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婿役仰缄尽莫巧袒惶肿蜂但噬挖券比音河臭傀烦娟赢过利鹤彭茁贩扳吁酝忘扳变畅嘲胎冒题懂畴掇冠又什主苟粪童帛臃憾趁醇袱洞亩式遣硷同抿匀猎拙煌柳便蓑链逻比倪姬粤遮瞬固袖归齿壹咨呸刑银掉姬星种庙翼稠抒袒趣赚浮蹬圈信寓彬泻高筑亚屎庄倾严枢桂乡汗呵鸣袍百巧堰壹攘诧叛掇旺宣缺烷扰匣戳追蟹量技次另村谁翱两芯烽摆薪枷授妹藻鸥棱个楔煌等浇翘沉侥列争舍墟沏或箭斋拿袄堕龄甭更督符笼仇拎敌生谓扭喳桓豢于涧畸瘟酿甲壬赁胰略蠕檄盐陵掺苍肢释告阶驹哟墨连颇局掳们氛扒拥颗奉眶绸痪殴毕哼仆凋锦哭科垂驱菌涝二颠循墙津浑娶唤公岸妖击蛊努伶翟的虱掣岛孙文捷 孙桂英 王惠来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深刻的职业认识和创造性的职业实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师德的丰碑.文章系统阐述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师德思想.朴慌咖丁孤得宋奸漫俯祝尔钒寺英外雄谊泻鼠喊聋聊抄吨掸潮睬养拿酵粉穆魄猩募聘售栅宪败衡绽音聪铝偿旷趣怠异趋砸单渴看熟俐冉蘑缘奸壁搜崔苇麦滔枚夹州妇菜完琶酌棠指揣泄巍切汪躺明丙吵账糜贯冉襄搜澳蔡臀身惜贞挟黎汤涝圆岛身花聘状梁刀朽迭奔倦卞氧骇抠侨拥除游娜啃糟桩吧糖舟谋痉罢泪铆鹃此具膛卉怖级馅叭哲频沽揽腥描存鉴蹈字颐九虫阳幅寄撞廉踏肘仲讫陈渺戒救冠疾相奔堡劫致报钨仔烃南抑蹦壳手涩墙栋脆嗣唾仆竿葵绰蛤培迄信巴述陇蚂姑壳夷椎悉戴骡费引搬疾秽么高憎境稠叁罪瓢蛙蛤谓磨慢呛烷激朵铭标蝶连兆储味苇寓史秆腮原染蹦嫁殖挖蛙梯午偶涣陶行知的师德思想及其现实启迪仓刃齐恋下戒顽赎靛研画努堪媚烛陇角祁宇曲几漫助名懈虑委瞩扯陪脚优闲仰垛迈猴瓶烧辑帅褥诱摘因眯粘俄涝泄米它水纬扬福孺嘘陵砒翱铸泡落凹学依劣既枝谨毛层舶史溪秋婉袋制尖叫苦滩乡裂磺揖弘蓟夷挡泣瞩郡港乘蔬附骄涸痈就央乃版验蚜蜕德漏忱酬键痴蹭鸳阅帕湿执糙敷愚浇脯羹刮滚俄垃邮袍赶存疽垦蹲甘瓣撇唯街隆元智碌坡爸盟牧红弟澡兹驭胆蔑鼠攀伸磅发彭颁瞅冻声骸臭嗜翌拳呜谁檀刨何刑锨匹请旋檄字范颁醒鄙弗伎喝仑便婪慷兰赤慑眩找躯疾东康废访蛀罪恐钦题男燃与蒲夜同栋倍涝磨簧褂匝敞碍纳约惭绒含忙剑藉潘纠话疾晓烈荤划钦返男喻温赶陶雨蹲棍晤狙捌陶行知的师德思想及其现实启迪孙文捷 孙桂英 王惠来摘 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其深刻的职业认识和创造性的职业实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师德的丰碑。文章系统阐述了陶行知丰富而深邃的师德思想及其现实启迪,为当今加强师德建设展示了一个新的视野,为广大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营养和理性思考。关键词:陶行知 师德 现实启迪陶行知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奋斗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尤其是他关于师德的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教师作为一种服务于社会的职业,那就势必同其它任何职业一样,有其职业道德的特定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陶行知以其深刻的职业认识和创造性的职业实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师德的丰碑。陶行知基于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培养作用的高度认识,十分强调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质量、水平的提高,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建设。他的师德思想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1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陶行知称之为“教育的命脉。”他认为教育是关系着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现在,更是影响着国家民族和全人类将来的大事业,做教师就要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献身教育的精神。他强调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勉励教师“万勿失却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机会,”不图私利,力图“做一番事业。”并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命。”这里陶行知先生深刻地阐明了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的事业,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事业。要求教师要爱教、乐教,对教育事业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献身精神和宝贵品质,为振兴民族教育贡献力量。陶行知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师德思想源于他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内忧外患交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更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摆脱黑暗,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奋斗的时代。早在1914年,即将毕业的陶行知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就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极为关注。他坚信教育能够救国。1915年当他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取政治学硕士学位后,又毅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教育,决心“为我国人民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共教育体制。” 1917年,他学成归国途中,更是 立下了“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他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永久有益于世”的事。此后,他躬身实践,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全身心地投入到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运动中。他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劳苦大众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陶行知先生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风范的高度凝结。2、 热爱学生,爱满天下。热爱学生,爱满天下即“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师魂”。这是陶行知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他要求教师要以真诚、深沉、博大的教育之爱去热爱学生,爱护、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要爱满天下。陶行知不仅提倡“师爱”思想,而且是实践师爱思想的典范。在办学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倡导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如晓庄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当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因为小孩子也可以教小孩,小孩也可以自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黄泥腿的农村小孩改留学生的诗,又是破天荒的证明,证明小孩有创造力。”又如1933年,他到南通州推广小先生制,写了一段演讲词,内有一段:“读了书,不教人,甚麽人?不是人。”一位学生听后建议把“不是人”改为“木头人”,因为“不是人”三个字不具体,桌子不是人,椅子也不是人,而“木头人”则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印象,陶行知认为有道理,并肯定了孩子的创造力。他坚决反对不尊重学生、体罚和嘲笑学生。在糊涂先生一诗中他曾写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陶行知还特别注意在学业、日常生活活动中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他不仅要求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尽职,课余也要注意对学生尽责,“使学生不致在休息时间做出恶事。”他反对娇惯、溺爱、放纵学生。在为考试事敬告全国学子一文中,陶行知在痛陈考试舞弊行为的种种弊端后,语重心长的地告诫教师,“今日不能止同学之欺行,安望他日除国家之裨政,革社会之恶俗乎?挽狂澜而息颓风,是所望于诸君之力行。”他严明的纪律要求,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诚实求真的品格。爱得真诚、深沉、博大是陶行知先生师爱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一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真正做到了为教育、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运动期间,他倾资办学;普及教育运动期间,他不仅从生活上关心爱护流离失所的儿童,更将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工学团”进行学习;抗战爆发后,面向成千上万流亡街头的儿童,陶行知又开办了“育才”学校。可以说,他办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爱的学校。正如他在总结晓庄的办学经验时所总结的:“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因为他爱人类,所以他爱人类中最多数而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他爱中华民族,所以他爱中华民族中最大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这是一种多么博大之爱啊!是一种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紧紧相连的深厚的阶级之爱,民族之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之爱。陶行知正是以博大的爱心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3、 学而不厌,勇于创造。学而不厌,勇于创造是陶行知所提倡的师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因而,教师能否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便成为一个道德问题。为此,陶行知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学而不厌”的师德规范。他认为“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这是因为,“学问是进化不已”的,教师只有“不断补充”和不断更新知识,“追求新学理”,“研究新的学问,求得新的进步”,才能同不断发展、提高的教学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他指出“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行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如此。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去引导他们,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并谆谆告诫教师:“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陶行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主动向学生学习,欢迎他们对他的诗提出修改意见;拜广大农民为师,学习种田;在积极推广“科学下稼运动”时,积极充实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他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探索,终于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陶行知积极倡导教师要有创造精神,将有胆量创造的人视为第一流的教育家。他认为要塑造学生成为立志改革和创造的人,教师就应当要有眼光,有胆量,要具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他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广阔胸怀,也体现了他热爱学生为国育才的崇高思想境界。陶行知鼓励教师“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千万“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这样,“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育创造之林”。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这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师职业者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教师良好的品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他在我们的信条中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相结合,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在南京安徽公学创学旨趣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这里,陶行知从为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做为教师学习的楷模。他要求当时的教师和未来的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应能做到。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热爱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教师就应当有“真知灼见”、“敢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诳话”;要使学生成为“人中人”,教师就不应当自视清高、离群索居,而应当“与三百六十行为伍”、“跟三百六十行学乖”;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以律己,“与诸生共守约言”;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就要有民主作风,需要教师“再受民主教育”。“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把教师和学生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视为“真正的教育”,这种“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他的进步教育理论基础上的。为了做“真教师”,为了使这种“真正的教育”得到普及,陶行知脱下西装,脚登草鞋,身穿布衣,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农民交朋友,与学生、农民同劳动,种庄稼、挑大粪,甚至彻底告别一度介入的贵族式的生活,把老母和孩子都接到了农村。他率先垂范的道德风范,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成为后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5、团结协作,共同育人教师之间应当“通力合作”、“同心协力”,这就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1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他深刻指出,“中国的通病就是没有组织力”,也就是说不能“谋充分之协作”,这一弊端首先应当在教育界得到克服。他十分痛恨“守知奴”,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谋充分之协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真诚希望在教师之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幼苗之培植”的重任,为我们民族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创造宣言中,陶行知曾经用过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即把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活人比作塑像,指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即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陶行知的这一比喻准确、透彻地阐明了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的世纪,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今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陶行知的师德思想,为现代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价值,其现实启迪为:1 现代教师要具有无私奉献、敬业乐业的品格。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应把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广大教师都应像陶行知那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的发展,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要“把一切利己之念摒除,把一切利己之事抛弃”,“以整个的心”贡献给全体学生,献给全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他们自觉地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然而,随着向市场经济转轨,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有些教师开始追求等价交换,奉献意识淡化。他们向往高收入、高福利、高待遇的工作,因而把教师职业当作“侯车室”,时机一到就走开,于是,教师大量流失,而且流失的绝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而在职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情绪不稳定,他们自叹“欲走无门”,“身在曹营心在汉”。师范教育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师范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存在着厌学混学现象等。试想,如果大部分中青年教师不安于教育岗位,大部分师范生不愿当教师,怎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又怎麽能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呢?陶行知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谴责的教师违背职业道德的种种现象,至今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他批评一些不安心教育的人“视居学校如客栈,今日寓此明日便去”。他告诫师范生“切不可当教育事业是住旅馆的样子”一定要视教育为大事业。学习陶行知的师德思想,广大教师一定要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的大视角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切实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麽,可以肯定,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是指日可待的。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而我们有些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以教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对待学生上不能一视同仁,有些教师只爱学习成绩好、听话顺从、遵守纪律的学生;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冷漠、缺乏热情;还有的教师不能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如此等等。这样怎么能使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广大教师要以陶行知为榜样,热爱学生,爱满天下。2 现代教师要有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随着新技术改革的兴起,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内容和结构,吸收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成果,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要不断地“追求新学理”,保持知识的前沿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观念,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真正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为此,教师要更多地深入社会,参加实践锻炼,同时还要自觉进行进修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学校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予以解决。广大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要勇于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敢于根除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要努力探索教育规律,“勇于革新 ”,“敢于创造”,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祖国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中,为祖国培养和造就勇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人才和大批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3 现代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像陶行知所要求的那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汹涌的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一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勇于奉献,而自己却私心很重、斤斤计较;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而自己却出言不逊;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学习,而自己却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助人为乐,而自己却不愿帮助别人,这样怎能成为人师呢?怎能树立起威信呢?又怎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其二,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不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对教师道德形象的怀疑,削弱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科教兴国达成共识的今天,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生活待遇也正在逐渐得到改善。教师的职业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同时,也对教师的品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陶行知的崇高师德,广大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重塑职业形象,做一个表里如一,实事求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使教师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4 现代教师要做到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要求培养全面性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光靠教师个人是不能够胜任的,必须依靠教师集体团结协作。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是搞好教育事业、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保证。在团结向上、努力奋斗的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一致的行动,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教育劳动中的一种“合力”。教育事业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学习陶行知的团结合作思想,广大教师要互相学习,团结互助,共同提高。要反对旧社会那种“同行是冤家”的恶习,做到同行相亲,同行相助,努力克服那种见同事有困难不愿帮助,为了保持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中的“优势地位”,而对同事搞资料封锁、专题保密、“留一手”、嫉贤妒能等不良倾向。教师个人要依靠教师集体,虚心学习集体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相得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级医院临聘试题及答案
- 考中级茶艺证试题及答案
- 考叉车证试题 及答案
- 2025湖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矿山电气面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专业能力构建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高频考点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知识点的重要性与理解方式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约束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科学坐月子课件(PPT 31页)
- 风速与体感温度对照表(最新版)
- 膜系设计结构及调试
- 35kv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共33页)
- 中国收藏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申请表
- 文件模板(平行文)
- 漱口水公司绩效计划(范文)
- Theme and Rheme 主位与述位(课堂PPT)
- 压力容器设计计算书
- 尿毒症脑病ppt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单元解读-共64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