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doc_第1页
高中化学论文: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doc_第2页
高中化学论文: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doc_第3页
高中化学论文: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doc_第4页
高中化学论文: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高考评价改革促高中教学改革如果说课程标准是教学改革的明规则的话,那考试说明高考试卷就是教学改革的潜规则。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形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不会弱化。如果从负面的观点来看高考,那就会得出悲观的结论-有考试就有应试,应试教育阻碍教学改革。但如果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问题,那我们也能看到推进教学改革的新的切入点,那就是以高考改革引导并促进教学改革。一、以高考改革引导教学内容优化既然考什么就教什么,那么高考试题就应该着重考查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以引导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近年来,江苏化学高考形成了几大考试重点,如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这些也都是化学的核心内容。1、规范化学用语的教学化学用语是化学的交流语言,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变化等。像试卷中出现的有机物的键线式,有机物合成路线流程图等都是化学用语,而且是更简明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的教学重在规范,化学高考作了很好的引导。2009年江苏化学高考卷中有关化学用语的考点有:原子结构的电子排布式、分子的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试卷中化学用语的使用简洁而规范。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以下规范:带单位运算,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olL-1不用mol/L,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c(HCl),不表示成HCl、CHCl,物质的量浓度的幂表示成c2(H2SO4) ,而不表示成c(H2SO4)2 或H2SO42 等,单位表示成kJ、kg、km、kPa,而不是KJ、Kg、Km、atm,浓硫酸不写成“浓H2SO4”;反应热统一用焓变表示,焓变与化学方程式之间不再用“;”隔开等。2、落实化学实验的基础地位化学仍主要是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不仅因其千变万化、现象鲜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化学实验在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提高素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考不是考不考化学实验的问题,而是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近年高考除继续考查化学实验的内容(如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制取等)外,更突出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仪器与操作)(如多重对比实验、仪器洗涤并润洗多次、中和滴定重复多次、实验条件控制等)的考查。2009江苏高考化学卷中涉及条件控制的有:15(2)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0,其目的有:将溶液中的少量Ca(OH)2 转化为CaCl2;防止Ca2在蒸发时水解; 。16(2)反应I需控制反应温度低35,其目的是 。 (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 。化学实验试题的素材主要选择与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实验等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或直接从化学文献中选择,总之是要取之有据。以“真”课题的完整解决过程来考查化学实验的多样内容。2009江苏高考化学卷中15、18题都是如此。2010年高考化学实验占分比例由18%升高到20%,正是引导化学实验基础地位的进一步落实。3、突出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地位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原理就是化学变化的原理和规律,是形而上的内容,高度概括与抽象,是化学的重要理论,也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是各地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从某种角度看,化学反应可分为三大类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离子(质子)转移反应、能量转移反应。电子转移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质子)转移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能量转移反应则是热化学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能量守恒。反应开始时的方向与路径不影响反应程度及能量转换,这便是化学平衡及盖斯定律的内容。化学反应能否发生,速度快慢与程度大小都是化学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领域之一。2009江苏高考化学卷中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是比较多的。4、化学试题的选材原创试题的素材要有事实及文献依据,杜绝编造与虚拟。下表是 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部分试题的情景和情景来源项 目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兴趣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关注指 标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关注较关注不太关注实验班61人45人占3.8%13人占1.3%3人占4.9%054人占88.5%5人占8.2%2人占3.3%非实验班58人22人占7.9%18人占31%14人占4.1%4人占7%12人占20.7%39人占67.2%7人占12.1%5、客观认识化学计算的作用化学计算是定量理解与研究化学问题的方式,因此化学计算是重要的。但不要忘记,化学计算的定语是化学,不能脱离化学实际来考数学技巧,甚至于简便方法,巧解等,那就喧宾夺主了。近年高考中的化学计算都是普通的、常规的。既不追求难度,也不追求简便,而是实实在在的真计算。二、以高考改革引导教学方式改革1、引导探究式教学近年高考有多道考题展现了化学问题或化学课题的探究过程,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考查科学方法,考查思维能力。这是以探究式试题来引导探究式教学,教师则可以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2009年江苏高考有多道以“化学工业流程”或以“问题解决流程”为载体的探究式试题,如:15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16.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铵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18(2)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步骤1:准确量取V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c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mL。 步骤5: 。 步骤6:再用c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19(5)苯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香料。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以苯甲醛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乙酯(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提示:RBr+NaRCN+NaBr ;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OH H2CCH2 BrH2CCH2Br 2002年上海高考有关氟里昂的一道试题是展示化学工业进步的过程;2005年上海高考综合测试有关青霉素的试题则是展示了化学物质的发现过程。此外还可以是化学理论发展历程(如原子理论的发展)等。探究式教学模拟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藉此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都是化学学力的核心要素。 2、重视思维方式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中要突出化学中的逻辑性、原理性、规律性,重视常用的思维方法训练,如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以2009年江苏高考第16题为例:由NH4HCO3反应后转化成CO2和CO32-可以联想到:与氧化还原反应类似,酸碱中和反应中也有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由KCl和(NH4)2SO4的反应联想到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如以前的两种可溶物混溶后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当然就包括使用溶剂使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以达到沉淀析出进而分离的目的。由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联想到苏联化学竞赛题:CoCO3在充满空气和充满氮气的容器中加强热的反应。由生成(NH4)2S2O8和H2联想到应该是电解反应。不引入杂质,联系除去Cu2中的Fe3、H可以用CuO、CuCO3、Cu(OH)2、Cu2(OH)2CO3等。低温是防分解、防水解,高温则加快反应速率。醇类可降低物质的溶解,也可以增强浸润作用,比如在有机反应中。可联系K2MnO4的电解及电解法合成氨。3、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来优化教学丰富性与逻辑性是知识的魅力所在。近年高考中的重点之一“书写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就涉及产物判断、物质添加、方程式配平等。而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试题虽然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却是可以解决的。这样的化学试题对学生来讲就是有魅力的化学题。2009江苏化学高考卷中要求书写无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多达4个,分别是:16(4)反应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 (过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17(2)在H2SO4 溶液中Cu 与H2O2 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7(4)在提纯后的Cu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 和NaCl 溶液,加热,生成CuCl 的离子方程式是 。18(2)请写出pH2.0时,Cl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此外,还有1个要求写出氧化产物的。18(2)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还原成Cl-,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4、减少过度的操练,减少过多的记忆近年高考试卷中,新情景试题增多,阅读量有所减少,这保证了考生有充足的做题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巧性与熟练性得分。选择题的解题有技巧性与偶然性,应减少。2010年的考试说明表明了这一观点。此外,高考试题不搞文字游戏,不搞弯弯绕、不搞脑筋急转弯等。近年的高考试题已逐步减少原子结构推断题、无机框图题、巧解巧算题等,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三、以高考改革引导教师素质提高1、引导终身学习,积累知识与消除误解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中选择题部分的“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I2(aq)I(aq)I3(aq)”反应以及非选择题中的大部分试题都是新知识,有心的爱学习的教师都会把这些作为新知识充实自己。每年的高考题都有大量的新知识,值得教师去学习与接受。2004年江苏化学高考题中“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一例,2003年上海高考化学卷第23题中的反应“4CuIHgCu2HgI42Cu”(Hg置换出Cu),2009年江苏高考卷中“NH4HCO3反应后转化成CO2和CO32”等,都能帮助教师开阔眼界,避免对某些化学问题的误解、想当然及刻板定势。2、引导增长智慧,理解科学实验的原则与方法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与实验条件控制是化学实验中的上位知识,亟待进入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之中,也应该成为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上海高考及全国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即停即开”的装置,如破底试管、干燥管、可以抽动的设备,金属网、隔板与玻璃纤维等,这些新设计都摒除了我们某些刻板的认识。再如,认识影响化学现象的多方面因素。空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