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血型骨髓.ppt_第1页
课件:血型骨髓.ppt_第2页
课件:血型骨髓.ppt_第3页
课件:血型骨髓.ppt_第4页
课件:血型骨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存在于血细胞上特异性同种抗原。 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其中又以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对输血和器官移植最具重要意义。 ABO血型系统分为4型,即A、B、O和AB型,红细胞表面有两种决定性抗原,即A、B抗原。,【临床意义】 1.输血 通过血型鉴定,选择同种血型进行输血,严防、杜绝由于误输ABO血型不合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2.检查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 多见于O型血的母亲孕育A型或B型胎儿,其次为Rh系统所引起。 3.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ABO血型也必须相符,否则极易引起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4.其他 ABO血型检测还可用于亲缘鉴定,可疑血迹、毛发等的鉴定。,交叉配血 受检者血清加供血者血红细胞悬液,供血者血清加受检者红细胞悬液,同时进行凝集试验,称交叉配血试验。前者称主试验,后者副试验。 为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强调同型输血,但同型输血也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Rh血型系统 同恒河猴的红细胞免疫家兔和豚鼠所制得的血清(抗体),能与85的白种人红细胞产生凝集,由此证明人的红细胞与恒河猴的红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人类红细胞上的这种抗原即命名为Rh抗原。 我国人Rh阳性者99%,Rh阴性者1。 人类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主要有D、d、E、e、C、c6种,其中D的抗原性最强。 测定Rh血型对于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极有价值:,骨髓细胞学检查,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分析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 也可用于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查(如黑热病、疟疾)以及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恶性组织细胞病;某些原发或转移性癌肿等,因在骨髓涂片中能查到病原体或特殊细胞而得以明确诊断。 凡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特别是甲型血友病患者不能作此项检查,妊娠晚期的孕妇慎作骨髓穿刺术。,二、骨髓细胞检查结果分析 (一)骨髓细胞增生程度 骨髓内有核细胞有多少,反映了骨髓的增生程度,可根据有核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比例加以判定。,骨髓增生程度分级,骨髓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有核细胞% 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 1: 1 50%以上 各类型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10: 1 10%以上 各类型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 ITP 增生活跃 20: 1 5%左右 正常骨髓和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50: 1 1%以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 型),粒细胞减少症或 缺乏症 增生极度减低 300: 1 0.5%以下 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急性型),(二)粒细胞系统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 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总和之比,称为粒、红比值(M:E),即粒细胞的百分率/红细胞百分率。正常人约为2:14:1。 1.粒、红比值正常 见于正常骨髓象;粒、红两系以外的造血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粒、红两系平行增多或减少,前者如红白血病,后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粒、红比值增高 见于粒细胞系增生,如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幼红细胞严重减少,如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粒、红比值减低或倒置 见于幼红细胞增生,如各种增生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三)分析结果时的注意事项 1.要与临床资料结合 2.骨髓象和血象进行对照 3.动态观察,常见几种贫血的血液学特点,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 l 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Hb减少明显。 l 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 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心苍白 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 胞增多。 l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l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一、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骨髓象 l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降低。 l 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幼 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 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减少,胞质 量少,着色偏碱性,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l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 大致正常。 l 巨核细胞系正常。,血象 l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下降。 l 红细胞大小不均,可出现异常红细胞。 l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l 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二、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明显降低。 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可见异形红细胞。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2019/4/22,19,可编辑,血象 l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 l红细胞呈大小不均,可见各种异常结构。 l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l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出现巨多叶核粒细胞。 l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三、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降低 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出现巨幼红细胞。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出现巨幼粒细胞。 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急性型: 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 l 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属正细 胞正色素性贫血。 l 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 l 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l 血小板明显减少。,四、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减低。M:E比值正常。 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浆细胞分类比值增高。,慢性型: 血象 表现为二系或三系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 l 红细胞、血红蛋白平行性下降,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l 网织红细胞减少,部分病例骨髓呈局灶性增生者,则可 有轻度增高。 l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l 血小板减少。,骨髓象 骨髓增生程度多为增生减低, M:E比值正常 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三系细胞均不同程度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有时可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及粒细胞退行性变等现象。,五、白血病,1、定义: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呈过渡增生异常和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而正常造血组织功能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症状。根据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和分化程度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急性白血病 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增多者常在(1050)109/L之间;也有白细胞正常或减少,白细胞计数可见一定数量的白血病性原始或幼稚细胞。 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白血病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 一系或两系原始细胞(包括型或型)明显增多,30%有核细胞。 因白血病细胞类型的不同,其他系列细胞受抑制而减少。 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蓝细胞”较其他类型白血病多见等。,慢性白血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 血象: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随病情发展贫血逐渐较重一般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显著增高为突出表现。多数在(100-300)109/L,分类计数粒细胞比例增高,以中性晚幼粒细胞为多见,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 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疾病加速期和急变期可进行性下降。,慢性白血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 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粒细胞系显著增生常在90%以上,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各阶段粒细胞均见增多,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增多。 幼红细胞增生受抑。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定义: IT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免疫性血小板较少性紫癜。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血象: 急性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