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七章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七章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七章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七章方药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方药基础,教学目标,掌握中药的性能、煎服方法。 熟悉中药的功效、方剂组成原则 了解中药的分类功效适应症,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第二节方剂的知识 治疗八法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剂型,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基本知识,中药概述: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运用传统中国医药理论,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中药。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而以植物最多,故有“本草”之称。,一、药物采集与贮藏,采集 动物: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 植物:用药部位不同而不同 矿物:全年皆可采挖 贮藏 防虫防鼠防霉、变色、泛油、 防气味散失、融化粘结、潮解风化变质。,二、中药的炮制,炮制又称炮 按照临床用药的需要及药材的性质,采用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 (一)炮制的目的 1.纯净药物、剂量准确 2.减低毒性或不良反应,保证安全 3.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 4.改变性能功效,适应病情、扩大应用范围 5.便于制剂和贮藏 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二)炮制的方法,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类: 1.修制 (1)纯净处理、(2)粉碎处理、(3)切制处理 2.水制 (1)润、(2)漂、(3)水飞 3.火制 (1)炒、(2)炙、(3)煅、(4)煨、 4.水火共制 (1)煮、(2)蒸、(3)淬、(4)炖 5.其他 制霜、发芽、发酵,三、中药的性能,四气,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味不同,作用就不同。,五味作用归纳,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 升指上升、升提。 降指下降、降逆。 浮是升浮、上行发散。 沉是重沉、下行泄利。,升降浮沉,就病位而言,应顺其而治。 病位在表、在上者宜发散升浮不宜沉降。 病位在里、在下者宜沉降不宜升浮。 就病势而言,应逆其而治。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升降浮沉,味属辛、甘、淡,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升浮。 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沉降。 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多升浮。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的药物多沉降。,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如: 辛归肺经 麻黄 甘归脾经 酸归肝经 苦归心经 酸枣仁安神 咸归肾经,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二、中药的用法,(一)配伍 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药物配伍关系总结为用药“七情”,中药配伍关系,中药配伍,单行:仅用一味药治疗疾病。 如人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证。,相须 两种以上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原药功效。 如石膏配知母能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相使 一药为主,余药为辅,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中药配伍,相畏 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姜配半夏可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相杀 一药物能减轻 或消除另一药物的 毒性或副作用。 如防风可解除砒霜 之毒、绿豆能杀巴 豆毒等。,中药配伍,相恶 一药可使另一药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莱菔子与人参同用,人参的补气作用则被莱菔子消弱。,相反 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细辛反藜芦等。,中药禁忌,(二)用药禁忌 1、配 伍禁忌:主要指相反药物的禁忌应用。如人参不能与五灵脂相配 2、妊娠用药禁忌: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止妊娠及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如慎用活血化瘀的药物(牛膝、红花、大黄);禁用药有毒及堕胎药(水银、砒霜、莪术、水蛭),中药应用,3、证候禁忌:由于药物有药性、功效的不同,临床使用有所禁忌。如便烂禁用泻药,出虚汗的禁用发汗药等。 4、服药饮食禁忌: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也称“忌口”,用药禁忌,妊娠禁用药: 斑蝥、水蛭、虻虫、巴豆、牵牛、麝香、三棱、莪术、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砒霜等。 慎用的药有: 川芎、牛膝、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枳实、附子、大黄、干姜、肉桂、天南星等。,中药剂量,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 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1)药物的性质 (2)剂型和配伍 (3)病人情况。(病情、体质、年龄),中药的分类,据药物功效和主治不同分为十八类 解表药 、清热药、泻下药、 祛风湿、芳香化风湿、利水渗湿药、 温里、理气、消食药、 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平肝熄风药、开窍药、 安神药、补虚药、 收涩药、驱虫药,五、常用中药方剂,一、解表药 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部分具有利水消肿、透疹、止咳平喘、止痛消疮作用 主要适应证- 邪在表的病证(表证) 外感疾病的初期邪在表的阶段; 水肿、疮疡初期,见有表证者; 麻疹将透未透时,或透发不畅者。,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性味功效】 辛温、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适应证: 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常用药:麻黄、桂枝、白芷、生姜、细辛 注意事项:不宜久煎,以周身汗出为宜,中病即止;有失液伤津汗出者慎用,辛 温 解 表,生姜,【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 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应 用】 1、风寒感冒。轻证(单煎加红糖或葱白) 2、胃寒呕吐。 3、风寒咳嗽。配半夏。 4、解毒: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捣汁服用,葱白,【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 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 【应 用】 1、风寒感冒:轻证。 2、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 3、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解表药辛凉解表药,【功效】 发散风热、发汗力缓和 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温热病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 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柴胡、蝉蜕,辛凉解表,二、清热药,定 义:凡以清泻里热作用的药物。 适应证:高热烦渴,面红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数 分 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性味】甘寒 适应证:温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烦躁、汗出、甚至神昏谵语, 脉洪大。 常用药 :夏枯草、石膏、知母、竹叶、栀子、决明子、,夏枯草 清热泻火,【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 效】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应 用】 煎服,1015g,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 2、瘰疠瘿瘤。(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清热药清热燥湿药,【性味】 苦辛寒 适应证: 湿热证和火热证 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见泄泻、痢疾、痔疮;或见口苦咽干,带下色黄;或见湿疹、湿疮等 常见药: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黄连,【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热病、痢疾、腹泻、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吞服11.5g。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大苦大寒,久服易伤脾胃。,清热药清热解毒药,适应证: 火热毒邪所致的痈肿疔疮、丹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等。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心莲、鱼腥草、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金银花,【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 效】 清热解毒 疏风散寒 【应 用】 1、痈肿疔疮。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热毒导致大便脓血)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 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连翘,【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 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 用】 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清热药清热凉血药,适应证: 热入营血证,血热出血证,疮疡肿毒; 热病后期,余热未尽; 瘀阻闭经,痛经,跌打损伤。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 【功 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 用】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注 意】脾胃虚寒者忌用。,生地黄,【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 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 用】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1、出血 2、阴虚内热。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鲜品捣汁入药,清热药清虚热药,适应证:肝肾阴虚,虚热内热证 骨蒸潮热、午后发热、虚 烦不眠、盗汗遗精、 舌红少苔 、脉细数; 温病后期,余热未尽, 伤阴劫液,出现的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脉细数。 常用药: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注意事项:苦寒易伤脾胃,量不宜过重,中病即止。,青蒿,【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 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 用】 。 1、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三、泻下药,定义:具有泻下通便、排出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 适应证:便秘,水肿。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泻下药攻下药,功效:较强的泻下通便、清热泻火、解毒。 适应证:热结便秘 常用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大肠、肝、心经。 【功 效】 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去瘀 【应 用】 秘结、血热妄行之出血、咽痛、疮疡、 瘀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后下),312g,外用适量。生用泻下,酒制活血,烧炭止血。 【注意】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泻下药润下药,定义: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 适应证:老年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常用药: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生首乌,火麻仁,【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 【应用】 肠燥便秘。麻子仁丸 【用法用量】 打碎煎服 1015g,泻下药峻下逐水药,定义:多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药后能引起剧烈腹 痛腹泻, 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 部分药物还兼有利尿作用。 常用药:甘遂、商陆、芫花、牵牛子、巴豆,巴豆,【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 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 用】 1、寒积便秘。 2、腹水臌胀。 3、喉痹痰阻。 4、痈肿未溃、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四、祛风湿药,定义:凡以祛除风湿,解风湿痹痛作用的药物。 适应证: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分类: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常用药:川乌、独活、威灵仙、雷公藤、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 【应用】 1、风湿痹痛。(乌头汤) 2、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 先煎0.51小时,39g 【注意】 本药不宜久服,孕妇忌用,祛风湿药祛风湿清热药,【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去热消肿 适应证: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常用药:秦艽、防己、桑枝、臭梧桐、丝瓜络。,秦艽,【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袪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 2、中风不遂。 3、阴虚发热要药此外, 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功效】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适应证: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 疼痛等风湿痹证。 常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 注意:易伤阴血,,桑寄生,【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2、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五、芳香化湿药,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治疗湿阻中焦证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主治: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导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常用药:藿香、砂仁、苍术、厚朴 注意:易耗气伤阴、 易后下,藿香,【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 化湿,解暑,止呕 【应用】 1、湿滞中焦证。 2、暑湿证几湿温初起 3、呕吐。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砂仁,【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应用】 1、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常与陈皮、厚朴、枳实同用。 2、脾胃虚寒吐泻。 3、用于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呕吐不能进食,单用砂仁炒熟研末服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宜后下。,定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 治疗水湿内停的药物。 适应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 泄 泻、带下、湿痹等水湿所致的病症。 分类: 利尿消肿药、 利尿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注意事 项:阴液亏虚者慎用,六、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功效】:增加尿量、消退水肿 适应证:水液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泄泻、痰 饮等证。 常用药:茯苓、苡米、猪苓、泽泻、玉米须、冬瓜皮,茯苓,【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胃经。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 1、各种水肿。 2、脾虚诸证。 3、心悸、失眠。(茯神)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功效】:利水通淋 适应证:小便短赤,热淋、石淋、血淋及膏淋等证。 常用药:车前子、滑石、关木通、瞿麦,车前子,【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应用】 1、水肿) 2、暑湿泄泻。(利小便实大便) 3、目赤涩痛,目暗昏花 4、痰热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包煎),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适应证:湿热黄疸证、湿热疮疹 常用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垂盆草。,茵陈蒿,【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应用】 1、各种黄疸。 2、湿温,湿疮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定义: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又叫祛寒药。 作用及适应证1.温里散寒止痛里寒证; 2.益火助阳阳虚诸证; 3.回阳救逆亡阳证。 常用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花椒、丁香、胡椒 注意事项:伤阴液 有毒性,七、温里药,附子乌头的子根,【性味归经】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应用】 1、亡阳证。回阳救逆第一药;四逆汤 2、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3、寒痹证。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先煎0.51小时。(内服过量会引起中毒),干 姜,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 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 用 脘腹冷痛, 亡阳证 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小 茴 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定义:凡有使气行通畅、疏通气机作用的药物。 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药。 作用及适应证: 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证: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行气止痛-肺气壅滞证: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八、理气药,常用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香附、佛手、荔枝核、玫瑰花、柿蒂 注意事项:耗气伤阴 不宜久煎 作用峻猛药孕妇忌用,八、理气药,陈皮(橘皮),【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脾胃气滞证。 2、痰湿,寒痰咳嗽。(二陈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行气除胀满胸痹 化痰开痹痰滞 消积导滞食积,九、消食药,定义:凡能消食化积作用的药物。 1、山楂: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2、神曲:消食健胃、和中止泻。 3、麦芽:米面薯芋食滞证。 4、莱菔子:食积气滞证。 5、鸡内金: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治疗结石,十、驱虫药,具有去除和杀灭寄生虫作用的药,十一、止血药,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适应证: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三七,【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应用】 1、各种内外伤出血证, 2、跌打损伤。 3、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 【用法用量】多研末服 11.5g/次。煎服310g,外用适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 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 收敛止血药 适用于 用于广泛的出血证 白及、仙鹤草、紫珠、血余毯、藕节 温经止血药 适用于 淤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艾叶、灶心土、炮姜,十二、活血化瘀药,定义:凡以通脉行血,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分类: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 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月季、益母草 活血疗伤药马钱子、土鳖虫 破血消癥药(多为虫类药)-莪术、斑蝥;孕妇慎用,活血止痛药川芎,【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血瘀气滞的痛证。血中气药 2、头痛,风湿痹痛。“头痛不离川芎”(川芎茶调散)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月经过多者慎用),活血调经药,活血、行气、止痛功效 适应证: 痛经、闭经及产后瘀滞腹痛之证, 亦可用于瘀血痛证、跌打损伤等证。 常用药: 丹参、红花、益母草、桃仁、 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益母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应用】 1、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2、水肿、小便不利。(急性肾小球肾炎)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定义:凡能祛痰或消痰,制止咳嗽和喘息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分类: 温化寒痰 清化热痰 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温化寒痰:半夏、天南星、白前、前胡、旋复花 清化热痰:桔梗、川贝、浙贝、竹茹、昆布,半夏,【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咳嗽痰多、胃寒呕吐、梅核气 【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一般用法半夏、姜半夏。,清化热痰药川贝,【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应用】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2、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二)止咳平喘药,常用药:苦杏仁、苏子、百部、款冬花、枇杷叶、葶苈子、白果,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咳嗽气喘。治疗咳喘要药。 2、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打碎煎服,310g。(用量过大60g,容易导致中毒),十四、安神药,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症的药物,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只易暂用,不可久服 养心安神药:合欢皮,十五、平肝熄风药,定义: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分类:平抑肝阳药、 熄风止痉药,(一)平抑肝阳药,定义:平抑肝阳,主要治疗肝阳上亢病证的药物。 常用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罗布麻 石决明 咸、寒 功效: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头晕目眩、目赤肿痛,(二)熄风止痉药,定义:平肝熄风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的药物。 常用药: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天麻,【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效】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 1、惊风抽搐。 2、眩晕,头痛。止眩晕之良药。 3、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11.5g/次。,十六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痹症神昏的药物 注意事项: 不宜久煎、 急救治标,只能暂用、孕妇慎用,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 分泌物。 【性能特点】 辛,温。入心,脾经。 入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 活血止痛、 催产下胎 应用 昏厥、疮疡、心绞痛、胞衣不下,十七、补虚药,定义:补益气血阴阳不足,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分类:补气、补阳、补血、补阴 虚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做成蜜丸、煎膏、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久煎。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一)补气药,定义:补益脏腑之气的药物。一般对脾气、肺气虚证的疗效最显著。 常用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人参,【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效】 大补元气,生津,安神 【应用】 1、虚脱 2、 脾、肺气 3、口渴及消渴、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510g。重证,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或切片含服1.52g。,补气药,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与怀地黄、怀牛膝、淮山合称四大怀药) 太子参补气生津(特别适用与小孩)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二)补阳药,定义:凡能温补人体之阳气的药物。 适应证:肾阳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冷漠,阳萎早泻,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脾阳虚衰,腹中冷痛,黎明泄泻;精髓不足导致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筋骨萎软,小儿发育不良;肾阳虚导致气化不行的水肿等。 常用药:鹿茸、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骨脂、海狗脊、海马、菟丝子、锁阳、杜仲、续断、韭子,鹿茸,【性味归经】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 1、阳萎早泄,宫寒不孕,尿频不禁,腰膝酸软等肾阳虚证 2、肝肾精血不足的筋骨萎软, 3、疮疡久溃不敛。 4、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 【用法用量】研细末,13g/次。或入丸散。 【注意】 本品要从小量开始,不宜骤用大量,易致头晕目赤、鼻衄。 。,(三)补血药,定义:凡能补肝养心或益脾,而滋生血液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适应证: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过期,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脉细弱等证。 常用药: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龙眼肉,当归,【性味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应用】 1、心肝血虚,。 2、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3、血虚肠燥便秘 。 【用法用量】煎服,515g。一般生用,活血多酒炒或用当归尾。,(四)补阴药,定义:凡能补阴、滋液、润燥,治疗阴液亏虚之证的药物。 常用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玉竹、石斛、黄精、枸杞子,北沙参,【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 1、肺阴虚的肺热燥咳,干咳少痰,或肺痨久咳,咽干音哑。 2、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色红,胃脘隐痛、干呕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十八、收涩药,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十九外用,外用为主的药。 功效: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痒、化腐排脓、敛创生肌功效。 注意事项:大都有毒。严格炮制、控制剂量、 注意用法、以防中毒,第二节 方剂基本知识,内容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组成原则 (二)组成变化 二、方剂的剂型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锭剂、冲剂 、片剂,概述:,方剂中药通过加工炮制、配伍组合,制成一定的剂型。,组方的意义: 加强作用,提高疗效;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调和药性; 随证加减,便于临床运用。,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指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大,不可缺少。 如:麻杏石甘汤中的石膏。,一、方剂的组成原则,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可加强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感冒兼气虚,感冒为主,气虚为次,方中补气药则为臣药。,特点:药力小于君药。,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佐药:,佐助君、臣药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或兼证的药物。如感冒伴有头痛,加用川芎为佐药。 减缓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二陈汤中,生姜可制约半夏的毒性。 与君药性味相反,在治疗中起反佐作用的药物。如在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特点:用量较轻,药力小于臣药。,一、方剂的组成原则,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羌活可将药用引入太阳经。,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甘草可调和药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