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推广项目总结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安徽省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4亿亩次左右,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2001年全省化肥使用量280.74万吨(折纯量,下同),其中氮肥126.93万吨,磷肥48.52万吨,钾肥27.95万吨,复合肥77.34万吨。氮磷钾比例约为1:0.45:0.25。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在各生产要素投入对粮食产量和贡献率排序中,化肥平均贡献率32.09%(国务院研究室1993年资料) 列首位。多年来,我省供肥、用肥矛盾突出,市场卖什么肥,农民用什么肥;农业部门测土开了方,农民有方无肥;因肥料品种单一、施用方法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造成化肥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据资料分析,全省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一项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多亿元。安徽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是根据土壤供肥、作物需肥和肥料效应试验,提出氮、磷、钾等肥料配方,把施肥技术与肥料供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测土、配方、供肥、用肥一条龙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投入。根据项目试验情况分析,在本省稻麦油种植区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1-2个百分点计算,全省普遍推广每年就能节约化肥2.8万吨,节省投入1亿多元以上,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根据农业部农农发2000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一批技术重点示范区”的要求,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从2001年开始,连续三年在阜阳、亳州等9个市,重点选择水稻、小麦和油菜三种主要农作物,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3983.7万亩,超额完成10.65%,累计增产稻谷79.395万吨,小麦71.361万吨,油菜籽16.106万吨,新增总产值181357.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实施时间 本项目从2001年春季开始至2004年夏季结束,历时三年多。实施作物为水稻、小麦和油菜。 1.2 项目实施内容1.2.1 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按区域平衡施肥的要求,主体技术内容及操作程序是:土壤供肥分析选择测土拟定配方选配肥料定向供肥施肥指导信息反馈调整配方。1.2.2选择测土。对项目区的土壤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解其成土母质,土壤分类,评定肥力,划定平衡施肥区,选择采取土样。测土化验主要项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部分土壤主要微量元素,作为平衡施肥配方的主要依据。项目区三年累计采集土样14283个,常规分析所得数据71415个,拟定肥料配方或推荐施肥方案100多个。1.2.3拟订配方。根据项目区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和施肥试验研究成果(详见单项研究报告土壤作物系统内养分平衡及参数研究、土壤养分供给及肥力水平研究),各地制订平衡施肥配方依据为淮北地区小麦配方施肥标准、江淮及沿江地区小麦配方施肥标准、安徽油菜配方施肥标准和“安徽省水稻磷、钾丰缺指标施肥表”。具体配方拟定方法有:1.2.3.1分区制订平衡施肥配方的方法途径。方法一:由土壤养分测定值确定土壤肥力(等级),查作物产量指标对应配方(见施肥标准)。方法二:按配方肥供应区域的土壤类型确定土壤肥力(见土壤养分供给及肥力水平研究报告),再按肥力等级查推荐施肥量(见施肥标准)。方法三:根据主要养分测定值与土壤肥力的对应关系求算地力产量,或以本地前3年作物平均产量计算地力产量,用目标产量减去地力产量,再计算一定产量水平条件下的补充施肥量(见下公式1)。1.2.3.2 分区制定目标产量和配方。根据作物单位产量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并根据当地土壤中、微量元素丰缺情况确定中、微量元素施肥量。目标定产一般以地块前三年作物平均产量为基础,再根据平衡施肥试验增产率。目标产量=前三年平均产量(1+增产幅度%) 根据目标产量可以计算其施肥量。施肥量公式: 施肥量(kg/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公式1)组织专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作物、施肥习惯, 对计算配方进行修正,确定最佳施肥方案和肥料配方。1.2.4配肥供肥。建立配肥点(厂)。省站或各市、县组织配方肥生产,按配方加工肥料。采购优质原料,把单质的氮、磷、钾肥料配制成配方肥料,并根据需要添加微量元素,化虚为实,将实物提供给农民使用。因作物和土壤肥力变化而确定的配方,按区域生产供肥,定点销售。在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核心示范区,主要采取配肥点(厂)直接供肥的方式。暂时没有条件建配肥厂的地方,委托当地复混肥或掺混肥企业按配方要求加工配方肥。从2001年春季开始至2004年夏季结束,历时三年多,先后建立配肥点(厂)15个,拟定肥料配方或推荐施肥方案100多个,配置和应用配方肥料(开始称BB肥)31.5万多吨,推荐使用专用复合肥123万多吨,为项目技术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物资保障。1.2.5施肥指导。在推广平衡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提供一系列高产栽培措施及施肥技术指导,在各市(县)建立高产示范片,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配方肥主销区指导农民选择和使用肥料。1.2.6信息反馈调整配方。开展水稻、小麦、油菜施肥品种和用量调查,了解各地施肥水平和问题。跟踪调查农户配方肥使用效果,布置肥效试验,经过生产应用验证,修正平衡施肥配方。1.3项目计划指标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推广,实行 “选择测土、分区配方、定点生产、定向供肥、施肥指导”一条龙服务,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改变传统施肥和盲目施肥陋习,重点项目区稻麦油作物应用面积占本地种植面积达50%,作物增产8%以上,每亩节约施肥成本10-20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有效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化肥利用率提高1-2个百分点,减轻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2001-2004年度全省每年计划重点推广平衡施肥面积1200万亩,其中:水稻400万亩,小麦550万亩,油菜250万亩。每年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宣城市:水稻50万亩,油菜50万亩;安庆市:水稻50万亩,油菜50万亩;合肥市:水稻50万亩,油菜50万亩;六安市:水稻100万亩,油菜50万亩;巢湖市:水稻50万亩,油菜50万亩;滁州市:水稻100万亩,小麦50万亩;阜阳市:小麦250万亩;亳州市:小麦200万亩;淮北市:小麦50万亩。2 项目实施成效2.1 项目完成面积 各项目区经三年的努力,全面超额完成实施面积。据统计,9个市三年累计完成实施面积3983.7万亩,超额完成10.65%。其中:水稻应用面积 1355.4 万亩,超额完成12.95%,小麦应用面积1851.9万亩,超额完成12.23%,油菜应用面积776.4 万亩,超额完成3.5%。见表1-3。2.2 项目达到的技术指标2.2.1 测土配方,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 平衡施肥物化技术的推广过程是:测土分析拟定配方配混肥料定向供肥施肥指导信息反馈调整配方。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是:实物产品配方肥的使用实现技术推广。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项目区三年累计有代表性的采集土样14283个,常规分析所得数据71415个,拟定肥料配方或推荐施肥方案100多个,先后建立配肥点15个,配置和应用配方肥料(开始称BB肥)31.5万多吨,推荐使用专用复合肥123万多吨,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物资保障。其中,核心示范区三年定向销售配方肥7.1万吨,应用面积180万亩;推广区应用3803.7万亩,水稻、小麦和油菜推广应用面积见表1-4。 表1 水稻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完成面积情况表 单位:万亩实施地点三年计划面 积2001年实施面积2002年实施面积2003年实施面积三年累计实施面积比计划增减(+、-%)宣城市15051.352.553.4157.24.8安庆市150505050150-合肥市15053556016812六安市300103.2103.2103.2309.63.2巢湖市150505050150-滁州市300106.5128.7185.4420.640.2合 计1200414439.45021355.412.95表2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完成面积情况表 单位:万亩实施地点三年计划面 积2001年实施面积2002年实施面积2003年实施面积三年累计实施面积比计划增减(+、-%)亳州市6002002152406559.17阜阳市7502562532627712.8淮北市150505050150-滁州市15079.195.1101.7275.983.93合 计1650585.1613.1653.71851.912.232.2.2 提高单产水平,增产增收 通过实施平衡施肥,农作物的单产普遍得到提高。据三年的实施情况统计,水稻亩增产幅度39.5-80kg, 增产率9.4-17.88%,平均增产58.6 kg, 增产率13.52%;小麦亩增产幅度29-49.2kg, 增产率8.66-16.42%,平均增产38.5 kg, 增产率13.4%;油菜亩增产幅度10.5-36.2kg, 增产率8.97-35.14%,平均增产20.7 kg, 增产率15.17%。 表3 油菜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完成面积情况表 单位:万亩实施地点三年计划面 积2001年实施面积2002年实施面积2003年实施面积三年累计实施面积比计划增减(+、-%)宣城市15050.350.851152.11.4安庆市150505050150-合肥市15053556016812六安市15052.152.152.1156.34.2巢湖市150505050150-合 计750255.4257.9263.1776.43.5 表4 测土分析和配方专用肥使用情况表 单位:万吨 市采样数(个)分析数据(个)建立配肥点定向直供配方肥推荐应用专用肥亳州市38001900021016阜阳市6000300001525淮北市1500750013.53滁州市100050002324合肥市40020002112六安市1989903313巢湖市20010001210安庆市1859251210宣城市100050001210合 计14283714151431.5123 水稻产区通过平衡配方施肥,农艺及经济性状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抗倒伏较强,粒多饱满,亩增收58.6元。小麦项目区,一般小麦亩产在400公斤左右,每亩增收38.5元左右。在油菜主产区,应用平衡施肥技术的油菜有效分枝数、结荚数、千粒重都有所提高,对抵抗油菜菌核病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常规施肥增收39.4元/亩。9个市项目区三年累计增产稻谷79.395万吨,小麦71.361万吨,油菜籽16.106万吨,新增总产值181357.4万元,见表5。2.2.3 降低生产成本、增效节能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平衡施肥,可以减少肥料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通过测土配方,科学配肥,减少了肥料浪费和施肥的盲目性,在技术操作中还考虑了肥料的长效性,这样就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具有省力、省工、省时特点。据统计分析,水稻平均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3.88元,小麦平均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4.36元,油菜平均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1.7元,三年合计节约肥料成本54497.7万元,见表5。2.2.4 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而且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由于改变了偏施单一肥料的习惯,全面均衡地供给养分,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性,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又配套了科学栽培措施,提高了化肥利用率,降低了肥料使用量,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硝酸盐含量及在生态环境中的残存量,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遏制了农田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改良了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防止了土壤的侵夺性生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途径。由于抗逆性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如油菜田实施了配方施肥后,油菜菌核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10-20%左右;小麦实施配方施肥以后,茎粗杆壮,白粉病、赤霉病发生率降低了30%左右;水稻实施配方施肥后稻瘟病降低10%左右。2.3 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3.1加强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及配方施肥普及面。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区三年累计培训农技人员3000多人次,培训农民52万余人次,印发放宣传资料和明白纸240多万份。通过科技下乡,开展科技宣传,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和现场指导,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普及了科学种田知识,加速了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据调查,项目区良种配套率达到90%以上,高产栽培技术覆盖率85%,对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的满意率达95%以上。2.3.2 涌现出大批的种田专业户。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作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增产增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许多被荒废的土地又被重新开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耕地的浪费。如以往种田成本高,农产品价格低,抛荒无人耕种的土地,一些村民承包后,实行稻一油轮作,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确保高产,其收益也不亚于出外打工。 2.3.3 农民的科学施肥及种植观念得到提高。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显著的增产效益,使广大农民认识了科学种田的重要性,打破了传统的耕作思想,激发了农民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同时,通过学到的肥料知识和技术,增强识别和自觉抵制假冒伪劣肥料产品的能力2.3.4 带动单元素化肥、复混肥生产和营销的发展。平衡施肥物化技术的推广借助于掺混肥料生产工艺,为防止配制的掺混肥料出现二次分选,对原料(单元素化肥)选择比较严格,一般要求颗粒均匀,物理性好,水分要低,混配性优。原料的选择性,造成市场上可供原材料有一定限制,随着配方施肥的全面推广,要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化肥生产厂家改变产品和销售方式,转而生产一些专门用来制作配方肥的原料及一些有针对性配方的复合肥料,将单一的肥料生产与科学施肥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当地的一些化肥企业的生产,同时也给肥料经销商带来了新的机遇。 2.3.5 加快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平衡施肥是现代中国农业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施肥技术。但在大田实际农业生产中,由于受农民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的限制,此项先进生产技术很难直接被种植农户所接受,尤其在水稻、小麦、油料等大宗农作物小规模种植(农户平均种植土地约7.5亩,仅相当于美国一般农场的1/350至1/390)的情况下,必须解决一家一户自主种植条件下的土壤养分测定、肥料选配和施肥量确定及科学施肥的指导等问题。本项目以平衡施物化肥技术为推广重点,紧密联系本省农业种植特点,在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上开展了大量的施肥试验、示范研究和应用,分区制定作物施肥配方,提出以平衡施肥产品为载体的推广方法,加快了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在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推广地,尤其在定向供肥示范区,农民用了配方都获得增产。现实让农民相信了科学,平衡施肥技术以其真正的实用性和简便易行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赞赏,也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做出好的示范。3 主要技术措施的应用 采用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区域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平衡施肥试验及用量参数指标等方法,总结分析土壤养分及肥力对水稻、小麦、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和化肥利用率,研究提出水稻、小麦、油菜不同区域的施肥模式、技术参数以及推荐施肥量指标,为平衡施肥提供技术依据。3.1土壤养分及供肥分析项目在安庆市选择望江、怀宁、潜山、太湖、宿松等县进行分析研究;在合肥选肥东、肥西等县进行研究;在六安选裕安、金安区和寿县、霍邱等县进行分析研究;在巢湖区域,按全市统建的23个定位监测点(代表土种16个)的养分数据进行综合比较, 同时选无为、含山、居巢、和县等进行分县(区)监测点的养分动态研究;在亳州选涡阳、蒙城等县进行分析研究;在阜阳选国家级监测点AHX23-09进行分析研究;在滁州选明光市国家级监测点AHX23-07进行分析研究;在淮北区域土壤养分定位监测与动态分析中,11个土壤养分定位监测主点、45个辅点,按淤土、两合土、沙土、黑土、黄土、白淌土、青白土共七个类型,分别统计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速效氮、磷、钾等9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在淮北市和居巢区,庐江、望江、怀宁、和县等县区域养分现状调查基础上,按区域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土壤肥力等级,对目前耕地地力做出客观评价,为大田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养分动态分析和区域调查,安徽皖南地区以红壤和黄红壤为主,土壤类型较多,多呈酸性,肥力不均,配方较为复杂。长江以北,砂姜黑土分布较广,全N量在0.13%左右,速效磷较低,速效钾120毫克/100克土左右,是中、低产土壤之一,采用有机无机配方施肥效果更好。而在有些项目区近年来因大量施用磷铵,磷的含量已大大得到提高,因此磷在配方中已不是占主位,配方中可以适当提高N、K含量。在淮河两岸,缺钾症状明显,因此在配方中增加了钾的含量等等,通过大量的土壤地力分析为提供最佳肥料配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2土壤作物系统内养分平衡、肥效试验和施肥参数研究分主要在涡阳、蒙城、桐城、居巢(区)、无为、金安(区)、枞阳县和阜阳市的9个国家级地力监测点,布置定量有机投入施肥试验,分析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在肥东、肥西、长丰、桐城、宿松、太湖等35个“安徽省世行二期加灌项目”土壤养分定位监测点,总结分析不同年份施肥试验的土壤养分盈亏量。在项目不同土壤类型区,429个施肥试验的统计增产率变幅为37130%,区分作物、区域及土壤类型计算施肥增产率,作为平衡施肥目标产量的确定依据。并根据项目区各类施肥试验、示范分析,研究目前化肥利用率变化情况为:小麦氮肥当季利用率在36至46%,以砂姜黑土基础地力较低土壤的氮肥利用率较大,以水稻土中高肥力土壤的氮利用率较低;小麦磷肥当季利用率在18至25%,在磷素较低的砂姜黑土上施磷当季利用率较大,而江淮地区有效磷较高的土壤上施磷利用率较小。小麦氮和磷两元化肥的综合利用率在30.848.6%,变化趋势与单元素肥料类似,见表6。3.3土壤供肥能力及相关指标分析的研究:土壤养分及肥力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根据试验研究,黄白土田种植水稻,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在3069%。一般不施肥水稻产量愈高,土壤供肥能力愈大。土壤肥力产量贡献率和几种主要养分的相关性,以碱解氮最明显,全氮次之,再者是速效磷和钾。说明在目前施肥方法下,土壤自身供氮水平高,在持续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氮素需求的能力较大,而基施氮为主的方法,一般不能解决作物生长对土壤供氮量稳定增加的要求。马肝土田种植水稻,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变化规律与黄白田基本一致。因试验选取的土壤肥力水平相同,土壤养分测得值变异很小。表6 安徽省不同土壤作物施肥效应技术参数作物农区土壤类型基础地力试验数施肥最高增产率肥料最高贡献率化肥当季利用率(%)kg.667m-2个(%)(%)NP2O5K2O小麦淮北潮土100-2004192.848.14322200-3002156.035.94121砂姜黑土100-20033130.356.64625200-3002144.530.83825江淮水稻土100-2002294.748.63720200-3002085.342.53618中稻江淮水稻土200-3006570.841.5391644300-4004252.934.6382048早稻江南水稻土200-3008642.029.64318463003337.327.2371648晚稻200-3003766.039.73001259.237.2油菜江淮水稻土50-1003286.946.54521100-1502775.543.03818 注:1.本表中所列各技术参数为各项统计平均数。 2.水稻为氮磷钾肥料回归试验,其余为氮磷肥料试验。潮砂泥田种植水稻,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与黄白田、马肝田相似,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在3364%。随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值的升高,土壤肥力产量贡献率增大。在土壤类型间比较,潮砂泥田全氮和碱解氮的总体水平,比马肝土和黄白土要高;潮砂泥田速效磷、钾要比马肝土和黄白土要低。在制订平衡施肥方案时,应把握潮砂泥田基施氮肥量要减,磷肥和钾要增;黄白土田和马肝土田平衡施肥量的确定中,要保证充足的氮肥量,要根据土壤速磷和钾的具体情况,确定施磷、施肥的量。土壤养分及肥力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根据砂姜黑土、潮土、马肝土(田)和黄白土施肥试验,种植小麦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在3373%,变幅较大。在同土壤类型中,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相近,不同地区间有一定的变化。土壤肥力产量贡献率和几种主要养分的相关性,以全氮和碱解氮最明显,速效磷次之,再者是速效钾和有机质。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自身供氮水平和有效磷的高低,对小麦产量的增加影响较大,小麦平衡施肥应重点解决氮肥和磷肥适宜用量,尤其是磷的低限用量。在目前土壤肥力条件下,土壤有效钾及施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还需进一步研究。而在制定小麦中高产量目标的施肥方案中,基施钾肥钾肥仍是必要措施。土壤养分及肥力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根据黄白土田、马肝田和潮砂泥田试验研究,种植油菜土壤肥力的产量贡献率在2562%,多数地区土壤肥力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均较低,说明油菜生产中对施肥的依赖程度比水稻、小麦要大。一般不施肥油菜产量愈高,土壤供肥能力愈大,对贡献率影响较明显的养分指标是碱解氮和全氮。因选取试验的土壤速效磷和钾变化范围有限,土壤肥力指标中磷或钾成为油菜生长限制因素的表现不明显。油菜平衡施肥应首先考虑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和适宜用量,重点解决氮素、有效磷和土壤硼严重不足化肥的补施和土壤培肥。3.4农作物需肥规律、需肥量分析。根据现有研究分析: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约需N 2公斤,P2O50.9公斤,K2O 3.5公斤。水稻整个生产阶段,一般被分成秧苗期和大田期。秧苗期的苗床施肥也很重要,播前5天需将苗床肥均匀混入10-15厘米土层,以确保秧壮苗肥。大田期需氮、磷 、钾比例一般为1:0.5:1.75。增施钾肥、硅肥、锌肥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小麦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1-1.5公斤,氧化钾(K2O)2-4公斤,三者之比为3:1:3。高产小麦对氮素吸收有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在分蘖至越冬期(15%左右),第二高峰在拔节至孕穗期(40%左右),磷素积累量在前期相对较少,后期增长较快,越冬、拔节、开花期吸收量最高,磷素的两个吸收高峰分别在分蘖期(30%)和抽穗至成熟期,钾素的两个吸收高峰分别在分蘖至越冬(30%)和拔节至孕穗开花(60%),小麦施用锰肥效果比较明显。 油菜每生产100公斤油菜籽,需N5.8公斤,P2O52.5公斤,K2O 4.3公斤。油菜有直播、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大田油菜对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致为:1:0.43:0.74,油菜对氮、钾需要量比较大。 3.5综合分析,提出最佳配方。采用以产定量法,组织专家及各市、县技术推广人员,依据掌握的土壤肥力、供肥和施肥参数,结合农作物的需肥规律,采用人工或计算机进行仔细分析计算,提出初步配方。跟踪调查施肥效果,布置肥效试验,经过生产应用验证,修正平衡施肥配方。每年都根据测土和种植作物情况拟定100多个配方,配置专用配方肥,通过跟踪服务,检验配方肥效,并不断修正,提高准确性和实用性。如水稻常用的配方有: 20-10-15,23-12-10,23-12-15,18-10-12等 ;小麦常用的配方有: 28-14-10,26-12-12,23-12-10等;油菜配方有: 18-12-10,20-10-10,16-12-8等等。可以根据不同地点和作物适当调整配方并添加微量元素肥料,满足实际需要。3.6平衡施肥物化生产技术,又叫实物化技术。为了提高平衡施肥技术到位率,省土肥总站研制并生产的配方肥料(也叫BB肥),把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的平衡施肥技术融入肥料产品中,将所需的单质养分,经重新选配混合成新肥料即配方肥料。这类实物化的专供配方肥,采用颗粒肥掺混生产方法,主要在原料选择、混配原理及计算,设备选型与加工,生产工艺与企业生产标准等四方面改进为平衡施肥物化生产技术。 精心选用原料。根据配方肥料的要求和不同单质肥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精心选用适合生产配方肥料的原料,尽量选用颗粒大小、比重比较接近、养分稳定、含水量低的单质元素肥料。氮素选用大型企业生产的大颗粒尿素;磷素选用大型企业生产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颗粒磷肥;钾素则用进口的大颗粒氯化钾或大型企业生产的大颗粒硫酸钾;微量元素尽量使用自产的高质量的金地来系列微肥。为达到配方肥质量要求,委托大型企业加工一些含水量较低的颗粒磷肥,在购买不到颗粒钾肥的情况下,把粉状钾肥加工成颗粒钾肥进行使用。这样配制的肥料质量可靠,效果稳定。 改进生产工艺。配方肥料生产多采用掺混工艺,其流程图是:配方-选料-配料-掺混-包装。刚开始,均用手工操作,规模小,效率低。在通过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改进生产方法,由手工变为机械化生产。如涡阳县配肥点,在借鉴江西、江苏等BB肥生产设备的基础上,自行研究设计了配方肥料的生产设备,并不断改进、完善,该设备具有以下特点:采用斗式进料,减少原料与空气接触,防止原料吸水回潮;进出口设计在混合机的两端,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高度适中,设备价格较低;生产数量、质量有保证,日产量可达100吨左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季节性需求。 制定企业标准。为加强配方肥料生产质量管理,省肥料总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制定配方肥料企业标准,经专家审定后报省技术监督局备案,并发布各配肥点实施,同时还制定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统一使用“金地来”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生产方法及主要原料,保证配方肥料质量。 设计配料程序。自行研制了配方肥料生产配料程序两套,一是以配方来计算所需各种原料数量,将配方(N、P、K和微量元素用量)、原材料价格、配肥数量等输入到程序中,以此计算其配方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数量和成本;二是以配制原料来计算配方和养分含量,通过输入不同的原料、价格,计算出养分含量及其配比,验证配料的准确性。既简化了配肥过程中计算所需原料的烦琐操作,也提高了配肥的准确性。3.7 配套农业科学实用技术3.7.1秸秆还田及有机肥的应用。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元素,特别是富含钾素,如果都能把它们返回到土壤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同时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颗粒结构 ,对当季作物的抗旱保墒、抑制杂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所得效果绝不亚于家畜粪肥。目前,秸秆还田除了“留高茬”外,一般以翻压还田形式为多,由于缺乏配套的机械和良好的方法,翻压后的秸秆往往影响整地、播种或移栽质量,发生水田飘秧,旱地漏风跑墒和秸秆分解与秧苗争肥争水等矛盾,有的就将秸秆直接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还会滋生火灾。因此我们在项目区也推广各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经过2-3年的秸秆还田,土壤中速效钾增加17mg/kg-21mg/kg,土壤孔隙度平均增加2.45%,容重降低0.10-0.14g/cm3,同时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一季能节省灌溉1-2次。3.7.2科学的施肥方法。目前农民普遍喜好单施化肥习惯,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都不科学,肥料的利用率低,因此我们强调合理调控氮肥施用量,适当增加其它营养元素,尽量避免单元素养分对作物产量的限制,提高化肥利用率。配套的科学施肥方法,一是改一次施肥为多次施肥,除基肥外,再做适当的追肥,如小麦追施返青或拔节肥,油菜追施腊肥、苔肥和根外喷硼,水稻追施分蘖肥和穗肥。二是改化肥表施或撒施为深施,许多农民为图省事,往往将化肥撒施在田面,风吹日晒,N素易挥发到空气中,养分雨淋后沿田沟流失到水中,造成环境污染。推广化肥深施到土表层以下10厘米处,也可机械深施,试验证明,化肥深施可大大提高化肥利用率。三是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既促进了有机肥的分解,又减少氮素淋失或磷的固定,促进了作物的吸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3.7.3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选用优质品种,采用旱育或半旱育形式,配制专用的苗床肥进行育壮秧,做到壮秧移栽。大田每亩施用45%水稻配方肥料35公斤作基肥,采用直插或抛秧方法移植壮秧,苗期、分蘖期各追施一次氮肥,苗期喷施一次锌肥,同时做好水稻田除草及日常的水分管理,前期促进稳长,培育壮杆大穗,后期防早衰倒伏促成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优质小麦品种,如皖麦38,做好科学施肥及田间灌溉,每亩施用50%的小麦配方肥料50公斤,一次施入或60%作基肥,40%作追肥,注意追施拔节孕穗肥,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锰肥,做好病虫害特别是赤霉病的防治,适时收获,防止霉烂。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优质品种培育壮苗,实行壮苗移栽,大田施足基肥,追施苗肥,重施腊肥。基肥采用40%的油菜配方肥(加入一定的硼肥)每亩30公斤,苗肥浇人粪尿,喷1-2次速溶硼肥,腊肥采用厩肥,同时做好水分管理,防治菌核病,生育期间要中耕松土1-2次,及时收割。4 保障措施 平衡施肥物化技术选择在本省最大的三种作物上推广,每年核心示范区达到60多万亩次。三年总计应用配方肥料和推荐使用专用配方肥154.5万多吨,应用面积3983.7万亩次。完成这项推广工作,主要是建立了组织领导、技术示范推广、宣传营销三大体系和奖励机制,实行了项目推广与行政管理、项目实施与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与肥料生产、营销的三个结合。4.1建立项目组织领导体系,确保技术措施的落实。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牵涉到千万农户,建立项目组织领导机构,协调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和营销,才能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从省、市、县到村建立的实施组织领导体系为:省领导(技术)小组 - 市(县)领导(技术)小组- 乡、镇(领导技术)组- 示范户。运作方式:项目任务和技术措施按行政区域布置到县或乡,各级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机构,技术推广和产品营销任务落实到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土肥站。配方肥由农业部门组织生产,或是将平衡施肥配方推荐到复混肥厂代加工和销售。县农业技术部门按区域组织定向供肥和指导施肥,乡、村负责定点销售。各级责任分工:安徽省土肥总站成立项目领导组,站长任组长;专家和技术干部组成的技术小组,负责制订全省实施方案和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省肥料总公司登记注册“金地来”商标,按“四统二分”原则组织“金地来”系列配方肥的生产和建立分厂。市、县农业主管和技术部门成立实施组织机构,由土肥站技术干部组成技术指导组,具体负责核心示范区推广和施肥推荐工作,组织采样测土,建立配肥点。乡、镇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则负责当地配方肥料落实到户,协助省、市、县技术人员的技术推广工作。市、县两级在实施中,即有布置任务等行政管理工作,又负责组织生产、推广和测产验收等工作。如安庆市土肥站负责制定全市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县、区开展工作,与实施县签订有关技术推广任务合同;又承担建立配肥厂,还帮助分析化验土壤,有效地组织了平衡施肥物化技术项目的推广。太湖县农委建立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组织机构,农委发文将配方肥料推广任务分解到乡镇。县土肥站承担技术指导和土壤采样化验,县中心农化服务部负责总经销,乡农技站负责定向销售。项目完成,由太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验收。4.2建立技术推广体系。依据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建立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推广体系。三年累计设立千亩以上的示范片400多个,在乡(镇)还联系示范户,通过优惠供肥、技术指导等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在整个生育期内定期派技术人员对示范片和示范户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把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作为校正配方的依据。如涡阳县每年设立的3-5个千亩以上的示范片,并跟踪服务,做好信息反馈,小麦使用平衡施肥物化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令周围农民称赞不已。4.3建立技术产品宣传营销体系。多渠道建立宣传体系,是推广配方肥的有效措施。省土肥总站在组织平衡施肥专用肥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及产品宣传,2001年在太湖县组织召开全省平衡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现场会,其后又分别在肥东和寿县召开项目推广会。各县在项目推广中印制宣传资料、明白纸,利用送科技下乡和农民赶集的机会送到农民手中,同时各地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技术培训、制作宣传光盘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配方施肥的好处。涡阳县还专门配制宣传光盘,组织宣传车,走街串户进行推广平衡施肥物化技术产品。据统计,全省每年组织2-3次科技下乡活动,举办技术培训班 500余场次(其中省办4次),直接培训农民52万余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和明白纸240 多万份。全省每年召开技术推广总结工作会,交流经验,总结工作,相互促进。有的县区采取生动灵活的推广方式,在田头开展测土或诊断施肥,让农民从被动接受改为农民田间生产互动方式,给农民提供更多的田间实践操作技术。经过三年的宣传推广,项目区农民在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和产品使用中得到实惠。4.4 组织验收、评比,建立激励机制。 项目组织单位根据安徽平衡施肥物化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历代乐清围海筑塘考略
- 2025华远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绩效合同
- 2025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家居装修与商业空间装修
- 买卖合同样本简
- k式房合同样本
- 光租船合同标准文本
- 简单劳务用工协议书
- 计时工工作制的劳动合同二零二五年
- 光伏经销合同标准文本
- 二零二五安防工程售后服务承诺书
- 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应用 课件 第9、10章 生成对抗网络及自动驾驶应用、强化学习理论及自动驾驶应用实践
- 拼多多在线测评98道题
- 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环境监测站运行管理与质量控制标准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84
-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
- 项目风险记录及跟踪表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保险:保险投资指南之寿险新准则分析手册
- 工厂化循环水产养殖项目投资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