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源乡满族民俗村建设发展情况.doc_第1页
大泉源乡满族民俗村建设发展情况.doc_第2页
大泉源乡满族民俗村建设发展情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泉源乡满族民俗村建设发展情况2011年,大泉源乡党委、政府围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的总体目标,提出全力打造“满朝风情古镇,关东第一酒乡”工作思路。一年来,在全乡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帮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满族民俗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满族民俗村建设分为3个阶段。2011年作为民俗村建设的第一年,是谋篇布局起框架阶段,我们完成了从新胜村至新设村的满族风情改造。在新胜村入口处,我乡树立了风景石、石碑,并新建石亭,建造了180延长米的满族仿古墙,使大家一踏入大泉源乡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满族文化历史渊源。在新胜村至大泉源酒厂段,完成了201国道两侧5700延长米围墙及门楼改造。围墙墙体平均高1.7米,全部采用满族建筑风情青瓦压顶,深红色乳胶漆粉刷墙体。对沿线84户居民门楼进行了改建,门楼采用黄色古典琉璃瓦镶嵌,左右延伸出2个翘脚,正上方配有龙吻一对,突出祥和、喜庆、吉祥;在各胡同口围墙上镶有橘黄色宝鼎1对,寓意尊贵、典雅、庄重,突出体现生态韵味和满族风情特色。在新设村4组,对164户农户3900 延长米的围墙进行青砖压花改建,房屋上盖全部更换为琉璃瓦,老式窗户改换为塑钢窗,外墙统一照面、粉饰,突出满族特色。屋内火炕更换为吊炕,全部采取吊炉取暖,结束了往日冬天只靠火炕取暖历史,使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同时,我们在新设村3组异地新建样板村,样板村占地面积45亩,总投资1319.48万元,以突出满族文化为特点,建特色民居4606平方米、广场5000平方米、村部600平方米,安置农户35户,10月末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今年春季完善相关配套设施。2012年为民俗村建设的梯次推进扮农家阶段。将对新胜村201国道沿线农户进行房屋改造,即对房顶全部换成翘檐琉璃瓦,窗户改成塑钢窗,墙面统一粉饰成红色,屋内恢复万字炕等建筑风格。异地新建村部600平方米,新村部将从造型、色调等方面充分展现满族风情。在村部前面建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建满族文化长廊200延长米。在新设村的新型小区,建满族民居35栋,并在小区内设满族餐饮一条街,打造八大碗、四小碟、吃包饭、风味饽饽等美食,让游客感受满族建筑的同时享受满族美食,同时进一步挖掘满族文化。以天仁小学为基地,培养一支满族舞蹈队伍,发展满族筵宴喜庆歌舞和宫廷舞蹈;在各村发展最有特色的满族秧歌舞,并重拾高跷、徒步分类,大力发展满族民间歌舞。同时探寻萨满文化,挖掘独具满族舞台艺术的萨满歌舞,使民俗村从视觉听觉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满族民俗村。2013年是满族民俗村建设的规模发展集群化阶段。在新胜村至新设村阶段,满族民俗风情建筑将向屯路、巷路延伸,同时大力开发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依托新胜村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新设村棚膜食用菌基地和新设采摘园,以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