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本科课程PPT】-21第二十一课 报任少卿书(002).ppt_第1页
大学语文教案-【本科课程PPT】-21第二十一课 报任少卿书(002).ppt_第2页
大学语文教案-【本科课程PPT】-21第二十一课 报任少卿书(002).ppt_第3页
大学语文教案-【本科课程PPT】-21第二十一课 报任少卿书(002).ppt_第4页
大学语文教案-【本科课程PPT】-21第二十一课 报任少卿书(00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课,报任少卿书,司马迁,导入新课,对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关于“生与死”的追问。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回答-报任少卿书,司马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的刻骨之痛,出生于史家世家 二十岁时,游历天地十年 四十二岁,动笔写史记 四十八岁,惨遭刑辱,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1 家庭的良好影响 2 广泛的阅历和交友 3 为太史令 4 遭李陵之祸,司马迁,关于司马迁的卒年,其死亡有三种可能: 1.主动结束自己坎坷而又光辉的一生, 2.被专制的君主处死, 3.善终。,汉武帝,史记,史记的思想内容,(一)揭露和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王朝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 (二)热情描写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反抗。 (三)记载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收的下层人物,并分别给予他们以一定的评价。 (四)写了一系列的贤臣良将。,史记的艺术成就,一、史记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三点: (一)史记创立了以描摹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为我国的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史记塑造人物塑造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 1 精于选材,力求突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2 注重对人物进行生动的描写、细微的刻画。 3 “互见法”的运用。 (二 ) 精湛的语言艺术。 1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形象地传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境遇神情。 2 说理抒情,淋漓尽致,吸收民间语言,俚而不俗。 3 崇尚自然,求合唇吻。,(三)史记以丰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史记的地位和影响,1 传记文学的开端, 2 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 3 人文精神的弘扬, 4 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于史记的渊源关系。,关于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关于李陵之祸,李陵之祸是司马迁生命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它对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史记创作影响巨大。 在武帝甚怒、政治形势完全一边倒的情况下,司马迁为什么竟然开口为李陵说话? 根据报任安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司马迁对李陵颇为欣赏,对他的遭遇深怀惋惜和同情。,关于李陵之祸,其二,司马迁竭力想要宽慰武帝。司马迁任职以后,受到武帝的信任,与武帝的关系亲近,他一心想报答武帝的知遇之恩。 其三,对朝廷大臣落井下石的不满。 其四,正好汉武帝就李陵投降事“召问”司马迁。本来,司马迁对这事就有许多话要说,只是迫于当时形势而不敢开口既然皇上召问,作为臣子,当然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司马迁为人的正直和单纯。,司马迁并不是因為怕死才接受腐刑,而是因为史记尚未完成。史记为何一定要完成?有两个主要原因 1父亲遗命著史 2身遭腐刑而隱忍苟活者,恐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少卿书),背景介绍,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解 题,报任少卿书始见于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后载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二者文字略有不同。该篇题名,汉书虽收录全文,但按史例未有定名,仅称“任安予迁书迁报之曰”。文选据篇首“少卿足下”语,题名报任少卿书。古文辞类纂及古文观止题名报任安书。,解 题,“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等等。,解 题,此书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揭露了汉武帝的刻薄寡恩,提出了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崇高生死观,表现了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顽强抗争的悲壮精神。,段落层次,报任少卿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全文悲壮淋漓,达两千余言,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首句“太史公牛马走”至第三自然段尾“阙然不报,幸勿过”。说明了任安来信的要点以及复信延迟的原因和心情。,段落层次,第二段:“仆闻之”至第五自然段尾“尚何言哉”。回答了任安所以不能听其相劝,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 第三段:“且事本末未易明也”至第七自然段尾“事未易一二俗人言也”。述说因李陵一事遭受宫刑的始末和自己的满腹委屈,对汉武帝及其朝臣们表现了极大的愤慨。,段落层次,第四段:“仆之先人”至第十自然段尾“难为俗人言也”。述说自己忍辱受刑、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伟大著作的缘故。 第五段:“且负下未易居”至全文结束。重提自身处境,再述不能“推贤进士”,与开头呼应,以结束全文。,赏 析,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艺术特色,(1)以书信体的形式抒情发愤,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2)结构井然有序,前后呼应完整。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气势充沛。,写作技巧,(1)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评 价,古者富贵而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