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第一编》PPT课件.ppt_第1页
《文艺心理学第一编》PPT课件.ppt_第2页
《文艺心理学第一编》PPT课件.ppt_第3页
《文艺心理学第一编》PPT课件.ppt_第4页
《文艺心理学第一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主要的现代文艺心理学流派,(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心理研究 21世纪之初,美国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第6卷第2期)刊登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其内容是对20世纪的心理学家的知名度进行评比,结果列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前99位。斯金纳排名第一,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班都拉紧随其后。,精神分析学派是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学派。又译心理分析学,或深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 简言之,它是从治疗精神病和神经病中发展起来的,以潜意识的活动为对象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荣格的学说:“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基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二者也有所区别,前者的范围更大,除了包括弗洛伊德学说外,还包括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埃里克森和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学、诺曼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批评以及欧内斯特琼斯、玛丽波拿巴等的研究成果。,一弗洛伊德与文艺心理学,弗洛伊德(18561939)首创了心理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化的教育,包括希腊文和拉丁文。弗洛伊德对艺术作品有独到的鉴赏和收藏兴趣。 弗洛伊德作为第一个对艺术问题表现极大兴趣的专业心理学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原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渊源。 从社会历史方面说,是当时严峻的道德生活和禁欲主义的时代文化的结果。 从思想文化上说,它承继和深化了莱布尼茨、赫尔伯特、叔本华、布伦塔诺、詹姆斯等人的有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直接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奥)麦斯麦(英)白朗特(奥)布罗伊尔、(法)沙可,AF尼尔:“弗洛伊德的学说是他居住地的精神文化气氛下的产品,也是他成长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弗洛伊德的病人中“许多是在当时犹太人家长制的典型家庭里长大成人的。他们的生活在奥地利帝国的高度专制和严厉的天主教徒社会里度过。在这种维多利亚式的严峻道德范围内,许多人患有某种形式的性困难的病痛这种维多利亚式的奥地利犹太文化不仅形成了弗洛伊德病人的人格,而且也形成了弗洛伊德本人。 ”,AF尼尔:“当19世纪最后部分和20世纪初的年代里,物理学和生物学这些分支对所有科学作出了理论上的极大推进,许多社会科学家,包括弗洛伊德都特别为力的能量的动力学概念所吸引。弗洛伊德为了试图了解他的病人的行为着手使用这些概念。”,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文艺心理学观点,弗洛伊德不是以一个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的眼光来看待艺术的,相反,他是从精神病理学和泛性论的立场审视一切艺术活动的。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歌德;俄狄浦斯王;陀思妥耶夫斯基 1907年,作家与白日梦;达芬奇和他的童年的一个记忆(1910);米开朗琪罗的摩西(1914);歌德在其诗与真里对童年的回忆(1917);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弑父(1928),释梦(1900);爱情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1920);图腾与禁忌(1913),弗洛伊德在米开朗琪罗的摩西文开篇说:“我常常注意到,艺术作品的题材比它们的形式和技巧的特点更有力地吸引我,虽然就艺术家而言,他们的价值总是首先在于形式和技巧。” 弗洛伊德所说的题材,是指那些包含深层心理内涵的题材,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他感兴趣的是艺术品的精神内蕴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我坚决认为美的观念根植于性的激荡,其原义乃是能激惹性感者”。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受制于享乐原则,是性本能的升华和替代性满足。一切文化创造的原动力是性本能。 在1922年发表的超乎愉快原理之上一书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本能压抑上的。其理论结构有5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转移。,关注的是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心理分析。 (1) 在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和心理机制方面,弗洛伊德把物理学的动力学观点引入心理学,认为心理能是艺术的原动力。 (2) 在艺术作品的心理内涵和欣赏心理方面,弗洛伊德同样竭力寻求隐藏于作品中的艺术家的欲望,作品中人物的隐秘心理和读者的无意识心理。,(1) 在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和心理机制方面,弗洛伊德把物理学的动力学观点引入心理学,认为心理能是艺术的原动力。 1923年自我与本我:人格结构一伊特(本我)、自我和超我一遵循的分别是享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生本能与死本能 动力心理学。,逃避苦恼的方式有药物中毒、抑制冲动(禁欲)、升华(这是了解文化创造活动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幻想(例如艺术就是借着幻想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脱离现实(例如妄想)。 升华就是文化创造的契机。 精神分析引论:“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曾经竭力放弃原始的满足,将文化创造出来,为公共利益而牺牲其本能的享乐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艺术与梦理论: 欲望被压抑到了无意识中,在睡眠时乔装改扮潜入意识层次,是谓梦。梦有四种作用:压缩(混合梦象)、移置(用不重要的替代重要的)、表现手段(具体形象)、二次加工(把乱七八糟的材料加工成连贯的情节)。 弗洛伊德:“潜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现实” 弗洛伊德:显现内容与潜在思想。,1)、梦的化装作用; 2)、梦的升华作用(芭蕾舞、米开朗琪罗:男性躯体美),艺术的起源系于俄狄浦斯情结上。他解释文艺创作的原动力,总要追溯艺术家的早年经验,追溯艺术家幼年时期同父母的关系。 创作的心理过程,被他概括为:“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通常是童年时代的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作品本身展示出两种成分,最近的诱发场合和旧时的记忆。” 图腾与禁忌:“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都起源于俄狄浦斯情结。”,他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一文,详尽地分析了私生子达芬奇的童年的回忆如何曲折地表现了他对生母的依恋,以及这种恋母情结是怎样在蒙娜丽莎、圣安妮夫人和孩子、丽达、巴克斯等画中被表现为一种神秘的微笑的。,(2) 在艺术作品的心理内涵和欣赏心理方面,弗洛伊德同样竭力寻求隐藏于作品中的艺术家的欲望,作品中人物的隐秘心理和读者的无意识心理。 如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等。 他在三个匣子的主题思想一文中,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李尔王同希腊神话中的三女神以及有关的民间故事串连起来,找出它们的共同母题“母亲”,读者的潜在欲望 成人幻想 韦小宝、令狐冲;许仙;牛郎 可爱淘(1985-)那小子真帅 仙剑奇侠传:店小二李逍遥南诏国公主赵灵儿、南武林盟主林月如,3、贡献与与缺陷,弗洛伊德第一个把研究的视线转向艺术家最幽深的内心世界,把文艺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他揭示了人类精神和艺术心理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的一面,极大深化了人们无意识心理的认识。启发人们去重新研究人、认识人,对人性的多层次性、复杂性作深入的探讨。 文学白日梦、本能升华说为解释文艺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他几乎触及了艺术理论的所有方面。,必要的批评,(1)非社会学倾向 他的生物主义唯能论、泛性论,明显地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内涵。 (2)泛性论的极端化倾向 他无限夸大了无意识和性本能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缺乏普遍适用性,二 荣格与文艺心理学,荣格(18751961),瑞士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 1900年开始关注精神分析学,1907年成为弗洛伊德的忠实追随者。 于1912年后同弗洛伊德的关系发生破裂,并自创了分析心理学。 (analytical psychology),荣格同弗洛伊德一样,也承认无意识是精神生活的主导方面。 重大的分歧:荣格不重视无意识中的性内容。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中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反对过分夸大本能欲望的作用,也不认为无意识的主导方面是性本能。 他把无意识划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类。 “冰山理论”:个人无意识 “海岛理论”:集体无意识,荣格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 考古学和人类学兴趣 柏格森生命哲学、直觉主义 佛教参禅,1、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无意识的实质和结构的不同理解。集体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具有个人的和后天的性质。而荣格认为表层的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集体无意识,它是先天的、普遍一致的。 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理论主要依据临床医学实践,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假设则以人类学和考古学为依据。,某些图象在许多不同的文明民族、野蛮部落乃至儿童身上反复地呈现出来。花朵、十字以及车轮等图形所构成的图案。旧石器时代的罗西亚岩画上也有一种在一圆圈内加上十字的抽象图案。曼荼罗在每一种文化中几乎都有其影子,不但基督教的教堂内可以看见这种图案,就是在西藏的寺院里也可以遇见它。 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 所谓的太阳轮既然是产生在车轮还未曾发明的年代,也就不可能是任何外部世界的直接经验,而毋宁是某种内心经验的象征。,集体无意识:原始深层心理经验。 原型:先验心理模式。 原始意象:介于原型和具体的感性的意象之间。 原型是体,原始意象是用,二者的关系既是实体与功能的关系,又是潜在与外显的关系。 原始意象可以说是原型的摹本、象征、变体。 原始意象千变万化,而原型却是不变的。,艺术中的母亲原型人类寻求保护和得到养育的集体无意识 母亲原型变体:人间的母亲、大母神、女神阿佛洛狄忒、赫拉、圣母玛丽亚,乐园、天堂、圣耶路撒冷;教堂、城市或乡村、大地、树林和海洋;花园、田野、洞穴、泉水、深井、圣水盘;奶牛和野兔等温柔的动物。 共同指向:都意味或象征着养育、保持、帮助、献身和肥沃、丰饶等。,2、心理类型和审美态度,个性差异、心理类型 两大类型:内倾与外倾 内向:好思想,多愁善感,不好社交,戒备; 外向:长于社交,好冲动,勇敢乐观,但易受操纵) 哲学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艺术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乃至社会生活中政治家和理论家的对立,实干家和幻想家的对立都不过是两种不同心理类型和气质倾向的对立。 理智型与情绪型;技艺型与天性型;男性型与女性型 差异与互补:阿尼斯(男性精神中的女性特征) 阿尼玛斯(女性精神中的男性特征) 作家多为感觉内向型、知觉内向型,但又常常呈现出自己的反类型,内倾与外倾 抽象与移情:沃林格抽象与移情( 德W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年) 立普斯:主体生命情感外射;自我欣赏 东方的抽象艺术:压抑人的生命和情感 佛陀的火诫 空间信赖感;空间恐惧感 自信;友好;惊惧;可怕 外向、扩张;内向、逃避 荣格:抽象与移情的分别实质上就是内向与外向的分别 荣格还进一步探究了抽象与移情的无意识心理基础 主体的恐惧感;特殊的移情无意识深处的原始恐惧,3、贡献与不足,荣格第一个高扬了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作用,对艺术创作的动力进行了艺术发生学的深层追问,深化和拓展了艺术心理研究。 不足: 一是缺乏实践观点 二是过度强调生物遗传,忽视社会文化的积淀和裂变 三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解释带有神秘主义气息,有反科学倾向。,三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阿德勒(Alfred.Adler 1870-1937) ,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原为弗洛伊德的积极追随者,后创立个体心理学派。 一次争论。阿德勒认为这种忌妒心理是社会过分重视男性激起妇女争取平等地位的愿望而造成的。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分歧在于对有机体补偿作用的理解上。,1911年,阿德勒另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后改为个体心理学会。 此后,他在1912年出版的神经症体质一书中提出了他的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 由生物学定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自我心理学。 他认为弗洛伊德的元心理学主要局限于力比多和压抑的机械论概念,而他宁愿依据文化心理学的概念来探讨神经症问题。 他主要强调人的整体性,生活的目的性,选择、创造的能力和人的社会兴趣。他认为对人必须有整体的理解。,主要概念: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向上意志。 (1)自卑与超越 (2)生活风格 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创作动因,自卑与超越,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追求。 处在较为低下情境的人总要力求达到更为优越的地位,这种趋向在儿童身上就表露得极为明显。 初生婴儿期望受到关心和照顾,这是自卑情结的最初表露。 自卑感人人都有,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 器质性缺陷;社会性的挫伤; 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劣势,会使人产生一种内在驱力或动机要改善处境争取优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 追求优越补偿、过度补偿 阿德勒:“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这)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在阿德勒看来,艺术创造的动力就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 虽然阿德勒也同弗洛伊德一样,试图在艺术家的早期经验中寻究创作的原动力,但不同在于,弗洛伊德更为注意艺术家人格的分裂因素,而阿德勒则注重艺术家人格的整体统一性。 如果说弗洛伊德强调了艺术家过去的经验对创作的影响的话,那么阿德勒凸现了个人的奋斗目标(即未来)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意义。 “自卑感本身并非变态,它是改善人类地位的原因。例如,只有当人们感到他们的无知和需要预见未来时,科学本身才会出现;它是人类为改善他们的整个情境,了解周围的更多事物,以便能够更好地控制它们而进行奋斗的结果。实际上,我们人类的一切文化看来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生活风格,每一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的方式 生活风格就是指一个人早期的生活道路所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模式)。他认为,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他的生活风格。布迪厄:惯习 生活风格有健康的生活风格和错误的生活风格之分。 儿童在45岁时,生活风格就已经定型了。,出生顺序、最初的记忆和梦是生活风格的三个要素。 出生顺序:长子、次子、独子 最初的记忆:阿德勒5岁时患肺病 梦的分析:梦不能仅仅归结为性,通过分析人在梦中如何应对问题和筹划等,可以深入地了解人的生活风格。,美国心理学家、自我心理学之父埃里克森(19021994)的社会化八阶段理论中提出,人在成长或者说社会化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如果个人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危机,这种危机就称为认同危机。 自我认同感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四 拉康与文艺心理学,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04.131981.09.09),是当代最有影响精神分析学家。 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有着天主教传统的商人家庭,他在巴黎大学学习医学与精神病学,也学文学和哲学。后在巴黎圣安娜诊所任职,又任巴黎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1932年,拉康发表了博士论文论妄想狂精神病与个性的关系后,试图重新解释弗洛伊德的理论。 1981年,因肠癌逝于法国巴黎。,“回到弗洛依德” 拉康:精神分析学三阶段 拉康对无意识的新解释认为,无意识具有语言形式的结构,可适用于语言学的分析,赋予了精神分析一种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科学形式,对一切把无意识划为本能、动物性、非理性或心理原型的理论进行抵制。摆脱了与生物学的关联,文化视野,方法论革命 1930年代中期向自我心理学宣战 1961年,拉康被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开除 1964年,拉康建立面向公众的弗洛依德学院 1980年,拉康建立弗洛依德事业学院,与弗洛依德把无意识与生物机能相联系不同,拉康强调“欲望必须从文字上去理解”,将无意识解释为由语言所塑造的,形成于主体间关系的产物。“无意识就是他者的话语”。 从弗洛依德的生物主义到结构主义语言学 社会法则、个体欲望他者的维度、语言的维度 弗洛依德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