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doc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doc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doc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doc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卷(14分)一、选择题1加粗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匿名(n)阔绰(chu)无边无垠(yn)B不逊(xn) 魁梧(w) 旁逸斜出(y)C驿站(y)瞥见(pi) 不屑置辩(xi)D虬枝(qu) 颓唐(tu) 深恶痛疾(w)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主宰畸形纵横绝荡B婆娑分辩油光可见C附和卢荟妙手偶得D悲苦格局杳无消息3加粗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1)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2)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A固(本来) 滋(生长)B固(安守) 滋(润泽)C固(安守) 滋(生长)D固(本来) 滋(润泽)4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2)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了,有时竞会忘记带领结(3)他从破衣服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4)警官奥楚蔑洛夫着新的军大衣,()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A捂 摸胡排提B罩模胡摸提C罩 糊涂摸拎D捂糊涂 排拎5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掌柜是一副凶险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A只要就而且 B因为所以因此C只有才所以 D如果就所以6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7下列作品出自同一作家的一项是()藤野先生 白杨礼赞 孔乙己白毛女AB C D第卷(45分)二、默写(6分)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_,_。9在曹刿论战一文中交代齐鲁长勺之战背景的句子是_,_。10关关雌鸠,_,窈窕淑女,_,(关雌)三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令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子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1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秋:_光:_ 义:_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先帝不以臣卑鄙:后值倾覆:13第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不应该_,_,_。(用原文回答,2分)14第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和诸葛亮_两件事。(2分)四、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一棵树三堂课一文,回答问题。(12分)一棵树 三堂课查一路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桃树每年开花结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三尺地抬头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橇树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在桃子成就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财富是诱人的,你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于是,我只好等待。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不翼而飞。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我对着橇树哭喊,但已经无济于事了。未成熟的果了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15给加粗的字注音。(1分)涎:窘:16文章中写道:“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请结合原文体会“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突如其来的力量”?(2分)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并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9分)“三堂课”的具体内容:(3分)“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6分)(二)阅读环境与学习,回答问题。(8分)环境与学习姜明除了智商,勤奋因素外,环境、营养、疾病一些因素也能影响我们的智力,这是提出几点供青少年朋友,特别是记忆力较差的同学对照,参考,并矫正不良习惯。气候温度对学习有密切关系。科学实验结果,当气温在20左右,是记忆力最佳的时候,因此在春秋两季要抓紧学习,充分利用这个季节温度。在冬天寒冷季节,当温度低于10时,尽管大脑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到夏天炎热酷暑,尤其在温度超过35时,大脑能量消耗骤增,引起疲倦乏力,情绪又烦躁,俗称火气大。人的呼吸主要利用的是氧气,我们的脑子几乎要占用20%左右,是用氧的大户。如果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的代谢能力下降。记忆功能就明显下降。因此,要求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经常在空气清新的场所做深呼吸操。光线也会影响脑功能,过暗的地方即影响视力又影响脑功能,而且,在过强的光线下,脑细胞受到刺激会感到疲劳,脑功能会明显下降。课间休息,最好到室外望远方的天空或树木,不仅保护视力,使头脑清醒。少看深红和深黄的颜色,以免使大脑疲劳。人们常用听音乐来休息、解除学习疲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音响不易超过60分贝,否则噪音会使头脑发晕,降低用脑的功能,尤其不提倡随身听。我们的大脑是十分复杂、十分精密的,除了需要充足的氧气外,还要各种营养的供应,才能保障维敏捷、记忆力良好,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物很多,其中如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因此能提高记忆力。菠萝含有微量元素锰,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因此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最受吃的水果;鱼虾,能增进大脑智力成长和精力集中;其他如生姜能使人的思路开阔,因为它含姜辣素和挥发油的作用,使血液得到稀释,流动更加畅通,于是氧的大脑供应更多;洋葱也有生姜的同样作用,而核桃则是健脑益智的补品,和挂圆一样,被人们称为“使人聪明的食物”,有条件的话,也不防经常少量食用。在蔬菜中,以芹菜为代表,是有助于激发大脑创造性的食物。有人认为辣椒辛辣,能刺激人体内的某些激素,使人聪明起来,因此,少量吃些辣椒也是有益的。如果选的水果,则建议先草莓和香蕉,因为草莓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果胶能人产生舒适感,而香蕉又是健脑食品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钾。除环境,营养因素外,疾病也是影响脑功能的原因,例如贫血、脑内疾病等,尤其是慢性萎缩性鼻炎,鼻中隔肥大,慢性火症使鼻内阻塞,常影响到脑功能和记忆力减退等。因此发现以上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医治。18影响我们智力的因素有哪些?(2分)19文中第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分)20气温过高为什么影响学习?(2分)21说说文中画线语句说明的内容和表达效果。(2分)(三)阅读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回答问题。(10)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育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甲,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乙。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丙,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未了,不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22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3分)23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怎样来证明“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分论点的?(2分)24从下面的几个词语中选出3个,分别填写在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学习 阅读练笔改写 思考甲处应填_乙处应填_丙处应填_25文章的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有什么作用?(2分)第卷(40分)五、作文(40分)读了一棵树 三堂课一文,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请你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14分)1A2D3C4B5C6D7B二、(6分)8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9十年春齐师伐我10在河之洲君子好逑三、(10分)11(3分)秋:时候光:发扬光大义:适宜、恰当12(3分)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后来正遇危亡关头。13(2分)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14(2分)三顾草庐临危受命四、(30分)(一)(12分)15(1分)涎:xin窘:jing16(2分)桃子的诱惑带来的冲动战胜或暂时忘记了恐惧。(意思对即可。)17(9分)“三堂课”的具体内容:(3分)爬树摘桃。看管桃树。等待桃子成熟,失去桃子。“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6分)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财富是诱人的,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二)(8分)18(2分)智商、勤奋、环境、营养、疾病等。19(2分)营养因素对智力的影响。20(2分)气温高于35时,大脑能量消耗骤增,引起疲倦乏力,情绪又烦躁。21(2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脑对氧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三)(10分)22(3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23(2分)通过引用俗语加以论证,来证明分论点的。24(3分)甲处应填练笔 乙处应填 阅读 丙处应填 思考 25(2分)呼应开头,强化了论点,有很强的感染力。(答出两点即可。)五、作文(40分)评分标准参考书写(5分)543210字体工整标点符号正确错别字12个字体清楚标点符号大体正确错别字36个字体潦草标点符号错误多内容(15分)151110650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新意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表达(20分)2016151110650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流畅、生动结构较合理注意详略语言大体通顺结构基本合理详略不明显有语病结构不合理详略不当语病较多注:作文漏写标题扣1分。北大附中2004年初三语文模拟考试(一)第卷基础知识及运用(32分)一、基础知识(25分)1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解剖(pu)穹窿(qng)酝酿(ning)逮捕(di)B玫瑰(gi)家眷(jn)嫉妒(j)窥见(ku)C虐待(n)折本(sh)处置(ch)苍劲(jng)D旌旗(jng)荼毒(t)矩形(j)修葺(q)2多音字注音有误的是(2分)()A要塞(si)瓶塞(si)阻塞(s)B拮据(j)收据(j)占据(j)C记载(zi)装载(zi)载重(zi)D对称(chn)称职(chng)职称(chng)3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2分)()A幕天席地巧妙决伦拈轻怕重大事渲染B潜滋暗长安然无恙百废待举赴汤蹈火C自出心裁大声急呼见异思迁笑逐颜开D不辍劳作改邪归正招事搬非妄自菲薄4下列各组词语中解释加粗字含义有误的是(2分)()A随机应变(时机)不屑置辩(不值得)B敝帚自珍(破旧)油光可鉴(当镜子照)C心灰意冷(消沉)德高望重(声誉、名望)D不能自已(停止)惟妙惟肖(相似)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用得准确的是(2分)()A在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B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C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它们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D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如红外线测温仪,隔离式救护车,护士助手机器人等。6文言句子中加粗字解释或读音都正确的是(2分)()A默而识之(sh记) 无案牍之劳形(d文件)B河曲智叟亡以应(w无话) 扶苏以数谏故(shu多次)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hun回转、掉转) 但微颔之(hn下巴)D入则无法家拂士(b辅弼) 车六七百乘(chng量词,辆)7对下列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没有的(声音)。B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C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因为皇帝有命令而征集这种蛇。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A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石壕吏是叙事诗,钱塘湖春行观沧海是抒情诗。B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和论雷峰塔的倒掉,分别选自朝花夕拾和二心集。C左传和史记都是我国成就最高的编年体史书。D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作者曹雪芹是清朝杰出的小说家。9与原文没有出入的是(2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B此人一一为言所闻。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形赏。10下列作家国籍或朝代和其他不同的项选择正确的是(2分)()A高尔基契诃夫奥斯特洛夫斯基()B莫泊桑都德安徒生()C蒲松龄施耐庵曹雪芹()D欧阳修白居易范仲淹()11古诗词默写填空。(3分)_,万里长征人未还。几处早莺争暖树,_。_,在河之洲,_,君子好逑。12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境的诗句:_(1分)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_;_(1分)二、语言运用(7分)13根据你的理解,依照画线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1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_,仍然遗憾; 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14依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1分)例: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希望就是_15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梦境与睡眠深浅程度有关。朦胧入睡时,大脑皮层里的抑制程度比较浅,梦境就更加相近现实生活,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甚至有时自己也察觉到在做梦,所以不能主动地控制,只能听其自然发展。睡眠稍深一些,梦境则有明显的虚幻性和荒诞性,一时在东,一时在西,或者与死去已久的亲人在一起,而自己毫无判断辨别的能力。这就是大脑里抑制程度更深。比如,白天深思一道数学题,梦里也可能在做数学;白天搞技术发明,梦里可能搞同样的工作。(4分)(1)第句中画线部分搭配不的词语是_;应该为_。(2)第句中画线部分使用不当的关联词是_;应该为_。(3)第句中画线部分应补出的词语是_;应放在_。(4)第句位置不当,应放在_。16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有关中国的信息传达给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1分) 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的比例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42.656.635.243.493.933.64第卷阅读(48分)三、文言文阅读(11分)(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7这个语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 18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临溪而渔;莅临指导C宴酣之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泉香而酒冽杂然而前陈者19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_20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语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21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旷达胸襟。(1分)(二)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2文中有一个通假字,是_,本字_(1分)23给加粗字注音(1分)食()邪()24文中画线句从语气上看句是_句,句是_句,“其”的用法是_,这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2分)四、记叙文阅读(15分)墙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一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zhzh,徘徊)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融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是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见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眼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地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从这里,你就能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A(转变B转化C转移),正如从不同角度去(A评判B评论C批评)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此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25给第段画横线处从括号内选择一个词语,把序号写在横线上。(2分)26阅读第段,回答问题。(2分)作者认为有形之墙对人类有弊有利。弊是_利是_27同是一堵墙,对人类有利有弊,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_28第段中画线语句表明:(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墙是_(不多于15个字)29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作者对无形之“墙”有何看法?(也可用原文回答)_这样的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愿?_30本文以“墙”为题,却从“路”写起,用意何在?(1分)_31本文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喻为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把自由的思想喻为放纵的野马,新奇而恰当。请你也写一个比喻句,将某一抽象事物形象化。(1分)_32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一篇课文中写到两个人物见面时彼此间也产生了无形的“墙”,这篇课文是_,这两个人物是_和_(2分)33本文作者写出了漫步在无墙遮蔽的小路上的欢愉感受。你置身于大自然中时感受如何?请形象地描述这种感受。(2分)描述:_五、说明文阅读(11分)“能吞能吐”的森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34阅读全文,简洁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2分)吞水吐雨器:_吞碳吐氧机:_35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2分)_36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2分)37第三段画线句中加粗词“近200年间”强调了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2分)38森林遭到破坏之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举出两例。(2分)_39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很多人发起“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倡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1分)。_六、议论文阅读(11分)不为什么而读你看到本文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_谈论读书的文章都教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书”似乎不近情理。_这里所说的也许不无道理。知识和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有触类旁通这样一种机制,行为心理学上叫做“突然诱发”或“偶然诱发”。牛顿看到苹果下坠,突然悟到了地心吸力,乃至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水壶沸腾冲动壶盖,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他们都“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水滚的,但收到了比有心要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相同。这是说日常生活中的触发,再说“不为什么而读”却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为理发匠,希特勒耍动着地球仪,象征这个恶魔征服世界的野心,这些都是很富匠心的精彩场面。据卓别林自述,他一次在旅行中偶尔翻一本杂志,看到一篇讽刺小品,其中写一个理发匠因为技术不佳,用一个皮球在家练习刮胡子,一边转动皮球,一边用剃刀在球上刮。这篇无意中读到的小文章给了他启发,在拍片时有了上面这些精彩镜头的灵感。有句谚语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知识和智慧这玩艺,有时确实常在你并不存心追求它的时候进入你的记忆库,一旦碰上时机,突然触发,就能比你有心去寻找它们还管用。大部分时光,读书当然要讲求目的,要潜心于你所学的专业;但是,不等于读任何书都必须怀有功利目的。与本身业务无关的书也应该读,兴趣越广泛越好,不要在一棵树上栓死。有些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不读书就感到是苦事;有些人把读书当作疲劳工作中的一种休息,并不是读一本书就预先想定读它要派何种用场,即“不为什么而读”。但日积月累,确实可以长知识、广见闻、有收益的。“不为什么而读”实在正是在为什么目的而读,一个广义的人生目的而读。为这大概就是“开卷有益”的话头吧!40“不为什么而读”的含义是什么?(用文中的话作答)(2分)_41本文是属于_(A立论B驳论)文章,中心论点应是_(3分)42在第段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4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的是_论证方法,“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谚语在文中的作用是_(2分)44作者是提倡还是反对“不为什么而读”呢?作者提倡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联系文中语句具体回答。(写出两个即可得分)(2分)_第卷写作(40分)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古代春秋时期,子罕拒绝了一个宋国人向他献上的宝玉。他对献玉的人说:“我把不贪婪当作珍宝,你把美玉当作珍宝。如今你把它给了我,我们俩都将失去自己的珍宝。不如让我们各人拥有自己的珍宝吧!”美玉是珍宝,美德也是珍宝。其实每个人对“珍宝”的认识不同,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最珍爱的宝物。它可能是一件物品,也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成功的经验,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句真诚的话语请以“珍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600900字左右;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参考答案一、1C2D3B4A5D6B7C 8A9C10B(每小题2分)11秦时明月汉时关谁家新燕啄春泥关关雎鸠窈窕淑女(3分)12夜阑卧听风吹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分)二、13没见过大漠的广袤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奇(1分)14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1分)15“相近”搭配不当;应改为“接近”。“所以”使用不当;应改为“但”或“但是”、“却”、“只是”、“然而”。应补出“的缘故”;应放在句末。应放在第句后边。(4分)16我国网络使用量居世界第二。(或:我国网络使用量仅次于美国。或:我国网络使用量超过日本等国。)(分)三、(一)17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分)18B(2分)19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分)20B(1分)2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分)(二)22材才(1分)23sy(1分)24疑问句陈述句加强语气对当时的统治阶级不能正确的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的做法一种无奈的感慨(2分)四、25CA(2分)26纵容罪恶庇护人类(意思对即可)(2分)27善恶、美丑、得失相距都很微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28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1分)29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或有“多余”“不必要”等词即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向往与追求。(意思对即可)(2分)30为下文做铺垫,既和有形的墙形成反差,又隐含着对无“墙”境界的追求。(有“铺垫”一词都可得分)(1分)31此为开放性题。符合比喻句的特点即给分。(1分)32故乡“我”闰土(2分)33此为开放性题。能简单描述给1分,能形象描述给满分。(2分)五、34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2分)35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被采伐和毁掉;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分)36打比方,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2分)37时间之短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2分)38水土流失动物家园遭到破坏。(2分)39(略)(标语用语要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1分)六、40“不是读一本书就预先想定读它要派何种用场”(2分)41A“不为什么而读”,实在正是在为什么目的而读,为一个广义的人生目的而读。(3分)42因此但(2分)43例证道理论据(2分)44作者是提倡的知识和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有触类旁通这样一种机制。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无意读书日积月累,确实可以“长知识,广见闻、有收益。”(意思对即得分)(2分)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卷基础知识及运用一、汉语知识的应用(5分)1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注拼音。(1分)拈轻怕重()深恶痛疾()2在横线处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2分)生活(ji)_据不(chu)_劳作不屑置(bin)_保持(jin)_默3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2分)同学们谈论世界杯足球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