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角下的河南农业产业化研究.docx_第1页
和谐视角下的河南农业产业化研究.docx_第2页
和谐视角下的河南农业产业化研究.docx_第3页
和谐视角下的河南农业产业化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谐视角下的河南农业产业化研究 摘要: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要建成和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对此要结合我省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尽快走上和谐发展,自我积累、综合调节的农业良性发展轨道,整体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而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进程。保险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阐述,对人身保险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下载 关键词:河南省 农业发展 产业化 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我国“十一五”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末,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要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目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农业管理体制长期存在条快分割,产加销、贸工农相互脱节现象,政策措施不配套,形不成合力,产生不了整体效应,如何使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已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在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农业产业化得到较快的发展,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6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0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0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0个,其他形式2315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0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1/3。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二百多亿元,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多万亩,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农民就业,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发展情况来看,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政府高度重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管理、市场运作、产业经营”的原则,从规划、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发挥好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的指导作用和服务作用,把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作为行为主体,通过优化环境、政策扶植、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到江浙招商引资。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积极帮助,已累计投放十多亿元。每年还在驻马店召开全国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 (二)农村组织功能逐步完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近几年,我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功能不断完善,逐步由单个的经营主体转变为新的农业生产主体和经营层次。一些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本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创新了带动模式,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基本模式上,逐步衍生出“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带动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的能力和自身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企业外向化水平逐步提升,以投资新建、兼并收购、参资控股、租赁承包、上市融资、技术参股等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也已逐步由单一财政投入转变为以财政投入为导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产业化经营内容不断丰富,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从龙头企业的经营内容来看,已从早期的以养殖业为主拓展到农、林、牧、副、渔各业,目前已经向工艺、精细化工、高端食品发展。长期以来,交通条件便利、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而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以及农业资源欠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但近几年,龙头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产业带动作用,使产业区域发展逐渐均衡,同时落后地区也通过多种形式的“外连内合”,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二、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薄弱,原料生产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 我省大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欠缺,交易方式陈旧,市场化的组织程度低,农产品产、加、销各环节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完善、不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市场信息落后,原料基地建设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大量需要的专用、优质原料严重缺乏,生产分散,规范化生产程度低,品质无法满足加工需要,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农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 目前,我省农业结构不合理,生产专业化程度差,农民文化、技术水平低,转化增值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少,是制约我市农业综合素质和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开发,制约着整个农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担保难、融资难,固定资产投入不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加工工艺推广缓慢。多数企业没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弱,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只是带有自发的倾向和意愿,而没有进入良性的发展状态。 (三)资金投入严重短缺 由于我省大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起步较晚,必须尽快实现科技进步、基地建设、机制创新、市场发育和服务体系及功能的健全,但目前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扩大生产线和技改资金;部分农业企业受季节性市场的疲软影响,暂时有些困难,缺乏维持生存的资金,而收购季节,又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收购农产品,收购不能到位,只能分期分批地从农民手中收购,增加了成本;金融部门信贷以短期、高效快投、快收见效益为目的,对抵押、担保等要求条件高,大多数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资金难以得到信贷支持,阻碍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重视全面服务协调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结合实际,制定出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拓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渠道,逐步构建全省农业信息化网络,建立农业信息高速公路,传递国内外信息,发布省内外的农业信息,加强内外信息交流。全面落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指导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体系 建议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各省辖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培育农产品流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为农产品的集散建立绿色通道。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对已有的市场进行改造,扩大规模,完善功能,规范秩序,不断扩大省外和海外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培育无形市场,开辟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养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积极培养和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劳务、技术、信息、资金服务。 (三)稳定农企关系,建立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日渐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改变过去松散的合作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体系,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公司加农户,契约加服务”模式。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以契约为形式,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同心协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并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重点支持机制好、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与农产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把各项优惠政策给企业落到实处。引导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由数量、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科学质量管理提升。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把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 (五)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对于农业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与农户逐步建立财政、信贷、农户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建立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并应逐年有所增加;其次,协调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组织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第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组织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参与全国、全省各地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支持农民以土地或集资入股,采取合资、合作、合伙等多种形式直接投资办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J.上海:三联书店,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