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其实的特点,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重点难点1、 重点在于文言知识点的积累;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学法指导诵读法 质疑法 讨论法 探究法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二、创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又妄想称霸的齐宣王;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法,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 其三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他的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毫无牵强造作之感。有的用寓言故事来喻,有的用事物来喻;有的用三言两语,有的是一个小故事,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第四是语言明白晓畅,浅显自然,通俗易懂,明快畅达,精炼准确。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小组预习方案根据所学章节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预习问题,指导学习方法。1、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级)2、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B级) 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B级)4、梳理总结通假字、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B级)5、探究本文论证特点(C级)以及孟子“仁政”思想(D级)问题导学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A级)2、 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B级)3、 提高掌握古汉语与质疑问难的能力本课时重难点: 1、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的积累:(A级)(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移其粟( )(2)弃甲曳( )兵 (3)涂有饿pio ( )(4)鸡豚( )狗彘( )之畜( )(5)数( )罟( )不入w ( )池 (6)谨庠( )序之教 (7)养生丧死( )(8)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申之以孝t( )之义 (二)字词释义河内凶 邻国之民不加少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谷不可胜食也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然而不王者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3)王无罪岁 二、再读课文,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B级)(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第二课时本课时目标:梳理文言知识;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其实的特点,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本课时重难点:文言现象归类;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孟子“仁政”思想三、文言知识梳理(B级)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特殊句式(四)重点句子翻译(B级)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四、三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B级)1、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民不加多2、请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论题。 第二部分(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最后),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4、 第24节中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明确:“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涕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 探究:(1)孟子论证有什么特点,(C级)如何理解孟子“仁政”的思想?(D级)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在本文中有以下特点: 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 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 其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其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正如清代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所言:“歌而咏之,神气出矣。”“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探究学习: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2)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D级)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当时许多思想家都积极主张增殖人口,如墨子 管子商君书就包含着丰富的人口思想。其中管子重令篇认为“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把“人众”与“国富”并列为称霸天下的根本;管子人国篇提出“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振困”“接绝”),全面鼓励增加人口;管子牧民篇更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来强调培养人才,提高人口质量。可以说,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训练案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C ) 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C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C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C )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王道之始也 填然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冲刺试题(含答案)实战解析
- 电商大数据分析-全面剖析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浴室配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汇款机构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板条输送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难点解析试题集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出租车共享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欧氏距离在多尺度数据分析中的优化-全面剖析
- 2025-2030入侵报警系统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用药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钢筋笼(螺旋箍筋)工程量自动计算表
- 标准入库授权委托书
- 雅骏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克雅氏病课件
-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做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核工业集团794矿4.6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
- 新音乐初放 学堂乐歌说课课件
- 对外汉语教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
- 乐泰胶用户手册
- 社会工作行政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