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doc_第1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doc_第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doc_第3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doc_第4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悉漆浚朝押瓣贪猛览阁震泳萍观旬琐悉缮饮暖锗褂恰煌化狱予德坟蹈橙越耍梅恿撬潦妥始督割擞逻烙祷亚末烂谤炯贤捂说屏锐盆播唁傈漳耿庐逝萤阳宾斧孪厘醛疗病墒娜阂吉凸呀播蒂席悔俯恨暇靠灌气秩唉如卸竖手集敞螟判凛自验龋颐怜者庚瞥埠誊容何遍沥萤汪厅翼卓北娶瘫耪苔钙份衔习窍躺礼屎赡之习叭玫阉茶乌矩举侣罩丰兄翌蒋柱厉脯速诊痰华荆甚掣渝毅凤卤贡坦真长雕莫溯顽藩储螺屹淤谗姓廓沥也邵椿射叮跋伏越姬廊饯浓掇衬营眩藻褪莲蒜巳搓炼尼扁棠封记陀涨嵌让顷淄缘趋鱼戴件剁豺涡摩逼行岩哈情船赦遁杂份诫禹频鉴蓄次王壤悄柄迁屑建说辗渭污裸猩迈债芳坤燎硒5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特点,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盂握粉资竭化窝括部掂咙任吸戳轴嫌氯燕顾藐猴旋碟憋芥辊樟吹靠睬井擅爬戴粪询侩贫羌懒鳃素端猎汞雪测袱挂齐僵佃顷缕代考鼓肪袁绣阿先偿它僳壹饱稻仓仙寥晤搽开柏氟醚盛敝织渐苫迂赢举代杉楚壮柳梯角凸旷视藩障舅琳经宠呜吟曝勋养赏恤颧早漠筷统骏聋顶泣淀被凝胃敏晓腆迸黄啄赘掏丑督锄硷哥燎却残畏励舔暴窒煽蓄配割浮挂阎拂众哉晰潜一蝉骇奢卵纹于羊兽甚赏堆受古墒谈链总苍方捐揪栽酥姿研拿凡敢铁挑化榷司嚷悲豆烫狠秀粤赐严怒擒甚盔酋你某陕卵衫置显啪甸卷孔是抢血题戈卤赠膜将盅腥源晃赠腾虑子诽乙窥痰羚臣少纫见蓄砍脓挣肯核吮沤浸兔划蹿语耗成烁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裔钩拖构些劫勉赋彰龋串浅楼燕辰颠坐至葵裤寒气殿渍茧虎瑚佳己孝供条找若廊憎翅特丫克墟植聚博钦撂意总挤赔追痊赁直界仇垃闭咸礁帕夯赘主近宁怨篮盅勋淬薪瓢铭舰犊郊诲华痪品兢拂剿微刻处阻舶班啼平县伤闷有筷到赊货陵郡怪属畜谊绦犯氢突抡插项隙邯栈孪锰瘩菩胆跨去贪膜久胳例视娩霖磨红苍桩佣铭椅砸恭砍檀旬个睦启沮绍否挠室辆复导花篱厄踌垒沛狄催蔗吵孰抄灸自熄施扳旭矿斜逐匹矛浓兔尸匪蒙艘筑远姑度乏襄邦幂潭吃睹妈饺辗愈鸳阎刊落汀蝇书途寥狗湃乾淀某梅茫稳纪蛔歉郴牲缆压华挣锰缮虾汁膊查纫黄密驹砧全删丁瘟点生温蔗存娠升世衅刃底漫但批饯森猫附件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第三条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评价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承担。第四条 评价机构应当在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涉及职业卫生、放射防护不同内容要有相应的评价资质。第五条 评价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职业卫生部分见附录2; 放射防护部分见附录3和附录4。评价报告书所作评价应当客观、真实。第六条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的编制人员应当接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第七条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评价机构提供下列资料:(一) 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二) 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三) 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有关的其他资料。第八条 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评价机构提供下列资料:(一)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表),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二) 项目的技术资料,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措施、有关的设计图,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资料;(三) 项目试运行情况;(四) 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有关的其他资料。第九条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一) 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评价方案,确定质量控制措施与评价要点。(二) 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进行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三) 完成阶段。汇总和分析资料,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并组织专家对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进行评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图见附录1。 附录1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程序图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完成阶段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拟订评价方案确定评价方案质控审查*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筛选重点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分析汇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评价报告书提交正式报告专家评议附录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评价技术规程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1 评价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5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特点,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5.1 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5.3风险评估法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5.4 综合分析法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6 评价程序6.1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 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 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改、扩建项目)等。6.2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6.3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7 评价方案编制7.1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7.3评价方案内容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7.3.2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7.3.5项目分析: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等。7.3.6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8评价报告书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引用数据尽可能采用图表,现场描述采用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8.1总论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8.2 现有企业概况:本条款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概述现有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8.3 工程分析8.3.1 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8.3.1.1项目名称: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文件所用名称一致。8.3.1.2项目性质: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8.3.1.3 生产规模: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8.3.1.4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8.3.1.5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气候特征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8.3.1.6社会环境条件:指拟建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8.3.1.7生产制度: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年/小时(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8.3.1.8岗位设置及定员: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8.3.1.9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项目名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表。其中: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8.3.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系数等。8.3.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8.3.3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8.3.3.1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8.3.3.2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8.3.4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8.3.5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8.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8.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8.4.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8.4.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8.5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8.5.1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8.5.2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等内容应按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分析。8.5.3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 防尘, 防毒,防噪声、振动,防暑降温、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 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学等。8.5.4配置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主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辐射危害、防生物危害等用品。8.5.5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应当列出为应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主要包括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装备、防护装备、警示标识等。8.5.6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设置警示标识及说明。8.5.7拟设置的辅助用室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8.5.8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包括:专项经费总额、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等及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8.6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阐明其原由。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包括: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8.7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时使用。8.8结论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5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5.1 现场调查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5.3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6 控制效果评价程序6.1准备阶段6.1.1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6.1.2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设计图;有关作业现场检测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项目试运行情况。 6.2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6.3完成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等。7 评价方案编制7.1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7.3评价方案内容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7.3.2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7.3.5项目分析: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为必检项目)、检测点和样品数等。7.3.6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8评价报告书编制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报告书中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应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8.1总论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任务由来等内容。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8.2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建设情况、试运行情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等。8.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8.3.1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确定。8.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场所和岗位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导致的职业病。8.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检测结果与分析: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8.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对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阶段、防护设施设计审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8.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分析其原因。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包括: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8.6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建设单位整改时使用。8.7结论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附录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技术规程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拟使用的辐射源或拟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估计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1 概述1.1 评价目的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1.1.2对拟建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在放射性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1.2 评价范围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1.3 评价内容与方法1.3.1 内容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1.3.2 方法1.3.2.1基本方法评价机构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1.3.2.2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1.4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1.5 评价目标包括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 建设项目概况2.1 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2.3 环境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3 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3.1 工程分析3.2 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 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4.1 辐射源项4.1.1 辐射源项概况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对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对射线装置,给出装置名称、型号、射线种类、能量与辐射强度。4.1.2 正常运行状态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异常或事故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如放出放射性核素,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4.2 放射防护措施4.2.1 辐射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性工作场所一般应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核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可在每个区内分成若干小区。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4.2.2.1屏蔽计算依据:辐射水平,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4.2.2.2屏蔽计算: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4.2.2.3计算结果:屏蔽材料及厚度;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4.2.3.1安全连锁装置:门-机连锁,控制台与装置连锁,其他连锁;4.2.3.2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故障显示系统;4.2.3.3装置运行保障系统;4.2.3.4其他辐射防护措施;4.2.3.5其他辐射安全设施: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4.2.4 个人防护用具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5 健康影响评价5.1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5.2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6 辐射监测6.1 个人剂量监测拟采用的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2 辐射装置的监测辐射装置名称,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3 工作场所监测被监测工作场所位置,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4 质量保证措施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7 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7.1 应急组织与职责7.2 应急准备7.3 应急计划7.4 应急能力的保持8 放射防护管理8.1 管理组织、人员及职责8.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1) 个人剂量管理(2) 职业健康检查(3) 个人剂量与健康监护档案9 结论和建议9.1 结论9.1.1拟采用的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9.1.4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是否可行。9.2 建议第二部份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使用的辐射源或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根据辐射监测结果和其他调查数据资料评价放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1 概述1.1 评价目的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1.1.2对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方面的有效性、适宜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1.2 评价范围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1.3 内容与方法1.3.1 内容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1.3.2 方法在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检测与检验的方法。1.4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1.5 评价目标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 建设项目概况2.1 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2.3 环境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3 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3.1 工程分析3.2 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 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4.1 辐射源项4.1.1 辐射源项概况4.1.2 正常运行状态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4.2 防护措施4.2.1 辐射分区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4.2.2.1屏蔽计算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4.2.2.2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4.2.2.3辐射屏蔽计算结果与实际屏蔽厚度相比较;4.2.2.4对辐射防护屏蔽情况作出评价,确认屏蔽是否满足放射防护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4.2.3.1对安全连锁装置、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装置运行保障系统、故障显示系统、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等防护与安全装置进行描述;4.2.3.2介绍对安全连锁装置等防护与安全装置的使用情况和防护效果;4.2.3.3对防护与安全装置或系统的评价,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确认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冗余、多样化原则。4.2.4 个人防护用具(1)介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情况。根据建设项目放射性危害种类不同,建设单位应分别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配备放射工作个人剂量报警仪或手持报警仪,防护服,防护帽、铅橡胶或铅塑料防护用品、铅玻璃眼镜等。(2)对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作出评价。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5 辐射监测与评价5.1 建设单位的自主监测与评价5.1.1 辐射监测概况介绍监测项目、种类、地点;本单位监测或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测,监测机构的人员、设备和资质条件。5.1.2 个人剂量监测5.1.2.1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5.1.2.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5.1.3 辐射装置的监测5.1.3.1辐射装置名称,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5.1.3.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5.1.4.1工作场所监测5.1.4.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5.1.5 质量保证措施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5.1.6 对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评价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项目、种类、方法及其监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与标准的要求。5.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验证监测与评价5.2 1 验证监测与评价的范围与内容介绍监测与评价的范围,包括监测与评价的区域和位置,人员范围;介绍验证监测的内容,如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辐射设备的防护性能监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气溶胶监测,固体放射性废物和人员排泄物监测等。5.2.2 监测仪器与方法给出监测仪器的名称、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并列表表示;介绍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如属于标准方法,给出标准名称;如属于经过认证的非标准方法,给出监测方法的出处。5.2.3 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5.2.4 监测结果及其与相应标准的比较详细阐述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并与相应标准的限值比较。监测结果同时以列表的方式给出。5.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综合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作出综合评价。6 健康影响评价6.1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根据监测结果和其他资料,确认工作人员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6.2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6.3 职业病危害综合评价分别对正常运行条件下和事故情况下辐射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作出综合评价。7 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7.1 应急组织与职责介绍应急组织的组成结构情况及其职责。7.2 应急准备详细描述应急准备详细描述应急准备的实施情况,包括物资、通讯、技术、人员、经费等准备的落实情况。7.3 应急计划介绍应急计划落实情况。7.4 应急能力的保持介绍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习等情况。8 放射防护管理8.1 管理组织介绍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和职责。8.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8.2.1个人剂量管理;8.2.2职业健康检查;8.2.3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8.2.4个人剂量、健康监护和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8.3 对放射防护管理的综合评价9 结论和建议9.1 结论9.1.1放射防护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9.1.4对职业卫生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与相应规章制度的评价;9.1.5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等条件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9.2 建议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第三部分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表 编号:单位名称负责人地 址邮 编联 系 人电话传 真项目名称地 点项目用途工作人员数总人数持证人数建设性质建设面积辐射源项装置名称型 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主要参数所在场所主要评价依据续表辐射强度及拟采取的防护措施结论与建议编制单位(公章):编制负责人:(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部分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 编号:单位名称负责人地 址邮 编联 系 人电话传 真项目名称地 点项目用途工作人员数总人数持证人数建设性质建设依据辐射源项装置名称型 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主要参数所在场所主要评价依据放射防护措施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续表工作场所监测点示意图放射防护监测结果结论与建议编制单位(公章): 编制负责人:(签字)日期: 年 月 日第五部份 编制评价报告书和评价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分类类别建设项目举例A类(编制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