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矿业有限公司x县x乡x煤矿 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xx矿业有限公司x县x乡x煤矿 目 录第一章 概 述- 3 -第一节 考评对象、依据- 3 -第二节 煤矿基本情况- 3 -第二章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部分考评情况- 13 -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3 -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4 -第三节 通风- 14 -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17 -第五节 采煤- 19 -第六节 掘进- 21 -第七节 机电- 22 -第八节 运输- 24 -第九节 职业卫生- 26 -第十节 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 28 -第十一节 调度与地面设施- 30 -第三章 考评结论- 32 -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34 -第五章 附件- 35 - 35 -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考评对象、依据一、考评对象xx矿业有限公司x县x乡x煤矿二、考评依据本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依据为x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管理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第二节 煤矿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1、矿井位置 :x煤矿位于x县城西南方向,行政区划属x县x乡管辖,地理坐标为:2、交通运输情况:矿区有 3km 便道与213省道相连,沿 213省道南西至x电厂所在地阳长镇 22km,北东至x县城 10km,从213省道西行40km可达株六复线铁路上的滥坝站,再行23km即可至六盘水市。交通较方便。隶属xx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x;矿井设计能力30万t/a,属生产矿井,井田面积:1.2420km2。全矿从业人员220人,均为达到用工年龄的从业人员。二、自然条件 1工业场地地理位置x煤矿位于x县城西南方向,行政区划属x县x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7091051813,北纬264459264614,矿区有 3km 便道与213省道相连,沿 213省道南西至x电厂所在地阳长镇 22km,北东至x县城 10km。2地形地貌x煤矿地处x省高原西部,属高山山地地貌,地形切割强烈,高差悬殊,最高点海拔标高为+1765.5m,最低点海拔标高+1510m,最大相对高差约 260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东部,标高+1510m。3气象、水文及地表水系矿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受南、北流和高原地貌的双重制约,季节更替不明显,气候变化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本属温和气候。据历年气象资料,最高气温 34.1,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 13.6,无霜期 265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 1243.5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此时段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为 20m/s,风向多为东风。x煤矿矿区位于六冲河流域区,地处六冲河南岸靠分水岭地带。与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相关的地表水系为发育于矿区东侧的六冲河一级支流义中大河。区内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下水及地表水均从西南向北东经流,最终排入六冲河。矿区内无大的河流,地表仅有一条小河沟及季节性溪沟,即x乡吊水岩下游河水(河床标高+1520m)自西向东流经该矿工业场地南面。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东部,标高+1510m。4生态体系组成及特征目前区内基本不存在原始森林,各类生态系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就结构和功能看,区内生态体系类型大体包括:人工生态系统、耕地及园地生态系统、坡地及灌草丛生态系统和村镇工矿、道路等人工引进拼块类型。5植被分布特征区内原生植被覆盖较少,次生植被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天然林以松林和柏树林为主,有自然土的无林地面,几乎全为次生草丛。区内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矿井附近植被不发育,分布有杉、松、柏树林。农作物以旱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洋芋,经济作物有油菜等。该区野生动物常见有蛇、野兔,本矿井工业场地附近多为耕地,无受特殊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三、安全系统简况1、监测监控系统本矿井的装备KJ70N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编号:MFC010005)和KJ133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实际情况,设计拟将安全监测监控和人员安全监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矿井建设综合自动化系统,各主要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采用子系统的方式接入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网。各主要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采用相对独立的控制和显示终端。配备主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中心站至分站传输采用信号电缆,所有电缆均为阻燃型电缆。主机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R147/0.5,分站与传感器之间采用MHYVR127/0.28。信号电缆之间采用防爆三通接线盒(K3)和防爆二通接线盒(K2)连接。矿井共安装17台KJ350-F型中分站,安装了各类传感器。分别对矿井瓦斯、馈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氧气、风筒、负压、瓦斯流量、瓦斯压力、风速、液位、设备开停、风门开关等进行实时监控。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配备齐全,运行正常。2、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矿井通信系统为SW-2000HC型,矿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1台,作为生产调度交换总机。矿井行政电话和调度电话共用一台程控调度机,承担矿井的对外联系。矿井对外通讯线路利用电源线路同杆架设,矿井对外通信设计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另矿井主要负责人需配备移动电话,方便对外联络。瓦斯泵房、爆炸材料库、主要通风机房、压风机房、提升机房、主控室、办公楼等地要安设电话。选用SW-2000HC矿用调度总机,电话站设在调度室内。地面用户话机为G025型按键话机,电话站至通风机房等通讯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用户话机线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井下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用户话机线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井下电话设置地点是采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井底车场等处。选用MHYAV-30(20.8)型电缆2根,由主斜井、副斜井下两根通信电缆,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相连接构成迂回通道,当任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正常的通信。矿调度室安装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的直拨电话。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井下电话机选用HAK-1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各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上出口(回风巷)、井下各变电所、井下各水泵房、各绞车房及车场、各架空乘人装置候车点、井下消防材料硐室、井下避难硐室、车场、装载点、井筒内的固定通信。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立醒目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等要电话号码,建立和完善井下通讯系统,确保随时畅通。3、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在工业场地在+1590m标高建成500m3生活、消防调节水池。工业场地最高用水标高为+1233m,与水池高差大于35m,采用静压供水,敷设573.5无缝钢管至工业广场用作地面生产与消防用水;井下最高用水标高为+1457m,与水池高差大于35m,采用静压供水,敷设1084无缝钢管将水池中的水引至井下,作防尘洒水及消防供水。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井下消防与防尘洒水用水,由工业广场500m3生活、消防水池供给,为保证井下消防与防尘洒水用水,消防、防尘管路主管采用1084mm无缝钢管,支管采用573.5mm无缝钢管直接供给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及总回风流设置的水幕、隔爆水袋及各转载点的喷雾和消防用水。在掘进巷道迎头、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15m处、水泵房、绞车房及井下各胶带输送机机头各设置一道消火栓,在主斜井、二采区运输下山、皮带联络巷、二采区回风下山、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巷道内每隔50m设置一道消火栓;其余巷道内每隔100m设置一道消火栓。在各分支管路中设置闸阀,在管路端点设置球阀。主供水水管通达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处,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m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在地面设压风机房,两台LG-20/8G型空压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110KW、风量20m3/min、风压0.8MPa。正常生产时主要用作动力,当井下发生灾害时用作压风自救。压风管路:压风干管选用1094.5矿用无缝钢管,支管选用894.5矿用无缝钢管。井下主要巷道均敷设压风管道,并每隔100m设置有支管及阀门供井下用风。在井下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各采掘工作面等处均设置有压气支管及阀门,供井下压风自救。井下压风管路、自救系统等设施符合要求。5、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安装使用的KJ133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KJ128A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KJ128A-K1本安型读卡器、KJ128A-K1本安型识别卡、KT111R-T、KDW660/22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矿用阻燃通信电缆组成,除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外的产品应有安全标志。矿井共设置KJ128A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1台,KJ90-F16(D)本安型读卡器5台。对工业广场、各井口、各井下主要巷道、各采掘工作面岔口、各机电硐室等处人员定位,并记录其行走轨迹。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一采区井底车场处建立永久性避难硐室1个(额定防护人数60人),安装ZYJ-M6矿井压风自救装置60台,KGS型矿井供水施救装置1台。在采掘工作面均建有临时性避难硐室。四、生产经营合法性该矿生产经营合法性证照见表。表1-1 矿井生产经营有关“证照”一览表证件名称证件号码有效日期发证机关备注采矿许可证C520000200981110032141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x省国土资源厅安全生产许可证(黔)MK安许证字17032015年06月30日-2018年06月29日x煤矿安全监察局业营业执照5200000000038074长期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五、井田境界及储量x煤矿矿区范围参数表拐点坐标(m)X(m)Y(m)02959142.0535529620.8212960642.0535529620.8222960442.0535528720.8232959442.0535528540.82矿区面积:1.242km2,开采深度:+1650+1100m根据x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7年11月提交的x省x县x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及2008年3月x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黔国土资储审字2008338号),核实截止2008年1月2日,x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平面拐点坐标内)资源量(331)+(332)+(333)总共 2039.94 万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778.64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447.0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814.27万t。x煤矿二采区可采煤层资源量估算表煤层编号探明的资源量331块段面积()推断的资源量333块段面积()煤层倾角()煤层厚度(m)煤层容重(t/ m3)探明的资源量331(万t)推断的资源量333(万t)地质资源/储量(万t)M6175586 219876 102.061.5155.46 69.45 124.91 M7221371 310012 101.081.536.42 51.00 87.41 M12222176 312722 102.061.465.06 91.58 156.64 合计156.94 212.03 368.97 x煤矿二采区工业资源/储量估算表煤层探明的资源量(万t)331推断的资源量(万t)333工业资源量储量(万t)333K值333KM655.46 69.45 0.855.56 111.02 M736.42 51.00 0.840.80 77.21 M1265.06 91.58 0.873.26 138.33 合计156.94 212.03 169.62 326.56 二采区剩余设计资源/储量计算表煤层工业资源储量(万t)永久保护煤柱(万t)设计资源/储量(万t)井田边界煤柱采区边界煤柱采空区防水煤柱M6111.02 21.35 5.35 5.35 78.96 M777.21 11.12 0.00 0.00 66.09 M12138.33 19.80 0.00 0.00 118.53 合计326.56 52.28 5.35 5.35 263.57 六、主要生产系统概况1.开拓系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共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3个井筒。矿井共划分为四个采区进行开采,上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南为一采区,上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北为二采区;下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南为三采区,下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北为四采区。 一水平标高为+1457m,二水平标高为+1270m。2.采煤系统 煤矿现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10602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梁进行支护。3.掘进系统 煤矿现布置有1 个掘进工作面,二采区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为全岩巷掘进,掘进方式为炮掘,采用锚杆、锚网支护。 4、提升、运输系统(1)提升系统矿井设计生产规模30万t/a,采用斜井开拓,副斜井利用提升绞车作单钩串车混合提升,完成矸石、设备、材料等的提升任务,轨型30kg/m,轨距600mm。提升绞车为JTP-1.61.2型单滚筒提升绞车提升矸石、下放材料等,绳速Vp=2m/s,钢丝绳最大静张力Fmax=45KN;配套电机:110kW;供电:380/660V;防爆变频调速,电控装置选用PLC全数字控制变频调速设备。(2)、煤炭运输主斜井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煤炭,DTL80/40/255型带式输送机1台;输送距离 L=330m,倾角14.3;带宽B800mm,带速v2.0m/s,输送能力Q400t/h;输送带:EP-100阻燃聚酯输送带;拉紧装置:自控液压拉紧装置DYL016/5;软启动装置:低压变频。(3) 、井下运输系统(4) 10602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刮板运输机配合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DTS80/40/40型带式输送机,B=800mm,Q=400t/h,V=2m/s,N=40kW。采煤工作面使用SGZ630/18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为400t/h,电机功率为180kW,10602运输巷使用SZB730/40刮板转载机,运量400t/h,电机功率40kW。二采区轨道石门、二采区轨道下山掘进期间采用胶带输送机及刮板运输机运输。5、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进入,乏风通过回风斜井排出。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机械压入式方法。FBCDZNO23型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量48-100m3/s,静压2730-420Pa,电机功率2185kW。主要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主通风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矿井采用反转反风,反风装置齐全,按规定进行了反风演习,反风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采煤工作面采用 “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供风,井下各硐室均设在新鲜风流中,为全风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两台FBD-No6.3/222型隔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一用一备),吸入风量525310m3/min,800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每个掘进工作面安设两台,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双回路,并能自动切换,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6、供电系统 矿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已采用双回路供电。地面建有10KV变电所一座,矿井主电源由35kVx变电站以10kV电压经勺水001线路供电。备用电源由35kV沙锅变电站以10kV电压经沙和014线路供电。形成双回路供电,电源稳定、可靠。能满足矿井供电要求。矿井在地面工业广场设10kV主变变电所、在回风斜井口附近地面设风机房变电所。地面工业广场10kV变电所内设2台S11-500/10/0.4kV 500kVA型变压器,供主井工业场地所有用电设备用电;2台KS11-500/10/0.38kV 500kVA变压器向通风机等低压负荷供电。主要通风机、地面空压机房、监测监控系统均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矿井井下采用10kV双回路电源供电。入井电源线路采用分列运行方式,井下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及双风机双电源供电,并能自动切换,井下电气设备装有漏电、过流、接地三大保护,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瓦斯、风电闭锁,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7、排水系统煤矿为斜井开拓,井口标高:+1532.7m;井底标高:+1457.5m,矿井采用一级排水。一采区底部+1457m标高建一采区水泵房及水仓集中排水,井下涌水自流至水仓后经水泵排至地表污水处理池。水泵房安装三台125D255型矿用多级分段式离心泵,其流量为85m3/h,扬程为128m,配套电机功率55kW,其中正常用水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两台工作,一台检修。吸水管选择1594.5mm镀锌钢管(内径150mm,壁厚4.5mm),排水管选择1594.5mm镀锌钢管(内径150mm,壁厚4.5mm)。正常涌水量时使用一趟排水管,最大涌水量时使用两趟排水管,管路长度328m。设置两个水仓:主水仓长77m,有效容量464.31m3,副水仓长58m,有效容量349.74m3。以便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第二章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部分考评情况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清单管控措施一项不完善;(2)辨识组织者不符合要求;(3)未实现信息化管理;(4)风险清单、管控措施、辨识组织者不符合要求;(5)资金不明确、不到位;(6)管控措施责任不明确一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8分。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1)责任单位和人员不明确1项;(2)未建立事故隐患台账;(3)未设置警示标识;(4)隐患未及时记录上报;(5)验收单位不符合要求;(6)未采取信息化手段管理;(7)未召开会议定期通报;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5分。第三节 通风一、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通风机型号为FBCDZNo-23型,共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2185kw,风量2880-6000m3/s,能满足矿井的通风安全需要。2台主要通风机于2018年1月8日经x煤矿安全技术中心检测,检测结论“合格”;主要通风机配备了反风装置,采用反转反风,控制设备有换相功能;回风井有引风道、防爆门和人行安全出口,人行出口安装了正反向风门组二组,有风门连锁及开关传感器装置。矿井每季度按规定检查了一次反风装置和设施,有检查记录;矿井按规定进行通风能力核定工作。 (1)采、掘工作面回风未安设风速传感器;2.局部通风矿井局部通风地点为一个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为FBDNO5.5/215 KW。送风采用600矿用阻燃风筒。局部通风机安装大巷新鲜风流中,风筒出风口距掘进工作面迎头为4.5m,风筒有煤安标志,吊挂基本平直,无破口,符合规定要求,但风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挂牌管理。掘进工作面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采用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供电。掘进工作面的机电设备已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局部通风机使用符合规定,有专人管理,有制度管理。(1)风筒吊挂不平、有挤压;3.通风设施井下通风系统中,矿井通风设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局部风门有漏风现象,风墙因受到压力的影响,局部风墙裂痕。但正在进行整改中。(1)密闭、风门墙未掏槽;4.瓦斯管理按照规定对瓦斯进行了等级鉴定,编制年度瓦斯治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进行落实。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入井均配发便携式瓦检仪,瓦斯检查工入井均配发便携瓦检仪和光学瓦检仪。瓦斯“三对口”符合规定,有记录可查。(1) 个别人员下井未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2) 水仓泵房未吊挂检查瓦斯牌板;5.安全监控瓦斯监控系统设备型号KJ73N型,共设置KJ249-F型分站6台。(其中:井下设置了5个分站,地面设置了1个分站),矿井设置监控主机二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数据库服务器2台;瓦斯传感器26个,一氧化碳传感器9个,风门开闭传感器5个,负压传感器1个,流量传感器6个,温度传感器6个,风速传感器5个,水位传感器1台,断电仪6组。煤矿成立安全监控管理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并配备4名监控人员和2名监测维护工,人员专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的要求;各类安全监控设备、仪器仪表按规定进行调校、检定或试验。(1) 传感器备用数量不足;(2) 分站、传感器未按要求检修,无检修记录;6.防灭火煤矿所开采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然,不涉及到防灭火系统的建立,但煤矿配备了多功能阻化设备。矿井建设一个井上应急材料库,和井下建设消防材料库,但消防材料不齐全。井下各运输转载点全部配备了灭火器,沙箱等灭火设施和材料。(1)消防材料配备不足.7.防治粉尘矿井建立有较全面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并配备有2人作为防尘专业技术人员;矿井制定了较完整的综合防尘措施,防尘供水系统已安装到矿井各生产现场,各转载点、各装载点及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防尘设施都已安装到位;煤矿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测定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煤矿测尘仪器、仪表齐全、可靠,定期进行校正、检定。(1) 采掘工作面均缺一道净化水幕;8.井下爆破煤矿设有专门的爆炸材料库以贮存爆炸材料,爆炸材料由专人管理,专人运输;电雷管编号制度、爆炸材料防止丢失及销毁制度、爆炸材料领退制度、“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爆破等制度建立得比较完善,并严格执行;矿井配备爆破专业人员9人;(1)爆破说明书未严格执行;9.管理制度矿井建立专业的通风管理机构,并建立建全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各类人员按规定参加培训、并持证上岗;矿井每月进行一次通风工作例会,做一次月度风量分配计划。矿井通风措施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审批,并严格落实。(1)未定期组长召开通风工作列会.二、通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煤矿通风部分11大项考核情况见下表2-1。其中x煤矿为突出矿井。 按煤矿通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要求,取上述11项中的最低分作为通风得分,x煤矿通风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5分。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一、地质灾害与防治测量技术地测防治水基本情况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2、矿井无冲击地压危险;(1)水文地质观测不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5处;(2)无水文钻孔管理记录或台账记录,;(4)无定期排查分析记录;(5)未及时清理水仓、水沟;二、煤矿地质(1)原始记录不规范;(2)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方法不当;(3)年报、月报和临时性预报未经批准;(4)未编制下发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5)无储量计算台账,损失量台账三、煤矿测量(1)控制点精度不符合要求2处;(3)贯通及过巷通知单未按要求发送、开掘及停头通知单发放不及时;(3)无专用记录本,无目录、索引;(4)岩移参数提供不符合要求1处;(5)未建立地表塌陷裂缝治理台账、村庄搬迁台账 、绘制矿井范围内受采动影响土地塌陷图表。四、防治冲击地压矿井经多年生产实践未发现冲击地压现象,故未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P-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J-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含防冲)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D-煤矿地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C-煤矿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F1-煤矿防治水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F2-煤矿防治冲击地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得分(无冲击地压矿井F2分值为100)。根据上式计算要求,x煤矿地测防治水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8.5分。第五节 采煤一、采煤基本情况1.基础管理顶板动态监测制度及地质和水文地质分析、预报制度已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完善,作业规程和措施制定到位、审批手续完善,贯彻、考核和签字记录齐全,作业规程复审情况,有复审意见;有支护材料管理台账。(1)顶板离层检测记录资料缺1项;(2)总工程师未组织人员对作业规程复审、支护强度未计算 无记录;(3)无支护管理台账、单体支柱检修记录(4)采煤工作面未实现机械化采煤;2.岗位规范岗位人员培训情况,其能力符合相应岗位要求,操作规范,不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掌握透彻,作业人员对本岗位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熟悉。3.质量与安全工作面的支护形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参数:排距1米,柱距0.6米,三、四排控顶,放顶步距15米;局部支护距离超出作业规程规定。工作面出口畅通,回风巷和运输巷断面满足通风、运输、行人、设备安装、检修的需要。设备完好,保护齐全,使用规范、工作面通信、监测监控设备运行正常。(1) 工作面液压支柱、顶梁未编号管理;(2) 局部支护柱距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3) 工程质量未进行班评估;(4) 工作面支柱无防倒措施;(5) 机尾无盖板,行人过输送机无过桥4.机电设备无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设备。乳化泵站完好能够满足市场要求,泵站的乳化泵液压力经过测试大于18MPa,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机完好能正常使用,皮带运输机使用阻燃、抗静电胶带,转载点的防尘喷雾均安装正常使用。(1) 刮板机机头机尾固定不可靠;5.文明生产作业场所卫生整洁,作业范围内支护完好,工具、材料等放置整齐。二、采煤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采煤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采煤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5.5分。第六节 掘进一、掘进基本情况1、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能满足规定要求;2、使用的设备为:风钻;工艺为:炮掘,人工装碴,无明令禁止使用的或者淘汰的设备。3、掘进工作面的生产运输系统:人工装碴,刮板运输机和皮带运输机运输。1.生产组织(1)人工运料距离超过规定每增加20m(2)未完成考核内的周期计划;2.设备管理(1)未具备使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条件;(2)没有防止设备下滑、滚落的安全技术措施;3.技术保障矿井已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但不健全,无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按规定组建了掘进机构和配足了人员,配备了掘进所需的仪器、仪表;编制了作业规程和措施,审批手续完备,贯彻、考核和签字记录齐全,对作业规程进行复审,有复审意见;(1)爆破作业无图表;4.岗位规范对岗位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其能力符合相应岗位要求;操作规范,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掌握熟练,作业人员对本岗位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熟知;作业前进行隐患排查,并实行闭合管理。 (1)部分岗位人员不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5.工程质量与安全制定了临时支护措施,安全设施到位;规格质量、内在质量、附属工程质量、工程观感质量按GB 50213中对应的支护方式或施工形式验收。(1)巷道净宽误差2点不符合要求;6.文明生产(1)井下休息点、转载点、硐室等场所未安装照明系统;(2)现场不整洁、有浮渣、积水、杂物、设备不清洁,无聊码放乱、关心吊挂不整齐。二、掘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掘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掘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7.8分。第七节 机电一、机电基本情况1、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0万t/a,双回路供电系统,有备用电源;2、主要通风机由低压电源供电,主要通风机装置有可靠的双电源供电;3、矿井未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1.设备与指标产品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等证标齐全、合格。小型电器合格率、矿灯完好率、设备待修率和事故率等达到规定要求(1)机电设备综合完好低于90%两个百分点;(2)完好矿灯满足不理要求;(3)机电事故率高于百分之12.煤矿机械(1)机房未设有应急照明装置;(2)热水锅炉房无温度计、无水质检验报告;(3)未实现远程监控;3.煤矿电气防爆电气设备经x省煤矿安全技术中心对井下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测,防爆性能符合要求,电气无失爆,并取得了“x省省煤矿安全检测报告”,矿井主要通风机、提升绞车等主要设备房,以及主排水泵房的供电线路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矿井继电保护设置齐全可靠。(1)无电器工作票、操作票、无应急照明装置。(2)无停电审批工作票;4.机电基础管理矿井建立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制定齐全的管理制度;机电设备选型论证、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等综合管理程序规范,设备台账、技术图纸等资料齐全;矿井严格按规定进行设备技术性能测试,在用设备性能可靠;煤矿属于低瓦斯矿井,配备瓦斯抽放泵,但未使用。矿井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岗位工人每年培训、并持证上岗。(1)生产区队无机电技术员;(2)硐室值班无交接班记录;(3)未开展机电专业技术专项检查与分析工作;5.文明生产矿井现场设备摆放规范、标识齐全,部分设备表面有锈蚀。作业规范,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1) 管路未按要求设置标识、未编号、锈蚀;二、机电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机电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机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6.5分。第八节 运输一、运输基本情况1.运输巷道与硐室规定了运输巷道断面规格、连接方式、运输方式;建立了斜巷信号硐室、躲避硐、车场、车房、调度站、矿车装、卸载站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要求。2.运输线路线路轨型、回流线、轨道绝缘、分区开关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道岔轨型不低于线路轨型,有非标准道岔;轨道等线路质量达到合格及以上要求,主要运输线路的轨道线路质量达到优良,道路路面合格。(1) 轨道接头平整度、水平不符合要求;(2) 铺设轨道时未使用道渣粒,轨枕下未捣实;(3) 无机械方式运送人员;3.运输设备 运输设备符合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检验规范要求,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安全保护装置齐全、有效;无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设备;在用运输设备完好率达标,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小型电器无失爆;(1) 未设置手持甲烷报警仪,温度检测仪;4.运输安全设施 挡车装置可靠,跑车防护装置齐全;运输系统及装备的控制系统、专用通信信号齐全可靠;运输场所、设施的警示信号和安全标志使用规范;斜巷保险链及矿车的连接环、链和插销等连接装置经x省煤矿安全技术中心检验合格;(1)无岔道指示器;5.运输管理 建立了运输管理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及运输技术资料齐全、完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对连接装置等进行检测、检验和试验,有完整的测试记录和试验报告。(1) (2)运输设备无运行、检修试验规定;6.文明生产 井下局部运输巷道及车场、运输调度室、井下运输机电硐室、机车维修点、车间等不干净整洁;水沟畅通,盖板齐全、稳固;电缆、管路、照明符合规定要求,牌板齐全规范。(1)运输线路、设备硐室卫生不整洁,设备不清洁、材料未分类码放,巷道有淤泥积水;二、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6.5分。第九节 职业卫生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1.前期管理矿井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配备专置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煤矿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符合相关规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足额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1) 无专职管理人员;(2) 职业卫生管理经费不足;(3) 劳动合同内容未全部告知;(4) 配备监测仪器不足2.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加强职业危害源头控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浓度或强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配备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做好检测结果公布和上报工作;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并做好维护、检修工作,保留记录;按照规定配备和发放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检查劳动者正确使用;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保证应急救援设施正常运转,未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1)作业场所未进行噪声检测;(2)噪声测定仪器缺一台3.健康监护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发现健康损害时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无未经离岗职业健康检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未安排孕期、哺乳期妇女从事具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未使用童工。(1)无粉尘浓度传感器。(2)未按要求测定氧化碳、硫化氢;4.诊断鉴定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煤矿承担;能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煤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伤残等级鉴定所需资料。5.工会监督煤矿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合法权益。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职业卫生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8分。第十节 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建立了教育培训机构,制定了相关的培训制度,并与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签订委托教育培训协议;煤矿从业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培(复)训,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1) 未委托培训;(2) 未做到专款专用;(3) 培训无针对性;(4) 专业技术人员合班组长5人不符合要求;2.区队班组建设制定了班组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合理、齐全。但民主活动开展不符合要求。(1)民主活动开展不符合要求;(2)未建立机制或未开展活动;(3)班组长未督促落实作业前进行安全确认;(4)未开展交接班,无记录。3.安全信息管理建立了能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信息管理机构,并制定了工作制度,能做好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建立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分析、归档等制度与台账;建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能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动态信息,提高考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1)通讯录2处不符合要求;。(2)井下未设置应急广播系统。(3)应急预案记录不完整。4.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理念与目标、安全责任制内容齐全、清晰明确,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5.应急机构、职责和制度建立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应急机构及其岗位职责明确;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1)应急预案宣贯发放不及时;6.应急救援队伍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规定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与就近的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7.应急预案管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规定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规定组织实施。8.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定年度应急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年度应急培训计划,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基本知识;按规定编制应急演练规划、计划和方案,组织演练,并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9.应急救援保障应急救援必需的物资、装备、人员、经费等配置情况,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10.资料和档案管理文件和资料及时发放至有关部门,档案管理安全规范。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x煤矿安全培训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8.5分。第十一节 调度与地面设施一、调度基本情况1.调度基础工作建立了调度指挥机构,岗位职责明确;调度人员配备满足双岗24小时值班要求,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满足工作需要。(1) 调度值班人员配备不足;(2) 未按规定处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无记录;2.调度管理建立健全了调度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能掌握日常安全生产动态及重点工程、主要系统和装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指挥协调作用;能履行安全生产信息、指示、文件等的上传下达职责;出现险情和发生事故时,能及时下达调度指令,进行应急处置。(1)未按规定处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无记录;3.调度信息化能按规定要求履行汇报职责,及时反映煤矿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能按照规定要求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1) 调度电话无选呼、急呼、全呼、强插、强拆、录音等功能;(2) 下井人员数据有时不准确;4.岗位规范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岗位相关知识。无“三违”行为。(1)调度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5.办公场所及环境办公场所能满足调度工作和会议的要求,且清洁整齐、物放有序;设备、设施的安装符合有关规范。6.办公场所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场所满足工作需要,办公设施及用品齐全,通道畅通,环境整洁。(1)办公设施不齐全,不完好;7.两堂一舍职工食堂设计合理、设施完备、证照齐全;职工澡堂设计合理,基础设施齐全完好,管理制度健全;职工宿舍基础设施齐全完好,人均面积满足要求。(1) 基础设施不齐全;(2) 基础设施不齐,无取暖装置。;8.工业广场工业广场及道路符合设计规范,满足矿井的实际需要;(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产资源居间服务协议合同
-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交易合同
- 数据加密技术交易使用合同
- 礼品采购合同协议
- 艺术品代工协议书范文
- 2025-2030年中国静电膜行业规模调研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锅炉烟气脱硫制酸行业发展预测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卤灯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过氧化二异丙苯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运动康复机构跌倒风险管理措施
- 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一年级珍惜粮食主题班会学习教案
- 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与自我发展
- 全套课件-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DBJ33T 1286-2022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标准
- 海岸动力学英文课件Coastal Hydrodynamics-复习
- 碳足迹研究-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