432陈彬等西方高等教育原著选读5431陈彬等高等教育历史与现实的国际比较5432欧阳光华等高等教育研究方法5432董泽芳等(二) 指定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设置)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 课 教 师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3633董泽芳等高校人力开发与管理专题研究3623翟天山等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专题研究3623吴晋生等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题研究3623陈 彬等国际高教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3623欧阳光华等(三)任意选修课(指定选修课可作为非本研究方向学生任意选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教育管理原理5431孙绵涛等现代管理学5431张立荣等教育经济学5432范先佐等公共行政学5432张立荣等管理思想史5433刘筱红等政治学原理3623尤光富等政府法制研究4523姚锐敏等政府经济学3624石丹林等高等学校学生德育研究3624翟天山等高等学校校情研究3624谌 虹等高校学术组织发展与改革研究3624陈 彬等五、 教学与管理实践 研究生得参加教学实践或管理实践。参加教学实践者由指导教师安排课程及教学内容,时间在第3、4学期,成绩合格者,计算2学分。 参加管理实践者,可安排在本校及本院部门进行实际管理锻炼。时间地点由导师决定。成绩合格者(由见习单位鉴定),计算2学分。六、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本专业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安排在第4、5学期进行,累计时间为4周。调查研究开始前必须导师指导下拟订计划,结束时应该撰写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调查研究的形式可以是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七、 科学研究与硕士论文1、 本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6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该至少有4篇论文在专业公开刊物上发表。2、 本专业研究生至迟应该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3、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论文选题应该有较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必须掌握本论文所涉及的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创造性(有新见解)。 论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观点正确、论据充实、逻辑严密、语言精练、引文规范。八、 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独立科研和工作的能力,鼓励学生锐意创新、不断进取。九、 其它1、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必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研究生的读书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3、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4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4、 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5、 每位硕士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6、 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研究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董泽芳等内容提要:1、高等教育总论,研究高等教育的概念、特点、职能及其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等;2、高等教育思想论,研究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思想流派;3、高等教育制度论,研究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及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特征;4、高等教育学科论,讨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王伟廉: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潘懋元: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主要参考书: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潘懋元等: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和讨论 预修课程:教育学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西方高等教育名著选读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陈彬等内容提要:本课程选择若干西方高等教育名家如纽曼、阿什比、弗莱克斯纳、赫钦斯、雅斯贝尔斯、伯顿克拉克、德里克伯克、克拉克克尔、阿特巴赫、布鲁贝克、马丁特罗等名著进行研读和讨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版。3、美克拉克克尔(1993):大学的功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4、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美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6、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美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美伯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9、美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1、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教学方式:自学、导读与讨论、读书笔记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管理学总 学 时: 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 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陈彬等内容概要:高等教育管理概论、战略规划论、组织发展论、行为规范论、投资筹资论、学校经营论、改革创新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主要参考书:1、 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 张新平:教育组织范式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 陈彬:知识经济与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 竹立家等编译: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5、 Angiello, R. S. (1997), Organization Theories and Govern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UMI.6、 Baldridge, J. V. (1971b), Power and Conflict in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Complex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7、 Scott, W. R. (1994),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3r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研讨与课程论文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思想史、教育管理原理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总学时:54 学分: 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董泽芳等内容概要:高等教育研究的性质与特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设计;研究资料的获得、整理与分析;成果的体现与发表;高等教育元研究与学术伦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 材:美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主要参考书:1、 范伟达: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 杨小微、刘卫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 陈向明:质的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 加大卫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 斯特弗、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和实践 预修课程: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比较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欧阳光华等内容概要:比较研究范式及其优长和缺憾;中外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历程与比较;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高等教育的国别比较与专题比较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 材:1、 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 于富增: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 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主要参考书:1、 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 符娟明、迟恩莲:比较高等教育教程原子能出版社1990年版。3、 王延芳:美国高等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 张泰金: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现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 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1-6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预修课程:中外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董泽芳等内容概要:高等教育与政治文明、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高等教育与社会变迁、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进步、高等教育与社会问题等。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使用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1、 董泽芳、沈百福:百川归海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 马凤岐:教育政治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4、 齐振海:未竟的浪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 王国瑞、李长久:第四个中心科学技术与亚洲工业国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6、 美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教学方式:讨论、自学与讲授预修课程: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翟天山等内容概要: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学校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高等学校人员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价;高等学校人员福利与薪酬管理、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董泽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 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 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方式:重点讲授、自学和讨论预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专题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 任课教师:吴晋生等内容概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高等学校思想教育方法论;高等学校教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方式:自学、重点讲授与讨论预修课程:高等教育学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题研究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内容概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高等学校投入产出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高等学校筹资与财务管理;高等教育财政控制与成本分担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前沿问题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Sarah E. Turner, Essays on the Economics of Higher Education(doctoral dissertation i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3. Patel, I. G. (1994):Highe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gela Ransom (ed.)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4、Peterson, M. W. (ed.)(1987), Key Resources on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Jossey-Bass Publishers.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国际高教改革比较专题研究总 学 时: 36 学分:2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欧阳光华等内容概要: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动态;国际高等教育改革比较研究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根据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由任课教师临时指定。教学方式:研讨预修课程:1、 比较教育学2、 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比较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张立荣等内容概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和预修课程等参见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管理思想史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刘筱红等内容概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和预修课程等参见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行政学总学时: 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张立荣等内容概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和预修课程等参见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行政法学总学时: 45 学分:2.5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姚锐敏等内容概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和预修课程等参见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政府经济学总学时: 45 学分:2.5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石丹林等内容概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和预修课程等参见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总学时: 45 学分:2.5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尤光富等内容概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学方式和预修课程等参见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介绍。课程编号:6801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原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教科院 任课教师:孙绵涛内容概要:第一部分为总论,研究教育管理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第二部分为教育行政论,研究国家管理教育的原理、职能、原则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学校管理论,研究学校管理目标、要素、过程和方法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主要参考书:5、 孙绵涛:教育行政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 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 孙绵涛等:教育管理哲学现代教育管理观引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教学方式:讲授、讨论预修课程: 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中外教育管理史课程编号:6802 课程名称:教育经济学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教科院 任课教师:范先佐内容概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需求与供给、教育投资及其利用效率、教育经济效益、教育劳动、教育预测及规划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育经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经济学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4、教育经济学北京出版社。 5、教育经济学台湾三民书局。 6、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方式:重点讲授、自学、讨论与辅导。预修课程:经济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外文部分1. Angiello, R. S. (1997), Organization Theories and Govern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UMI.2. Baldridge, J. V. (1971), Power and Conflict in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Complex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3. Bensimon, E. M., & Neumann, A. (1993), Redesigning Collegiate Leadership: Teams and Team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4. Grusky, O. & Miller,G. A. (1981),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2nd edition, The Free Press.5. Scott, W. R. (1994),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3r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c中文部分:1. 潘懋元(1993):高等教育学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2. 王伟廉主编(2001):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3. 闵维方(2002):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4. 姚启和(2000):高等教育管理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5. 罗伯特G欧文斯,窦卫霖等译(2001):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 于富增(1999):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英阿什比著 滕大春 滕大生译(1983):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8. 世界银行(1999):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 美菲利普库姆斯著,赵宝恒等译(2001):世界教育危机人民教育出版社。10. 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1.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1991):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2.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19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