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错误格式论文.doc_第1页
常见的错误格式论文.doc_第2页
常见的错误格式论文.doc_第3页
常见的错误格式论文.doc_第4页
常见的错误格式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页眉从摘要部分开始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极乐与痛苦:海子创作历程浅论院 系:国际商学院专 业: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学 号:学 生:指 导 教 师:2009年5月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我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设计(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设计(论文)中加以说明;在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实验数据。本设计(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 (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指导教师已阅 (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 (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指导教师已阅 (签字) 时间: 年 月 日摘 要诗人的行为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思想在磨练,痛苦和快乐在纠缠。这就是他短暂而丰富的生存过程,现实的孤独,精神的自由,爱情的摧残和自我理想的幸福充斥其中。我们的太阳之子和自我王国的国王,就在这样的痛苦而又幸福中带着世人无法理解的想法离开了年轻的躯体,留下的却是永久都无法泯灭的精神。关键词: 极乐 ;死亡; 痛苦AbstractPoets illustration and the behavior are one kind of energetic pursue, in this pursues process, the thought is disciplining, painful and joyfully in entanglement. This is he short and the rich survival process, realistic lonely, the energetic freedom, love devastation floods in which with the self-ideal happiness. Our child and self-kingdoms sun king, had the idea which in such pain and happiness the common people were unable to understand to leave the young body, leaves behind spirit which was actually permanent is unable to disappear. key word: Extremely happy; death; pain目 录目录要求自动生成前 言4第一章 人生体验与诗歌精神线索的交汇.5第二章 极乐的幸福:海子生命的精神海洋.72.1 远大的志向艺术的追求72.2 爱情那些曾经的吻92.3 太阳诗篇心灵的诉求.9第三章 痛苦:海子无边的精神探求10 3.1 孤独.103.2 头颅和埋葬113.3 爱情的摧残.123.4 诉求式的自杀.13第四章 极乐与痛苦对比分析及根源.16总结.16参考文献.17附录.18致谢.23 前 言海子的诗歌创作显现了一种新的诗歌理念,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的开端,也是白话代文言奠基的第一步。“远取譬”“省珠串”两种新的表现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比喻方式,让诗歌开辟出新的广阔天空。海子的诗歌不仅仅拥有创新的理念,而真正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把自己融入到了诗歌当中,他毫不掩饰地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追求表现出来。他就是自己的太阳、自己的国王,这种敬畏之心和恋我心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高波所说:诗人不再是感伤身世际遇,忧患苍生社稷的仁人之士,不再是沉浸儿女之情,留恋山水的多情才子,而是在生存的意义上做生命的沉思、以悲悯之心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以“诗”和“思”去揭示宇宙人生奥秘的赤子哲人。海子不仅仅对“现在”和“未来”有影响,也对我们理解、认识“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海子的诗歌理念和精神为诗歌艺术建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1高波.解读海子M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9 .第208页 在翻阅、欣赏和研究海子作品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我已沉醉在诗人的痛苦之中。所以,我是怀着沉重而又忧郁的心情去完成这个过程的。那是一种与诗人心灵的交流和沟通,但却是我不想去重复的过程,因为那是一种悲痛。海子在夜色中这样写到:“我有三种受难,那就是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则是诗歌、王位、太阳”。2海子.海子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第178页 拜托讲一下脚注,尾注的插入方法。谢谢!一、人生体验与诗歌精神线索的交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年以15岁的幼小年纪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秋,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1985年到1989年的5年中,海子创作了200多首抒情诗及数万行的长诗。在他年轻而又短暂的生命中,却创作出如此丰富而又杰出的诗篇,足以说明海子创作诗歌的才能是令人惊讶的。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海子诗选,1997年三联书店出版了海子诗全编。 海子的诗已经重印多次,迄今总发行量已逾60000册。海子诗全编在出版当年11月重印时,发行量即达11500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子的作品拥有大量的读者,但对海子的评价上,不少读者也存在着误解。比如有的读者认为海子是一个没有语言规则的诗人,他的走红是因为他的殉诗行为等等。虽然,人们对海子本人及他的作品怀有不同的观点,但我始终是怀着敬佩和赞美的心情去评价他的。1997年,在海子十周年祭奠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不死的海子一书中是这样来描绘他的,“他把古典精神和现代精神,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乡土中国和都市文明作了成功的融合。” 3崔卫平.不死的海子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年 第32页我认为,他的诗歌内容是心灵的诉说、矛盾的解读、梦想的载体。他是当代文学及艺术的始作俑者、一个勇敢者、一个英雄、更是一座丰碑。从海子的生平中我们知道,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贫困的农村家庭,而年仅15岁时,他却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脱颖而出,一举考取了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学府及热门专业北京大学法律系。然而在大学期间,这位神童却迷上了文学,我们从他的作品诗学,一份提纲中知道:他拜读的都是世界各国杰出的诗人、文学大师、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作品,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雪莱、希勒、也赛宁、荷尔德林、普希金、托尔斯泰、毕加索、康定斯基、加缪、沙特等等,还对他们的得失成败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价。海子一生中经历过四次爱情,而且对每一份感情都非常的投入,为他心爱的女孩写下了许多诗篇,可是每一次爱情的结果给他带来的却都是灾难。当然,这与他的爱情观有一定的联系,西川在怀念一书中这样描述:“海子只想要爱情而不想要婚姻,在昌平期间海子有一个女友,由于他不愿意和人家结婚,人家才离开他的。 4 西川.怀念原载海子诗全篇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第32页”我们知道一个诗人的创作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状况或多或少的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比如,从海子的在昌平的孤独一诗中足以体会作者当时生活的环境和境况,孤独而不可言说。而且从诗中一语“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爱情上的失意。本来爱情可以是孤独的良药,是火苗,然而,却沉到水底。所以,作者的生活就可以透射出他的作品意向,至少是意向的一种侧面反应和潜在迹象,潜在的痛苦的意向。海子毕业后在大学教书,但是微薄的收入却不能负担他的生活,所以他一直被贫困困扰着。对于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海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支柱,家里希望他能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所以海子除了自己的生活外,还要补贴家用外,负担三个弟弟的学费。海子死前给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却没有满足家人的另一个愿望给弟弟配一副眼镜。 失意的爱情元素。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爱情的受苦磨难,我想正应该是他诗歌中痛苦意向的一种体现。感情可以让人改变一些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个性情中人来说,细腻的感情元素注定了他们将用一生来解答。感情的回忆是痛苦的,而回忆一断破裂的余情更让人难以承受。回忆是一道伤痕,伤得也更深。给B的生日(1986.9.10)“天亮我梦见你的生日好像羊羔滚向东方那太阳升起的地方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好像羊羔滚向西方那太阳落下的地方秋天来到,一切难忘好像两只羊羔在途中相遇在运送太阳的途中相遇碰碰鼻子和嘴唇那友爱的地方那秋风吹凉的地方那片我曾经吻过的地方。” 5 海子. 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第72页海子的爱情让他永远难以遗忘,这也许就是他一生中一些事物产生的前提,然而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海子本身是一位性情中人。潜在的快乐生活元素。博览群书,与各国文学、哲学、艺术等大豪们的相会,那是一件不可比拟的快乐。在书的海洋里,海子在吮吸知识、审视他们,同时也在审视着自己。这样的经历不仅是他创作的源泉,更是他创作的资本。在这里他找到了幸福的全部:诗歌、王位、太阳。爱情的两面性,拥有爱情本来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海子也是一样的,我们抛弃恋爱的结果,至少他拥有过四次爱情,而且我相信他的投入,必定换来的是恋爱过程的快乐和幸福。不然,海子怎么会在写给女友的情书时,一气呵成两万多字?如幸福所言,“当我俩同在草原晒黑是否啜饮下这最初的幸福 最初的吻当云朵清楚极了听得见你我嘴唇这两朵神秘火焰这是我母亲给我的嘴唇这是你母亲给你的嘴唇我们合着眼镜共同饮当我睁开双眼你头发散乱乳房像黎明的两只月亮在有太阳的弯曲的木头上晾干你美如黑夜的头发。”6 海子.海子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第36页 二、极乐的幸福:海子生命的精神海洋远大的志向艺术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一个伟大的人必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海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选择了那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希望和梦想。与那些追求艺术的人们的接触,让我明白了他们的想法,但那确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崇高的理想可能被现实所摧残,被物欲所迷失,最终不得不选择泯灭。我敬重那些还没有迷失的人们,而海子恰好是那些人们的一个榜样。2009年3月26日是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祭奠,我庆幸我们的社会还有和海子一样有着他们同样的追求的人。艺术的精神让我们这位天才更赋神意,把思想的境界提高到一种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甚至于他本人也无法解释的天地。天空、海洋、太阳、自由。真理是他的曙光,他向往着有更多的人被这曙光照亮,让更多的人得到它的温暖和关照。相反他却一个人独自去忍受被太阳炙烤的痛苦与煎熬。弥赛亚这样描写着:“天空在海水上奉献出自己真理的面容这是曙光和黎明这是新的一日 阳光从天儿降穿透了海水。太阳!在我的诗中,暂时停住你的脚步让我用回忆和歌声撒上你金光闪闪的车轮 让我用生命铺在你的脚下,为一切阳光开路 献给你,我的这首用尽了天空和海水的长诗。”7 海子.海子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第242243页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一切我所向往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8 海子.海子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第2页”走追求艺术的道路将与火中取栗同样的困难和艰难,当然也是一种矛盾。“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没有月亮面包甚至也不够/朋友更少”这就是通往艺术道路上的荆棘,在这条路上你会失去很多,没有爱情,没有朋友甚至没有足够的基本生活物质。这是一个矛盾和反复纠缠的思考过程,却又是极乐的象征。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少了一些信仰和精神的寄托。现实和艺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申伟光先生在一次讲课中说道:“我们走艺术道路的人,只有两种结果:一是为艺术献身,成为疯子或者殉道,二是成功。”如果进入了艺术道路,我们将再也无法回归现实生活,许多艺术家们都体会到了这条鸿沟的存在。从现实可以进入艺术世界,相反却很难,因为这是一个不可以逆转的过程。决定为了追求伟大的艺术事业而献身,是一件困难的事。那么,一个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生活拮据和背负全家人希望的人来说,去选择这条道路,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的祖国(或以梦为马)中“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们一样/我也愿将牢底坐穿”“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选择永恒的事业9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第137页”诗人在矛盾中寻找到了他的方向,他将誓死永远地追求艺术生活。即使万人都要熄灭,我也一定要坚持,高举这盏明灯,照亮世界。海子不顾一切都要追求他的梦想。这不仅是他自己的梦想,是艺术界的梦想,也是世界的梦想。崇拜艺术的伟大之余,他更敬重艺术的深远和漫无边际,也许他的一生无法达到,但是他要以坐收太阳为一生的目标 ,他坚信“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从这几首诗来看,海子在经历过痛苦的选择,苦苦的追寻后,终于找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生活目标以及奋斗的方向。这对于海子来说,的确是一种莫大的欣喜,一种在沙漠中迷失后看到绿洲的激动,一种狂风骤雨波涛汹涌且黑暗无边的海面上突然发现一座灯塔的欣喜。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内心的快乐。“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要画就画橄榄丰收。”不但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业,海子更希望有更多的伙伴。他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他相信他的梦想会实现。干脆利落,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更是一种快乐的源泉。要画就画橄榄丰收,要做我们就一定要做成功。爱情那些曾经的吻每个人的恋爱过程都是幸福的。因为爱和被爱本来就是一种幸福。海子在恋爱的过程写过不少诗篇。幸福“是否饮下这最初的幸福/最初的吻”许多人认为海子的爱情是受难型的。但是,这应该有它的片面性。因为如果是真正的恋爱,那我们都应该说海子是幸福的。不管结果如何,人一生能有四次爱情已经是一种幸福了。海子不是神仙,他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欲,就有人的本性。他也渴望爱情,也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快乐和冲动。感情的体验让我们这位本来富有情感的诗人彻底的了解了人间的情感,爱情的美好给这段奇迹的发生点燃星星之火。曾经的吻留下的是美好回忆,很多人认为爱情对海子的精神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是,他们大部分认为是负面的影响,更认为是他死亡的重要因素。素不知,爱情的力量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以衡量的,但是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会因为儿女私情而影响一生的追求,这似乎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吧!而珍重爱情和回味爱情并不是说是一种柔弱和无所追求,相反,我们恰是要佩服诗人的崇高的爱情观和人性。一位懂得人间情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特别是一位诗人,一位朦胧派的诗人,诗的真正的精髓在于懂得人间冷暖,人间真情。肉体之一“在甜蜜的果仓中一枚松鼠肉体般甜蜜的雨水穿越了天空 蓝色的羽翼光芒四射并且在我的肉体中停顿了片刻落到我的床脚在我手能摸到的地方床脚变成果园温暖的树桩它们抬起我在一只飞越山梁的大鸟我看见了自己一枚松鼠肉体般甜蜜的雨水在我的肉体中停顿了片刻。”10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第42页这首诗的表面意思也许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对欲望的追求,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和向往,他回味着幸福的生活,回味着恋爱的感觉,渴望自由,向往温暖。太阳诗篇心灵的诉求诗歌、王位、太阳,在他的太阳诗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想真正幸福的来源于对艺术的表达,胡书庆 在大地情怀与行上诉求对海子太阳七部书的阐释中如是说:“它是海子彻底深入生命内部和诗歌内部后所留下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体验记录。它是在心灵的基点说出的透明、洁净的灵魂话语,是对人的生命存在根本处境的觉醒与道说,是人类精神苦难的本质表达。”太阳诗篇中我们体会到了海子诗歌思想的一个高度,一种境界,而那里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一个人的王国,因为那里他是国王。而这一切只有在精神和心灵上获得升华后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他脱颖而出,达到了一种被完全洗礼的状态,一种新的诞生。谨用此太阳献给新的纪元!献给真理!谨用这首长诗献给他的即将诞生的新的诗神献给新时代的曙光献给青春太阳弥赛亚11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 第242页这是七部诗里最后一部,诗人曾为自己立下的事业“成为太阳的一生”在此已经实现。他已经化为一个燃烧的精灵,与太阳同时燃烧并且狂舞。与此同时,他的生命肉体则也渐渐被那白热的炙性的净火烧成焦炭。我想,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思想的目标的达成获得了一次洁净的重生,那应该是一位诗人最大的快乐。三、痛苦:海子无边的精神探求对于读过海子诗歌的人来说,都应该有同样的感受:海子大部分的诗歌表现的都是一种痛苦和忧郁的心情。高波在解读海子中这样形容海子:“这个卑微的才子、负伤的麦子和孤独的太阳。12高波.解读海子M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9 .第1页”前面说过卑微的出生和受难式的爱情让我们的诗人在诗歌表现时充满着无限的惆怅和绝望,没有人能了解和体会这位诗人的内心和痛苦。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重重。孤独孤独对于一个向往独特理想的人来说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孤独,海子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诗人,在孤独中反省自己,在孤独之中得到自己。“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艺术的道路坎坷无边,因为这条道路上没有朋友,这恰恰不完全是因为独自的旅途,而是由于这里充满了非议,没有人理解的同时居然还要面对四面八方反对的声音,因为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入流的,是被排斥的。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九月13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 第32页“如今只剩下我一个/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只有我一个听得见草原上的水/诗歌中的水在这个下雨的夜晚/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为你写着诗歌”海子小夜曲14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 第69页小夜曲是海子独自的享受,渴望着同路人的一起携手。“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如今只剩下我一个”,这毋庸置疑,海子的独特的诗歌意向,超脱了自己,也超越了别人,他有了一个博大高远的追求试图建立起一个“诗歌王国”,他要踏上诗歌的王国成为国王。这也许就是他的孤独的原因吧!远大的理想和独特的出发点,让这位诗歌王子注定成为孤独的孩子,因为太阳只有一个,国王也只有一个。“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见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在昌平的孤独 198615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 第62页,这首诗歌深深的表达了海子的孤独,空空如野,除了自己没有更多,“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权威的鹿王被沉浸在孤独之中,然而梦中想到的却还是一个无聊的空虚的用鱼筐提水的人。本来爱情似乎可以驱除一下诗人的孤独。但是,他们却被沉到水底,“孤独不可言说”。头颅和埋葬头颅和埋葬代表的是一种痛苦的象征,海子的诗歌中多处出现了头颅、埋葬的意象,尤其出现在临近海子自杀的作品当中。用头颅和埋葬来表现自己的心声,一种能用生命去战斗,用头颅去撞破阻碍,用泥土去埋葬自我的精神,这是勇士们的精神,是无畏者们的墓志铭。他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士。草原之夜“那是一片冬季的草场/草长得不高/但很兴旺/我的头颅就埋在这里/搂抱着夜色中的山岗。”海子的头颅和精神和这草原在一起,搂抱着这草原和夜色中的山岗,关注着这片草原。然而,他的头颅变得比岩石还要寒冷,他预感到那天空许给草原的末日,他似乎不愿意去放弃这现实的生活,他害怕那个跛脚的小孩会成为孤儿,害怕有人会成为草原的寡妇。他的妹妹会为他哭泣。这首诗难道是海子对现实生活的留恋?他心如刀绞,他在矛盾,所有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们已经去了夏天的草原,享受青稞酒的流淌,没有人能真正体会到我们这位诗人此刻的悲伤。这是孤独、矛盾和难以抉择。酒杯:情诗一束第二节“沉默的活着的镰刀形的光芒似一颗焚烧的头颅/在荒野滚动/沉默的活着的镰刀形的牧场/神秘寒冷儿寂静” 第五节“火热的嘴唇/那是花朵/那是头颅做成的酒杯/酒杯在草原上轻轻碰撞/盛满酒精的头颅空空荡荡/火苗熏黑的山梁/帐篷诞生又死亡/火灾中升起的灯光/把大地照亮。16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 第162页”这是一种怀念,更是对爱情的一种诠释。对于充满悲情的海子,爱情只是一种盲目,一种空荡荡。为什么要以头颅做酒杯,盛满酒精却是空空荡荡,爱情的空虚无法掩饰,从罪恶的火热的嘴唇开始,也从诞生又死亡的火热的嘴唇结束,让这一切变得沉默,寒冷与寂静。夜色亲爱的朋友“你和泪饮酒/在什么树林/把亲人埋葬17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 第108页”多处的疑问让这首诗奠定一个追求真理过程中寂寞、惆怅的基调。在什么树林你酒瓶倒倾,在什么河岸你最寂寞,什么季节你最惆怅。这个追求真理的画卷是一个孤独、寂寞、惆怅的背景。爱情的摧残大多数的诗人是性情的,他们对感情十分投入并且细腻敏感。孤僻的性格,现实的贫困和理想的独特,让海子在爱情上承受了巨大的煎熬。爱得深是因为投入得深,伤越痛是因为爱得深。在太阳和野花中,“太阳是他自己的头,野花是她自己的诗”这句话足以表现出作者与情人的人生价值观和追求的理想完全不能融合,一个以太阳为名,一个以世俗为花。他希望他的AP能和他成亲,即便这个要求不能实现,他也希望她能过来看望自己。从诗歌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信息:“你的母亲不像我的母亲”。也许他们爱情失败的原因之一有女方家庭方面的原因。这是一种悲伤和痛苦,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就像打钟中皇帝在恋爱,而他的恋人是敌人的女儿,是义军的首领,那更是一种无奈。海子在与AP的爱情中被弄得痛苦不堪,“总是有寂寞的日子/总是有痛苦的日子/总是有孤独的日子/总是有幸福的日子/然后再度孤独”。他说他已经“再已救活不了他了”痛苦极致至死亡,他还要寄望“这时/你要去看看他/答应我 忍住你的痛苦”甚至还在幻想“也许被你救活/你还可以成亲/在一对大红的蜡烛下/这时他就变成了我”这种幻觉,多重矛盾和反复,正是完完全全的体现了诗人的痛苦。这首诗是经过两年以来整理许多旧诗稿而得,于1988年5月16日夜写成,我想这应该能代表爱情对海子的影响。诉求式的自杀海子是在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的死有许许多多的说法,某些人对海子的死做了种种附会和拔高,认为海子之死与89年的社会动荡及人们的文化心态有关联。我同意高波的看法,这是一种曲解和拔高,是部分人的偏激情感。吴晓东、谢凌岚诗人之死中说:“诗是一种精神,而人的死亡,则象征着一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18吴晓东,谢凌岚: 诗人之死M引至E.M.福斯特天国之乐M 第5页作者认为海子之死是“适时而纯洁的死亡”不把海子的自杀看成病态的可悲的结果,而是一种理性的崇高的抉择,是一种“形而上死”。有的人认为海子是江郎才尽,高负荷、高频率的创作让这位才子的才华流尽,所以,选择了自杀殉诗。海子的思想意境得不到别人的赞同,选择死亡来显现诗歌的价值。西川死亡后记中说道:“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原因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自杀的那个周五,海子见到了他的初恋女友她是海子一生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2万字以上,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在深圳有了自己的家庭。”至于精神分裂症的这一说法,这一点也许有证据的。19高波.解读海子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5-9页海子在自杀前一天晚上的遗书中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学院*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到底海子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我们也不必去深究了。从临近自杀时候的诗歌中也能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春天,十个海子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4点,这是海子临死的最后一首诗。“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20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第241页”四姐妹1989年2月23日 ,这首诗是怀着一种思念的情感去抒写的,他对他所爱过的四个女人说话,这说明了作者对四姐妹倾心,他深深的爱过她们,“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但是,第五节中“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1986年11月18日的日记中,海子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今年是我生命中水火烈撞,龙虎相斗的一年。在我的诗歌艺术中也同样呈现出来,这种绝境,这种边缘。”此时海子正在写太阳断头篇。作者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复仇的无头战士,“把那变的夜交给我/我,就是我/背叛了一切果然就是我一个人,就只剩下我一人/那又怎么样?/把那不变的也交给我”我们这位无头的战士他反抗的是什么呢?胡书庆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海子七部书的阐释中说:“无头战士的反抗是一种形而上意义的反抗,是建基于人的自由意志的对存在的天命,对存在本身的一种精神复仇。”然而,他反抗的武器是什么呢?自我杀戮,自我毁灭。这种形上的复仇是一把双刃剑,它刺向“上帝”的同时也刺向了自己“斫天之日,斫天的巨斧/也砍向我的血肉”。21胡书庆.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对海子七部书的阐释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 第二章 第41页 为了追求形上的精神诉求,海子选择了做“无头战士”“求生不得/乃求裂天一死”这里的生不是现实中的生理生死,而是一种永生。有限的生理生命要做到永生,我们如何去追寻,除了在精神上的追求,以求永生。或者与太阳同死,既然,你不给我永生的机会。“头颅/除了头颅/除了你这一片腥红的时间/没有别的/在那不远的家乡/是夜晚。有一只孤独的头颅/印动/就像半夜突然的烈日/腾跃的烈日,把人们照亮。”精神的疯狂和决裂,和许多的诗人一样,海子的心理疯狂达到了极致,下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疯狂的喷发。鼓!节奏!打击!死亡!快慰!欲望!鼓!欲望!打击!死亡!退向旷野!退向心脏!退向最后的生存变乱而嚣叫的荒野之神 血 污浊的血热烈而粘稠 浓稠的血 在燃烧也在腐败 (太阳土地篇)一种正常的心理在这里开始变异,让我们这位敏感的诗人陷入无法重生的境地。死亡的象征,死亡的路开始慢慢走来。四、极乐与痛苦对比分析及根源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作品中的痛苦、悲伤、忧郁的意向似乎是一种常见的形式。但是,一个诗人把自己的内心用文字表达出来,那已经是一种释放的快乐了。在痛苦和快乐的纠缠中梦想得以飞翔,对于世间万物的一种定则,不经历过风雨哪知成功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这种纠缠正是诗人追寻的过程,两者的交汇和融合,让这位诗人得到了自我。(1) 文字层面的痛苦,精神意向的快乐。祖国(或以梦为马)“众神创造物中有我最易朽/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家园。”“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一匹马儿一命归天”“黄昏、山顶埋葬、尸体、必将失败”等等。这些文字意象似乎透射出让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但是,作者也许是用这些痛苦的表面文字意象来表达内心的一种明确目标且坚定信心的喜悦之情。这首诗中的真正的意向是快乐的,而且以极乐的内心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家乡的炽热之情,一颗自由飞翔的心,他明确了投身诗歌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受难式”的境况,执着的追求着幸福。(2) 快乐的文字表现,却是精神的痛苦的表达。“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世俗生活的一种追求的平静。多么的惬意和舒心,闲情意致之中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不仅仅自己幸福而且要把幸福传给每一个人。这也许就是我们诗人伟大的地方,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的人间情操。可是,这种心情却是沉重的,他背负着整个人类的心情,肩上的任务是所有人的幸福,这也许就是伟大的诗人真正的意义所在。拥有这样的情怀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海子在这些方面迷失过自己,他在追求,带着大家一起追求,更像是替代大家追求。(3) 威士忌的味道。喝着苦艾和甘蔗参半的烈酒,苦艾的浓度似乎会比甘蔗的浓度大一点。忧郁的本性让海子的欢乐的背景涂上一层淡淡的黑色,有时的红火是心底顿时对理想和梦想的一团火焰,然而,这团火焰没有足够的寿命,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材料去维持,单单的精神追求,让他成为孤独、忧郁的国王和无法靠近的太阳。也许是过多的饮食苦艾,让海子大部分的诗歌基调存在着痛苦的元素,即便是史诗,也到处充满着悲情和痛苦的色彩。(4) 思想的无界性。在佛学中,人的思想的能量被认为是无穷的。当人的思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无时不刻的在思考着什么,其中的一种思考叫着反思,反思自我的存在,反思自我的意义,然而,这种反省的过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进入一个可怕的意境,精神的疯癫状态。一个达到疯癫状态的人的思想,他的快乐与痛苦,我们真的难以琢磨。结语:一颗璀璨的流星从天边划过,是一道异样的光芒,带着梦想消逝,留下了他的精神,在这个世间熠熠发光,成为了这个世界的榜样。我们仰望着他,希望他的重生。海子的诗让我们无比的留恋,他的诗和精神给我们当代文学带来了一次飞跃,精神的主宰让当代诗歌富有了神的力量,文学真正的意义在这里被淋漓尽致的得以体现。海子值得我们更深一步的去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1 海子.海子诗选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2 胡书庆. 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对海子七部书的阐释M.河南: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3 高波.解读海子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4 西川.海子诗全篇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5 顾城.顾城诗选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 6 崔卫平.不死的海子M.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年附录外文资料资料原文外文出处: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ms of the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 Hai Zi 字体:Times New Roman作者:Zeng, Hong Hai Zi, originally named Cha Haisheng, had published a large amount of 正文字体不加粗outstanding poetry from 1984-1989 and was regarding as one of the major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s. In March 1989, he committed suicide by laying himself on a railroad track at Beijing Shan Hai Guan at the age of 25. Hai Zis poetry seems to be anachronism. China has been through a great change, and the traditional countryside is disappearing with the large migration of peasants from villages to cities. Economic reform and consumerism are fast developing. Hai Zis nostalgia for the vanishing agricultural culture makes him an anachronism. His poetry still lives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mindscape, and the 19th century European idea of divine inspiration; that the genesis of poetry is analogous to the genesis of the universe; poetry comes from a divine spark; the poet is no less than a god, and his limited human body consumes itself to feed that divine essence in him. In his poems we may find Nietzsches idea of Zagreus; the descent of the world from a mythical oneness and the throes of individuation; Hlderlins same idea of cosmic descent and departing gods. “Hai Zi (1964-1989) was an ephemeral star who was among the obscure poets that emerged after Chinas 1979 reforms. He dazzled the world twice, the first time when he was accepted by the prestigious Beijing University at age 15, the second time when he committed suicide . Poetry hides behin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a door, leaving those who look through to guess about what was seen during an open moment. Hai Zis life was a poem, an extremely short poem, leaving those who look through to guess what was during his distilled life of 25 years. Hai Zis poems, like the marks left in the snow by goose tracks, are the traces of his life. Our job is not to resolve the puzzle of his death, but to understand the enigma of his ife. Now, let us open the door and let our ephemeral star be seen.” (from the Preface) Qiguang Zhao, Burton and Lily Levin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rleton College “I do not know of anyone who has done more than Dr. Hong Zeng to tell reader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bout the most important younger Chinese poets. Earlier with Gu Cheng and now with more detail with Hai Zi, Dr. Zeng has presented a difficult but engaging body of work by a most original and resourceful poet who can delight and inform any reader. It is a rare imagination indeed that can invent an image like Holding A White Tiger She Walks Across the Ocean. We should all feel deep gratitude to Dr. Hong Zeng for her gifts.” William Harmon, James Gordon Hane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It seems almost obvious now, five years into the Chinese Century, that a finder millennium romantic poet should hail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but now many would have said the same in the 1980s when these poems of passion and blood and natural beauty were written . In this collection of Hai Zis poems, Professor Zeng has kept Zis voice stark and avoided the typ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that can ruin poetry . Readers will surely make much of a Chinese writing odes and lyrics .” Steven J. Clark, Professor of Japanese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Face the sea, with spring flowers blossoming. 字体颜色:黑色From tomorrow on, I will be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