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1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2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3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4页
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化学作业题答案第六章 相平衡思考题5在含有氨的容器中氯化铵固体分解达平衡,。指出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答:反应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限制条件,没有浓度限制条件。所以独立组分数为2,相数为2,自由度为2。习题解析3在高温下分解为和,根据相律解释下述实验事实。 (1) 在一定压力的中,将加热,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会分解。(2) 在的分解过程中,若保持的压力恒定,实验证明达分解平衡时,温度有定值。解:(1) 该系统中有两个物种,和,所以物种数。在没有发生反应时,组分数。现在是一个固相和一个气相两相共存,。当的压力有定值时,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这个自由度就是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两相平衡共存不变,所以不会分解。 (2)该系统有三个物种,和,所以物种数。有一个化学平衡,。没有浓度限制条件,因为产物不在同一个相,故。现在有三相共存(两个固相和一个气相),。若保持的压力恒定,条件自由度。也就是说,在保持的压力恒定时,温度不能发生变化,即的分解温度有定值。5结霜后的早晨冷而干燥,在-5,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降至266.6 Pa 时,霜会升华变为水蒸气吗? 若要使霜不升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要有多大?已知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73.16 K和611 Pa,水的摩尔气化焓,冰的摩尔融化焓。设相变时的摩尔焓变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是常数。解:冰的摩尔升华焓等于摩尔熔化焓与摩尔气化焓的加和, 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268.15 K(-5)时冰的饱和蒸气压 解得 而268.15 K(-5)时,水蒸气的分压为266.6 Pa,低于霜的水蒸气分压,所以这时霜要升华。当水蒸气分压等于或大于时,霜可以存在。 9根据的相图,回答如下问题。(1)说出,和三条曲线以及特殊点点与点的含义。(2)在常温、常压下,将高压钢瓶的阀门慢慢打开一点,喷出的呈什么相态?为什么?(3)在常温、常压下,将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开大,喷出的呈什么相态?为什么?(4)为什么将称为“干冰”?在怎样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能存在?解:(1)线是的饱和蒸气压曲线。线是的饱和蒸气压曲线,也就是升华曲线。线是与的两相平衡曲线。点是的三相平衡共存的点,简称三相点,这时的自由度等于零,温度和压力由系统自定。点是的临界点,这时气-液界面消失,只有一个相。在点温度以上,不能用加压的方法将液化。(2)喷出时有一个膨胀做功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由于阀门是被缓慢打开的,所以在常温、常压下,喷出的还是呈的相态。(3)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被打开,是一个快速减压的过程,来不及从环境吸收热量,近似为绝热膨胀过程,系统温度迅速下降,少量会转化成,如雪花一样。实验室制备少量干冰就是利用这一原理。(4)由于三相点的温度很低,为,而压力很高,为。我们处在常温、常压下,只能见到,在常压低温下,可以见到,这时会直接升华,看不到由变成的过程,所以称为干冰。只有在温度为至,压力为至的范围内,才能存在。所以,生活在常压下的人们是见不到的。12在大气压力下,液体与液体部分互溶,互溶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和对Raoult定律发生很大的正偏差,在它们的的气-液相图上,在出现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液体与液体的的气-液相图,与液体与部分互溶形成的帽形区在时重叠,在的水平线上有三相共存:液体中溶解了的溶液,其;液体中溶解了的溶液,其;以及组成为的气-液组成相同的恒沸混合物。根据这些数据:(1)画出液体与液体在等压下的的相图示意图。设液体的沸点为,液体的沸点为。(2)在各相区中,标明平衡共存的相态和自由度。(3)在大气压力下,将由液体和液体组成的物系缓缓加热,在加热到接近(而没有到达)时,分别计算和两个液体的质量。解:(1)根据题意,所画的相图示意图如下, (2)线以上,是和的混合气体单相区,对于二组分系统,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线以左,是液体中溶解了的溶液,单相区,;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的两相平衡共存区,;线以右,是液体中溶解了的溶液,单相区,;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的两相平衡共存区,;线以下,是溶液与溶液的两相平衡共存区,;(3)在由液体和液体组成的物系中,在的物系加热到接近时,还是两个溶液组成的两相区,近似利用时两液相的组成,以为支点,利用杠杆规则,计算和两个液相的质量 解得, , 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思考题9已知平行反应和,且,为提高B的产量,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措施之一: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减小活化能,加快生成B的速率系数;措施之二:提高反应温度,使的增加量大于的增加量,使B的含量提高。习题解析3已知物质A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当A的起始浓度为时,分解20%的A需时。试计算 (1)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2) 该反应的半衰期。 (3) 当A的起始浓度为时,分解20%的A所需的时间。解:(1) 因为是一级反应,已知在内A的分解分数,可利用一级反应的定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k。即(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只要知道速率系数的值,就能计算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即 (3) 对于一级反应,在达到各种转化分数时,所需的时间与半衰期一样,都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所以,只要转化分数相同,所需的时间也就相同。现在A的分解分数都是20%,所以(3)的答案与已知的条件相同,也是。11在298 K时,测定乙酸乙酯皂反应的速率。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每隔一定时间,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其中的碱含量,实验所得结果如下:357101521257.406.345.504.643.632.882.54(1)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并求出速率系数的值。(2)若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试计算该反应完成95%时所需的时间及该反应的半衰期。解:(1) 假设反应是二级反应,代入二级反应()的定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值。已知的是剩余碱的浓度,即的数值,所以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的速率系数值分别为:,。速率常数基本为一常数,说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其平均值为:。也可以用作图法来确定反应的级数。假设反应为二级,以作图。若得一直线,说明是二级反应。从直线的斜率计算速率系数的值。(2)利用以转化分数表示的二级反应的定积分式,和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转化95%所需的时间和半衰期。14某些农药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已知在293 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测得它的半衰期为61.5 d,试求:在此条件下,敌敌畏的水解速率系数。若在343 K时的速率系数为0.173 h-1,求在343 K时的半衰期及该反应的活化能Ea 。解: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从293 K时的半衰期表示式,求出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系数 再从343 K时的速率系数值,求出该温度下的半衰期 已知两个温度下的速率系数,根据Arrhenius公式的定积分公式,就可以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解得 18某一级反应,在40时,反应物转化20%需时15 min ,已知其活化能为。若要使反应在15 min 内,反应物转化50%,问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解: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反应完成20% 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从它的积分式求出反应的速率系数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半衰期(完成 50%所需的时间),就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根据Arrhenius公式的定积分公式,T2成了唯一的未知数 解得: 所以,反应温度应控制在323 K。24乙醛热分解反应的主要机理如下: CH3CHOCH3+ CHO (1) CH3+ CH3CHOCH4+ CH3CO (2) CH3COCH3+ CO (3) CH3+ CH3C2H6 (4) 试推导:(1)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 (2)表观活化能Ea的表达式。 解:(1) 根据反应机理中的第二步,甲烷的生成速率为但是,这个速率方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含有中间产物项,它的浓度无法用实验测定。利用稳态近似,将中间产物的浓度,改用反应物的浓度来代替。设反应达到稳态时, 根据上面两个方程,解得 代入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式,得这就是有效的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式中,表观速率系数为 (2)活化能的定义式为:。对表观速率系数表达式的等式双方取对数,得: 然后对温度微分: 等式双方都乘以因子,得 对照活化能的定义式,得表观活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第八章 电化学16将一根均匀的铁棒,部分插入水中,部分露在空气中。经若干时间后,哪一部分腐蚀最严重?为什么?答:在靠近水面的部分腐蚀最严重。因为在水下部分的铁棒,虽然有和等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中,使水略带酸性,但H+ 离子的浓度还是很低的,发生析氢腐蚀的趋势不大;铁棒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无电解质溶液,构成微电池的机会较小;而在靠近水面的部分,既有氧气,又有微酸性的电解质溶液,所以很容易构成微电池,发生耗氧腐蚀,这样形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比在水中的析氢腐蚀的电动势大,因而这部分腐蚀最严重。五习题解析4在某电导池内,装有两个直径为并相互平行的圆形银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为。若在电导池内盛满浓度为的溶液,施以20 V的电压,则所得电流强度为0.1976 A。试计算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解:根据所要计算物理量的定义式,即可以进行计算,但都要严格使用SI的基本单位(即),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5在298 K时,用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的KCl水溶液的电阻为24.69 W,浓度为的乙酸(HAc)水溶液的电阻为1982 W。试计算该HAc水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已知:298 K时,的KCl水溶液的电导率为,。解: 用电导测定的方法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要使用Ostwald稀释定律,即计算达到解离平衡时HAc的摩尔电导率,将它代入Ostwald稀释定律公式就能计算得到解离平衡常数的值。也可以用摩尔电导率先计算出HAc的解离度,代入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要计算,必须先计算HAc水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实际是测定电阻,但计算时要用到电导池中电极的面积和电极间的距离,这又是不容易测定的数值,因为电极的表面一般都是镀了铂黑的。常用的方法是用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水溶液先测定电导池常数,然后用该电导池测定未知溶液的电阻,就可得到未知溶液的电导率数值。用已知电导率的KCl溶液测定电导池的电阻,主要是测定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相同的电导池,电导池常数也相同,则电导率之比就等于电阻的反比,即 代入Ostwald稀释定律的公式,可得到解离平衡常数也可以先计算HAc的解离度 HAc的解离平衡为 11有下列电池,写出各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1)(2)(3) (4)解:(1)负极 正极 净反应 (2) 负极 正极 净反应 (3) 负极 正极 净反应 (4) 负极 正极 净反应 12 试将下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合适的电池(1) (2)(3) (4)(5) 解 :(1)生成物是由氧化而来的,所以电极做阳极,难溶盐电极做阴极,所设计的电池为然后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进行验证。 负极 正极 净反应 说明设计的电池是正确的。同理,其余设计的电池为 (2) (3) (4) (5) 20已知电极的还原电极电势,电极的还原电极电势 。试计算电极的还原电极电势的值。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Gibbs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Hess定律,电极反应相加减,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的数值和关系式得到。(1) (2) (3) 因为(3)=(1)+(2),所以21 已知 ,。试计算 (1) 的值。(2) 反应 的标准平衡常数。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Gibbs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Hess定律,电极反应相加减,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的数值得到。 (1) (2) 需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这个反应。这里Fe氧化为Fe2+,把这个电极作负极。Fe3+还原为Fe2+,把这个氧化还原电极作正极,则所设计的电池为:Fe (s)Fe2+(a=1)Fe3+(a=1), Fe2+(a=1)Pt 在电池反应中,有2个电子得失,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也可将电池设计为 Fe (s)Fe3+(a=1)Fe3+(a=1), Fe2+(a=1)Pt电池反应也是 Fe (s)2 Fe3+3 Fe2+ ,有3个电子得失.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27有电池,已知298 K时该电池的电动势,在308 K时,设电动势E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又知298 K时,。(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当电池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数为2时,求反应进度为1 mol时的和。(3)求醋酸银AgAc(s)的活度积常数(设活度因子均为1)。解:是可溶性盐,不要误认为是难溶盐,将电极反应写错,这样就会一错到底。(1) 负极,氧化 正极,还原 净反应 (2)设电动势E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意味着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可以用电动势的差值除以温度的差值来求,得到的是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的是,已规定电子的得失数为2。所以 (3)要计算AgAc(s)的活度积,一般是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恰好是AgAc(s)的解离反应。也可以将二类电极反应写成一类电极反应的形式,直接将引入计算电动势的Nernst方程,使之成为唯一的未知数。解法1:首先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AgAc(s)的解离反应,这样可从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