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管理会计教案第一章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学经济学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成本两字就可以了。” 看起来这样说有点太概括了,但从中可以看出成本在经济学这门学科中的重要性。当政治家在讲社会成就时,经济学家想的是:取得这些成就的成本是什么?值不值?当医学家在救死扶伤时,经济学家想的是: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医疗保险制度,才能减少因越来越多的人“搭便车”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经济学家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生活中到处可见成本:偷懒的成本是失去工作,规范的成本是创新,因为你上大学而不能工作,于是就产生了机会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因各种需要而起用不同的成本概念,这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我们先看一下: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成本会计最初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在英国产生,后来被美国人发扬光大。成本会计为各种目的提供数据资料,包括计划、控制以及产品生产、提供劳务等的成本计算。就成本的内容而言,往往要服从管理上的需要,并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而发展。成本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条件,可以有不同的成本概念。例如为预测、决策需要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机会成本、期间成本;为控制、考核需要的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等等。这些成本概念远远超出了产品成本概念的范围,使人们对成本的认识大大深化了,使成本与管理的结合更紧密,也丰富了经济管理的内容。二、树立先进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观念成本计算,通俗讲是指为生产某种(类)产品耗费了多少料、工、费,把这个数算出来;成本管理,描述为经理人员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地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动。成本会计领域的最新研究表明,企业成本会计系统仍受制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的产品特征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如我国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由市场决定,从本身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成本核算来讲,核算细并不等于成本观念强,反之亦然(简解)。只要成本观念强,成本粗糙一些亦无妨(这里的粗糙是针对前面的细致而言的)。成本观念薄弱,也必然导致成本计算落后。而成本观念强,一系列先进的核算方法、管理方法理所当然地被企业采纳,如刚才提到的我国汽车制造业,有的企业正在实行“零存货”管理,以降低存货成本。当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已相当接近之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成本的竞争力。同时,我们要清楚,成本的竞争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品种、质量、服务随着市场的发达显得越来越来重要,所以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要立足企业全方位的角度去谋划、去实施。(课下看书4页下段至5页)73第二章 成本概念及成本核算程序第一节 成本概念及其分类一、成本的一般概念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价值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二、与成本计算相关的成本概念(一)生产费用和产品价值从产品形成过程看,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构成了产品的价值。如下图:物化劳动固定资产、材料消耗物化劳动价值的转移活劳动由企业支付的工资新创造的价值构成产品的价值(二)费用的分类为了便于合理确认和计量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对其进行分类1、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生产费用要素)分类外购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2、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用在哪里)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1)按成本的可辨性分为: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主要是制造费用。(2)按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成本项目)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它直接费用、制造费用。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统称期间费用。(三)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生产费用是企业在生产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产品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可回忆成本:费用的区别)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两者的区别:生产费用是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生产费用是一定时期(月、季、年)因为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构成本期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构成本期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而不论用于哪种产品的生产;产品成本是为生产一定品种、一定数量的产品而消耗的生产费用,而不管它是发生在哪一个时期。生产费用着重于按会计期间归集所发生的费用,而产品成本则着重于按产品品种归集所发生的费用,一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往往几个会计期间的生产费用。三、与管理密切相关的成本概念(一)成本性态及其分类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1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1)变动成本概念及内容 (2)固定成本概念及内容2对固定成本从控制的意义而言,又可分为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用图)(1)混合成本概念及内容:混合成本的主要类型: 以一定出始量为基础的混合成本,如电话费。阶梯式混合成本,如化验员工资。(二)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技术测定法、直接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和要求一、产品成本核算的任务产品成本核算是把生产费用在不同的产品之间或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一)成本核算的意义1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而言,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成本,为国家提供积累。2从企业而言,产品成本反映的是一个综合指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环节。(二)成本核算的任务1把好费用关2费用生产过程分析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二、成本核算的原则(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时间上的总体界限)(二)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三)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什么时点上确认费用,为什么要实行该原则?)(四)成本分期核算原则(为计算产成品和在产品服务)(五)一致性原则(六)相关性原则(七)重要性原则三、成本核算的要求(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哪些费用应该或不应该计入成本)(二)作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第三节 生产特点与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产品成本计算,是把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但由于企业的生产特点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把产品成本计算出来,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生产特点及其分类(产品工艺过程、生产组织方式)(一)产品方面:品种的多少、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二)生产组织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投产方式:产品批量、零件批量(三)工艺过程装配式生产多步骤生产连续式生产只有最后步骤是产成品,如纺织企业。(多步骤生产) 生产过程不能中断,不便分散进行,如发电厂。(单步骤生产)(四)按生产的内部职能分类基本生产 辅助生产、副业生产二、成本计算方法的构成内容(基本程序)(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计算对象计算方法成本计算单(生产成本明细账)按一种产品计算成本产品品种法定单法分类法按品种、类别、单件、小批设置按零部件计算成本零部件分批法定单法按零部件设置按各步骤计算成本各加工步骤的产品或零部件分部法按步骤设置(二)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主要是对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进行的分配。费用分配的依据:原始凭证和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一般程序图见书29页(三)产品成本计算期不同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一般适用大量大批生产。定期计算产品成本,其产品生产周期与产品成本计算期不一致。不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一般适用单件小批生产。不定期计算产品成本,其产品生产周期与产品成本计算期是一致。(四)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第三章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要素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各要素费用分配表应费用的共性内容:1.费用应计入的账户及其数额2.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3.费用的控制、考核各要素费用分配表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管理费用二、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第一节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1.正确计算材料的取得成本2.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二、材料费用的分配原则1.直接计入原则 2.间接计入原则 3.重要性原则三、材料费用分配方法:重要的分配方法有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系数比例分配、产品生产量比例分配等(以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比例说明)。见书33页。四、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见书33页)第二节 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相关概念和原始凭证(一)相关概念和原始凭证1.工作总额及其内容: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工资。2.计时工资(书36页)3.计件工资(书37页)4.奖金:生产奖、节约奖、奖励工资等其它经常性奖金。5.津贴和补贴:特殊或额外劳动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物价补贴等。(二)相关原始凭证: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工时记录二、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的计算(书3637页)三、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配第三节 其它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耗费材料和人工费用外,还有一些费用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如燃料、动力、折旧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等。这些费用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与材料基本相同(见书42页)。第四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辅助生产的意义及类型辅助生产是为基本生产服务的,为基本生产提供一些产品和劳务。其类型主要有两种: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只提供一种产品或劳务:一个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二、应用的账户(一)有两种处理方法1.辅助生产的直接、间接费用都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里核算2.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费用在“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归集,间接费用先进入“制造费用”帐户,然后再分配进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明细分类核算归集“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借方反映的内容:要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制造费用。明细分类核算:一般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设一个“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原始凭证 服务供应通知单供应车间名称:供电车间 年 月 日供应、服务名称单位耗用车间或部门名称备注合计电度耗用服务通知单耗用车间名称:机加工车间 年 月 日供应车间供应服务名称单位明细用途备注供电电度四、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于各受益部门,不考虑各辅助生产之间的交互分配问题。此法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服务不太多的情况。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必须分别车间进行,且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该表不仅能起到分配计算的作用,也是各受益部门耗用辅助生产费用,据以入账的依据。例题:见书48页(二)交互分配法1.一次交互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次分配:第一次分配包括交互分配,第二次分配就是直接分配,不考虑交互分配。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交互分配只进行一次,所以称为一次交互分配法。例题:见书50页2.代数分配法(见书52页)3.计划成本分配法,第一次按计划成本分配给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在内的各收益单位,第二次分配是把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追加分配给基本生产、管理、销售等部门。4.顺序分配法,排列在前的分配给排列在后的,排列在后的不再分配给排列在前的。排列在后的进行分配时,在原归集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排列在前的分配转入数。(例题:见书50页)第五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归集与明细分类核算归集“制造费用”帐户,借方记录的内容:要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明细账的设置:按车间别、费用别设置二、制造费用的分配(即制造费用的贷方)制造费用的分配应按车间别来进行。合理分配制造费用的关键是要正确选择分配标准。(一)选择分配标准应遵循的原则1.分配标准应具有“共有性”各承担制造费用的对象都具有该分配指标的资料2.分配标准应能体现“比例性”分配标准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因果比例关系。以达到“多收益多承担,少收益少承担”的要求,使其公平、合理的分配。3.分配标准应具备易取得和计量性。4.分配标准应相对稳定。为便于各期制造费用之间的比较分析,分配标准不宜经常改变。企业会计制度(2001)规定: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分配方法:实际分配率、预定(计划)分配率1.实际分配率及其公式(见书56页)可选择的分配标准有: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作小时等2.预定(计划)分配率(见书5657页)采用该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与按计划分配的数额就会有差额,如为借方差额表示没有分配完,如为贷方差额表示分配数大于实际发生数。月底编报表时应记在待摊账户或预提账户,年底,无论多分配或少分配,一定要调平。少分配:(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用蓝字补充;多分配:(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用红字冲回。第六节 生产损失的核算按各种损失是否进入产品成本,可分为: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停工损失、非生产损失一、废品及废品损失的概念(一)废品的概念及分类废品就是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条件,不能按原来规定的用途使用的产成品、半成品、零部件。废品的分类:1.可修复废品:技术上可修复,经济上合算。2.不可修复废品:技术上不可修复。(二)产生废品的原因:料废不是加工者的责任,是由于材料不合格或半成品、在产品不合格造成。工废由于加工原因造成的废品(如违反操作规程、看错图纸等原因)。废品损失:主要是指由于生产原因造成的损失。废品损失按废品是否可修复,分为:可修复废品损失损失一些修理费用;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是废品的成本减残值及责任者的赔偿。二、废品损失的核算(一)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1.生产中不可修复废品的核算(入库前) 先在“废品损失”账户归集。2.入库后的废品损失的核算从理论而言,应从产成品退回到基本生产,从基本生产再转回到废品损失(用丁字形账户表示)。但在实际工作中,可直接从产成品转回到废品损失。(二)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1.生产中发现的可修复废品:修理费用全部进入废品损失。借:废品损失贷:材料应付工资制造费用等2.入库后发现的废品:需要从产成品退回到基本生产帐户(因仓库要退回到车间)。其修理费用的账务处理同上。三、废品损失核算应注意的问题1.当月发生的废品损失应在当月全部分摊完,“废品损失”帐户应无余额。2.废品损失全部由基本生产负担。3.废品损失应由发生废品的产品负担,而不应分摊给其它产品。4.该种产品的废品损失,一定要由该种产品的当月完工产品负担。在产品不负担。5.废品损失的明细帐应按基本生产车间别设置。四、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停工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应该进行生产而没有生产所造成的损失,即为停工损失。2.停工的种类:(1)计划内停工和计划外停工:计划内停工与企业按排生产有关,应通过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进入成本;计划外停工是过去没有考虑到,应由当月产品负担。(2)按发生的原因分:主观原因发生的停工其损失由产品成本负担;客观原因发生的停工其损失由营业外支出负担。(3)按停工的时间分:八小时内的停工、一月以内的停工、一月以上的停工(4)按停工的范围分:小组停工、车间停工、全厂停工按时间、按范围分,主要看损失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计算停工损失。范围小的(八小时内、小组停工)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范围大的(一般一个月以内、以上)要算。(二)停工损失的核算(1)计划内主观原因造成的停工,预提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预提费用(2)计划内、计划外停工期间实际发生的费用: 借:停工损失贷: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制造费用(3)结转计划内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借:预提费用贷:停工损失 结转计划外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主观原因造成)借:基本生产成本贷:停工损失第七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在产品核算的意义(一)相关名词概念狭义完工产品完工入库,等待销售的产成品广义完工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狭义在产品停留在生产车间进行加工的在制品,已完成本车间生产,但未送检入库。广义在产品狭义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二)在产品核算的意义1.在产品的储存量及移动的核算,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必要的资料。2.在产品核算是管理在产品资金的必要手段。3.正确组织在产品的核算,有利于成本管理。4.可以及时反映在产品的移动情况,揭示可能发生的毁损和短缺。二、在产品数量的记录(一)装配式生产采用永续盘存制。用产量凭证控制在产品的记录,可通过建立半成品明细账、台账、半成品库构成在产品的数量核算。(二)连续加工式生产采用实地盘存制(三)盘点盈亏的处理(可作为思考题)三、分配方法(一)要考虑的因素: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的多少月末结存在产品价值的多少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的起落程度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企业定额管理经常工作的水平(二)分配方法的类型1.先确定完工产品成本,再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从总费用中减去产成品成本,所剩就是在产品成本)。此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机械制造业,因月末在产品特别多。2.先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从总费用中减去在产品成本,所剩就是产成品成本。一般用于连续加工式生产,产品较单一的情况。 对在产品先行计价的方法有: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不计价法。3.产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同时算出,此法是选择一种分配标准,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具体方法包括:约当产量比例法和定额比例法。企业选择在产品的计价方法,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去做。(见书63页)(三)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月末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应解释)约当产量的计算公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完工产品成本 =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成本=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注意在产品约当产量的确定:应分成本项目计算 直接材料按在产品所耗材料的投入程度折算约当产量 直接人工按在产品加工程度折算约当产量 制造费用按在产品加工程度折算约当产量(四)定额成本扣除法(见书66-67上段)(五)定额比例法(9见书67-68页)第四章 品种法和分批法第一节 品种法一、品种法的概念及适用性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批复杂生产,在产品比较简单的情况。在产品简单的表现:1.在产品成本占总成本的5%以内。2.在产品数量期初、期末较稳定。3.生产周期比较短,在产品品种数量比较少(如食品行业)。4.在产品月底可以盘点。5.在产品定额成本较完整,而且比较接近实际。概括而言,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生产,如发电、供水、采掘等生产;不要求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大批量、多步骤生产,如食品、水泥、造纸等行业。二、品种法的特点(见书70-71页)三、成本计算程序及举例(见书71-75页和上财246图)四、分类法(一)分类法的概念及适用性分类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先算出每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同类中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注意点:由于分类法是把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一类产品成本的算出不但可以按品种法算,也可以按分步法、分批法等算出,所以说分类法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说是品种法的延伸。 分类法一般适用于使用同样的原材料,通过基本相同的加工过程所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型号繁多,可以按一定标准予以生产的企业。如系列产品的生产。注意点:首先要正确划分类别,不能任意划分;其次是必须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一般应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来确定(如重量、消耗定额、系数等)。(二)成本计算程序及举例 第二节 分批法一、分批法(定单法)的概念及适用性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的生产特点或以生产定单来组织生产的企业。划分单件、小批的标准:所谓小批生产,是从生产组织而言,是一批产品同期投料、同期完成。采用分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如:1.重型机械制造业如大型发电机的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制造等。2.一般性的机器制造厂、仪表厂。3.辅助生产的成本计算。二、分批法的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的批别或定单2.成本计算期是不定期的,成本计算期和产品生产周期一致。3.生产费用汇总程序直接费用直接进入定单,间接费用分配进入定单。4.在产品一般没有在产品计价问题。三、分批法的计算程序(一)企业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客户定单发出本月应生产的“产品命令”,即“内部定单”。(二)定单完工,由生产部门填写“完工通知单”,发到财务、生产、仓库等部门。(三)定单完工,余料、废料要全部交够、退够。举例:四、简化的分批法(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见书82页)完工定单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定单的累计工时数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一)举例:(见书83-84页)(二)简化的分批法的优缺点1.可以简化未完工定单成本明细账的每月登记工作。2.未完工定单成本明细账内不反映工费成本,也就不能完整地反映各定单的在产品成本。3.如果各月工费成本波动较大,各定单的工时数又各月不一,用此法会使工费成本平均化。此法只适用于每月制造费用和工时比较稳定的企业。第五章 分步法 第一节 分步法概述一、分步法的概念及适用性分步法是以各个加工步骤的“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按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加工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适用于连续加工式生产的企业和车间,如冶金、纺织、造纸等制造业。适用分步法的生产特点:1.生产分为有顺序的几个连续加工的步骤。2.每经过一步骤,产品的形状、计量单位一般会发生变化。3.前一步骤的半成品可能供应后一步骤的几种产品使用;后一步骤的半成品可能要用前一步骤的几种产品。4.月末,每一步骤都有在产品,且包括两种:一种是已经完工的半成品;一种是正在加工的在产品。5.每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有的可以出售。根据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式不同,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之分。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法一、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概念及特点(一)概念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先算出第一步的半成品成本,然后转到第二步计算第二步的半成品成本,累计结转到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产成品成本。(用图式说明)(二)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各个步骤的各种产品。2.成本计算程序(1)每个月初,应按步骤、按产品别开设“生产成本明细帐”。(2)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生产成本明细帐”。(3)月底对产品进行盘点。(4)半成品成本还原。3.本计算期是定期的,和生产周期不一致4.月底在产品计价,一般可采用约当产量法、在产品只负担原材料成本。(如果在产品稳定,也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二、举例(综合结转)三、注意点1.步骤不要分的太细,可依的标准:产品到这一步骤为止,往往可以交库、出售或成为一个单独的产品了。2.产品在这一生产过程要发生变化了。3.分步法是对整个企业而言的。如果从一个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来讲,可以是简单法、品种法、定单法等。(分项结转见书91页)第三节 平行结转分步法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概念及特点(一)概念平行结转就是将各步骤发生的费用按步骤归集,月底,按各步骤应分摊到产成品上的费用份额,直接(平行)结转到产成品上去,以构成产成品的成本。(看图进一步理解)产成品成本用公式表示: 原材料+第一步加工费用 +第二步加工费用 + +最后一步的加工费用平行结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分步情况都比较简单,各步骤半成品不需要单独出售,不需要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服装厂、搪瓷厂等。(二)特点1.成本计算对象各个步骤的各种产品。2.成本项目:没有自制半成品项目,半成品费用是按发生地点归集。3.生产费用汇总:与逐步法同,直接费用直接进,间接费用按要素费用分配表计入。4.成本计算是定期的,和生产周期不一致。5.月底有在产品,在产品要计价。(在产品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本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还包括已经经过本步骤完工,但还没有在最后一步完工的产品。二、计算程序1.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2.登记本月费用3.月底进行在产品盘点,统计提供产量记录4.月底各步骤计算应摊到产成品的成本计算公式:(1)(2)产成品成本中该步骤份额=产成品产量单位产成品所耗半成品数量该步骤单位半成品费用(3)月末在产品费用中该步骤份额= 该步骤月初在产品费用+该步骤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成本中该步骤份额三、举例(见书94页例5-2)第六章 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第一节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一、联产品的含义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而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第二节 副产品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一、副产品的成本计算(一)副产品的含义(二)副产品成本计算(三)副产品成本计算举例二、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第七章 (上) 管理会计总论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相对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起源于美国。它从20世纪20年代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分离出来了。50年代已具有一套独立理论和方法,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开始得到有关各界的普遍承认。随着会计学对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最新成果的吸收,管理会计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管理会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盛行于西方各国工商实业界,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管理目的不同,各国的国情不同,故应用起来又各有侧重。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还是公有制经济为主,现代企业从事的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在管理上必然存在某些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共性的东西、普遍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学习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时,应以“灵活运用、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动态观念去学习。管理会计是会计学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认识她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先回亿一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会计学基础这门课里,我们学习了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专科:也学习了成本会计),我们学习管理会计,整个管理会计书里没有一个借贷分录,那么管理会计是否是会计,是不是会计就是做分录、记账、编报表?如果是这样,管理会计就不属于会计系统了。为了理解好管理会计的发展里程,我们从会计最本质的作用开始分析。会计最本质的作用是对资金周转的记录反映,反映再生产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反映在生产过程检 查预测、决策分析分析的作用日常业务监 督 最开始会计反映的作用(有监督的意义)从债权人放债开始。如借给别人100元,要记录下来,而记录本身就带有监督的意义。如100只杯子,卖了50只,应剩下50只,但如果实际库存或账面上只有40只,就要查找这10的原因。 分析的作用这里的分析是指经营过程完成了进行的事后分析。实际产品成本为什么高了?应采取什么的改进措施。 检查的作用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使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每过一段时间,如半年、一年,股东、债权人就要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帐簿记录和有关报表进行检查;对政府而言,还要检查企业的纳税等情况;注册会计师要行使社会监管职能,检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其信息披露是否合法等。这些使会计逐步发展起来,使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的传统职能:记账、算账,报账和一些事后分析,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而把会计资料用于预测、决策、控制等方面,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会计的作用已在原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为企业的经营进行预测、决策提供方案,参与决策最优方案、强化日常控制等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已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管理会计的产生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凭经验的传统管理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美国一个叫泰勒的人搞的“科学管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泰勒等人为了扭转企业利润下降倾向以及因资方压低工资而出现的劳资对抗关系,不得不关心改进工资制度和成本计算。泰勒用秒表来测定第一流熟练工人的标准操作时间,并以测定的标准为基础来发展奖励工资制度(这就是标准人工的诞生)。泰勒于1911年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继泰勒之后,有人把这种标准人工引伸推广到标准材料和标准制造费用,以后逐步形成了标准成本制度。1922-1924年,美国相继出版了“管理会计”这方面的书籍,此时可以说就产生了管理会计。但这时仅是一个开始,还未单独发展为一门专门学科。就管理会计的内容而言,是从30年代开始得到充实:本量利分析是从一九三几年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企业管理不断对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标准成本、预算控制、责任会计等管理方法的发展,会计工作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是管理会计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此以后的管理会计,人们称之为现代管理会计。此时的管理会计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独立的学科。管理会计发展的原因重要有两方面:1.管理上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使美国的工商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在战后恢复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大量新工业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工厂倒闭、新产品不断涌现。从当时西方形式看,资本主义进入了所谓的战后恢复期。当时的经济有许多新的特点:企业规模扩大,科技日益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本家在考虑:产品是否卖的出去?卖多少能保本?任何更好地控制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要投资,不能盲目进行,要看是否合算,要先预测后决策等。费用控制、经营战略、预测决策等都成为资本家和经营者日常考虑的问题,以此来尽量避免倒闭的发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时代的要求使会计向着管理的方向迅速发展,可以说,经济的发展、管理的需要使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逐步丰富发展起来。2.计算技术的发展会计职能从核算和监督发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评价,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及时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有用信息,必须要有良好的计算工具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技术的发展,使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会计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源与60年代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就是典型的计算机与会计结合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软件系统。从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西方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50年代,兴盛于70年代,更新于80-90年代(如作业成本法、适时制等)。我国在1980年初开始引进管理会计,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应用过程。创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仍是今后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重大任务。第七章(下) 变动成本计算法、本量利分析第一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一、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概念及产生背景变动成本计算法是在成本按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时,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直接在当期收入中扣除。变动成本计算法20世纪30年代产生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经济情况促使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要求会计提供更为广泛的经济信息。就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而言,他们觉的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内部计划管理、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要求。于是,美国的一些会计计和经理开始试行变动成本计算法。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固定生产成本与业务量没有直接关系,与期间关系密切。举例说明(106页)三、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1.成本划分标准及类别不同2.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3.计算盈亏的公式不同4.损益表的格式不同四、两种成本计算法产生利润差别的根本原因(一)在生产量稳定,销售量变动情况下。(见108-109)(二)在销售量稳定,生产量变动情况下。(见109-110)(三)结论:无论是在一定时期内产量变动或销量变动,还是产销量在一定时期内都发生变动,分析产生两种方法利润差额的根本原因是看全部成本计算法的期初、期末的固定生产成本数额是否相等。因为全部成本计算法下的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要转入本期,由本期的收入负担;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要转入下期,由下期收入负担;而变动成本计算法本期发生的固定生产成本全部在本期销售收入中补偿,不存在固定生产成本的分摊问题。因此,两种方法当期利润差额可用公式表示。(见110)如下规律:1.当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全部法的利润变动法的利润,原因是:前者比后者本期收入负担的固定生产成本少;2.当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全部法的利润变动法的利润,原因是:前者比后者本期收入负担的固定生产成本多;3.当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全部法的利润=变动法的利润,原因是:两者负担的固定生产成本相等。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用公式可调整为全部法的利润:全部法的利润=变动法的利润+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四、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及局限性1.便于管理会计诸种方法的应用2.便于分清各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便于日常控制和简化成本计算。3.能暴露产品销售中的问题,防止盲目生产。4.易为管理人员所理解。讨论题:论实际中两种方法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案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及其基本公式本量利分析是进行计划和决策十分有用的工具。由于它是强调成本、销售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它能综合企业所有的财务信息。本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动,都会使利润增加或减少。如扩大销售量,(设其他因素不变)即使成本耗用水平不变,也可使单位固定成本降低;然而扩大销售量,有时往往以降低售价为代价。成本、数量、利润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具体而言,本量利分析就是研究销售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成本懂得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本量利分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全面分析销售数量、成本、价格、利润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加广泛、详细的预测、决策信息。如为达到目标利润,各因素应达到的水平;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等因素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二、本量利分析的相关概念1.贡献毛益 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或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后的金额。其金额补偿固定成本后的正数余额即为企业税前利润。其表达方式有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总额。2.贡献毛益率 是贡献毛益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贡献毛益的重要意义:贡献毛益是本量利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产品售价、成本、销售数量、利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贡献毛益总额与固定成本、与利润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利润3.变动成本率及其与贡献毛益率的关系变动成本率是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变动成本率与贡献毛益率的关系是互补性质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变动成本率低,该企业的贡献毛益率就高,表示企业的创利能力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凡是贡献毛益率高(或变动成本率低)的企业,只要产品有销路,就应千方百计增加产销量,这样利润就会迅速增加;凡贡献毛益率低(或变动成本率高)的企业,由于创利能力低下,就不应采取增产的措施了。三、保本点的计算与分析保本点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时必须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管理会计计算保本点、阐述分析保本点,引入了贡献毛益的概念,可用公式表示: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固定成本0 (保本) 贡献毛益固定成本0 (有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0 (亏损)当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与固定成本总额相等时,表明企业的经营达到了保本点。(一)产销一种产品时保本点的确定1.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2.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二)保本点图的制作通过保本点图,不仅能把成本、销量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描绘的更加直观、生动,还能帮助我们认识本量利三者之间一些规律性的联系:1.保本点不变。销售量越多,能实现的利润就越多。反之,凡销售量低于保本点一个单位,就会亏损一个单位的贡献毛益。2.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指售价、销量、品种结构不变),保本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3.在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保本点的高低受单位产品售价变动的影响,4.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低,安全边际越大,能实现的利润越多,反之,保本点越高,安全边际越小,能实现的利润越少。(三)与保本点相关的指标安全边际: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安全边际与保本点的关系:二者之和构成企业的计划或实际销售量,安全边际量(额)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就是企业的销售利润。由此可得出销售利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销售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保本点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销售收入保本点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安全边际额/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表明: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水平受到贡献毛益率和安全边际率的共同影响。 (四)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的计算产销多种产品时保本点不能用销售量表示的原因:各种产品的销售量不能直接相加,只能用销售收入表示。产销多种产品的企业,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往往是不同的。整个企业保本点的高低与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计算方法:1.主要品种法:适用于某种或某类产品的贡献毛益额占整个企业的很大比重,该种产品的保本点就是企业的保本点。(主要品种的选择以以贡献毛益额为标志)2.分别计算法:适用于固定成本可按一定标准分配给各种产品的情况。3.综合贡献毛益率法(总额法、总和法、加权平均法)综合贡献毛益率法的实质:是将各品种创造的贡献毛益率视为补偿企业全部固定成本的来源。多品种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贡献毛益率综合贡献毛益率的求得,可根据所掌握资料的详略不同,有三种方法计算:(1)总额法:综合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2)总和法:要求先计算每一品种为企业创造的贡献毛益率,然后相加,求出综合贡献毛益率。某种产品为企业创造的贡献毛益率=该产品创造的贡献毛益率/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综合贡献毛益率=每种产品为企业创造的贡献毛益率(3)加权平均法:在掌握每种产品贡献毛益率的基础,按各产品的销售比重进行加权来计算综合贡献毛益率。综合贡献毛益率=某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该产品的销售比重例题(118-119)总结:品种结构变动,使保本点和利润发生变动。4.联合单位法:在掌握多品种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确定出“联合单位”产品,将联合单位产品视为单一品种,进而确定企业的保本点。适用于各产品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数量关系,且所有产品的销路都不错的情况。计算步骤: 选一种产品为标准产品,然后确定产品之间的实物量比例。 计算出联合单位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或直接计算出联合单位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 计算联合保本销售额。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1.成本性态分析假定2.假定总成本是一直线3.假定销售单价不变4.假定产销平衡(不考虑期初、期末产品的变动因素)第三节 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一、意义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其实质是逐一分析某因素相对于其它因素而存在的一种定量分析过程。二、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安全边际的影响1.单价变动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3.固定成本变动4.品种结构变动5.计划或实际销售量(额)发生变动不会影响保本点变动三、目标利润下各因素应达到的水平1.目标利润销售量(额)2.目标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企业产品描述翻译协议
- 市场调查公司租赁合同
- 保险公司水磨石地面安装合同
- 仪器租用合同:舞台特效设备
- 城市供气工程土建施工合同范本
- 水产养殖水产品存储与配送制度
- 苗木种植项目合作合同
- 康复医院医生聘用合同样本
- 野生动物园山坡租赁合同
- 医院捐赠物资使用规范
- 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我国陆军专业知识讲座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货车安全隐患排查表
-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书
-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PPT培训课件
- 球磨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2023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5217.10-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 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 GB/T 15604-2008粉尘防爆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