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当天男方要准备若干红包.doc_第1页
婚礼当天男方要准备若干红包.doc_第2页
婚礼当天男方要准备若干红包.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礼当天男方要准备若干红包,因为新娘子要“梳头钱”“起床钱”“过桥钱”,婚礼当天男方差人(须男子已婚最好有儿有女,父母都健在,叫上有老下有小)背上爆竹去新娘子家迎亲,随后媒人和新郎会来(女方家会提前准备好送亲队伍)接新娘子,到了男方家,要准备两个小男孩,两条麻袋,袋子里面装上糖和糕点,在一对新人入门时铺在地上,新人踩在上面,由两个小孩把两条麻袋交替着往前铺,直至新房(意为传宗接代),第一天中午会找一个小孩陪新人和媒人吃饭(这中间的礼节媒人会告诉你),再往下无非就是晚上敬酒,大家闹洞房!和县婚姻习俗 俗话说:“村隔三五里,各处各乡风。”就婚姻习俗而言,和县南北乡间,也各不相同。南乡娶新娘日出前花轿就到家,北乡娶新娘日落后花轿才过门。因此,和县农村的传统婚俗,虽不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婚礼那样情趣横生,但也非常讲究,并且显得古朴庄重,热闹非凡。这里不妨从头选择介绍。传庚字 和县民间称订亲为“传庚字”。旧时代,男女还在孩提时就由双方父母包办订婚。双方父母认为门当户对,就可以提亲。就南乡而言,一般都是先由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传递信息,求得年庚,并请算命先生推算八字;另看男女双方属相是否“犯克”,例如,“马配马,如刀剐”就是“犯克”,不能配成夫妻;而“马配猴,不用愁”,就是不“犯克”,配成夫妻将来会美满幸福。如属相不犯克,八字又相生无克,就进一步磋商下聘礼事宜。这时,媒人可将女方年庚(女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时)用红纸写好(俗称“草庚”),传给男家(北乡互相交递年庚),并择定喜日进行配庚。喜日一般都择定在农历某月初的双日。传庚字那天,男家拜托媒人带着红纸礼贴(内装现金,一般为1岁1担米钱)及4样礼物(肉、鱼、酒、茶叶),到女家邀请女孩的父亲来进行配庚。女方父亲一到,男家即操办酒席款待媒人和亲家,男家主要亲戚要送礼(一般是1扎大炮竹、1条糕)、陪客。配庚开始,请识字人在庚贴上左书男方姓名、性别、年庚,右书女方姓名、性别、年庚(均要配成双字),庚贴上下左右四方,要书写“天作之合”,外用红封套笺,上书“全福”。然后配以万年青、侧柏枝插入红封套笺内,供奉堂前,秉烛焚香,从此宣告这门婚事生效了。此后,等到男女双方都已长大,待嫁的姑娘便可到男家帮助做些家务;多数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帮做农活。逢年过节,未过门的女婿还要拜年送节。在这些交往中,双方可以逐渐加深了解,建立深厚的感情。童养媳 通过配庚,男女双方就算是有了正式婚约。但是有少数人家的女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向媒人提出要男家领养女孩做童养媳,待长大后结婚。但结婚时,女家不得向男家要任何礼节钱,女家也不陪嫁妆。做童养媳当然很苦,要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家里家外样样事都得做,受欺凌,受岐视,且大都吃不饱、穿不暖。如果是狠婆婆,其艰辛就更难想像了!旧社会和县农村流传这样的话:“有男不当壮丁汉,有女不做童养媳。”把断礼 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时候,男家便托媒人向女家提出结婚的要求。这时,女家常把他诸亲六眷的门份,一一开列由媒人传送男家,必须按门份,每户赠送4样礼物(鱼、肉、酒、糕),直到征得女家满意后,再由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并请媒人具礼贴通知女家,名为“送日子”。对此,南乡俗称“把断礼”,北乡俗称“择日子”。因为“日子”送过后,直到娶新娘,男家就不再花费礼钱了,亦即断了婚礼,故而把“送日子”叫做“把断礼”。娶新娘 姑娘出嫁前,女家诸亲六眷都要送衣料作为出嫁礼,俗称“送嫁”。娘家也要送些衣物给新娘、新郎作女儿出嫁礼,南乡俗称“铺嫁妆”,北乡俗称“赔嫁”。同时,姑娘还要请绞脸婆帮助她绞去脸上的毫毛,俗称“开脸”。开脸像征着姑娘告别了黄花大闺女的时代,所以也很郑重其事。此时,男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娶亲前一天要“贺号”,即由本村本姓的家里人筹钱置办镜框,书写号名,披红插花,挂入堂前墙壁上。然后张灯结婚,陈列喜帐,张挂对子,布置新房。娶亲的那天,新郎家根据路程远近,提早或推迟派出花轿接新娘。南乡要求在天亮时花轿回到家,而北乡则在天黑时花轿才回到家。新娘上轿时披着红盖头,俗称“遮面布”,由胞兄弟或堂兄弟背着上花轿,并由新娘的哥哥,或其最小的弟弟或堂弟(北乡是新娘的妹妹),跟随在花轿后面,护送花轿到新郎家。 花轿到新娘家门前停下后,由两个童男童女各执1个布、麻口袋,顺路铺着。一面铺,一面唱:“捎袋传口袋,一代传九代。”新娘在搀亲奶奶的搀扶下,脚不沾土,只踏着布口袋一步一步地走入新房。有少数地方新娘过门槛时,守旧的长辈妇女,要把新娘子的头朝下捺一捺,示意今后要服从公婆的教诲、丈夫的管教,这就叫“新娘跨过门,就是人家人。”拜堂 新娘子进入洞房,稍停片刻,就要举行拜堂(南乡上午拜堂,和城和北乡晚上拜堂)。拜堂时,由搀亲奶奶搀扶新娘,引入堂屋,举行拜堂仪式。这时,堂上1对花烛高照,礼炮齐鸣,喇叭高唱,喜气洋洋。1名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辈老人,主持婚礼,顺序高声喊道:“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公婆”、“夫妻对拜”。然后,见到男方家的主要亲戚在场,就高喊:拜见舅舅、姑父、姨父等等,俗称叫“先拜天地后拜堂”。被拜的亲戚,要当堂回敬礼钱,多少不拘。拜堂仪式结束后,1对新人并肩齐步回到洞房,由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遮面布),让其露出娇容。南乡是新郎用双手去揭,表示双手欢迎;北乡是新郎用秤杆子挑,表示称心满意。这时,2人又是彬彬有礼地相揖相拜,这叫“见面礼”。礼毕,先喝传杯茶后由两个童男童女陪同作伴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搀亲奶奶第一筷子先替新郎搛鸡头,后替新娘搛鸡尾,示意“龙头凤尾”的吉利象征;第二筷子先替新郎搛鱼头,后替新娘搛鱼尾,示意新夫妻从头到尾都要余钱。搀亲奶奶搛过菜后,1对新人才开始吃“团圆饭”。闹新房 新郎新娘吃过“团圆饭”后,堂屋客人开始宴席。当天晚上,一班青年人兴高采烈闹新房。首先由1人领头1句“吉利话”,众人同声“好!”俗话叫“叫好”,例如:“炮竹一放喜洋洋”,“好!”“来到贵府看新娘”,“好!”1人说词,众人答好,说词的青年,从大门一直说到新娘房里,见到什么,就说什么,1句1“好”,尽讲吉利话。到了新房,就以新娘子为目标,要从新娘头一直说到新娘脚。例如,“瞧瞧新娘头,”“好!”“头上搽了4两桂花油,”“好!”等等。说到新娘时,讲1句,还用枣子砸1下新娘,表示催新娘子早生贵子,逗笑取乐。而新郎却事先溜之大吉,躲藏起来,避免被人捉到闹成许多笑话。青年人拥进新房时,想方设法戏弄新娘,一般都是要叫新娘子给他们擦火点烟。当新娘低头含羞点烟时,闹房人却顾盼左右而言它,引起众人起哄大笑。总之,满堂热闹,皆大欢喜。北乡闹新房时,1对新人同时在场应付,多被闹得汗流浃背,不知所措。但闹房领头人常常也适可而止,巧妙解围。回门 新婚第三天,北乡规定新娘新郎携带礼物,一同到女家去拜望双亲,俗称“回门”。但南乡则规定在第二年的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