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茶文化概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基本精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即主张天人的调谐和有机统一;二是尚中贵和的基本精神,即不偏不倚,用宽容、和谐的心态待人处事:三是厚生爱民的人文传统,即强调丰富生活,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中华茶文化是一个雅俗并存、纷繁多样的复杂体系。其基本精神则是指在这个体系中能够反映体系文化基本特征,有利于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发展并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尚中贵和的基本精神和厚生爱民的人文传统。认识或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人们把握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发挥中国茶文化的人文教育作用以及推动中华茶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 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层次上来讲,中国茶文化可以包括四个层次的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由于中国人种茶、饮茶的历史的久远,所以中国茶文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非常久远;二是中国茶文化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进,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首先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追溯历史,可以看出,茶在中国被作为饮料的历史也远溯至春秋战国时代,而有可靠文献记载则是始自秦汉时期。当然,茶的最初发现与利用比这要早得多,相传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由于古代“荼”字和“茶”字通用,所以这其中的“荼”可能就是后来的“茶”。也就是 说,中国人饮茶和使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期,足可见其历史的久远。到了春秋时期,史书中对于茶和饮茶的记载就更多了,在尔雅中有“损,苦茶”的记载,由于尔雅是周朝的大臣周公所作,所以可以推断,当时茶叶已经在周王朝的宫廷中存在了。到了汉代,茶叶已经开始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了,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来说明,汉代文学家王褒,在其所作的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之语。这份僮约实际上是一份买卖奴仆的合同,在合同中规定了被买卖的奴仆的工作之一就是买茶、煮茶和清洗茶具。足可见饮茶已经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了。另外在众所周知的长沙马王堆东汉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一箱茶叶,而在湖北江陵之马山的西汉墓葬中也发现了一箱茶叶,其历史比马王堆汉墓还要早。由于汉代视死如生, 实行厚葬之风, 所以在要在墓葬中尽可能的复制死者生前的生活环境。因此,汉墓中茶叶的存在,也说明当时,茶叶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到了魏晋时代,随着文人士大夫“清谈”之风的兴起,饮茶也逐渐从日常的解渴消暑转变成为一种文化活动,中国茶文化的雏形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因此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 2 文人与茶 茶叶本身,只是一种日常的饮料,而能够上升成为一种文化,除了与中国人饮茶的历史久远有关,更是和中国古代文人喜好饮茶、提倡饮茶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文人的大力提倡,才使得茶从一种普通饮料上升成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进而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的文人都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偏好。 追溯历史,汉代史籍中已经开始有文人饮茶的记载。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一本杂字书凡将篇中,记载了二十多味中草药,其中一味叫“诧”,指的就是茶。另据有关史籍记载,汉帝曾到江苏宜兴的茗岭招收学童,进行种茶技术培训;名士葛玄,曾在浙江天台山设“植茶之圃”,辟园种茶。这些史料,向人们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汉代文人开始关注和饮用茶叶,饮茶已成为一种高雅时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的兴起,当时的上层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品茗赋诗以逃避现实。茶遂成为不可或缺之物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已成为一种社交礼仪,并为一些文人雅士用来象征养廉、雅志、修身的美德。晋中兴书中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谢安来陆家拜访,陆纳对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的接待简单到“所设唯茶果而已”。与此同时,文人雅士们还把茶事纳入的文学作品之中。张载登成都楼、左思 娇女诗、孙楚 出歌、王微杂诗之中都有关于饮茶的美妙诗句。显然,这一时期饮茶风气的推广和茶文化萌芽的出现,往往得益于崇尚清谈的文人。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座高峰。茶圣陆羽所撰了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茶经构筑了一个气度恢宏、体系完备的茶文化体系,极大地推动了茶饮风习的普及和饮茶艺术化过程,使唐代成为一个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然而,唐代“茶道大行”,除茶圣陆羽的推动以外,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推波助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最有文化、最有艺术品味的群体,文人士大夫阶层把饮茶视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不断地雅化茶事,从而形成了以“品”为主体的饮茶艺术。当时许多朝中重臣都喜好茶事。而在唐代诗人中,醉心于茶事,有茶诗传世者,也为数不少。其中的许多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家,如李白、自居易、皮日休、陆龟蒙、杜牧、刘禹锡、柳宗元、温庭筠等等,他们皆有饮茶之佳作传世。 进入宋代以后,虽然茶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茶事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把饮茶当作一种高雅的生活艺术,引领茶文化潮流,规范茶文化发展方向的群体,依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宋代文人对品饮艺术的追求和饮茶的风习与唐代稍有不同,唐代文人品茶,有固定程式,侧重于烤、碾、煮、分、酌等方面技艺,而宋人则注重品茶过程中的情趣和韵味。追求品茶过程中的自我表现。因为,茶所体现出的那种宁静淡泊、深邃雅致特性,与宋代文人的追求悠远意境和内省雅致的时代心理极为相契。文人士大夫们在饮茶的同时,着力营造一种优美、雅致、和谐的品茗氛围,在这种艺术氛围中陶冶心性、观照自我,同时不断地推进饮茶艺术化的进程。宋徽宗大观茶论对宋代文人热衷茗事、竞相从事斗茶做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大文豪苏轼,对茶史、茶典故、茶之功用都颇有研究,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茶叶诗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专门撰写了论述煮茶用水的大明水记,还写下了大量关于饮茶的诗歌。林遗、王安石、梅尧臣、范仲淹、陆游等众多文人墨客,也留下不少咏茶的诗词歌赋。因此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浓浓的文人茶情。 从明初起,散茶逐渐占据了统摄茶坛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简便异常的散茶瀹饮法取代了唐宋时期繁琐的煎茶法,人们在品尝到茶之自然、纯朴、甘芳之风味同时,能够通过饮茶怡情悦性、雅志修身。同时,明代是中国文人撰述茶书数量最多的一个朝代现今存世的明代茶书有三十多部。在明人的诗歌作品中,也有不少咏茶的佳句名篇,如高启、王世贞、文征明、徐渭、袁宏道、汤显祖等都有关于茶的作品,尽管明代文人的作品大都不能和唐宋时期的名家大作并列,但是明清时期简约茶风的形成,离不开明代文人们所创立的茶文化理论 清代继承了明代茶文化中简约、雅致的茶风,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曹寅、 厉鹗、丘逢甲、连横等,都有相当数量的茶叶诗词传世这些充分显示了清代,饮茶在文人生活中极端的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唐代“茶道大行”的繁复,还是宋代的饮茶的雅致精巧,亦或是明清时代的简单而淳朴的简约茶风,都说明历代文人对于饮茶的喜爱对于历代文人来说,他们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茶永远是他们的喜爱,同时,茶永远是他们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3 新时期茶文化的传播方式 新时期茶文化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的传播,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茶的价值使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 一 ) 茶市场 茶经济、茶文化的发展史证明,茶经济的发展是茶文化得以繁荣的基础;反过来,茶文化的繁荣也极大地促进了茶经济的迅速发展,茶叶市场的经营内容、范围也不断扩大。走进茶市场,阵阵茶香扑鼻,浓郁茶文化氛围呈现。不仅国内茶商云集,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茶商也来交易。很多城市都已成为集购物、观光、 旅游于一体的茶叶、茶具、茶诗书画集散地,这道亮丽的风景已经成为弘扬我国茶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 二 ) 茶艺馆 茶艺馆布置古雅、朴实,环境幽美、清静,既是茶客品茗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文人骚客雅集挥毫的好地方,更是亲朋好友聚会、商界人士洽谈生意的好场所。体现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茶艺馆,凸显了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大都市的迷人风情,城市的个性与品位浓缩到一个个别致的茶艺馆中。随着建国 6 0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部分城市已从过去的“饮茶”、“斗茶”、“品茶”,演变为“叹茶”;从过去的老汉饮茶,发展为“男、女、老、少”齐品茶。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茶文化的有力推动,使茶艺馆也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 三 ) 茶会展行业 会展业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所汇聚的巨大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被誉为城市经济的“助推器”。例如广州展会的成立,多次创造了展位面积大、参展人数多、茶文化氛围浓、茶贸易成交额高、游客反响强烈的良好效果。目前,我国茶会展业,已成为会展行业中的一个亮点、一支具有潜力的生力军。茶会展在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拓展了会展业的发展空间,丰富了其内涵。 ( 四 ) 茶贸易 自从我国部分城市的茶促会成立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茶文化活动和举办国际性茶文化节、茶博览会,用具体生动的事实,展示了我国人民热情好客、公平交易、诚信经商的良好形象以及交通方便、设备先进、电信发达、法规完善等良好经商环境,把我国茶业推向国际市场,有力地促进了茶贸易的繁荣。不少国内外客人远道而来进行茶业、茶具、茶家具、茶诗书画、茶音像制品交易,购买他们喜爱的茶商品;而且,随着茶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茶的作用、好处,特别是茶对清心、健体的独特功能了解的越来越深人,对饮茶的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广泛,要求越来越高。爱茶者、嗜茶者、买茶者的增多,茶叶消费量的增长,给我国茶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 五 ) 茶文化旅游业 近几年来,我国茶促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把旅游景点的经营与弘扬茶文化结合在一起,开辟了多条线路的茶文化旅游,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服务品牌。目前,茶文化旅游项目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青睐。如第一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就推出了会内的广州茶文化景点一日游和会后的粤北、潮汕、梅州茶文化景点三日游;在第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又推出了广州茶文化白天之旅及广州茶文化晚上之游的活动。这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广州地区旅游事业的兴旺,同时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目前, 喜爱自然生态旅游,实地欣赏茶园风光,到茶园学习茶知识,到茶艺馆感受茶文化,已开始成为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中兴起的新时尚。而前来这些茶文化景点旅游的海内外人士也越来越多,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 4茶文化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 一 ) 以茶待客,彰显中华传统美德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以茶表敬意”,古时候的人们,已经将敬茶当做是主人对来访的客人表示欢迎与尊敬之意,而人们还研究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敬茶礼仪,展现主人的好客之情。可不要小瞧了奉茶之道,这以茶表敬意的讲究可不少。俗话说:酒满敬客,茶满欺人。对于奉茶之道,古人也提出了许多要求: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在敬茶时,主人将这些“讲究”做好了, 才不会出现令双方感到尴尬的局面,主客之间的氛围才能更加融洽 。 除了“客来敬茶”,人们还经常用茶来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与交流。南宋时,临安(现杭州) 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今日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 二 ) 以茶会友,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 古时文人们喜爱以茶会友、以茶兴艺。文人们相邀志同道合者共品香茗,看着清冽的汤泉中叶芽舒展,文人的心境亦平展夷畅,此时将天地之甘露入肠。清心涤性,臻至物我两忘之境,茶助诗思,往往会有传世佳作产生。从唐宋时期开始,饮茶风尚盛行,茶的圣洁与清芬,成为文人馈赠之首选,而收到茶礼的文人,辄兴奋莫名,挥毫赋诗,增加了友人间的情意。以茶为礼、为寿,甚至兼馈煮茶之水,气醇风清传承至今。相传唐人刘禹锡以菊花粉和萝卜换自居易的六班茶;“扬州八怪”之 的茶仙汪士慎以乞水图换焦五斗的雪花水;清人厉鹗以一部宋诗纪事换大恒禅师的龙井茶留给文坛茶史连绵佳话。 ( 三 ) 经茶主媒,增添一份喜庆的色彩 茶曾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重要的聘礼,谓为“茶礼”。周代以来融人婚姻聘礼的茶与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望和求吉心态相一致,这是茶礼风行的最根本原因。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古人对于对茶树生态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故又称茶树为“不迁”,视茶为至性不移的象征,故行聘用茶。非取其经济的或实用的价值,而是以茶的特性暗寓婚约一经缔结,便铁定不移,绝无反悔。故女子已许嫁于人,就称为“已受过人家茶礼”。女家便有信守不渝的义务,也是男家对女家的希望。在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的情,有作礼物的,但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 , 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居住在苍山脚下的白族同胞,从订婚到结婚这段时间,他们都必须以茶代礼,而且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对前来闹洞房的人,新郎新娘都要一一敬上三道茶。第一道称“苦茶”。第二道是“甜茶”,第三道叫“回味茶”。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着生活的甘苦及主人的美好情意。 (四 ) 以茶代酒,文明交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茶在人际交往的连接带上具有其他媒介所没有的润滑作用。在人际交往中,见面递烟、来客端茶、用餐“干杯”,几乎成为我国老百姓的习俗。烟酒茶,虽然都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但烟对于人们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酒与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料,虽都在人际交往方面发挥着作用,可两者之间仍存在着明显 的差别。过去人们相聚,不论是工作上的应酬。还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聚会,酒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氛围,而酒可以满足这种需求,餐桌上觥筹交错,人们之间的关系瞬问就被拉近了,可“酒逢知己千杯少”,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喝多了,所以因酗酒闹事,伤人伤己的事例比比皆是。有的人因为贪杯,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酒带给人浓烈之感不同,它让人们体味到的更多是淡雅,宁静之感。再加之身处于宁静的茶室之中,更能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这就为人们的交流增强了和谐的氛围。不论是多年不见的老友相聚,还是工作上合作伙伴洽谈生意,点上一杯香茗,嗅着茶散发出的缕缕清香,以一颗平和之心,更能加强彼此的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彼此的合作。而且,饮茶不仅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负担,还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不会产生如饮酒所带来的那些负面影响。这说明酒与茶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不一样的行为取向,二者之间区别甚大。“茶为韵清常注盏, 酒因气烈再添杯”,这句联语也反映出两种饮品的不同作用。提倡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基础,饮茶文化就可以构建这种氛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将饮茶作为他们和家人、朋友、同事及陌生人交往的途径,饮茶并没有因为人们交往途径增多而被人们放弃,而是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有日趋重要的趋势。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在通过茶文化促进人际交往的 同时,也不断发展传播着我们的茶文化。茶文化必将推动我国的和谐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5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修养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以此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具有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社会功能。 素质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真空器件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拍卖行业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考核试卷
- 玻璃制品超声波焊接机考核试卷
- 洗衣机械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考核试卷
- 石膏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手持设备按键故障修复考核试卷
- 水产罐头产品创新设计与消费者需求考核试卷
- 《三袋麦子》课件-2
- 动物产科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潍坊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 2022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
- 《篆刻基础》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宁波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数据中心通风设备拆除施工方案
- 博物馆布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养殖工人合同范本
- 体育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汽车吊起重吊装方案-(范本)
- 房地产售楼部营销中心开放活动策划方案
- 矩形的判定公开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突出火灾风险和检查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