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doc_第1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doc_第2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doc_第3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doc_第4页
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感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性教学几点感悟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探究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相信学生能探究”的自信心。有效探究的关键是老师帮助学生恰当地确立“探索点”。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的经验, 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有首先设计好有效的探究活动, 才能让学生解决“怎样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探究性教学 知识经验 探索点 探究活动 教学观念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可见, 老师的包办,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就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 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发挥他们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尊重学生的经验,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性教学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因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课堂伊始首先要做的工作。但“问题”常常被教师包办代替。教师通常只考虑到知识在新知学习中的作用,没有意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已有知识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从已有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问学生:看到这个长方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我想知道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我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对于教师期望学生提出“怎样求它的面积”这个问题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因为这是未学的知识,即使在教师一再启发下勉强提出来,学生还是要问:干吗要求它的面积?求它的面积有什么用?如果设计下面的情境,问题就能自然地引出来,也能解决“为什么要学习它的面积”的疑问。篮球场图:学校要建一个水泥面的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工程造价是每平方米150元。学生自然会想到:篮球场的造价是多少元?进一步思考还会想到:只要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就能求出篮球场的工程造价是多少元。于是提出了“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然后转入问题的解决与探索中。可能有的教师会问: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决经验:从学习乘法开始,学生就解答如“篮球队有12人,田径队人数是篮球队的3倍,田径队有多少人”这样的问题,多尝试以后就会建立起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即运用乘法计算的模型。一旦这个模型建立起来,就会成为解决新问题的经验,会随时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发挥作用。也正因如此,当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缺少条件时,缺少的条件就会成为问题被提出来。这样分析以后,我们就会清楚学生在解决“篮球场造价”时为什么会提出“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了。看来,一个好的情境必须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已有经验。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能探究 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贯彻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要有物质基础作为支持,这个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这个基础,观念的转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意识不到这个基础的存在,教师就始终打不开探究性教学这扇“大门”;对这个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的探究性教学面前徘徊不前;而对这个基础的分析不到位,将会使探究走弯路。有一次听“角的度量”一节课,当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及1时的大小以后,教师要求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板上的角及画在纸上的角各是多少度,听到几在位教师在议论:“还没讲测量方法,怎么就让学生测量呢?学生能会吗?”在他们看来,要使学生学会测量角的大小,教师必须先讲清楚,否则学生是不会测量的,也学不会测量。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经验在若所起的作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大量的测量活动早已丰富了学生对测量的感性认识,即所谓测量,就是测量从“开始”“结束”的大小,只不过这里的测量是在二维空间内,“开始”与“结束”不是两个点,而是角的两条边,这是测量方法中的共同性与差异性。量角器及1等大小的认识使得学生原有认识状态的平衡被打破,这其实也就赋予了测量活动以新的意义,也使得测量活动有了适度的障碍性,学生完全有能力把以往的测量经验迁移过来,从而实现认知的再度平衡。至于担心有的学生在测量时会出现下面的问题,如量角器的中心没有对准角的顶点,读角的大小时会不会把内圈刻度读成外圈刻度等,这是探索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是学习应该经历的过程,探索的意义也在于此。我们经常会说要相信学生,凭什么相信?凭借我们对儿童经验的尊重与分析。可见,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教师获得“相信学生能探究”的自信心。三、确立恰当的“探索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对儿童学习经验作长远的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恰当地确立“探索点”,这是实现有效探究的关键。所谓“探索点”,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能与原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起有效联系的学习活动。大量的课例研究表明,“探索点”确立得恰当与否,成为决定一节探究课成败的重要因素,也体现出教师对教育价值观的理解。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意思:“探索点”与“活动”相联系;这个活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所能完成的。如学习“圆的周长”,学生找来很多个圆形物体,像瓶盖、圆形纸盒等,利用直尺、三角板、线绳等工具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通过对若干组数据的分析概括,抽象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这里,“利用手中材料,通过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看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探索点”,是基于下面对学生的分析而确立的。一是学生会“做到”,即会测量周长和直径的长度(当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材料),因为学生对测量并不陌生,在理解了周长和直径意义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去测量也是力所能及的。二是学生能“想到”,即能在若干组数据的基础上建筑出其中不变的量,估算可以使学生初步得到“周长是直径的倍左右”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器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从而得到“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对学生所具有的经验与能力作透彻分析,才能解决“探究什么”的问题。四、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认识儿童的经验在学习中具有的重要性,教师才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然后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学。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如果没有新理念作为支撑,是很难实现的。新的学生观如“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等,新的教学观如“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等,它们都建立在正确认识学生,尤其是尊重儿童学习经验这个基础之上的。一位教师曾深有感触地谈起执教“倍的认识”的经过:最初我设计了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摆行小棒,第一行摆根,第二行摆根”,通过这个活动告诉学生根是个根,每二行小棒的数目就是第一行的倍;第二个活动是第一行摆个,第二行摆个摆,然后告诉学生里面有个,所以是的倍。在布置学生准备学具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吗?”他们问:“老师,是不是几倍?我知道,是的倍,是的倍”我实在是惊讶,没学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不得不改变我最初的构思。一上课,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摆行图片,要求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数。他们想的办法各不相同,而且还能说出是怎么摆的,这说为概括什么是倍提供了多种实例,而不是只有个。听了这位教师的讲述,我问你是意识到学生懂得倍的含义,所以就改变了最初的设计。那你有没有想过学生怎么知道倍的含义的?”教师沉默了一会说:“可能是家长说过,也可能是看课外书学到的。”我说:“比如学生做游戏,有个人,每个人一组;假如有个人,每个人一组,分成组,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他们又商量着分成了个组每组有个人。你看,在分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在理解倍?”教师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会懂得倍的含义:“经验,是经验在起作用。”由此可见,只有认识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才能设计出好的探究活动,也才能解决“怎样探究”这个问题。总之,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探究性教学目标实现的保障;对儿童经验作透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些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策略。这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