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2008-5-26 9:26:17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每天5分钟 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2011年高考 内容提要: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紧扣其生活的急遽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于民,形成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从而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树立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丰碑。关键词:现实主义 关心人民疾苦 沉郁顿挫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公认的五座历史丰碑,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明星。现实主义不仅渗透在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杜甫几乎和现实主义同列并举的原因也就如此。一、杜甫的生活经历与现实主义与李白不同,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服兵役,不拿租税等特权。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一点。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0年左右。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脱身逃至风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被贬为华中司空参军。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后入四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也称杜工部。大历三年,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察人民的疾苦。其诗结合时事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500字都是揭露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不朽诗篇。还有著名作品三吏、三别等,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晚年所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杜甫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就在于其诗在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面的杰出贡献。二、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体现1、对统治阶级进行了广泛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10年长安的困守生活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曾经想到退隐,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但他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持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天宝十一载(752),杜甫写下了他的名篇兵车行,以严肃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下人民被驱往战场送死的悲惨图景。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严肃的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兵车行的开头是一幅悲惨的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接着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中继续写到战争导致国内生产力的衰减: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最后借想象为那些无辜的死者发出悲愤的哭喊: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唐诗中,如此严肃地正视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的作品,以前还没有过。此后,他又写出前出塞九首,继续对灾难性的开边战争提出质疑;写出丽人行,揭露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亲族穷奢极欲的生活。而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更把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情状与民间饥寒交迫的困境加以尖锐的对照,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概括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10 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确定了杜甫以后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2、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对人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在陕北,他曾和人民一起逃难,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焚掠屠杀,和人民一起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为了献身恢复事业,他只身逃出长安,投奔风翔,生还今日使,问道暂时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从这些诗句中可见当时的艰险和困苦。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做谏官的头一个月,他因见时危急上疏营救房官的罢相,不料触怒肃宗,几乎受刑戮后,从此屡遭贬斥,但也多次获得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在由风翔回鹿州的途中,在羌村,在新安道上,他看到了各种惨象。他和父老们,和送孩子上战场的母亲们哭在一起。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又投入实际斗争,这时期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性的作品,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在唐代,给人民带来苦难最深的,还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所引起的各种内乱外患。历次战乱,造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状。这种情形在杜甫的诗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诗人曾经从多方面为我们描画出那个充满了人民的血和泪的时代,这就是: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征夫特别可贵的是:诗人不单单是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加尖锐。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壮丁尤少,于是统治阶级便用残暴的手段,把结婚才一天的丈夫,还没有成年的中男,以至年老妇人都一齐强征入伍或服役。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中,表现得最是集中、最是深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勇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除安史之乱外,唐代地方军阀的叛乱,吐蕃、回纥的入侵,这许多战乱给人民所带来的灾害,也无不在诗人的作品里得到反映。更重要的是,他还在诗中揭露出官军原是和敌军一样地残害人民:殿前兵马虽骁雄,从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三绝句之三由于杜甫看到人民在战乱中所受到的灾难太深太重了,所以他热切盼望战乱平息,好让人民能够过太平的劳动生活。他在诗中,不断地喊出了这个代表着当时人民愿望的呼声: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常不用(洗兵马)、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昼梦),直到诗人老年,也一直没有停歇过这样的呼喊。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当安禄山率领胡兵,蹂躏着祖国的土地,在这个大敌当前的时候,诗人一方面看到人民在官吏的横暴下被强征入伍,情形至为悲惨;但另一方面他又怀着沉痛的矛盾心情,劝人民去从军,平息这一给国家民族带来极大祸害的叛乱。如新婚别,写一位结婚才一天的新娘送丈夫从军,诗中既写出她的悲哀: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又以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女子深明大义的形象。她要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又说自己不能跟随而去,因为妇女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杜甫笔之所以选择这一位新娘作为主人公,乃是从国家利益考虑。又如垂老别中那位子孙征亡尽而自己又被征去当兵的老人,他的遭遇可以说凄惨至极,诗人对他也确实充满同情,但在篇末,他还是让老人说出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这样偏向豪壮的调子3、杜甫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一生遭际,抒发了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杜甫不只是一个时代的观察者、记录者,他本身的遭遇是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的。人们从他的诗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诚实的、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诗人,如何辗转挣扎于漂泊的旅途,历经饥寒困危,备尝忧患。对于生活在动乱时代的人们,这一类诗格外具有感染力。如月夜,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困居长安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被战火阻隔的妻子的怀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当他逃至凤翔后,有了机会去鄜州探家时,又写出他的名篇羌村三首,录第一首: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诗中呈现一幅戏剧性的异常感人的场面。在那一场突发的大战乱中,家破人亡是寻常事情,骨肉重聚反而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了。杜甫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他们一家人重新相见时,彼此如在梦中、亦惊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清晰地呈现出来,可谓感人至深。千百年来,它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这是杜甫别于其他许多中国古代诗人的地方。正是由于诗人对祖国爱得深,所以当国家残破时也就痛得深,写出来的诗也就特别感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当破碎的祖国一旦出现了山河复整的气象,于是,悲歌了一生的诗人又写出了以欢乐而感人的诗。如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一气贯注,奔流直下,不仅是从它的每一个形象里奔跳出喜悦的感情,而且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春天的旋舞曲似的飞转着轻快的旋律。把艺术和政治高度结合在一起的杜甫,他那渗透于一切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仅经常被国家大事所吸引、所激发,而且自然界的花飞雨落也无不挑动诗人的爱国感情。譬如他的对雨诗: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在登楼一诗中,远大而壮阔的山河景色,更是无限地激起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在这首短短的诗中,诗人把国事多艰的感伤,为国尽忠的宏愿,以及对敌人的仇恨,都一齐交织在一起。杜甫就是这样为国家、为人民忧虑了一生,歌唱了一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病倒在湘江船上,也没有一刻忘记过多难的祖国。他在最后的一首诗中仍是这样地慨叹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风疾舟中伏枕书怀)4、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非常广阔的诗人。他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诗。在这些诗中,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非常警策精妙,并且闪动诗人自己所独具的风采,同时又能变态万千,不拘一格。如他的怀念李白的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不见杜甫写过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都写得非常出色,这是最后一首。在这首诗中,流溢着他对李白的深挚友情;同时也表现了只有像他这样伟大的诗人,才能对另一个伟大天才具有那样深刻的了解和爱惜。善于描写大自然,这也是杜甫诗歌的突出成就。他有许多山水诗、田园诗或通过写景来抒情的诗,都写得非常精绝,并且自成家数。如: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水槛遣心玉露雕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像这样的诗,在杜甫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总之,他的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非常丰富多采的。毋怪前人说他的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新唐书:文艺传三、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在叙事诗和抒情诗中的体现杜甫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现实主义特色也表现最为突出,最为充分。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例如无家别里,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的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极其深广的现实内容。就以羌村来说,虽然是叙述诗人自己乱后回乡的经历,但是,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家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虚的场面,绝不只是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杜甫这些诗所以千百年来都一直能令人读后感到惊心动魄,其秘密也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写出了统治集团的铁案如山的罪证。他如: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等,同样是以高度集中概括而力透纸背的名句。卢世榷评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二句说:合字肥字,惨不可读。诗有一字而峻夺人魄者,此也!合、肥二字所以具有峻夺人魄的力量,便是高度集中的结果。第二,寓主观于客观。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叙事诗最大的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必须具有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的冷静头脑。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跃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便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他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只如有吏夜捉人这一句,无疑是客观叙述,但同时也就是作者的讽刺、斥责。不必明言黑暗残暴,而黑暗残暴之令人发指,已自在其中。此外,丽人行中对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只是从他们的服饰、饮馔和行动上作具体的刻画,不显加谴责,而讽意自见。白居易也是现实主义诗人,我们如果拿他同样是反对穷兵黩武的名诗新丰折臂翁来和杜甫的兵车行对照,马上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兵车行里,杜甫始终没有开腔,行人的话说完,诗也就结束了。但在新丰折臂翁中,白居易在叙述那折臂翁的谈话之后,却自发议论,明白点破作诗的主旨。白诗的讽刺色彩虽然很鲜明,但杜诗寓讽刺于叙事之中,更觉真挚哀痛,沁人心脾。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白,并作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类作品很多,现以新婚别为例。这是写的一位新娘子的独白: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新婚竟成生离死别,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还是刚过门的新娘子,所以态度不免矜持,语带羞涩,备极吞吐,这是完全符合人物的特定身分和精神面貌的。所以我们读起来,总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第四,采用俗语。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同是一个呼唤妻子的动作,在病后过王倚饮一诗中,杜甫用的是唤妇出房亲自馔,而在遭田父泥饮中,却用的是叫妇开大瓶,叫妇这一俗语,便显示了田父的本色。其他如兵车行的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新婚别的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也是很生动的例子。至如前出塞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更是有同谣谚了。第五,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例如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便是这样一个细节。它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暗示出老妇竟被拉走的惨剧,丽人行用犀助厌饫久未下这一小动作来刻画那班贵妇人的骄气,都是很好的例证。他细节描写最出色的是北征中写他妻子儿女的一段: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冽。粉黛亦解苞,衾倜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这里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小儿女的天真烂漫,而且也烘托出了他自己的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前人说杜甫每借没要紧事,形容独至,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第六,深入地解剖自己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这是杜甫抒情诗的风格。赴奉先县咏怀500 字头一大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乍一看好象很抽象,其实仍很具体,他用涕泪满衣裳来写他的喜极而悲,并抓住漫卷诗书这一小动作来表现他的大喜欲狂,下面四句虽然属于幻想,但在幻想中仍有丰富的形象性。在叙事诗中,杜甫寄情于事,在抒情诗中,则往往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情景同时出现,如他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后游)。另一种是只见景,不见情,如登慈恩寺塔:秦川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其中便包含着忧国忧民的心情。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其中也同样有着诗人跳动的激情和那个混乱时代的阴影。在叙事诗中,杜甫尽量有意识地避免发议论,在抒情诗,具体地说在政治抒情诗中,却往往大发议论,提出自己的政见和对时事的批评,如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之类。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概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而抒情诗则多用五、七言近体。第七,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洗兵马可以作代表。诗一开始就以飘风急雨的笔调写出了大快人心的胜利形势,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中兴: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但一面又以唱叹的语气提醒统治者要安不忘危: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并幽默地讽刺了那些因人成事、趋炎附势的王侯新贵: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也没有忘记人民的生计: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诗的结尾更通过安得壮士挽天河的壮丽幻想,提出了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希望。全诗基调是乐观的,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但又兼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王安石选杜诗以此诗为压卷,是有眼光的。此外凤凰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都是较突出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第八,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首先,杜诗中那些悲剧题材的诗歌,最能表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杜诗的沉郁与伤感或忧郁有质的区别。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其次,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宏大巨丽的体制当中,杜甫在体制上虽能尽得当今之体制,而兼人人之所独专(元稹),但体制宏大的古诗、排律、大型联章组诗,则是他所首创并独擅的。在这些作品中,诗人宏大而又绵绵不断的诗思,以波澜迭起、变化多端的方式,驰骋震荡,产生了巨大的情感效应,如北 征长达百四十行,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中兴国家的希望,包容了宏大的历史内容,从而充实了这一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自然杜甫的那些短制小品,也不乏沉郁顿挫的风格,如悲陈陶、春望、旅夜书怀、登高等。四、杜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诗人。(一)他继承诗经及汉乐府的传统,使诗歌更加自觉地面向社会和人民,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达到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二)他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将唐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引入成熟阶段,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诗歌技巧成为后代众多诗人学习的典范。(三)他批判地吸收了六朝以来诗歌在音韵律、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艺术技巧,充分发挥了各种诗体的社会功能,丰富了各种诗体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五、分析杜甫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以便对现代中学生有所启迪。杜甫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绝非偶然,而是用尽他毕生的心血换来的。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虚心的学习。他向古人学习,也向同时代人学习;向作家学习,也向民歌学习。所以他说不薄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郴州布袋风管施工方案
- 水上光电施工方案
- 郑州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绿色建筑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日光温室施工方案
-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生物反馈与行为矫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铝合金护栏的施工方案
- 宁波财经学院《篮球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汽轮机原理及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院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模式
- 2025年工地监护员考试题及答案
- 个人住宅装修改造合同
- 2025年台球裁判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童年的水墨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T-CSGPC 033-2024 陆上风电场设施变形测量技术规程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中级)技能鉴定精练考试指导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课件
- 《木兰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2024年音乐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