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 机电一体化技术(汽摩配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doc_第1页
项目七 机电一体化技术(汽摩配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doc_第2页
项目七 机电一体化技术(汽摩配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doc_第3页
项目七 机电一体化技术(汽摩配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doc_第4页
项目七 机电一体化技术(汽摩配设计与制造方向)专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本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一体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两年建设,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校企结合紧密、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特色鲜明、具有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对区域经济建设有较大作用、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专业。本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共需投入经费400万元,其中,软件建设经费为208万元,硬件建设经费为192万元,分别占52和48%。申请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其中硬件投入占47.5%。行业企业投入(来源:杭钢及企业)资金50万元,其他投入(来源:自筹)投入150万元。本专业具体建设内容及目标见表1所示。表1 数控专业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建设目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企一体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二年将本专业建设成温州和浙江省机械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特色专业。培养模式与中国南洋集团、中国瑞立集团、永嘉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企业合作建设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进一步完善校企利益互动机制,规范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组织与管理程序,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学院和企业成为责任与利益共同体,保障工学结合有效顺利进行。课程建设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与中国瑞立集团、中国南洋集团、永嘉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汽摩配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市级精品课程机械液压传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数控编程与操作、产品识图与绘图等课程;共建成省级重点建设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CAD、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等重点教材。教学团队提高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与企业合作培养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培养骨干教师2名、专业带头人1名、聘请20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引进培养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人,建成一支由20名专任教师、22名兼职教师组成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同类院校相同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实训环境院内: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技术研发和企业产品加工及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院外:校外实训基地增至20个;满足岗位综合能力教学、顶岗实习及教师锻炼需求。社会服务以专业资源为依托,培养温州市机械行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年均超过300人次;利用快速成型中心、先进制造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及技术攻关,年科技合作项目3项以上。与中国瑞立集团、杭钢集团和温州大统活塞水泵等企业合作,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到2013年培训人数达到600人次以上。学生质量毕业生的三证(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证书)获取率达99%以上,高级技能等级考通过率达到60%以上。利用学院的三大园区、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和科研中心等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本专业学生每年达到3-5名学生自主创业,申请院级创新科研项目2项,省市级创新科研项目1项。二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当中,制造业企业占96,企业生产总产值的95.4是制造业,浙江省93%的出口额是由制造业完成的。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到2020年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但所有这一切都将聚焦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005年11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2010年3月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当前,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为此,省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把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任务,在全省范围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围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两大产业领域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高技能人才数量以年均15以上的幅度增长,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将温州城市功能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了培养适合温州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工艺型、先进制造业专门人才,温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技术水平、培养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培养各类尤其是高素质技能操作人才,扶持重点示范制造企业,形成辐射和扩散效应,建设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整合和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营造温州市良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推动整个地区的制造业工程的发展。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温州中小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发达是温州经济的一大特色。据调查,2010年温州机械制造类企业有5000多家,总产值高达500亿元以上。近几年,我国国内汽车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温州的机械制造行业迅速崛起强大,温州已经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和销售基地。表2为6家温州机械制造厂家名单及2010年的工业总产值。表2 温州主要机械制造企业名单机械制造厂家名称总产值统计(亿元)中国瑞立集团18中国南洋汽摩集团7.2中国鑫田集团公司8温州冠盛汽车零部件集团6.7胜华波集团8.4虽然温州的制造业发展较快,但是为了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向高层次、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要以强劲的技术型人才作后盾。温州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根据现有制造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水平、人才结构来看,绝大多数是知识水平和技术较低、现代工业及制造业方面的知识技术薄弱的传统工艺型技术工人。随着机械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企业急需大量零部件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同时,由于企业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先进零部件数控加工设备,这就急需一大批能够操作、管理、维护先进生产装备的数控高技能人才。(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数控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包括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加工,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编程、工艺、使用、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据统计,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数控类高技能人员占企业人员的比例不足6%,而企业的需求超过16%。因此,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数控方向高素质技能人才。近日,本专业对温州市内近三十家企业的认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温州制造企业严重缺乏数控机床操作、加工设计等方面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现有人员学历不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对企业产品层次提升和企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因此,这些企业急需大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又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从事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温州人才市场最新调查,未来三年内温州地区需要数控方向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需求都在4000人以上。三现有基础数控技术专业于2005年开设,同年开始招生。主要为机械行业培养数控技术方面的的高技能人才。就业领域涉及各种机械制造企业。经过几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浙江省省级特色专业,共培养专业学生500多名,数控技术专业与其相关专业(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在校学生数共计2200多名。近三年数控技术专业招生和在校生情况见下表3。表3 近三年数控技术专业招生数量及报到人数年度200920102011招生数量(人)131157177报到人数124145166(一)基本信息数控技术专业现有师资条件、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与教材建设、教科研等情况见表4。表4 数控技术专业基本信息表序号内 容现 状1师资条件专任教师:17名(不包括公共课教师)兼任教师:兼职教师9人,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主“双师”素质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53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8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47.052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8个,实验实训设总值1165.404万元,面积10102平方米,生均设备价值28355元;课程实验开出率100,开设校内实训总学时1899,占总学时62校外:实训基地16个3课程与教材建设院级及其以上精品课程4门教材:主编或副主编规划教材6本,参编教材14本,自编教材8本4教、科研情况论文:近三年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一级2篇,二级核心20篇教、科研成果:获省教育成果奖三项,承担省、市思想教育类、科技局项目15项(二)课程体系改革情况几年来,根据制造行业技术发展需要及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数控技术专业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整合了三门项目式课程,其中公开出版的机械制图教材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液压与气动被列为国家职业教育重点规划教材。专业主干课程液压与气动、产品识图与绘图、数控编程与操作被学院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及院级精品课程。数控线切割教程机械cad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三)人才培养模式1.初步形成了“订单培养”、“校内产学研一体”及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数控技术专业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专业优势,推进“订单培养”。与中国瑞立集团、永嘉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温州大统活塞水泵有限公司等大型生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数控方向的高技能人才。近三年通过“订单培养”向中国瑞立集团、中国南洋汽摩集团、温州冠盛集团等企业输送数控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95名。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生产车间,采用“校内产学一体”及企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坚持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2.“三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从2006年开始推行“三证书”教育,将“数控编程操作中级工”、“国家CAD制图员”、“模具制作工”“特种加工技术”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训练,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四)毕业生能力通过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培养,逐步推进“三证书”制度,保证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数控技术专业各届毕业生三证书率平均达到99%,高级工合格率达60%。专业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屡创佳绩。2004年,专业学生王波等同学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浙江省赛区学生组数控车、加工中心第一名;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车第十二名,数控加工中心第十二和第十四名;2006年,机电专业学生罗明亮等获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个。此外,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在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以总分第一名成绩列全省同类专业毕业设计成绩之首。2007年,许亮亮、王日坤、余进远获得“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2008年,王凯、叶海港获得浙江省“华盛鑫泰杯”职业学院(校)二等奖,吕振华、余进远、范涛、徐王强四人获得浙江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二等奖,孙翠云、李小豹获“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汽机系学生有6个项目立顶。2010年数控竞赛以及2011机械设计大赛均有我校学生代表参赛,并获一、二等奖2010年数控竞赛以及2011机械设计大赛均有我校学生代表参赛,并获一、二等奖和浙江省第八届机械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2005年以来,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见表5。表5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项目2008届2009届2010届就业率%100100100签约率%98.498.898.9三证书率%98.910098.74 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一)建设思路专业建设要面向浙江省尤其是温州市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校企共建能反映数控新技术应用,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工生产线,实施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国内外进修,主持或参加教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建立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团队的结构;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科学安排顶岗实习,完善工学结合的考核与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素质教育体系。(二)建设内容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推进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生产一体化的有机融合,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突出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根据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其岗位及岗位群,从专业的岗位和岗位群要求出发,通过专业职业活动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能力,进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建设的重点将着重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同时注重专业建设对专业群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1基于校企一体教育流程的“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深化“三三制”,创建“订单培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及第六学期集中进行为期34周的“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与中国瑞立集团、中国南洋汽摩集团、永嘉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汽摩配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市级精品课程机械液压传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产品识图与绘图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课程;共建成省级重点建设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CAD、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等重点教材。工作项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实施过程的工艺要求以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为标准,多方位的构建工作项目的真实场景。结合学院 “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推行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学做一体的学习模式等三项改革,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三种能力,并将其落实到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中,实现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顶岗经历证书三证贯通。创建“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引进与开发项目相结合,创建数控技术团队,全面推进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与中国瑞立集团合作,在瑞立机电学院的基础上,再投资扩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集数控生产性实训、产品加工、企业职工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校中厂”。为学生创造“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机会,实现真正“零距离”就业。通过与中国南洋集团、中国瑞立集团、永嘉泵阀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学分顶替,以满足企业岗位能力为要求进行教学和管理,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至2013年,计划订单培养学生超过400人次。新增校外实训基地4家,总数达到20家。通过建设使之成为集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订单培养、教师实践锻炼及企业员工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厂中校”。实行在校外基地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继续引进企业项目为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积极引进企业项目,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结合学院引企入校联合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战略,建立瑞立机电学院数控生产培训基地。双方共同投资(流动资金、设备、实用技术、场地),双方派员联合建立管理机构及运行机构,并建立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工学结合运行的组织保障系统、过程监控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建立运行有效的实习基地,并建立实习基地信息库。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条件服务行业,以专业资源为依托,培养温州市数控技术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利用快速成型中心、先进制造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及技术攻关,与中国瑞立集团、中国南洋汽摩集团和温州大统活塞水泵等企业合作,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解决“三证融通”办法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和顶岗实习证书“三证贯通”,是实现我校“三三制”人才培养要求、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重要条件。职业证书以前主要通过考证前的集中4周时间培训,虽有成效,但临时突击,功底浅薄。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条件,按照“数控操作工”、“模具制作工”等工种技术考证要求,通过师傅带徒弟、工厂技术人员讲座和专题操作技能考核等方式,在工学结合期间,分阶段地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同时解决学生没活干就没事做的问题,明确技能考核目标,提高学生在工学结合中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内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2)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在“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校企责任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结合学院引企入校联合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战略,双方共同投资,联合建立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并联合建立管理机构及运行机构,建章立制。建立工学结合运行的组织保障系统、过程监控系统、绩效评价系统,建立运行有效的实习基地及信息库。加强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形成一套有实用价值的工学结合管理办法。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由企业派出专人和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注重过程管理和监控,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一整套制度和实施细则的管理办法。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校企合作双方建立了明确责、权、利的制度,建立了运行保障的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发挥学院品牌资源、智力资源和场地资源的作用,开展教学生产性生产;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生产资源、设备资源进行生产性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的“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目标改造课程体系,把教学、生产、考证融为一体。加强工学结合学生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建立组织保障系统、指导帮助系统、过程监控系统和绩效评价系统,将学生的顶岗实习落到实处,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2 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取得数控编程操作技能证、计算机等级证、国家制图员证书及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操作顶岗操作等证书,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1)开发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开发适应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项目模块化结构的具有高职创新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能力目标,形成三个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的教学,以校园文化、素质培养社团为依托,主要在课堂与社会实践岗位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按照“工学交替”方式,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数控技术能力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工厂和实习合作企业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根据数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机械产品加工、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在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学习结束后,完成数控编程操作技能证、计算机等级证、国家制图员证书及汽摩配企业顶岗等证书,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项目式、任务型、专业技能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图1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技能认证岗位能力训练课程训练场地基本素质和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综合能力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合作企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校内实训中心钳工车工制图员工学结合顶岗证书课堂社会实践素质培养社团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数控中级工机械产品制造机械零件加工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毕业综合训练数控机床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数学计算能力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和人生观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外文技术资料阅读、翻译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体育“两课”“两课”写作英语创新教育文化素质课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的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企业管理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机械零件设计与制造能力数控编程与操作能力电子线路焊接与调试、电工操作基本能力机械零件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电气控制能力机械零件测量、检验能力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电工与电子数控加工零件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术机械制图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图1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2)建设核心优质课程和配套教材 适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确定以汽摩配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械液压传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塑料模具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产品识图与绘图作为专业重点课程,重点投入建设,在未来的三年里,各重点课程将以省精品课程标准建设,实现课程资源上网络,同时,各重点课程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基础设施的特点,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教学单元设计、课件和试题库,注重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将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将专业技能考核与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课程与教材建设进度见表6。表6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进度表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及依托企业课程特色教材建设建设水平1汽摩配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戴乃昌、陶保健(瑞立集团)任务导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规划教材省精品课程2液压与气动王文深、卢成文(大统公司)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工学结合明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规划教材市级精品课程3产品识图与绘图余加红、阮家盛(南洋汽摩集团)模块化、课程综合化、工学结合明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重点教材院精品课程4数控编程与操作周章添、周承雄(光明机械公司)典型机械加工案例教学,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工学结合重点教材院精品课程(3)建立课程管理和评价标准,确保课程有效实施 为保证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实施,建立适合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结合课程体系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标准,强调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全面、多元及可操作性,强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主要工作为:根据课程体系改革要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制订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教学要求。建立产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标准,适应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检测与评定的需要,确保课程教学实施的质量。建立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标准,以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为内容确定课程考核点和考核方式。(4)建设进度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进度见表7。表7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现有基础目标与验收要点 负责人:王文深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数控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了工学结合试点目标:1.完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2.开发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1.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及优化的相关资料;2.工学结合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目标:1.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2.优化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1.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及优化的相关资料;2.工学结合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3.2009级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和相关佐证材料。重点建设课程汽摩配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行业、企业专家的支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目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2教材、教案、课件、辅导材料、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上网;3.申报省级精品课程;4.修订教材等;5.课程改革年度总结。目标: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验收要点:1通过省级精品课程验收;2项目课程教材正式出版;3.课程建设成果及总结。液压与气动行业、企业专家的支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目标:建设成市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2教材、教案、课件、辅导材料、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上网;3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并通过验收;4.修订教材等;5.课程改革年度总结。目标:市级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建设 。验收要点:1项目课程教材正式出版;2.课程建设成果及总结。产品识图与绘图行业、企业专家的支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目标:建设院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2教材、教案、课件、辅导材料、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上网;3修订教材等;4. 完成实训教材编写 5课程改革年度总结。目标: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并通过;2.项目课程教材正式出版;3.课程建设成果及总结。数控编程与操作院级精品课程,行业知名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目标:建设院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2教材、教案、课件、辅导材料、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上网;3修订教材等;4.课程改革年度总结。目标:院级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建设 。验收要点:1项目课程教材正式出版;2.课程建设成果及总结。(6)建设资金预算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资金预算见表8。表8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中央财政投入(来源:中央财政)行业企业投入(来源:合作企业)其他投入(来源:自筹)合计12年13年12年13年12年13年专业课程建设1.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3310.521.5112.汽摩配零件数控车削加工43.5112.52143.液压与气动23.51.512.51.5124.产品识图与绘图33111.51.5115.数控加工与编程89439740合 计20228.56.517.513.5883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备“双师”素质、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与企业合作培养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培养骨干教师2名、专业带头人1名、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达到20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引进培养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人,建成一支由20名专任教师、22名兼职教师组成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1)专任教师队伍至2013年,使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0人,考虑老教师退休因素需引进教师7人。计划引进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2人。(2)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或引进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1名。以机械设计制造、数控设备维护、机械加工设备等技术方向为纽带,通过政策激励、下企业锻炼、国内外进修、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教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多种培养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新增“双师”素质教师10人,建设期满有19名教师具备“双师”素质。(3)专业带头人使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总数达到2人。选拔1名教学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技术项目开发、出国培训等途径培养成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应掌握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运筹、统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理论水平高,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能对行业开展技术合作、咨询或培训,具有行业或企业工作经历,有独立开发产品能力和科研能力;能承担本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能够指导骨干教师。(4)骨干教师除引进骨干教师1人外,培养骨干教师1名,使骨干教师总数达到3人。其中,机械制造方向、数控加工、数控维护维修方向各1名。重点培养2名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国内外考察,主持或参加教研课题、精品课程建设;到中国瑞立集团、华中数控等公司参加技术培训;承担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赴企业挂职,锻炼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能开发新产品,并将企业案例、工艺等反馈教学,充实教学的实战性;培养一支视野开阔、掌握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模具设计制造、新型材料应用、液压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行业内技术专家,课程建设专家。 (5)青年教师通过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所有青年教师都参加数控机床操作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教师个人和专业“双师”结构情况,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和专业主攻方向分组,有选择性地进行数控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测试技术、液压技术及电工电子控制系统应用等专向的培养。积极参加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建立每工作2年,下企业锻炼半年的制度,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保持教师与企业的紧密联系。(6)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从校外实训基地等企业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到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整体实力和水平。做好兼职教师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兼职教师参加专业相关教学教研活动,适时召开兼职教师工作会议,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合作开发专业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和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实训项目,发挥他们丰富的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经验的优势。经过2年的建设,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达到22人以上。(7)建设进度数控技术专业资队伍建设进度见表9。表9 师资队伍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现有基础建设总体目标目标与验收要点 负责人:周章添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专任教师现有17人达到20人目标:增加专任教师2人。验收要点: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高职称骨干教师1人。目标:增加专任教师1人。验收要点: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骨干教师1人。专业专业带头人现有1人达到2人目标:增加专业带头人1人。验收要点:引进或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现有1人达到3人目标:增加骨干教师1人。验收要点:培养高职称骨干教师1人。目标:增加骨干教师1人。验收要点:1.引进高职称骨干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现有9人达到19人目标:增加双师型教师6人。验收要点:3人到企业实习,3人到中国瑞立集团挂职,并获得行业企业相应证书。目标:增加双师型教师4人。验收要点:2人到企业实习、2人到中国瑞立集团挂职,并获得行业企业相应证书。青年教师现有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人达到14人目标: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验收要点:2人参加学院教学基本功比赛,1人取得数控操作相关技术证书,2人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横向课题或学院课题,2人参加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验收要点:2人参加教研课题,1人取得模制造工技术证书,2人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横向课题或学院课题,2人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兼职教师现有9人达到22人目标:增加兼职教师7人。验收要点:兼职教师数达到16人。目标:增加兼职教师6人。验收要点:兼职教师数达到22人。(8)经费预算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见表10。表10 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预算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中央财政投入(来源:中央财政)行业企业投入(来源:合作企业)其他投入(来源:自筹)合计12年13年12年13年12年13年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46211216骨干教师33231113双师教师培养23211110青年教师54122216兼职教师21100.50.55合 计1617875.56.5604.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与中国瑞立集团合作共建瑞立机电学院,建成能完成机械产品生产,反映当代生产一线新技术应用水平,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新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即“校中厂”。基地具有“教室与企业现场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实现校内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通过实训室改造、新建,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形成一批共享性强、辐射面广、贴近生产的实训基地。在建设期内,力争使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示范性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前提下,校内实训基地要发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新技术应用研究、教师实践锻炼等功能。(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实践“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规范产学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和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双赢,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加大顶岗实习的实训力度,使学生学习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衔接。在中国南洋汽摩集团、中国瑞立集团、永嘉泵阀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浙江欧迈特减速器公司、温州大统活塞水泵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新增校外实训基地4家,总数达到20家。通过建设期建设,使这些基地成为集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教学、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及企业员工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厂中校”。(3)建设进度数控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见表11。表11 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表 建设内容现有基础目标与验收要点 负责人:戴乃昌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先进制造实训中心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台虎钳、线切割等目标:制定建设计划,购买大型数控加工中心1 台,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验收要点:大型数控加工中心1 台,年培训人数50人。CAD/CAM机房计算机及造型与仿真加工软件目标:购买CAD/CAM计算机60套,购买2套专用软件,制定建设计划,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验收要点:AD/CAM计算机60套,2套专用软件,年训练人数达200名。数控维护维修实训中心目标:购买数控维护维修实验台及其配套设备,制定建设计划,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验收要点:数控维护维修实验台及其配套设备,编写实训教材1本,年训练人数达150名。(4)建设资金预算数控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见表12。表1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中央财政投入(来源:中央财政)行业企业投入 (来源:合作企业)其他投入(来源:自筹)合计12年13年12年13年12年13年数控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先进制造实训中心6046106CAD/CAM机房203050数控维护维修实训中心152136小计80157621192数控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见表13。表13 校企合作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中央财政投入(来源:中央财政)行业企业投入(来源:合作企业)其他投入(来源:自筹)合计12年13年12年13年12年13年校企合作“厂中校”配套软件建设66341121合作企业与校企协作工作组121.5110.57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111.510.60.45.5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211.51.50.506.5合 计10107.57.53.11.9405.社会服务(1)建设内容以我院新型材料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中心为依托,开展社会技术服务,为温州市机械制造及其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和良好的机械零件性能检测设施,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向企业提供先进制造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使温州市机械制造及其相关企业的生产及设计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同时向企业输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后备力量,为企业培训高层次人才。表14为我专业与部分企业 2012-2013年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意向统计表表14 2012-2013年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意向统计表序号企 业 名 称合 作 项 目1瑞明集团有限公司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2浙江华大铝镁业有限公司高性能变形铝镁锰钛合金的技术研发与应用3温州启迪铝合金制品有限公司镁合金汽车件表面高润湿性纳米复合膜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4中国立峰集团摩托车新型高性能过共晶AL-SI合金气缸体的开发研制5温州市万马汽车空调有限公司镁合金铸件半固态流变成形工艺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6温州顺尔达管件设备有限公司1.高性能金属弯头管件冷推成型机的研发2.金属弯头管件冷推成型模具洁净热处理技术的研究7中国瑞立集团合作办学培养数控加工人才9温州天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耐磨技术开发10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新工艺的开发12乐勤汽车配件(瑞安)有限公司铸锻联合新型汽车零部件技术的开发13温州大统活塞水泵公司内燃机活塞加工专用数控机床整合专业资源,建立数控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广开专业对社会服务的渠道,完善服务机制,扩大专业对社会的贡献度。专业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及专业社会服务计划见表15和表16。表15 专业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建设时间主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