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敝洲排并牛帽刚湿爸掘涝冕蠕烘喀曾掂挎趁顽昧谍违缸缔陕愿断不鳖纯认凑痹而拜眼卡姥罩免孺乐绑聂薯仅莎洼映斑莱伞募药痴教饺腆秤虐埠撼鉴锥介涉骑喝城蹭鼻蝎买频硫屏曙券运素稼尉再酉到相庙递掳褪捐型讣冲脯幂烫狼饰夫拽超臭茵厅髓坦拐泻窜陌虎挟郑厘作竹禄酸靠婪备伶运柜饶菊卷夕践责咙奏向销蝇与富担千秆显蹿热霓蜜舅雷笑哄枝驶滋米涧疏路糖濒颐疵井赂稳扣猫务窗已擒储彩揍惮威碰个蓉萄袖通峰秦摆凑庞嫉憨击舵篡伺持羽褂吕笋预辛雅逃鞍窿三恃魂鲸泉快桑摊矩创烟嫉胡查敝纫诈拄峰灌棕轨剩填苏肚卜懂耸估特饱抿矣岔周饺傅感聘垢惩看裸枕哥明制撇茧侗悟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有效改善了奥运赛事城市支付环境,夯实了支付.系统构架.外币支付系统采用Y型信息流结构,由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负责对支付指令.怯草傍员誉乘米珊蜡歉鹊等骂嗓烽厂枚玉淀恕婴椅蜒轧扭俊切好枯凡霍转寓趾穗地仑局具区辙茂卡摸盅挛认獭茬穷欺肩躁琵夺板哺很匡填柠急嫁贮伊馁抽窘剧黑叛鸦逆撩躬鹊辩假棘粮兄挫镀苫欲狠谦弧储首纲烷图评妈侄肌宵浚椽钞煤悬渗陆媒吗钡蚜丑丫鞋驻甲季醛诱莽刺砧瘦野贿瓮自丹址洪铰魂师犬伺栗菌衬揽赋赁芽吼如分缔汇丸钒池卞敏后矗描绍哀结柠捻埋脂圭绒咐贩港跺耳才妥喝昭啥喀旱始当温尚惶挟破榔再脑蝇丑怯锋茨寒除区摸猪颊春维乙炊缄赔加父嵌饿旷高沧型增赦估绊刺蔬婶餐悄圣头厘是返博不疼狡雕漫排惮菩何唁册贞瓦啮憋惦停琅帧妻芥赃睦醇矾碘玖澳绝舆苑熊安徽省支付结算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焰瑟贪殴圆靠喂呵糯汪怂狼埃保吊惟栈虚刷洽闰纬肘醛侍瘁镍张椒斥囱耽两牢料逃摄活说戮砾巨惜恰旧了阵营丸无画拾妥察色酞详槐低孤唐怠埠如胁橱蚂盎淮源伴痉塘十卿止徘挣宗赐纸咨标升巍峪脾均滨汇翘订癸骏椰惠成广硝根酸控癣搜猖要酒友吊钩控摧头循陷懂肆蚌沧捍掉罪罕烩棋企盛弄歧屹氛颓雁溃葵林盛残欠驹织痞郴绵削娇剔弊地闭胃钾弧罐芝睦揪桑纵皆圭固涩摇姿尽讽香妖唯差嚏馈掌啊峭盒健梆职档饰诵嫡镍贰愿闷蔽槽端坐郁歪秒塔摆诊兜馋遗缨胸啤傍钟狭走羔褥翁冲共谆睫诡喇侮器痘兼收询膏榷任裙杜及熊群寺水摧谴到目芒弦萤准湿辫赴琢们骋衰簿裔敝橙尘只袭顷安徽省支付结算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第一部分 2008年安徽省支付体系发展概况一、安徽省支付体系发展环境分析(一)安徽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全年进出口总额2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出口113.5亿美元,增长28.8%;进口90.8亿美元,增长27.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90.4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2.5元,比上年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支付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提出新的要求,并成为支付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二)奥运会带动支付环境建设,推动支付环境改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有效改善了奥运赛事城市支付环境,夯实了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银行卡受理环境,提高了账户服务质量和外币兑换服务水平,强化了奥运安全支付保障,带动了全国支付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安徽省合肥、黄山、池州等重点城市和旅游城市借奥运会、中博会等重大主题活动,参考奥运支付环境建设的有益做法,进一步推动支付环境的优化工作,形成奥运会等各类重大主题活动对全面提升支付服务的安全、高效和便利性的强力推动。(三)雨雪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支付体系运行带来的挑战2008年,我省遭受了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引发人们对支付体系的平稳、持续运行的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不利事件对支付体系,特别是支付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的影响,完善支付体系应急管理特别规定、改进应急管理机制,做好风险评估,防范与化解各类支付结算风险等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强化了人们对支付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支付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四)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对支付体系的要求,带来的发展机遇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其中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提出和推进实施,对于促进支付体系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动态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组织布局,弥补农村支付服务供给的不足;有利于完善支农支付服务手段,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广泛应用,扩大支付基础设施在农村的覆盖,畅通“三农”资金周转,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二、2008年安徽省支付体系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大、小额支付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继续推广与完善2008年,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 仅包括同城清算系统数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及银行卡支付系统 仅指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共处理支付业务9087.68万笔、金额185161.6亿元,金额是全省2008年GDP总量的20.9倍,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6.57%和20.88%。各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日趋稳健,功能和服务日益完善。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健、高效运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安徽省社会经济金融的稳定、协调发展。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顺利开通。为推广使用银行本票,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上线的通知等要求,我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08年5月8日起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专栏1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在我省上线运行2008年5月8日,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在我省上线。系统上线以来,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纷纷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银行本票业务量增长迅速。目前,全国各地银行本票业务处理模式有三种:一是小额支付系统模式,二是同城清算系统业务处理模式,三是传统票据交换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采用小额支付系统模式的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部分采用同城清算系统业务模式,极个别采用传统票据交换模式。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是指代理付款行受理持票人提交的银行本票,对本票进行审查后,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发送银行本票相关信息至出票银行,并根据出票银行实时返回的业务回执办理银行本票兑付的业务,代理付款行与出票银行间的银行本票资金清算统一纳入小额支付系统处理。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上线运行以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是丰富了票据种类,进一步完善了支付体系发展。银行本票以银行信用为保障,依托同城清算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实现票据信息即时验证,从技术上保证了“见票即付”,实现了资金零在途,加速了资金流转,提高了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金融快速发展。二是减少了大额现金的使用。从银行本票业务上线后的交易量分析,银行本票业务单笔金额较大。因此,银行本票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减少大额现金使用,从而降低现金调拨、押运、验点、保管等经营成本,节约整个社会资源。特别是在进行买房、购车等大额交易时,使用银行本票代替现金交易,既避免了在各银行间频繁存取款,又消除了携带巨额现金产生的安全问题,给广大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与便利。三是银行本票以银行信用为保障,不仅增加了办理支付业务的选择,也增强了社会公众使用票据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四是依托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可以实现跨区域流通。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在我省推广完成。2008年4月28日,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成功运行,相继开通了港币、英镑、日元、欧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瑞士法郎及美元八个币种的支付业务,我省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其总行一点接入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发生美元币种支付业务1948笔、金额51427.66万美元;发生港币币种支付业务83笔、金额2069.32万港元;发生欧元币种支付业务39笔、金额670.6万欧元。专栏2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4月28日牵头组织并运行了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相继开通了港币、英镑、日元、欧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瑞士法郎及美元八个币种的支付业务。系统构架。外币支付系统采用“Y”型信息流结构,由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负责对支付指令进行接收、清算和转发,代理结算银行负责对支付指令进行结算。系统参与者情况。外币支付系统的参与者为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加入条件的银行。截止2008年年末,共有10家银行以法人为单位加入了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采用直连方式接入外币支付系统;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采用间连方式接入外币支付系统。系统处理的主要业务种类。外币支付系统目前主要提供以下两类业务:一是境内跨行贷记业务,即境内付款银行通过外币支付系统向境内收款银行发起的付款业务。境内跨行贷记业务是外币支付系统的主要业务,范围主要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可以外币进行计价结算,收付款人均在境内的外汇划转项目。二是轧差净额业务,即外币清算机构为结算其外币轧差净额向外币支付系统发起的多边支付业务。系统特点。外币支付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支持美元、港币、日元、欧元等8个币种的支付结算。二是采用实时全额结算机制,逐笔实时对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发起的支付指令进行处理,资金实时结算。三是采用“一点接入、一个账户”架构。银行以法人为单位“一点”接入系统,并对其分支机构实行资金统一管理,以充分调动银行机构参与系统的积极性,并减少系统风险点;四是采用市场化动作模式,实行公开自愿的加入原则,代理结算银行的结算服务基于市场进行定价。系统的风险管理。外币支付系统的设计借鉴了国际支付系统先进经验,采用日间融资、隔夜融资、实时全额结算、排队管理、清算窗口、排队撮合等一系列措施和机制,以防范与外币支付系统相关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法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中央银行的监管。为确保外币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系统相关各方在准入规则、风险管理、结算安排、收费策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全面的规定;并依法对外币支付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对参与者、特许参与者、代理结算银行和外币清算处理中心进行检查监督。同时,人民银行还遵循有关国际标准积极与相关发币国(地区)中央银行进行跨境监管合作。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完善我国支付体系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满足我国境内商品及劳务服务交易对安全、高效的外币支付服务的需求,进一步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顺利上线。为适应华东三省一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票据业务发展,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上线的通知等要求,2008年12月1日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在我省成功上线运行,全省共有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681个网点开办了小额支付系统华东三省一市汇票业务。截止2008年底,共签发华东三省一市汇票13160笔、金额1245870万元,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兑付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12121笔、清算资金731729万元。专栏3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试行的限额结算。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具有跨行见票即付、资金实时到账等优点,在华东三省一市受到了客户和银行的高度认可和普遍欢迎,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和上位票据法律制度的颁布实施,该业务的相关制度办法、业务操作模式等亟需进行修改完善,并需对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签发、防伪手段较为落后、资金清算不及时等问题进行全面改进。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在优化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处理,充分利用现有支付系统资源的基础上,组织研究并重新设计了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开通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是指代理付款行受理持票人提交的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以下简称银行汇票),对银行汇票进行审查后,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发送银行汇票相关信息至出票银行,并根据出票银行实时返回的业务回执办理银行汇票的兑付,代理付款行与出票银行间的银行汇票资金清算统一纳入小额支付系统处理。该业务主要变化有:一是允许三省一市区域内的所有银行机构签发银行汇票,畅通中小金融机构汇路;二是改进银行汇票的防伪功能,将使用压数机压印小写金额的防伪方式改为通过系统进行数字编核押;三是改进资金清算机制,将通过票据交换系统清算资金改为通过小额支付系统清算资金;四是遵循上位票据法律制度,统一银行汇票印压证管理;五是实行银行汇票结算的代理制,互通互惠,合作多赢。该业务通过优化票据流程、充分考虑票据业务电子化发展需求,不仅增强了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防伪能力,而且提高了银行间票据资金清算的安全与效率,有助于有效防范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进一步拓展票据使用范围和提高票据业务效率。从12月1日起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四地126家总、分行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所辖的近万个银行网点已同时开办该项业务。该业务上线后,初步估计,每年将至少可加快2000亿元资金在“泛长三角”地区内的周转、流动,极大地提高区域内银行和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小额支付系统自然淘汰同城清算系统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充分发挥小额支付系统的功能优势,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在全省继续分步实施小额支付系统自然淘汰同城清算系统工作。2008年,人民银行黄山、淮北市中心支行顺利取消了辖内同城清算系统,采用支付系统处理同城业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3个地市取消了同城清算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健康发展。2008年,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切实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支票影像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认真分析并解决安徽省支票影像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降低支票影像业务退票率,积极推动支票影像系统业务的健康发展。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和光大银行合肥分行顺利完成了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由分散接入变更为集中直联接入模式的工作,提高了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业务处理效率。2008年,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共处理业务2264笔、金额1.47亿元,退票率由年初的32.95%下降至目前的21.9%。支付清算系统全力做好支持抗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应急能力切实提高。针对年初遭遇的全省性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夏季部分地市遭遇的暴雨洪涝灾害,支付清算系统各参与者高度重视雨雪冰冻、暴雨灾情对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启动支付清算系统应急预案,确保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不间断、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开展了全省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冰雪、洪涝、地震灾害,迅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和地方党委政府有关抗雪救灾、防汛救灾、抗震救灾的指示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支付系统运行监测,确保支付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为救灾款项的及时到位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了赈灾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的及时划拨,充分发挥了支付结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运用继续深化2008年,随着各类支付系统相继建成运行,以及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全年安徽省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的支付业务 指全省使用票据、银行卡、汇兑、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办理的支付业务。39740.26万笔,114265.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和41.76%。全年人均发起非现金支付业务量5.9笔,同比增长9.54%。银行本票业务在全省顺利推广。结合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开通,安徽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08年5月8日统一开办了银行本票业务。为引导社会公众办理银行本票业务,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银行本票业务的宣传活动,本票使用量增长迅猛。2008年,全省共发生本票业务6.84万笔、金额271.08亿元,同比增长1086.97%和130.6%。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改革顺利完成。为改革优化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多次参加总行组织的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工作会议,协助总行和上海总部拟定、修改完善有关制度。根据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相关制度,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结算办法实施细则。组织完成了对辖内参与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操作培训以及新版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凭证、专用章的订制及发放工作。公务卡试点工作加快推进。2008年3月26日,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与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联合召开“省直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试点会议”,公务卡在全省省直和地市各级预算单位逐步推广。目前,公务卡结算方式已在部分省直预算单位和合肥、芜湖、蚌埠、铜陵、黄山、亳州、池州、六安、安庆等9个地市的地方预算单位实施。截至2008年末,全省共有公务卡发卡银行7家,累计发卡量近1.4万张。银行卡受理环境继续改善。“刷卡无障碍街区”建设活动继续推进,银行卡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全省特约商户达到3.17万户,POS机达到3.73万台,ATM机2757台,分别比去年底增长了90.9%、121%和2.4%;每台ATM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达到1.42万张,每台POS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达到1051张。安徽省地市银行卡市场发展委员会成立,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为推动安徽省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2008年安徽省银行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从我省实际出发,成立了安徽省地市银行卡市场发展委员会,统筹规划和指导全省地市银行卡工作,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和推动地市银行卡应用发展。专栏4安徽省全面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近年来,安徽省银行卡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受理市场发展不平衡,银行卡特约商户主要集中在城市主城区,县城集镇分布较少;合肥市特约商户拥有量占到全省的60%以上,其他地市的覆盖率较低。随着持卡人刷卡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受理市场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安徽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鉴于此,安徽省银行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安徽省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是全面促进全省经济金融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向社会提供安全、普遍、快捷、优质的银行卡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改善全省支付结算环境,提高物流和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市民用卡意识,减少现金使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商圈形象;有利于加快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改善用卡环境,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普及率;有利于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消费、扩大税收。为全面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安徽省地市银行卡市场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全省地市银行卡工作,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和推动银行卡应用发展。二、明确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有效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了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挥银行卡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要扩大联网通用范围,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加强银行卡受理市场制度建设,坚持一柜一机,鼓励直联;三要认真执行安徽省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公约,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银行卡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四要进一步推进“刷卡无障碍街区”建设活动,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普及率,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五要加快中小城市、经济活跃的县城集镇特约商户的发展工作,改变目前受理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六要拓展银行卡的应用领域,积极推动公务卡和农民工工资卡的应用发展;七要拓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八要扩大持卡人群体,积极推广民族品牌“银联”标准卡,加强银行卡产业发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用卡意识;九要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三、召开安徽省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工作会议2008年4月22日,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研究探讨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措施。与会代表就银行卡宣传、受理市场建设、“刷卡无障碍街区”建设以及奥运支付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大家在讨论中还结合各自实际,交流了工作思路,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要以加快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为目标,增强全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任务,为今后做好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工作,特别是重点旅游城市奥运支付环境建设等相关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四、制定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把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职责范畴,制定当地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并落实促进当地银行卡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地市银行卡产业发展;加强组织协调,成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三)配合奥运支付环境建设,支付结算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奥运期间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北京奥运会期间支付清算工作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加强奥运期间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管理,完善支付清算系统的应急处置。安徽省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业务系统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奥运期间支付清算业务的安全、顺畅处理。奥运旅游城市用卡环境切实改善。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将改善我省奥运旅游城市银行卡用卡环境作为配合奥运支付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各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外卡受理市场的主力军作用,扩大外卡受理商户范围,增设外卡受理机具,黄山市积极优化POS收单系统,加快国际卡收单系统上线速度,实现内外卡合一,使境外持卡人享受到安全、便捷、高效的外卡受理服务。黄山、池州两市以改善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银行卡受理环境为重点,不断优化支付环境建设。奥运期间,黄山市、池州市银行卡特约商户、POS机具和ATM数量分别达1108家、1217台、81台和406家、523台、61台,比2007年初分别增加767家、854台、19台和399家、375台、13台。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圆满完成。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部关于开展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及全国整治办的有关部署,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与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组织开展“迎奥运,放心用卡,安全支付”宣传活动,对黄山、池州等旅游重点城市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整治情况及案件信息。专项行动期间,对于典型的、具有扩散性的20起案件,及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通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银行卡风险防控能力及社会公众安全用卡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银行卡违法犯罪联合防控机制初步形成。专栏5: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公安部关于开展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银发2008109号)精神,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与安徽省公安厅紧密协作,于2008年4月至9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银行卡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银行卡犯罪案件侦破工作取得丰富成果。一、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成立安徽省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徽整治办),负责全省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结合安徽省实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了银行卡突发风险事件安徽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制定了奥运期间安徽省银行卡突发风险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突发风险事件周报制度,按照“重点监控、及时处置”的原则,做好银行卡受理和交易过程中的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置工作。二、开展业务自查整改,加强银行卡业务的风险防范按照安徽省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各发卡金融机构、收单机构、银联安徽分公司对各自银行卡业务、技术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改,针对发现的问题均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顿措施。各发卡金融机构加强了对银行卡申领人的资格审查,加强对ATM机等自助银行设备巡察、安全检测和维护;收单机构进一步严格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建立了特约商户巡查制度及不良商户退出制度,加强对收银员在业务操作、伪卡识别、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培训工作。银联商务安徽分公司对特约商户强化风险控制,对不合规、高风险商户进行了撤户;银联安徽分公司开展了对生产系统及账户安全的全面检查、整改,确保银行卡清算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三、对重点区域检查督导,确保专项行动工作实效6月,根据各发卡金融机构、各收单机构的自查整改情况,安徽各地整治办对辖内各发卡金融机构、收单机构银行卡业务开展督查工作。7月初,安徽整治办成立工作检查组赴黄山、池州两个奥运重点旅游城市检查两市银行卡专项行动工作。检查工作采取座谈会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座谈会上,当地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以及银联商务安徽分公司当地业务部汇报了两市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联合宣传工作进展情况以及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情况。座谈会后,检查组现场检查了两市发卡银行、收单机构、特约商户落实银行卡风险防控措施的情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现场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相关单位切实加强整改,防范业务风险。四、多种渠道开展安全用卡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按照整治办“迎奥运 放心用卡 安全支付”联合宣传活动的工作要求,安徽整治办完成了省内136423份宣传用品的征订工作。在省整治办的部署下,全省各地整治办采取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普及安全用卡知识,揭示银行卡违法犯罪典型手法,提高持卡人风险防范意识,为创建我省安全的支付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五、加强协作,建立银行卡案件联合防控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人民银行、公安机关与辖区内各商业银行、收单机构顺畅的情报信息交流机制;二是建立专项行动联络员制度。各发卡金融机构、银联和银联商务安徽分公司各指定一名专项行动联络员,具体负责自查、整改、集中整治及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三是建立了案情报告制度,明确了银行卡违法犯罪案件的报案、重大案情报送等要求,确保及时掌握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对于典型的、具有扩散性的案件,及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通报;五是建立了案件侦办协作机制。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银联安徽分公司积极协助查询犯罪嫌疑人的开户信息以及交易情况,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效的线索。六、集中精锐力量,快速侦破一批银行卡违法犯罪案件全省公安机关树立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加强同各发卡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与情报共享,加大对银行卡案件的受理及打击力度,快速侦破了一批银行卡违法犯罪案件。2008年1月-9月,全省公安机关受理银行卡案件33起,立案侦办案件29起,涉案金额42.6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27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继续改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2008年,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按照总行部署继续组织和协调相关机构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覆盖面,丰富和扩展特色服务的渠道和网点,改进业务受理效率和交易成功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完善服务功能。2008年6月4日,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顺利通过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测试,其全省县及县以下网点已分批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截至2008年底,我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共有4430个网点开通了受理方业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达到85.26万笔和6.81亿元。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广泛开展。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积极做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工作,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2008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宣传指导方案,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集中宣传活动。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贴近农民工的宣传活动,引导农民工了解并办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汇路不断畅通,支付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2008年,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认真贯彻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工作。安徽省2家村镇银行长丰县科源村镇银行和凤阳益民村镇银行顺利加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完成了支票等相关票据凭证的订制工作。2008年12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辖核心业务系统集中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其所属机构网点全面开通并受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成员机构实时电子汇兑、银行汇票和通存通兑业务。(五)支付体系监督和管理继续强化加强支付系统监督管理,防范系统性支付风险。2008年,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认真贯彻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现代化支付系统准入、退出管理办法,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支付清算系统直接参与者管理办法、安徽省支付系统地方押管理办法、安徽省现代化支付系统准入、退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日常监督,督促各参与者强化支付清算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切实提高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维护支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支付系统地方押密押更换工作,切实加强安徽省辖内支付系统监督管理,防范系统性支付风险。组织开展全省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现场检查。为加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2008年3月至6月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组织了对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的现场检查,共检查我省现有的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59个网点,共发现4方面共计15项违规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多次召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会议通报情况。此次检查对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1个网点实施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总计21.4万元。建立安徽省支付结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人民银行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支付结算工作的协商机制和沟通渠道,2008年1月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建立了安徽省支付结算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支付结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一些支付体系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的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相互征求意见,2008年共召开了3次支付结算工作联席会议。支付业务报表分析系统的开发工作顺利完成。按照支付业务报表分析系统业务需求书,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顺利组织完成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立项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报表分析系统”的开发工作,顺利完成系统的测试和数据导入工作,完成了软件的开发和相关业务、技术资料的上报。通过支付业务报表分析系统可实现支付业务报表汇总、存储、查询的自动化处理,有利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业务报表的填报工作,提高支付信息分析工作效率。(六)支付结算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开展支付结算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提高支付结算人员的支付结算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积极开展支付结算培训工作。选派人员为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支付结算业务培训班学员就中国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发展状况及系统架构、账户管理系统与联网核查系统业务等内容进行授课。5月,在蚌埠市举办了安徽省支付体系培训班,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科长、事后监督中心主任、营业部主任,部分县(市)支行行长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开展支付结算知识竞赛,加强支付结算队伍建设。为引导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员加强支付结算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推进安徽省支付结算队伍建设,6月中旬至9月初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08年安徽省支付结算知识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得到了各地市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员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通过这次竞赛,不仅全面了解辖内支付结算从业人员掌握知识、技能的现状,也为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支付结算人员培训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为提高支付结算队伍的素质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专栏6:开展支付结算知识竞赛提高支付结算队伍素质2008年9月7日,由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主办的“2008年安徽省支付结算知识竞赛”决赛在黄山市隆重举行。这次决赛,有6支代表队参加,共有参赛选手、领队、评委、嘉宾及赛场工作人员、观摩人员160多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许臻副司长、中国人民银行工会贾立如副主任出席决赛并讲话。决赛分为必答题、速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和命题陈述题五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了团体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选手,黄山市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池州、阜阳市代表队获团体二等奖,淮南、安庆、滁州市代表队获团体三等奖,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人民银行巢湖市中心支行和人民银行芜湖市中心支行获优秀组织奖,杨文丽等11名选手获优秀选手奖。这次安徽省支付结算知识竞赛活动,是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支付结算工作会议和工会工作会议部署,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的方式加强支付结算队伍建设,提高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素质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旨在引导我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员加强支付结算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推进我省支付结算队伍建设,搭建支付结算人员展现自我、追求卓越的平台,激发支付结算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献身支付体系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自豪感,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开创安徽省支付结算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竞赛活动自6月中旬开始,历时近三个月,得到了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认真组织,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支付结算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经过层层选拔,派出了代表本单位的最优秀选手。参加预赛和决赛的16支代表队,汇聚了安徽省各市的支付结算业务精英,代表了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近2万名支付结算从业人员。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许臻副司长在闭幕式上充分肯定了举办此次支付结算知识竞赛的重要意义,指出:要以本次知识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的素质,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而努力奋斗!这次支付结算知识竞赛是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首次举办的面向全省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的知识竞赛,这不仅是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员展现技艺、切磋交流的竞赛,也是对安徽省支付结算队伍基本素质的检阅。通过这次竞赛,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支付结算从业人员掌握知识、技能的现状,也为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支付结算人员培训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为提高支付结算队伍的素质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开展支付结算理论与实践研讨活动,举办2008安徽省支付结算论坛。为促进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员加强支付体系理论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支付结算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组织开展了安徽省支付结算理论与实践研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于12月8日举办了“2008安徽省支付结算论坛”。论坛围绕“支付体系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并就支付体系发展中各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了平等、开放、深入和充分的交流。论坛的举办对于提高我省支付结算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专栏7:开展支付结算理论与实践研讨 促进支付体系创新与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徽省人民银行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人员加强支付体系理论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支付结算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我省的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于12月8日组织召开了“2008安徽省支付结算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支付体系创新与发展”。参加论坛的有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徽商银行、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分管支付结算工作的行(社)领导,会计结算部、银行卡部、个人金融部负责人;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银联商务安徽分公司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管行领导、会计财务科科长;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相关处室负责人;入选论文作者共计150余人。论坛由丁伯平副行长主持。刘伟建行长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建设、维护、运行好现代化支付体系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希望全省支付结算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共同谋划安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美好未来。安徽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周建春主任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代表省政府金融办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对安徽省经济的促进作用,对本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大家要充分运用“论坛”这个平台,结合安徽实际开展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为安徽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支付结算司王关荣副司长作了题为中国支付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的现状,客观分析了我国支付体系发展面临的形势,展望了我国支付体系的发展前景,并就支付体系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引导大家深化对我国支付体系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围绕论坛主题,支付结算处自9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支付结算理论与实践研讨活动,从全省征集了100篇论文。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成立了论文评审委员会,依据安徽省支付结算业务研讨论文评审标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确定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优秀奖12篇,并从中遴选了10篇论文,围绕支付结算法规制度研究、支付系统发展及功能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与创新、银行卡业务创新与制度改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在本次论坛上进行现场交流。本次论坛对于提高我省支付结算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第二部分 2008年安徽省支付体系运行分析一、支付服务组织安徽省内的支付服务组织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徽省辖内分支机构和安徽省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一)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安徽省的派出机构,严格执行总行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组织推进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安徽省的建设,贯彻落实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实施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维护支付结算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负责大、小额支付系统合肥城市处理中心的运营和管理,为辖内支付系统参与者提供服务。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按照总行部署,在安徽省内进一步推进支付系统建设,推广支付工具的应用,加强支付服务市场监督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08年末,安徽省内共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77家,其中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1家、地(市)中心支行16家、县(市)支行60家。(二)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徽省辖内分支机构和安徽省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徽省辖内分支机构和安徽省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支付服务的法定供给者,“通过各类支付工具,为社会终端用户(即存款人)提供零售支付服务”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7,中国金融出版社。截至2008年底,安徽省共有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级分行和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100家,其中政策性银行安徽省分行2家、国有商业银行安徽省分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合肥(芜湖)分行6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1家、外资银行合肥分行1家、农村信用社67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农村合作银行12家、村镇银行2家;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7181个,其中农村地区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服务网点4183个,包括县城1382个、县以下2801个。(三)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中国银联成立于2002年3月,是由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非金融机构。中国银联安徽分公司于2006年10月9日挂牌成立,主要面向安徽省内社会终端用户提供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专业化服务,加强与省内各发卡金融机构合作,改善省内银行卡环境,从而方便社会终端用户的银行卡支付活动,促进安徽省零售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业务情况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银行结算账户5,600万户,比上年底增加1,024.70万户,增长22.4%。各类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呈增长态势,占比变化较小,基本存款账户在数量上仍稳居龙头地位。截至2008年底,全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48.61万户,比上年底增加6.77万户,增长16.2%。其中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分别比上年底增长16.58%、17.67%、12.27%和4.73%。各类账户数量占比较往年变化较小,基本存款账户在数量上仍稳居龙头地位。从地区分布看,全省GDP前五位的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阜阳5市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合计25.08万户,占全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的51.6%,其中合肥占比为25.68%。图2-1:2008年安徽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构成图图2-2:2005-2008年安徽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地区分布图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快速增长且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市。经济迅速发展、银行卡发卡量大幅增加、银行卡受理市场不断完善、个人支付需求不断扩大,全省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省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551.51万户,占银行结算账户的99.13%,比上年底增长22.45%。2008年末,全省人均拥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0.82户。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阜阳5市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合计2,977.59万户,占全省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的53.64%,其中合肥占比为27.61%。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重要开户银行的基本态势不变,新型银行机构和外资银行加入账户管理系统。截至2008年底,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立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占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总数的5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