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陵文脉- 总统府总统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4月,临时政府结束,在这里成立了以黄兴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 ;1913年“二次革命”中 ,又成为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何海鸣先后任司令。1913年至1927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副总统府、宣抚使署、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机构。军政主官有程德全、张勋、李纯、齐燮元、卢永祥、冯国璋、孙传芳、杨宇霆、张宗昌等人。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于9月移驻这里办公。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辟国民政府东院(东花园)为行政院办公处 ,国府西院(西花园)为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和主计处。至1937年11月,谭祖庵、蒋介石、林森先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谭祖庵、宋子文、蒋介石、陈铭枢(代理)、孙科、汪精卫先后任行政院长;李济深、何应钦、朱培德、蒋介石、程潜先后任总参谋长;陈其采为主计长。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先后成为日军第16师团部和伪维新政府行政院,以及汪伪政府的立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国府东院成为伪交通部、铁道部等机构;国府西院成为伪军事参议院。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这里仍为国民政府所在地。东花园成为国民政府社会部、地政部、水利部和侨务委员会;西花园则成为国民政府主计处、军令部,总统府军务局、首都卫戍总司令部。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在行宪国大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金陵文脉- 国民政府行政院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根据1928年10月18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以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五院组织之。”行政院位居五院之首。历任行政院院长有谭延闿、宋子文、蒋介石(前后任三届)、孙科(前后任二届)、汪精卫、孔祥熙、张群、翁文灏、何应钦、阎锡山等人。 行政院设正、副院长各一人,其下设机构迭有变更。据1948年5月19日公布的行政院组织法规定:行政院下设有内政、外交、国防、财政、教育、司法行政、农林、工商、交通、社会、水利、地政、卫生、粮食、主计15个部与新闻局,以及资源、蒙藏、侨务三个委员会。 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行政院一直在长江路292号国民政府东花园(今东箭道19号)办公。抗战期间,迁到重庆。抗战胜利后,迁至中山北路61号(今中山北路254号)原国民政府铁道部旧址办公,原址改作国民政府社会部部址。1949年3月间,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因行政院在萨家湾,离长江太近,已在解放军大炮射程之内,于是,将行政院迁到了励志社。 东箭道19号行政院旧址,现为南京无线电厂第二设计所。这里的建筑包括大门门楼、办公大楼等建筑,大约建于二三十年代,设计建造者已无从查考。大门门楼坐南朝北,青砖砌筑,清水墙,三开间,每一开间的宽度相同。大门外左右两侧设有岗亭:大门门楼横额上原有行政院院长谭延闿题写的“行政院”三字,现已无存。办公大楼有二幢,与大门门楼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为西式楼房,高二层,混合结构,青砖砌筑,清水墙,坡屋顶,上覆灰色洋瓦。 中山北路254号行政院旧址,现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抗战前,这里是国民政府铁道部所在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这里曾经一度成为首都卫戍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为唐生智,副司令长官为罗卓英、刘兴,参谋长为余念慈。唐生智就是在这里指挥南京保卫战的。抗战胜利后,铁道部撤消,这里为行政院占用。这里的建筑由办公大楼、院长官邸、职员住宅三部分组成,由建筑师范文照设计,1929年9月10日举行了奠基仪式,1930年5月竣工。占地面积103.6347亩(约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建筑费用96.938万元。办公大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面朝西北。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长条形。中央办公大楼高三层,两侧附楼高二层,另有一层地下室。重檐房殿顶,琉璃瓦屋面,正脊兽吻俱全。斗拱、梁枋、门楣等处均施以彩绘,建筑面积3604平方米。在办公大楼后面,有数幢造型相同的西式二层楼房,均为职员宿舍。另有红砖建造的花园式西式别墅一座,系孙科担任铁道部部长期间建造。这座楼房建筑面积529平方米,最初是孙科的官邸。1932年后,由担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居住。1937年以后,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寿造曾在这里居住过。-金陵文脉- 国民政府考试院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43号的大院里,四季鸟语花香,一幢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古典式建筑物错落有致,布局有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这里曾是国民政府的考试院。考试院占地面积8 277平方米。主体建筑依东西两条中轴线平行排列。西边大门是三开间的牌坊,为当年考试院主要入口处。牌坊承袭中国古代传统,中间大而阔,两边略窄而小,构件表面雕刻着传统的装饰图案,造型稳重大方,尺度宜人。东大门有三个门洞,呈拱券形,重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国民政府时期,中门之上两重檐之间挂有考试院第一任院长戴季陶书写的“考试院”金字直额。当年门口站岗的卫士一律身着黑色制服,手中无枪,腰间也无武装带,只是挂有一把宝剑,文质彬彬的样子,与考试院浓浓的人文气息非常协调。考试院的设立,起源于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思想。孙中山对考试极为看重,认为这是平等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自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后,经两年时间筹备,考试院方才正式成立,这时距孙中山仙逝已三年多了。考试院东部分别有泮池、武庙大殿、宁远楼、华林馆、图书馆书库、宝章阁等。武庙又名“武夫子庙”,为明朝初年所建的十庙之一,清朝时改为江宁府学,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在废墟上重建武庙。现存的武庙大殿建立在高大的青石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民国时期将其内部改建为两层,楼下为考试院大礼堂,楼上为诠叙部办公室。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宁远楼,当时是考试院办公大楼。戴季陶的待贤馆就设在其中。汪伪时期,又成了汪精卫的办公楼。宁远楼之北的华林馆,原为考试院图书馆书库,坐东朝西,高三层,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重檐庑殿顶;而当年考试院的档案馆宝章阁,立面造型简洁,颇有西方现代派建筑风格,但其布局以及细部处理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考试院西部最主要的建筑明志楼,现在已不复存在。明志楼建于1933年。这是一幢三层重檐歇山顶仿明清宫殿式的建筑,内有四个考试大厅,前有宽大的平台围以雕花石栏。明志楼后面是当年作为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的衡鉴楼和典试、襄试委员会评阅试卷之处的公明堂。国民政府考试院建筑群规划整齐,新老建筑交融并存,一如历史与现实的重叠,是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旧体制选拔人才的公器,考试院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与新时代人才辈出相比,不免又有了几多“往事不再”的幽叹和咀嚼国民政府考试院目前是南京市政府等机关的的办公地。- 金陵文脉 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位于中山北路101号(原251号),现为江苏省粮食局、省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办公地。 最高法院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它成立于1928年11月。在行政上,最高法院隶属于国民政府司法院。内设院长和首席检察官各一人,有民事庭、刑事庭、书记厅、会计室、统计室、人事室和设计考核、律师惩戒复审、法规讨论等委员会。最高法院根据三级三审终审制原则,负责受理不服各高等法院及其分院第一、二审判决而上诉的民事、刑事案件,不服高等法院及分院裁定而抗诉的案件,以及非常上诉案件及复判特种刑事案件和二审裁判的再上诉案件,对全国性重大案件作一审终审判决。历任院长为徐元浩、林翔、居正、焦易堂、李管、夏勤、谢瀛洲。 最高法院最初在汉中路附近一所教会学校旧址办公。1932年7月1日,最高法院以房屋陈旧、工作不便为由,向司法院呈请择地兴建办公大楼。于是在中山北路南侧购地28.3865亩(约18923平方米)。同年,最高法院办公大楼由过养默建筑师设计,东南建筑公司施工,1933年5月落成。院门面朝中山北路,门楼高大,中通一个拱形门洞;主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703.19平方丈,共有276间办公用房,属于西方现代派风格,主楼无论正视还是俯视均呈“山”字墙,寓意执法如山。沿大门两侧原各有一道“山”字墙,与主楼相呼应,可惜在90年代初被拆除,代之以银行、商店、酒家。另外,还有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和平房以及防空洞等建筑。在大门与主楼之间,设有一座平面呈圆形的喷水塔,塔顶形似蘑菇和雨伞,使人过目难忘。在这里办公的除了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外,还有最高法院检察署(隶属于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与最高法院检察署在抗战期间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中山北路原址办公。1949年4月结束使命。1950年9月至1967年3月,这里曾为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址。 1933年4月26日,江苏高等法院借用江宁地方法院第二审判庭,以“危害民国罪”判处陈独秀(18791942年)等人有期徒刑13年。陈独秀等人当即表示不服判决,口头声明提出上诉。随后通过律师将上诉书递交给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受理陈独秀等人的上诉案件后,拖延了一年多时间,于1934年6月30日审理终结。7月20日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进行宣判:撤消原审判决陈独秀等人的褫夺公权部分,将陈独秀等人的有期徒刑13年减轻为8年。之后,陈独秀被关押于老虎桥监狱,直到1937年8月23日才提前释放。抗战胜利后的几年间,最高法院先后终审判决汪伪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缪斌(19021946年)、汪伪立法院长(汪精卫死后任汪伪国民政府代主席)陈公博(18921946年)、汪伪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中央党部组织部部长梅思平(18981946年)、汪伪中央宣传部长林柏生(19021946年)、汪伪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部长褚民谊(18841946年)、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长(后任汪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长)梁鸿志(18831946年)、汪伪南京特别市市长周学昌(18981948年)、汪伪考试院长(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总署督办)王揖唐(18771948年)等大汉奸死刑。 1992年,该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文脉- 国民政府交通部沿着南京中山北路绿荫大道,向江边前行必经当年闻名遐迩的国民政府交通部所在地旧址,1927年5月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不久,便考虑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于1930年8月1日,成立了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1931年2月又成立了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贷“央航”这两家公司,在抗日战争期的运营业务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物换星移,如今国民政府交通部的史业,早已不为从头津津乐道。只剩下办公大楼的巍峨壮观,让人惊叹。国民政府交通部大院,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共有房屋 21幢405间,其办公大楼,是上海协隆洋行的,俄国建筑师耶郎于1928年设计,由辛峰记营造厂负责承建的,国民政府交通部的建造于1930年七月开工,早计划10个月内完工,后来由于地基变更,1931年洪水泛滥,以及1932年日本车队制造“一,二八”事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直到1934年年底才竣工,至此,交通部总算从新街口慈悲巷一组平房中迁至这里正式办公,交通部大楼与当时铁道大楼同一种风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月”字形,中央主楼与两翼附楼中,各有一个天井,主楼面朝东北,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附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但这座办公大楼,在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它豪华的内部功能和装潢,不楼有舞厅,饭厅,二楼有礼堂,会议室,二楼是正副部长办公室,以及各司办公室,大门前有小河潺潺流过,河上有筑小桥,院内有怡人的花园,构成浑然一体的园林式办公区。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时,交通部大楼,遭受日军炮火的袭击,大楼屋顶被烧毁,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后,交通部对这座大楼进行了修茸,将重檐歇山顶改为了平屋顶,这有意或无意地改动,使这座本来庄严辉煌的大楼,难复旧观。黯然失色了许多。两年之后,国民政府交通部设立民用航空局,由于办公房紧张,于是在交通部大楼的东西又兴建了一座西式二层的楼房,以作为民用航空的办公用房。1949年以后,国民政府交通部大楼随着旧政权的销声匿迹而迎来了自己新的主人。这里曾一度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机关的大楼,现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1992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大楼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又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南京的版图上,国民政府交通部大楼已经成了历史的一个景观。-金陵文脉- 国民政府外交部南京中山北路32号,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所地,在1949年前,这座壮观观气派的大楼是国民政府外交部1937年,这座大楼被侵华日军占领,成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所在地。1943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为国民政府外交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解放,5月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被南京市军管会接管。外交部大楼的设计者是上海华盖事务所的赵深,童军,陈植等人,为降低造价,他们即末抄袭西方建筑样式,也末套用中国传统建筑法则,而是从“经济实用”、又具有中国固有形式这一理念出发,创造了一种民族建筑的新风格,使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成为民国时期建筑中的一个经典,现在这座大楼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楼于1934年3 月开工,次年6月竣工,大楼坐北朝南,平面呈”T“字形,从外观来看,立面上下分为檐部。墙身,勤脚三个部分,檐口下用黛色琉璃砖,砌出类似斗拱的传统装饰,墙身采用泰山砖进行贴饰,地层半地下室部分的外墙,则用水泥沙浆仿石勤脚。大楼中部为五层,两边为四层,西式平顶,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大楼入口处,为一 宽敞大门廊,三面走道,大厅里有四根红漆大柱,梁上绘有清式彩画,会议室为花格古典式门,天花板和大梁皆有彩绘,一层为会议室和会客室,二层为各司司长及职员办公室,三层为正,副部长办公室和小会议室,四楼为外交档案室,办公室窗子高大,宽敞明亮,舒适宜人,抗战胜利后,外交部随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当时这幢大楼里上班的工作人员接近500人,外交部大院有三个大门,中山北路和大门为西门,也是正门,湖北路上的是东门,北面即主楼后面还有一个门,当年从西大门步入这座庭院迎面胡一巨大的圆形水泥通道,便于车辆通行,再往里有一圆形花坛,中有喷水池。大楼的对面,则是外交部长的宿舍。-金陵文脉- 国民政府国防部在南京中山东路中段,有一条向北延伸的道路,叫黄埔路,这条道路的顶端,是一个高墙环绕的大院,大院内绿树蓊郁葱笼,建筑物鳞次栉比,这就是国民政府国防部旧址。 南京解放后,在这里成立了华东军政大学;后来刘伯承元帅又在这里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国防部成立于1946年6月,是由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及其所属各部门改组而成。在组织系统上隶属于行政院;在业务上,国防部长承行政院长之命综理军政事宜,参谋总长承国民政府主席(或总统)之令综理军令事宜。国防部的组织分为军政、军令两个系统。军政方面:设国防部长一人,统筹执行全国国防业务,为行政院阁员之一;设次长三人,辅助部长分理部务;下设部长办公室及预算、财务、法规、人事、人力、工业动员、征购、工程八司。军令方面:设参谋总长一人,为法定的国民政府主席(或总统)命令的执行者,在行政系统上,为国防部长的执行官,负责军事业务的计划与指导实施业务;设参谋次长三人,辅助总长工作;其下设第一厅(掌人事)、第二厅(掌情报)、第三厅(掌计划作战)、第四厅(掌补给)、第五厅(掌编制与训练)、第六厅(掌研究与发展),以及新闻、民事、保安、预算、兵役、测量、副官、军法、预备干部、总务、保密等局和国防科学委员会。国防部的执行机构有陆军、海军、空军和联勤四个总司令部。历任国防部长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气环境化学实验安全重点基础知识点
- 【天际友盟】2024年下半年全球主要APT攻击活动报告
-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 2024北京一七一中初一(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绿色旅游的未来
- 绿色餐桌:农业之旅
- 旅游业年度深度解析
- 旅游业创新驱动力
- 2025年华山路B区太原振兴检测合同
- 2025商标及授权经营权转让的合同范本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课件
-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2)聚焦核心素养关注终身发展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声乐器乐培训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症状护理-疼痛课件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第三方服务采购项目
- DL∕T 1056-2019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 AQ 2001-2018 炼钢安全规程(正式版)
- 浅析脉冲电子围栏技术发展及应用
- 消防责任划分协议书
- 乳腺癌筛查指南
- 【京东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问题探析53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