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归纳体系表.doc_第1页
文言归纳体系表.doc_第2页
文言归纳体系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义不赂秦例如: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2.动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例如: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例如:始速祸焉(招致)例如: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5.使动: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关系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例如:李牧连却之(2)名词使动用法:指这个名词首先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如:臣活之(鸿门宴)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例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6.意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具有怎样特征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7.为动: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8.名词作状语例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陈涉世家)例如:风餐露宿通假字 重点实词虚词用法辨析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例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2. .,.也。 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例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3.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5. 无标志判断句。 有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7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省略句主语省略 例如: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谓语省略 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宾语省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介词省略 例如:赐之彘肩。 (鸿门宴)三被动句 “见”“ 于”“ 为” 和“ 语意被动”四种类型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例如:为天下笑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例如:六国破灭(六国论)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翻译成第一人称“我”。四倒装句1.状语后置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马说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3.主谓倒装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例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4.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例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