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式版.doc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式版.doc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式版.doc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式版.doc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式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难点1、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2、情与景的自然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二、作者生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v 文学全才:欧苏(散文)、苏黄(诗)、苏辛(词)v 书画家、厨师、药理学家、茶学家v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世间书”v “尸骨”未寒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轼22岁中进士。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正是这苦难的人生经历使苏轼深刻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他对接踵而来的苦难并非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除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力,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成为了文学史上一座永远的文学高峰。三、解题念奴娇词调,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谓“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因天宝间著名歌女念奴得名,后用为词调名。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于是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上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挑战,为词坛注入一股“雄风”。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47岁的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 吊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点明此词的内容,是一篇怀古之作。四、全班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五、字词掌握1、字音故垒( lei ) 公瑾( jin ) 纶巾( guan ) 樯橹( qiang lu ) 酹江月( lei )2、 通假字早生华发 “华”通“花”,花白的(头发)。一尊还酹江月 “尊” 通 “樽”,酒杯。3、 古今异义: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4、 词类活用: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烟一样六、文章分析全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阕写景,描绘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 ,下阕怀古抒情,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1)分析上阕1、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朝东流去,滚滚浪花冲走了,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之景,用意起兴。面对滚滚波涛,词人触景生情,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不禁引起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这句既写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尤其是“淘”字在此处显得尤为巧妙:v 淘:冲走。v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表达出了历史的推进: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都被卷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回。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长江东流象征着历史的推进,长江一路滚滚东流,一去不回,历史的运动规律也正是如此,所有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浪淘尽”把“大江”和“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引发出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向往。v 开篇江山、历史、人物,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象恢弘,奠定全文豪迈基调。2、故垒西边,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战场)。这一句作者继续怀古,作者借助联想通过对赤壁的地理位置和赤壁之战的英雄人物周瑜的述说,从而自然而巧妙的把读者引到对三国战事的回忆之中,进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为下一句描写赤壁之景的雄奇壮丽埋下伏笔。3、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天空,汹涌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这一句正面描写赤壁之景,短短十三个字,便从形态、声音、色彩 三方面生动的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雄奇壮丽的景色,那么,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乱石穿空:这一句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赤壁雄奇险峻的形态。v 乱:岸边山岩之险怪 。v 穿 :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惊涛拍岸:这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下江水的气势夺人的声音。v 惊:江水之汹涌 v 拍:惊涛与江岸搏击的力度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对偶)卷起千堆雪:这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下滚滚江水如雪之白的颜色。v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而用“千堆雪”比喻浪花,形象真切,可谓有声有色。这句正面描写赤壁,作者抓住乱石、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寥寥数笔勾画出其雄奇壮丽景象,实写赤壁雄奇险峻之景,却是暗写当年赤壁之战惊心动魄场面和英雄雄姿,这里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感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为下阕英雄人物出场渲染环境,为歌颂英雄人物作了铺垫。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美如画卷,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这一句作者从神游中回到了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之水而永远流逝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词人自己。此句,承上启下,由景及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周瑜的即将出场做好铺垫。总的说来上阕情感是慷慨激昂的。(2)总结上阕:v 上片作者的视野开阔,情调慷慨激昂,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赤壁之景描绘得宏伟、 壮阔、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气象恢宏。v 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烘托渲染气氛,作好铺垫。v 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体现了作者豪放的词风。(3)分析下阕下阕由“遥想”领起六句,“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作者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最后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闷和感慨。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用典:周瑜) 遥想周公瑾当年,小乔刚刚嫁给他的时候,帅气英俊。“遥想公瑾当年”,周瑜,子公瑾,这里作者没有直呼其名,而称其字,表现了作者对周瑜的尊敬、亲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渴慕。 “小乔初嫁了”,这一句说明周瑜婚姻美满,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因该是老乔了才对,这里作者却说小乔“初嫁”,这是为何?:新婚燕尔,说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还很年轻,突出地表现周瑜才华横溢、少年得志的形象。:小乔是江东美女,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出周瑜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周瑜如此年轻便得到重用立下千古伟业,这是因为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妻,所以孙权既是周瑜的上司又是周瑜的姐夫,因此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是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因此,作者渴望像周瑜一样被信任被重用。2、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水军战船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熄灭/消失了。这一句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手法,借“羽扇纶巾”指代周瑜,表现了周瑜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樯橹”指代曹操的水军战船,“灰飞烟灭”夸张式地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从容沉着、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慨。作者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目的是抒发自己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3、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果周瑜此时此刻神游到这赤壁古战场,一定会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至于过早地生出白发。此句表达了作者及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年近半百,却毫无作为,年华空逝,相比之下,无限感伤和苦闷。情感也由慷慨激昂转入苦闷惆怅。5、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像梦一样,(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吧,和我一醉方休! 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还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情感渐趋平静旷达。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识的?参考答案一 自我安慰之词,欲倾诉苦闷。 人之常情。 对比而发,奋发向上的表现。 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虽然遭受贬谪巨大打击,但并未表现隐退或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句,不过是他向江月倾诉苦闷的自我安慰之词,他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眼望奔流而去的江水,慨叹人生韶华易逝也是人之常情,况且拿自己与古代英雄比较,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喝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拔形式。参考答案二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盲目地自暴自弃、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情感也由苦闷惆怅渐渐趋于平静。我认为最后一句包含以下三层含义:v 人生像梦一样短暂而美丽,美好的事物总是可望而不可即,懂得珍惜所拥有的才最可贵。v 人生像梦一样变幻多端,因此凡事要看得开,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v 人生不等于事业成功,名利双收,不要让人生为名利成败所牵绊,只有随时随地对生命本身保持热情,对人生不抛弃、不放弃、不强求,才能真正做到享受人生,并最终赢的人生。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七、艺术特色v 内容: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v 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