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4页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是个使用频率很高、含义很广的词,对人格一词的解释也呈现出多义性:从伦理学上的意义来讲,人格指一个人的尊严和信誉;从法律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指享有法律地位的自由公民;在社会学上,人格指个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而心理学家们则认为,人格指个人的生活旨趣、认知方式和能力、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等心理特征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人格,实际上体现了人的心理能力的总和。现代人格心理学原本受惠于弗洛伊德的临床心理治疗,他开创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研究理论。然而,随着心理测量学、行为主义、实验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以及现代心理学学术思想和其他新兴学科的多重影响,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活生生的人,而把人格作为机械分析与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学应用研究则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注重通过人格研究寻求提高人生存质量的方法和道路。临床心理学的人格研究中,在治疗改变病态人格的同时,增加了对健康人格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包括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两个方面。人格心理特征又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表现在人们活动效率和活动风格方面的差异上。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制约着人格心理特征。我们知道,国家是集人而成的,人的好坏与国家兴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一个健全的现代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人格、道德和精神生活。一个健全的社会也是这样。况且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标尺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因此,就现代学校教育而言,除了对人的知识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外,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任。一学校教育功能透视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塑造学生人格力度最大的场所。分析学校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以下三个方面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1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直接的执行者,教师同学生的关系也因此而密切,教师的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左右着学生。教育心理学家勒温经过研究发现,在专制型的教师的管理下,学生作业效率提高,对领导依赖性加强,缺乏自主行动,但常有不满情绪。在放任性教师管理下,学生作业效率低,任性,经常发生失败和挫折现象。在民主型教师管理下,学生完成作业的目标是一贯的,行动积极主动,很少表现出不满情绪。由此不难看见,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教师在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指导定向的作用。因此,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2学生群体对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学生是学校活动的主体,因为学习任务的原因,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年龄、兴趣爱好或能力等各种原因,校园里的学生往往因此而形成一个个的小群体。心理学家卡汉拉曾经做过实验,结果发现:学生喜欢学业优秀、办事老练、具有良好道德的领袖,他们喜欢有能力、胜任工作、具有高智商、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的同伴。总的来说,群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弃恶扬善的作用。然而,近墨者黑,近赤者朱,学生群体是由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们组成的,他们的道德理念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肯定良莠不齐。因此,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培养是作为育人主体的教育工作者们的一大要务。3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和成长的主要场所。生活在校园的人群,都是力图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客体作全面认识和综合解释,在这种意识指导下,人出于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理解,对环境做出安排和使用,形成各种各样的物质文化。如学校历史,学校建筑、校园绿化、交通设施、生活资料,雕塑饰物,校旗,校服等。校园里的学生在与这些环境的“对话”和“交往”中无时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解读中接受它过去和现在的各种文化的信息和熏陶,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环境的文化特性也同时在解读中得到认可,强化和丰富。因此,校园文化在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二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健全人格是指健康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最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十五个特征: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洞察力;能接受自己、他人和现实;言行坦率、自然纯真;不过分关注自己,而以问题为中心;具有超然于世的品格和独处的能力;独立自主;对事物有新鲜感;能获得“高峰体验”;对人类充满爱;对亲密的友人感情深厚;具有民主作风;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富有幽默感;有创造性;不盲从。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把这些特点高度概括为:自尊、自立、自信、不断的幸福的进取。因为:第一,人格健全者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他们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智慧、才能、理想、信念、性格、气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能及时调整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二,人格健全者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人格健全者在日常交往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赏,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协调一致;第三,人格健全者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用到能获得成功的事业上去。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被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所推动,并能和其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经常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建树。成功为他们带来满足和愉悦,并使他们形成新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使生活内容更加充实。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分析健全人格的主要特征,笔者认为,就现代学校教育而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应以培养以下几种能力为主:1、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心理学家高尔顿和阿尔波特经过研究认为,人格健全的人,都同别人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他们能够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充满同情,给别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根据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结果表明,在数千名被解雇的雇员中,因人际关系不好而无法施展其长处的竟达90之多。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得学生的合作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应该把同学间的关系看成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要教育学生遵循合作的规则:在纯竞争关系时,要公平竞争,凭技能而不能靠耍手段;纯合作关系时,要相互沟通、交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领导与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科任教师之间,合作无处不在,配合随时都有,我相信,伴随着这些合作和配合的一次次成功,学生们也必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他们也一定会将教师们的这种合作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生和生活中,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也一定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身先士卒,作好表率。2、适应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动地适应与改造现实环境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标准之一。一个人格健全者在困难面前,会在接受事实的基础上尽量去消除不利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锻炼学生的适应力并转变为促使学生成长的人生经验和机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耐受力,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其育人功能比起其他场所来说尤为突出。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目前许多学校不再要求学生出早操,不再给学生安排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也许始作俑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这些年来,我校坚持要求学生出早操,坚持安排学生作一定量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并把这些数据作为考核班级和学生个人的指标,尽管学生在校时有些怨言,但当他们毕业到了工作岗位之后,他们能适应各种单位不同作息时间,能愉快地接受并优质完成领导分派的各种任务的时候,他们会由衷地感到是在校时的早操和劳动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适应能力。3、自信心的培养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自信心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1)应帮助学生了解并发现自己;(2)引导学生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3)指导学生学会肯定并欣赏自己和他人;(4)教会学生通过恰当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5)指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6)教育学生真诚、直接、坦率,对事不对人。4、独断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人的一生中,也必将经过许多十字路口,如何独立而正确地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如何作出正确的抉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学生在校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断能力。独断能力通常是发生在有矛盾冲突或者有问题需要解决时。能够独立做决定是一种良好的人格特点。要想拥有这种人格特点,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获得。在培养学生的独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识别问题,给问题下定义;第二,选择目标;第三,想出尽可能多解决方法并加以选择;第四,比较各种选择的利弊;第五,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六,制定计划,具体实施。5、真诚的培养真诚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基础。培养真诚在内容上分四种情况:对别人或别人的事物的好的看法;对别人或别人的事物的坏的看法;对自己或自己事物的好的看法;对自己或自己事物坏的看法。同时要在态度上,在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面部表情和身势语言上表达真诚。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充分认识和调动学校教育的功能,不断完善自我,完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实现奔小康的目标,为建立一个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凤仙一、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实施背景心理拓展训练遵从“行动感悟”这一认知理论的规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式的培训活动,它通过学员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自我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哈恩博士就开创了心理拓展训练,这是一种健全心理素质的有效训练方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教育。随着历史的更迭,作为提升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心理拓展训练已风靡欧美。心理拓展训练引入我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目前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尤其是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手段,要有一个被大家熟悉、了解、认可、参与的过程。从2006年开始,我校心语室开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着建档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群体中带有共性的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例如,个别学生的交往压力水平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极易引发各种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等负性心理健康指标,他们对人际关系极度敏感,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种期待值带给他们的是更大程度上的焦虑,他们担心他人的拒绝,忧虑自己表现不佳,害怕别人排斥自己,恐惧被人笑话。步入中学大门的青少年,正处在渴望理解、寻求友谊的时期,正常的交往可以让少男少女得到认同感,规范社交行为,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获得更多的友谊,在交往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而这些存在交往障碍的学生,他们却无从体味这种成长的愉悦。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渴望帮助他们,渴望在他们最需要自信支撑的时候递给他们一根拐杖,鼓励他们前行。但是,对于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又何尝有勇气敲响心理咨询室的大门。二、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优势。对于上述学生来讲,他们没有发出接受心理咨询的信号,心语室的个案咨询无法对他们展开工作,同时,在心理健康课上他们又很难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引导,于是,在课堂与个案咨询之间,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心理拓展训练,这种方法既能弥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缺,从方式上来说,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健全自己的心智的途径又是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以小组方式开展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打消了学生的孤独感与恐惧感,促使学生在集体中更快、更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成立了由12名同学自愿报名组成的“克服交往障碍”心理拓展训练小组。三、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预期目标。引导学生不要压抑或者忽略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时清除自己内心的“垃圾”,将自己心里的“忧愁、自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及时处理掉,做一个“清爽”的自己,同时,通过训练,使学生集体意识进一步巩固,坚强意志初步形成,自信心得到很好的锻炼,能够表现出较多被人接纳的社交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四、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过程。心理拓展训练的前期宣传工作很重要,良好的宣传手段不仅能吸引师生的关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更为重要的是,让参与者知道了心理拓展训练的实质是由“健全的自己、愉快的游戏、自由的想象、充满智慧的交流”组成的一个训练营,在训练营里,每一个人都是活动的驾驭者。因此,我们制定的宣传语充满了青春的幻梦色彩、少男少女的天真志趣,在宣传语里多次出现“自己的天地、游戏、喜欢、友谊、自信”等暗示性语言,让其远离“心理障碍”这个恐怖的字眼,给每一位想参与进来的学生一张“阳光门票”。第二方面,我们注意放低心理拓展训练的重心,把它从深奥的理论层面转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手边工具,打消学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在清晰的台阶上不断攀登。为此,我们将心理拓展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即:张开眼睛看一看,填一填;身体实践动一动,做一做;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收获满袋写一写,展一展。(一)“张开眼睛”看一看,填一填在这一阶段,我们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一面镜子,让他有机会分析自己、正视自己,为自己下一个客观的定义,建立信心,将预期的目标与此次训练牢牢得联系在一起,对训练活动产生好奇感、信任感、依赖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大家填写“我的承诺”,用目标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这为整个心理拓展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身体实践”做一做,动一动心理拓展训练小组的成员都存在着共同的负性心理障碍,因此,我们所选用的活动内容都具备高度的针对性、科学性,使其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我首先为自己做好角色定位,将可能出现的状况考虑充分,并事先制定好应对策略,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提醒自己:我不是“老师”,没有“绝对的权威”,不要因为纪律、活动效果等问题批评学生。(三)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这是由“行动”到“感知”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成长的“拔节期”,有了前面“丰富的养料”,这个“拔节期”将会自然过渡。当然,这个环节可以在活动实践之后进行,也可以在活动进行之间展开,具体实施要看活动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内心感受很丰富,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见证自己的成长,有的学生则可能比较木讷,这需要组织者在下一个活动环节中给与他更多的关注和引导,让其顺利“拔节”。(四)收获满袋写一写,展一展我没有简单地认为这是活动结束时的“过场”,学生们需要认可,需要关注,需要正向的鼓励,因此,最后一期心理拓展训练结束后,我让参与者自己精心设计了一个展台,让学生们有勇气把一个不断完善的自己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这个展台有历次活动学生制作的作品、活动照片和图片、学生的我的成长报告、训练期间的活动录像等等,回顾将帮助学员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使学员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四、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取得的成果。一位班主任曾说过:“当我看到我们班挺胸抬头地在教室、在操场自信地微笑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心语室组织的这次心理拓展训练非常成功!”通过参与心理拓展训练,12名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他们已经可以主动与人沟通,学会了在主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自信心也得到了的提升,自卑、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记得第一次心理拓展训练时,我们组织“生日排序”的游戏,李特别紧张,结果正在经期的她把心语室的沙发弄脏了好几片!但是再看今天的李,已经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的少女,在她的眼里,我们再也找不到紧张与忧虑,而是充满了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象李一样,其它11名小组成员也从逐渐从负性心理的阴霾中走出来,他们过度紧张的交往危机感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他们已经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能够体谅他人的感受,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能够与他人建立信任感,从而使彼此关系更加密切、稳定。当然,他们要想达到充分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主动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心理上自由迁移,常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的能力,还需要个人与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但是我们已经欣慰地看到了这12名成员的可喜变化,他们“参与快乐感受成长”的进步轨迹,充分证明了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效果。家庭缺失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作者:千荷实验 一、 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家庭缺失学生主要是指:孤儿父母双方死亡或弃婴。单亲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后,孩子与未再婚的单亲生活在一起。寄养因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双方死亡,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伯父、姑姑、舅舅、阿姨等亲戚家。特困家庭子女父母患病、致残、失业、遭灾等家庭经济没有保障。千荷实验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招收舟山市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正常少年儿童。学校现有四九年级8个教学班,324名学生,其中孤儿15人、218人无父或无母(单亲),90人父母患病、致残、失业、遭灾。经问卷调查统计,这些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孤独、前途渺茫、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缺少温情等一些不健全的心理。这对这些学生今后的生存、生活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对创建和谐社会是极不利的。因此,为这样特殊群体创建的学校,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密不可分的,如果缺少其中之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一个人在专门知识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所谓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大致就是这个道理;而人格上的缺陷则将贻害学生一辈子。试想,一个生活不能自理,没有信心,达不到做人的起码要求,不能分辨是非美丑的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吗?一个懦弱、狭隘、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没有创新能力的人,能谈得上报效祖国吗?特别是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先进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这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情。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主导观念之一就是“人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是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强调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注意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即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价值等方面。这意味着现代教育不仅要有认知教育,而且要有情感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知识传授和智能开发,而必须注重人格的发展。人格的全面而充分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二、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1、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把学生的健全人格概括为“三自”、“三高”。“三自”是指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自我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三高”是指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兴趣爱好、高层次的人生追求。着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加强对青春期学生身心变化的研究,寻找健全人格教育的落脚点,消除因家庭缺失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学会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协调一致,最终迈向成功。2、形成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的品德教育工作体系。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情感、道德判别标准与其认知的水平、年龄阶段、心理水平密切相关,与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水平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符合时代特点的德育教育体系意义重大。3、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和社会有较为明确的了解,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分析、评价社会,正确处理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平衡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协调一致。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会使学生有良好健康的性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对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助风气、良性的竞争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重大意义。4、教育者肩负培养下一代的职责,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立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这是教师的责任,尤其是我校这样的学生,家庭的贫困导致人格的“低落”、“缺失”,如不及早重视落实扶贫、扶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儿童期人格陶治最重要的时间培养得好自然成了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响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再用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成了坏习惯,坏倾响,坏态度,真可算为事倍功半。”可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早期培养是多么紧迫而重要。三、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家庭缺失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课题”在全国还是比较少见的,围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这一主题,从8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2000年秋天,美国一家研究所对全国8600名中学生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71%的学生曾经在考试中作弊,68%的人曾经打过人,35%的人则曾经在商店里偷窃,这个调查揭示了美国教育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引起了政府和学校的震惊和关注。为此,在一些学校开始在学校的运动队中开设人格教育课,目前美国已有48个州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洛杉矶联合校区正式开设人格教育课则走在了全国前列。日本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新加坡既重视智商教育中摆脱出来,又重视情操教育。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学校不只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品德、性格的培养。从古至今我国历来重视人在青少年时期的人格培养问题。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大中小学日常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人格教育也隐约包含其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不仅课程在进行改革,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教育部就曾先后多次出台相关的文件。由此可见,在国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人格教育)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广义上的人格教育)之路。尤其是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极大的重视,如上海、浙江、重庆、广东、北京等省市就有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类似的机构,许多中小学都配备有1-2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如此,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课题研究小组还专门编写了心理健康教材或指导用书。由于受传统德育观的影响,很多人格教育并没有从实质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开,因而收效有限。因此出现了在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德育的同时,却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频频发生中学生出走或非正常死亡的惨剧。由此可见,在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问题上必须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审视和思考,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尽可能易操作的方法去实现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目标,进而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四、 关健词的界定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而健全人格是指对世界抱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人际关系融洽,有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困难与挫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总之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因此,人格的内容复杂广泛它是一种综合个体身心系统的诸特征来界定,才能有较为恰当的解释。丰子恺先生曾对综合性人格组织的结构作过形象的比喻。他把人格看做一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脚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统一,就是完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首先提出了“全人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以人格整体成长与完善为教育目的。他把全人教育的价值体系分为六个方面,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等;学问的理想为“真”,道德的理想为“善”,宗教的理想为“圣”,身体的理想为“健”,生活的理想为“富”,“全人”就是真、善、美、圣、健、富全面而充分发展的人。从我国的广大的研究者认为,21世纪人才完美人格特征的基本内涵:“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立、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国际上提出的“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等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把现代人格教育结构界说为:学会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素养)学会做人(思想道德素养)学会生活(身体心理素养)学会劳动(劳动准备素养)学会审美(审美艺术素养)。而我校“家庭缺失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就是通过“扶贫”、(集中办学教育)满足学生生活保障条件,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在此基础上“扶志”(树立远大的志向)也就是说通过培养让学生做一个有志气、有理想、有目标的人,长大回报社会,回报恩人。最后让学生健全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信、自强的精神。我们再通过提质“扶智”(学会学习和创造)让学生在文化素养得到智能的开发,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目的。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构建以“扶贫、扶志、扶智为健全人格的框架目标体系根据我校贫困家庭学生特殊群体和人格培养的界定,建立“三扶与人格发展”的总体框架:“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在这个一级子目标下建立二、三级目标。2、完善健全人格发展各学科的课程体系在新课程课改实验的指导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根据人格发展需要将课程建设分为三大板块: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潜在课程。3、健全人格培养的提质教学与评估的研究尝试构建“素质人格化”教学模式:确定目标优选内容优化进程合作探究评价反馈运用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益 。实践“五个学会”、量化评估与学生“学分”的得失结合综合量化评估。培养学生的生活、交际、合作能力。4、探索“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教师是提高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和首要者,建设一支“爱心育千荷,良知导学生”的多能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并且建立残失学生档案和护助卡,用爱抚平心灵的创伤,以友情来弥补亲情;用有益的活动来疏导心灵;用教师的言行来感化学生。(二)培养目标1、建立“三扶与人格发展”的总体框架,就是让家庭缺失的学生通过“扶贫、扶志、扶智”过程中获得“自立、自强、自信、自幸”的完美人格。使学生知道完美的人格应包括五大方面,即五个学会。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健全人格发展目标一级二级三级(略)学会做人遵守校规爱身保洁勤俭节约炼身保健礼貌待人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关心集体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学会学习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收集信息掌握方法学会审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环境美学会劳动自我服务公益服务家务劳动生产劳动2、建立人格培养的课程体系,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的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让教师认识到“人只能有人来建树”,充分利用学科渗透有利于人格培养的教育内容,注重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具体操作目标如下:(1)学科课程:建立“各科教材人格教育因素分析表”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学科课程教学,贯彻落实人格教育的有关内容。对于义务教材中人格教育内容与要求比较薄弱的,如生活化教育、自主、合作、探究教育及审美教学等,进行适当的增补与调整。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从整体优化的原则出发,要求全体任课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确定研究小课题,充分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状况,力求使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的统一教育,整体去影响学生,提高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个体发展的优良人格。(2)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我们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和学生的特殊性,对有效发展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兴趣爱好,如果学校开设符合学生的心理的课程,则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也能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一些校本课程,具体有:手工工艺活动(如:木刻、易拉罐金属画的制作及舟山锣鼓等)、实验探究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活动、园林设计活动、体育文化活动等。在活动教学中要求注重活动的设计与艺术,明确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精心组织活动的内容,强化活动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注重师生接近,注重以人教人”。(3)潜在课程潜在课程与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不一样,它一般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出来,也不是通过正式的教学来施行,而是通过暗示、咨询、模仿、感染、竞争、认同等方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潜在课程内容广泛,很难进行全面设计与实施,结合全校的教育工作需要,目前准备考虑以下几方面:按“陶园工程”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兴趣。按“自立自强、立志成才、完美人格、回报社会”的要求形成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人格的魅力。以“感恩、亲情生活化教育”,形成温暖和谐的人际环境。创造规范、严肃认真、充满竞争与进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有理想有气质的完美人格。开展一周之星的评选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大比武活动及科技艺术交流等各类竞赛,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心理志向和创新智能的形成。六、 课题研究实施措施1、健全人格,关键是优化教学。我校的学生来自农村与偏僻的小岛,学习基础差。我们必须通过扶学达到扶贫,只有在扶学的基础上才能扶智,发挥其智慧与能力,然后达到最终的真正的扶贫。因此优化教育教学非常重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构建“以人为本素质人格化教学模式”:确立目标优选内容优化进程合作学习评价反馈实践运用。努力构建以此模式为基础的适合各学科的教学模式。(2)以规范学习管理行为为契机,以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为基础,用教师的工作热情,以人为本,影响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3)以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评估学生的才能,在相互学习中弥补并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优化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教学最优化的有关理论,进行尝试,力求创新。(5)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人格健全的评估主要通过“五个学会”的三级指标和具体人格特征发展内容。即:自理自护、理想觉悟、社会公德心、交际能力、自我教育、学习态度、智能创新等,进行一学期2次的评估与量化。具体以“做到、稍欠、须努力”三级进行等级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三结合。2、教师的素质是发展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是本课题顺利进行的一重要环节。(1)建立学习制度,每月一次的课题学习会议。对研究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或有关建议做重要的工作步骤,加强人格培养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2)提倡教师要全面研究了解学生。建立齐全的学生档案,做学生的知心人,以此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调整改进的依据。(3)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坚持培养12个学生进行导师接队活动,每双周作一次了解和谈话记录,每学期写出一篇学生成长促进、塑造人格心灵的实践活动小论文。(4)定期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我校从2002年2月创建,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到目前为止,学校办学经费与其他普通中小学差不多。由于学校新建时教师来自于各县区,都是经过教育行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定的,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变动比较大,年轻新教师增多,骨干教师相应减少。但学校教师学历较高,其中县学科带头人1名,中学高级教师3人,占10%,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理论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和发表。分管的副校长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再加上市政府、市教育局直接关注着我们这所学校的成长,如: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师的合理配制,学生的生活待遇改善等,为我们学校搞好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先决条件。课题组成员也有一定的研究水平,都是各处室的主任、助理承担,相信我们的课题在组长的带领下一定能实现研究目标。八、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人员分工:(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个案分析、访谈、调查研究、观察比较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效益、案例设计等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统计整理和构建。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比较多,采用分级管理,建立核心课题组,下设3个小课题:政教处:“三扶人格发展目标管理研究”;教务处:“健全人格培养的课程渗透的策略和教师提高素质的研究”;团队:“人格健全的教育途径潜在课程开发及人格发展评估量化的研究”。学校核心课题组会议每2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以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二)研究步骤:课题研究的时间:2006年4月2007年12月具体安排:2006年4月2006年5月 完成核心课题方案下的3个子课题2006年6月2006年8月 按各子课题方案,进行学习动员,实施操作,收集素材,各任课教师自编教材2006年9月2006年12月 学校全面实施,并举行阶段性课题研讨,对各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几步骤、进度、价值作进一步的论证,各子课题开展情况交流活动。2007年1月2007年6月 撰写子课题阶段性小结,以论文报告形式上交汇编成册,具体有:学生成长档案资料、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优秀典型案例、学生完美人格志向雨露成果习作2007年7月2007年8月 外出学习考察2007年9月2007年12月 完成学校课题结题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三)研究人员分工课题负责人:王臻虹课题组成员:谢 舫 唐兆能 张玲艳 付红 叶海燕 林静静 文章录入:音儿责任编辑:音儿 【关闭窗口】走入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 张学忍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发表日期:2008-06-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人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善于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不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想到别人,情绪经常愉快,不感情用事,遇事善于客观分析,有解决矛盾或困难的能力和毅力,有奉献精神。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教师要有人格魅力何为人格?伦理学将人格理解为人的品质、尊严、价值,认为人格基本等同于人品。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尽管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真理的力量只有通过人格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人格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建立在他人信服的基础上,是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使受教育者产生敬佩、信服、依赖及亲切感,在意志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者传播的真理。高尚的人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人们的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体现着很强的向心力、凝聚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是长久而无限的,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塑造和完善,需要依靠较高的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权力、职务、地位可以由组织赋予,而人格是无法由组织赋予的,它要求人们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刻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做培育人、教育人工作的,一定要追求高尚的人格,人格高尚才可以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一种人格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有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就能使自己的话在受教育者心中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塑造高尚的人格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作为教师,要坚持在教学中,以坚定的立场鼓舞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以宽大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影响人,以美好的情怀感化人,以高尚的道德激励人,要用人格的力量传播真理,教育学生。讲真理要理直气壮什么是真理?真理不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吗?既然是真理,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理直气壮,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还怎么去说服别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与政治素养。要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上不动摇。以理服人,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又要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大学生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讲的让学生信服。还要敢于批评错误,在种种错误的社会思潮面前敢于说不。中国历来就不乏在生命中追求真理、在真理中追求生命的精神。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据朱熹注,就是“事物当然之理”,近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真理。早上得到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再遗憾,这真理就是人生的价值目标。方永刚宣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要“讲到只剩最后一次心跳”,就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着真理。方永刚的事迹启示我们,越是呈现多样文化和思潮发展的社会,越需要优秀的道德价值原则来净化精神,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来澄清是非,越需要以真理来引导良知。讲案例要感动自己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现实生活,贴近思想实际,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感悟中实现理性飞跃,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案例如果不能感动自己,就很难感动学生,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典型性、前瞻性、时效性、要适合课堂教学。用好案例教学法还应注意透过案例表象挖掘其深处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对面前展示的案例和案例揭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促进学生思考并获益,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案例的选取绝不能追求那种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性,必须要用课程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课堂要“动”起来互动教学法是一种使教、学双方都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活动的情趣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不轻信、不盲从,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意识强。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容易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用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经过理解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互动教学还将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它迫使学生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而进入主动状态。在互动教学中,学生不仅能获得活的知识,重要的是获得了对话理性,并在启发式、探索式的对话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的理念树立起来,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让学生上台演讲,让学生相互辩论,让学生做读书报告等等。教学只要“动”起来,就会受到学生欢迎,每堂课就会有创新之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就会有笑声、掌声和欢呼声。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走入学生的心灵,教师一定要有人格魅力,讲真理一定要理直气壮,讲案例首先要感动自己,互动教学一定要动起来。要让学生感受到上不上课就是不一样,每节课都要有几个亮点,都要讲成精品,都要感动学生的心灵,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落到了实处。没有相关信息版权所有 :济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 : 济南大学网络中心 2003-2004欣赏你的学生,重塑健康人格之树新时期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漫谈字号: 小 中 大发布: 2009-04-23 23:44:43查看( 100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1) 个人分类: 青色橄榄(案例论文) 有人说,“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我以为它之所以耐人咀嚼、令人回味的关键是:“神”不散,而这“神”就是学生拥有的健康人格所迸发出来的精神魅力。现时期,物质基础的极大丰富为中学生接触外界提供了便利,他们视听广泛,信息领域宽广,各种新奇的事物及时尚潮流冲击着尚未成熟的心智,明辨是非能力接受极大的挑战,甚至出现偏差:盲从、攀比、虚荣、重哥们义气等不良心理应“运”而生;而众多独生子女过惯了“皇爷”、“格格”的生活,一旦融入集体便暴露出了意志力薄弱、劳动观念差、抗挫折能力低等弱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