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 宪 殷 凤 编著,国际服务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教学目的】 了解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了解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的演化 熟悉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熟悉马库森理论和弗兰科斯理论 了解服务贸易自由化福利效应,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本章提要】 本章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介绍了巴格瓦蒂模型、迪尔多夫模型、伯格斯模型、萨格瑞模型、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马库森理论和弗兰科斯理论,讨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析,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贸易品、非贸易品与服务可贸易性,国际服务贸易理论,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在传统国际经济学研究中,服务业或服务部门被视为不可贸易部门,这些部门生产(或提供)的服务被看作是不可贸易的。然而,当代国际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服务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服务可贸易性问题,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可贸易性】 广义概念:是指可参与交易的程度,属于普遍意义上的市场交换范畴,包括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 狭义概念:在国际经济学文献中,“可贸易性”则是指可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属于国际贸易范畴。,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学术界对可贸易性问题的讨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此时基本沿用了古典经济学的假定,如约翰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他们认为,所有的最终产品是可贸易的,而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则是不可贸易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直到80年代末。无论是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还是非均衡理论模型,经济学家们开始对非贸易品加以考虑。,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第三个阶段,即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直到现在。这一阶段,国际经济学研究领域对可贸易性的关注更为深入,并开始考虑具体的细分产业部门的可贸易性。,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服务可贸易性】 狭义概念:专指古典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与传统商品贸易相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认为服务可贸易性仅指“跨境交付”服务的可贸易性,这类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服务和信息密集型服务(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通信服务等); 广义概念:还涵盖了“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三种贸易模式,主要对应于除信息密集型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种类。,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服务的可贸易性可理解为服务的一种属性特征,不同的服务种类具有不同的可贸易性,同时表现为不同的贸易形式。,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从外延来看,服务可贸易性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1)技术可行性。是指从技术方面看中间服务和最 终服务产品的可运输性。 (2)经济可行性。指在既定的生产成本条件下,潜在的服务交易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如有的服务产品尽管生产成本较低,但加上高昂的运输成本(经济因素),就变得不可贸易。 (3)制度可行性。这与各国对服务贸易的国内规制及各国政治、法律、文化等体制因素有关。,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四个因素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首先,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消除了诸多服务的时空限制,使跨国界数据流动日益便捷和快速,降低了交易成本,强化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一种服务。 第二,由于技术进步,一些以前包含于货物中的服务,变得能够与货物分离。技术进步也导致许多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销售组织方式的改变,使服务出现了外部化趋势,即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外部技能和服务业的规模经济,发展和使用生产者服务。,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第三,70年代以来出现的起始于的美国,后扩散至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放松或解除管制运动及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 第四,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服务的可贸易性。,2.1贸易品、非贸易品 与服务可贸易性,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析,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贸易品、非贸易品与服务可贸易性,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之争】 在构建服务贸易理论体系方面,学术界主要沿两个方向推进,一是尝试建立独立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的服务贸易理论,二是将既有的国际商品贸易理论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概括起来,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服务贸易 R迪克(R.Dick)和H迪克(H.Dicke)(1979)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来验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现实格局是否遵循比较优势原理。 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认为,一些服务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者的跨国移动,而传统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的基本前提假定之一为“没有要素的国际移动”,若不放弃该假定,H-O理论就不足以解释服务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3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等来解释服务贸易时,需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菲克特库迪(Feketekuty,1988)认为,同商品相比,服务有不同的特点。第一,国际服务贸易是提供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第二,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发生、同时结束的,提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可储藏;第三,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显示,而商品贸易反映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2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 以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Richard Kumpe,1988)为代表的另一派坚持认为,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萨皮尔(Sapir)和卢兹(Lutz)(1981)及萨皮尔(1982)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论是:“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部门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专利等服务部门拥有比较优势”;“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拉尔(S.Lall,1986)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亨德利(Hindley)和史密斯(Smith)(1984)认为,尽管和一般商品相比,服务具有显著的不同特征且值得细究,但是,比较优势原理所暗含的逻辑是非常强大的,足以超越服务与一般商品的差别。,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斯得恩(Robert M. Stern)和豪克曼(B.M.Hoekman)(1987)认为,比较优势原理作为商品跨境贸易的基础,对于服务也是适用的,即便考虑到各种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扭曲时也是如此。 兰格海默(R.J.Langhammer,1989)通过对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4国服务贸易资料的实证分析,考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关系,其主要结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模式与要素禀赋关系密切。这一结论也支持了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的观点。,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3利用比较优势理论等来解释服务贸易时,需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 持此种观点的经济学者们肯定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同时也承认具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上的缺陷,主张在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需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在现代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的演化】 Kravis, Eston和Summers(1982)探讨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时,得出低收入国家服务价格低于高收入国家的结论,若按照这一结论,低收入国家应该是服务贸易的出口者,但这与现实并不相符。,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克尔茨考斯基(Kierzkowski,1989)等人指出,在相对价格状况下,一个典型的穷国比富国的服务价格显得更低。在此基础上,克尔茨考斯基首先提出了一个标准的李嘉图式贸易理论假设,即不同国家贸易品的价格相同。尽管如此,各国生产这些贸易品的行业工资却因生产率的差别而不尽相同。,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巴格瓦蒂通过两要素一般均衡模型进一步阐述了克尔茨考斯基上述见解。,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X和Y分别代表两种贸易品,S代表非贸易品服务,下标R和P分别表示富国和穷国。假设生产中规模报酬不变,作一条与三条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工资租金价格线W,它决定各种商品(包括服务)的价格。这样,在富国XR能交换YR,并且两者都能交换SR。,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克尔茨考斯基认为,如果自由贸易使穷国贸易品价格与富国相等,而穷国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只相当于富国的1/,那么,XP交换Yp必然得出同样的价格比X/Y。但是,由于穷国服务部门的生产率与富国相等,因此,XP虽可以交换Yp,但只能交换SP。由于穷国与富国的贸易联系导致SRSP(1),所以出现了穷国的服务价格相对于富国而言较低的现象。 克尔茨考斯基的解释缺陷在于假定各国的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相等,但相对于富国,穷国的贸易部门则在技术上处于劣势。,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巴格瓦蒂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他摒弃国家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服务)部门的生产率差异,提出了另一种模型进行解释。见下图“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巴格瓦蒂也承认,在他的模型中,穷国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商品部门高,这似乎与现实情况相悖。导致这一矛盾的主因在于该模型所隐含的假设条件,即假定服务部门为劳动密集型的。 事实上,高收入国家在许多部门的生产率比低收入国家高;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和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主体(尤其是生产者服务)大多是技术、人力资本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如果将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归入资本,那么,生产者服务的资本密集性将更加明显。,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归纳起来,图2-2a和图2-2b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而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现实。 因此,图2-2a和2-2b可构成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基本理论框架之一。,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巴格瓦蒂对上述假定进行了修正,假定服务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建立了一个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得出了高收入国家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价格较低,而低收入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价格较低的结论。 如图2-2b所示,Sk表示资本密集型服务。显然,在XpYp条件下,由于Yp可以交换Xp,故富国不会再生产X,而且由于Yp不是交换 ,而是交换 ,且 ,所以富国的资本密集型服务价格较低。,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Falvey和Gemmell(1991)进行经验分析时发现,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 迪尔多夫(A.Deardorf,1984)提出,对于服务贸易是否完全遵从比较优势原理,很难给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至少有三个特征可能会导致比较优势理论失灵:一些服务的需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前价格;许多服务涉及要素流动;某些要素服务可以由国外提供。,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塔克(K.Tucker)和森德伯格(Sundberg) 1988年指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适用于分析服务贸易,但也存在下述局限性: H-O模型及多数由此演变的模型主要是从供给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而当可贸易服务的生产函数与主要要素投入相结合时,任何国际服务贸易将依赖于需求因素而非生产成本。 商品和服务在R&D投入和广告效用上存在差别。R&D投入和广告将加强服务贸易而非在它们生产中使用要素的需求市场特征。,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许多服务常作为中间投入(如金融、咨询、电讯服务等)参与贸易与非贸易品的生产过程,因而会出现两个阶段的生产函数,先是服务生产函数,再是使用服务投入的商品(或服务)生产函数。 相对于商品而言,市场结构和国内管制环境对服务的生产与分配具有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密尔文(J.R.Melvin,1989)详细分析了把生产者服务纳入标准H-O模型的问题,并以此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具体模式。结果表明,引入服务并不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将比较优势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进行重新界定即可。 伯格斯(D.F.Burgess,1990)指出,国际贸易理论是可以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如果把标准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可以得到解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的差别是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的。,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密尔文(J.R.Melvin,1989)详细分析了把生产者服务纳入标准H-O模型的问题,并以此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具体模式。结果表明,引入服务并不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框架,将比较优势在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进行重新界定即可。 伯格斯(D.F.Burgess,1990)指出,国际贸易理论是可以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如果把标准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模型做简单修正,就可以得到解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从中揭示不同国家服务提供技术的差别是如何形成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的。,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伯格斯模型假设: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用资本K和劳动力L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和一种服务。按伯格斯模型,一个厂商是选择合约经营,还是选择自身进行服务,取决于服务的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孰高孰低。 若前者较高,生产厂商就较少依赖服务部门,但用于 服务的支出将因要素间替代程度的不同而升降。如果技术或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提供服务的技术差别将成为一国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萨格瑞(Sagri,1989)认为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并且技术转移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另外,萨格瑞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77年世界4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一步证明了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是各国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这一命题。 总的来说,目前国际学术界持第三种观点的较多,即认为服务贸易中同样存在着比较优势的合理内核,只是在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需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2.2 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分析,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服务贸易基础,贸易品、非贸易品与服务可贸易性,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关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的代表性理论有琼斯(R.Jones)和克尔茨考斯基(H. Kierzkowski)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詹姆斯R马库森(James R. Markusen)的理论和弗兰科斯(Francois)的理论。马库森和弗兰科斯分别从服务部门内部专业化和外部专业化角度,具体论证和充实了琼斯等人的理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马库森理论】 【弗兰科斯理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琼斯和克尔茨考斯基为此提出“生产区段和服务链”(production blocks and service links)理论,来探讨企业产出水平的提高、收益的增加和要素分工的益处,以及三者如何促使企业转向通过服务链联结各个分散生产区段的新型生产方式。,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1.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 图2-3描述了生产过程的分散化过程。图2-3a表示单一生产区段,服务投入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并不明显,仅仅参与生产区段的内部协调和联结厂商和消费者的营销活动。若假设某厂商位于生产区段内的技术隐含着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且边际成本不变,则在图2-4中,线a表示总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其斜率为边际成本;截距Oa表示厂商和其他与生产区段有关的固定成本。,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图2-3 生产过程的分散化,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随着生产扩张,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愈益加深,从而加速了生产区段的分离。图2-3b就反映这一情况。 假定生产分散化改变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的比例;而且在生产区段之间增加投入大量固定成本可以导致较低的边际成本,这就是图2-4中的bb线反映的情形。在该阶段中,服务业起到了重要作用。,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图2-4 总成本和产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在图2-4中这些服务成本与生产规模基本无关,因为线cc与线bb平行。即使服务链成本随着生产水平的上升而增大,也只需将线cc画得比线bb稍陡一些即可。但是,含有服务链的边际成本应低于相对集中生产(线aa)的边际成本,否则,厂商将不愿意采用分散生产的方式。 如果生产区段与服务链重复图2-4的过程,生产区段与服务链数量将不断增加,最终演变成如图2-5所描述的情形。,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图2-5 分散后的平均成本与产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事实上,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从而导致分散度的提高和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加。图2-3c表示前一生产区段的产品可能作为下一生产区段的生产原料;图2-3d则显示了一种新组合,即各个生产区段的同时运行,每两个生产区段的产品在最后的一个生产区段组装成最终产品。图2-5描述了上述分散化过程。,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图2-6 边际成本与产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对于任何分散水平,生产区段内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结合,即各生产区段通过各服务链对较大固定成本的联结,使得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当一项新的分散技术导致更高的分散水平时,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将会更快。 图2-6说明随着生产的扩大,边际成本与产量的这种关系刺激厂商采用更分散的生产技术。,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若假定生产仍停留在由单一厂商完成的生产区段,且市场需求弹性小于无穷大,则厂商将增加生产直至MC=MR。然而一条既定的边际收益曲线可能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多个不同的点。,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如果需求增长足以使边际收益曲线移到MRl处,位于b点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b点仅是局部利润最小点,因为增加或减少某个微小产量都将增加利润。a和c点更具竞争力。a点处的利润显然大于c点,这就是说,若产量从a点移到c点,那么较低水平的分散生产技术,将导致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的边际损失;但如果一旦采用更为分散的生产技术,从b点向c点方向的任何微小延伸,都将使边际成本低于边际收益。,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如果需求持续平稳增长,同时边际收益曲线外移至MR2处,e部分与f部分的面积恰好相等,厂商在q0和q1处生产没有差别。需求的平稳增加导致生产更为分散,使产量呈阶梯状上升。如果边际收益曲线或相应的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则产量的阶梯状就越明显。,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强调,面对生产的低效率和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厂商可能会更愿意实行内部化经营或贸易。然而,生产过程复杂程度的提高使垂直专业化和新厂商的出现成为可能。这时,每个独立的新厂商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位于生产链中最下游的生产最终产品的厂商可能完全依赖市场来提供所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2国际贸易中的服务链 允许最终产品自由贸易带来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增加贸易国的福利。同时,生产过程数量的减少使得剩下的生产过程可以更大限度地分散生产。 图2-7描述了外国服务链引入前后的成本变化,即在同一分散水平上由一条服务链联结的两个生产区段的比较优势结构。,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H线代表两个生产区段均在国内时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H增加了服务链成本。若国内和国外各有一个生产区段成本较低,则国内和国外组合生产之后的成本由M表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假定固定成本仍与H相同,但联结国内和国外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大于两个区段均在国内时的成本,即caba,那么,用于联结跨国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将会把最优成本产出曲线beH即H线折成beM。,即,当产量大于h时,可以采用国内和国外相互结合的分散方式进行生产。,模型假定 在上述模型中,生产区段位于不同地点,服务链可由一国以上的服务提供者提供。 图2-7是假定国内外生产区段的固定成本相同,实际上也可以不同。 另外一个假定是联结跨国生产区段的服务链成本大于联结国内生产区段的成本,这也有例外情况。,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以电信、运输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技术的进步,已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国际服务链的相对成本,使得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变得越来越小。 即图2-7中的h点逐渐左移,或者说,服务成本的降低使图2-4中的cc线下移,拐点d也随之沿着aa线向左下方移动。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各生产区段跨国生产的积极性。,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3对“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的不同解释 (1)李嘉图解释 (2)“H-O”解释 (3)埃塞尔解释 (4)弗农解释,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1)李嘉图解释 假设: 最初本国建立两个生产区段,其边际劳动投入系数用aLi表示,国外生产区段的投入系数为aLi*。 两个生产区段的产品必须按1:l的比例组装成一单位最终产品。 生产区段内和国家之间的固定成本相同。 若不允许零件贸易,本国固定成本拥有生产该产品的总体比较优势,且w和w*分别表示两国工资率。,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结论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可得出: 如果本国的比较优势在第一个生产区段,而外国则在第二 个生产区段,这样,李嘉图不等式为:,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如果外国接管第二生产区段的生产,那么,将降低边际成本并因此获益。如果实施这种生产的合理配置,那么,就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使由此降低的可变成本小于利用国际服务链额外增加的成本。,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2)“H-O”解释 H-O模型考虑生产过程中使用要素之间的差别即不同生产区段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这里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服务链要求不同比例要素的可能性,即假设服务链由世界市场中成本最低的服务提供者提供。,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例如,某种商品生产由两个阶段组成,前一阶段相对于后一阶段资本更加密集。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假定外国劳动力相对充裕,且即使实行自由贸易,部分生产过程要素价格也会出现差异。 如果形成国际服务链,那么国外相对低廉的劳动和本国相对低廉的资本就构成了国际合作生产的基础。 根据比较优势而在各生产区段之间进行的产业内服务贸易,将为那些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加大分散度的生产区段带来更多的收益。,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上述分析仅从最终产品角度,即从每个国家仅出口最终产品的一体化生产过程,以及既定产品可以分散到不同国家制造的生产过程角度,讨论国际贸易中服务链的作用。 如果每个生产区段只从事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且每种最终产品只在一国完成生产,那么,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允许生产过程所需要的零件的自由贸易将因世界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产生收益。 如果这种最终产品贸易反映一种相当大程度上的产业内贸易,或如果生产区段主要用于支持完全不同的行业的生产,则收益的潜力将更大。,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3)埃塞尔解释 贸易国规模报酬递增体现在使各种生产要素与总产出相联系的线性生产函数中,能够被描述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组合关系。 琼斯等人在分析生产区段内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时就是采用这种思路进行的。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来自国内外需求增长的驱动,从而导致生产分散水平的提高。,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需指明的是,琼斯等人的生产区段与服务链理论阐述的服务规模经济理论与埃塞尔的结论大相径庭。 在后者的模型中,厂商极力利用更为多样化的零件来扩大生产,因为其国际贸易规模报酬递增依赖于零件多样化程度,而前者模型出现的规模报酬递增依赖于产出规模和生产分散水平。 正如传统比较优势带来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那样,生产区段国际分散的潜力通过服务链的联结而成为现实,并由此在一定程度的离散和分工水平上获取收益。,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4)弗农解释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往往处于一国之内,以便利用本国一系列潜在要素和技能,因为在此阶段人们难以确定哪些资源或技能在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一旦这些不确定性得到解决,生产技术得以规范、简化,并且与国外资源相结合能够产生比较优势,那么,该产品的生产就有可能转移至国外。,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弗农注意到生产过程在国际上的重新布局,但没有考虑利用比较优势法则解释生产过程部分在国内、部分在国外的现象。,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马库森理论】 1理论概说 马库森以埃塞尔的研究为基础,发展了差异性中间要素贸易的模型。在埃塞尔模型中,包含要素的贸易优于单纯的最终产品贸易。,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马库森根据服务部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熟练劳动力生产的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得出结论: 生产企业和任何特定专业化服务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而服务业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总量则呈规模报酬递增。,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同样存在“先人者优势”,报酬递增规律会使率先进入服务业的厂商从较低成本扩展规模,阻止后来者提供同样的服务,结果必然会降低后来者的福利水平。同理,这一现象也使小国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萎缩,并遭受福利损失。 因此,马库森的政策主张是适当的补贴,包括生产补贴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收入,可使福利最大化。,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马库森提出,在一个有两种商品X和Y的模型中,包含作为X生产排他性投入的n个生产者服务Si(i1,2,n)。X和Y都在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生产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销售,而生产者服务投入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生产和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销售。,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假定两国在所有其他方面都相同,仅仅在绝对大小上存在差别,这时需要考虑两种情形: X和Y可贸易,而Si不可贸易; Si和Y可贸易,而X不可贸易。,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在中,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预言,若两国情况完全相同,它们在X和Y的贸易自由化中将不会获得任何利益。 若两国大小存在差异,则小国甚至可能在贸易中受损。这一结果可以通过比较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与市场出清条件下自由贸易均衡而获得。 可以认为,自由贸易条件下X的国内生产得以扩张并构成获得贸易利益的充分条件。然而,若小国国内X的价格P与边际转换率之间发生扭曲,造成相对于大国的成本劣势,情况将发生变化。,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在中,第一,由于允许两国共同承担与Si的生产相联系的固定成本,它们都将从生产者服务中获益; 第二,虽然X不能贸易,但由于有更多种类的Si,以比第种情形更低的成本提供给每个国家,两国将因生产者服务贸易而使他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第三,在一般情况下,两国都将从更加多样化的生产者服务中获益; 第四,两国在第种情形下通常都因得到较第种情形更多样化的生产者服务而获益。,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总之,规模报酬递增是资本密集型中间产品的生产和知识密集型生产者服务的生产的共性,而许多中间产品又呈现差异化或与国内要素互补的特征。 在包含高度熟练劳动的生产者服务贸易中,相对于初始的固定成本,实际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很低,这是服务贸易具有的与HO传统贸易不同的成本特征,而这一特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马库森的主要结论是,生产者服务贸易优于单纯的最终产品贸易。,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2.模型分析 假定两国同时拥有一个竞争性行业Y和一个使用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行业X,后者的生产规模报酬递增。在一个拥有竞争性行业Y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假设某个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征的竞争性产业生产商品Y需要劳动L和资本K,则: YG(LY,K),Gi0 (2-13),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2.模型分析 假定两国同时拥有一个竞争性行业Y和一个使用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行业X,后者的生产规模报酬递增。在一个拥有竞争性行业Y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假设某个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征的竞争性产业生产商品Y需要劳动L和资本K,则: YG(LY,K),Gi0 (2-13),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为了简化,假设X由S1,S2,Sn无成本组合而成,Sj代表生产者服务,X行业中竞争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Xi=Xi(Sil,Si2,Sin) (2-14) 对于给定的n,上式中对于Sj和Xi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假定每个Sj由单一厂商提供并仅仅需要投入劳动力。生产S与生产X相互独立。假设S的生产函数相同,且Sj都是对称的,在X的生产中均为不完全替代品,这样,X行业生产函数为: (2-15),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Sj的生产只需劳动,且只有固定成本和不变边际成本。若用W表示相对于Y的工资率,F表示每单位劳动的固定成本,则以Y为基准计量单位,Sj的生产成本为: CsjWSj+WF (2-16) 若P为相对于Y的X的价格,则对于一个既定的P和W,可以由以下方程解得X行业的社会最佳配置,即对于Sj,n,有: (2-17),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由于S的对称性,使每个Sj等量生产,故SjnSj,其中n为内在变量。现分别对S和n求导,其一阶条件为: (2-18) (2-19) (2-19)式减去(2-18)式乘以Sj可得: (2-20),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由(2-18)式知 ,故完全竞争均衡为: (2-21) 现讨论垄断竞争均衡。假定每个Sj生产者面对的价格均为生产X时Sj的边际成本,以ri表示(由于对称性,所以有S生产者都相同),由(2-18)式知: (2-22),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假设存在大量的S生产者,由此可能做出近似的竞争性假设。若每个S生产者都将P和X看作外生变量,则个别S生产者将把(2-22)式中的q看作是固定的。对于Sj,一个S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方程为: (2-23) Sj的一阶条件为: (2-24),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由于q和w被作为外生变量,故二阶条件成立。S生产者的自由进入导致该行业利润为零,所以, (2-25) 将(2-22)式中的q分别代人(2-24)式和(2-25)式,得: (2-26),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用Sj乘以(2-26)式中的前一个方程,然后合并该式中的两个方程,可求得垄断竞争均衡状态下的Sj和n: (2-27) 比较(2-27)式的垄断竞争值与(2-21)式中的社会最优值,可以发现两种情况下的Sj值相同,但X行业随n的上升而扩大,Sj的生产量在市场均衡时达到最优。X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性。,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弗兰科斯理论】 与马库森强调提出的服务部门内部专业化(内部积聚)模型相反,弗兰科斯则强调服务在协调和联结各专业化中间生产过程中的(外部积聚)作用。 模型分析 生产者服务与市场扩张 服务贸易与专业化,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模型分析 假设生产方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不同厂商使用劳动力L生产不同种类的差别产品X。由于专业化,任何品种Xj的生产都具有报酬递增效应,而且均存在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V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同专业化水平,V(l,n)是专业化水平指数,也可看作是生产被分成不同过程或阶段的数量。不同生产技术均被假定为以下形式: (2-28),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式中,v=V,1,aiv1/v。Dij表示在生产品种j的直接生产活动i中使用的劳动力。 在既定专业化水平上,直接劳动将由于模型假定的强对称性而被均等地配置于所有生产活动中,这意味着厂商j对直接劳动的需求为: (2-29),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又知生产者服务在复杂生产过程中协调各种专业化生产部门,并由厂商雇佣的劳动力完成这些间接生产活动。这里的生产者服务可由厂商内部供应,也可在市场上购买。假定服务成本为生产过程复杂程度的递增函数,并由V测度。为表达这种关系,假定对于每个劳动单位,服务成本为: Sj=r0v+r1*xj (2-30) Sj表示厂商j在生产者服务活动中雇佣的间接劳动的总量,参数r0表示厂商内部负责管理和协调额外专业活动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所带来的间接成本。,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可以从Xj、V和工资率W三个角度描述总成本函数。由于假定对直接和间接劳动的需求均依赖于规模和专业化水平,因此,可以根据专业化水平来组合间接劳动和直接劳动。于是生产函数为: (2-31),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由此可得出直接与间接劳动成本之和的成本函数: C(xj)(V1xj+r0v+r1xj)W (2-32) 上述生产函数的成本函数使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专业化水平以直接劳动替代间接劳动。对于一个既定的产出水平,因素V构成成本最小化生产者的可变选择。取V等于零时(2-32)式的偏导数,对V求解: (2-33),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由此可知,专业化水平是X的递增函数,是间接成本参数ro的递减函数。将(2-33)式代人(2-32)式,得到最小成本函数 (2-34) 此处,f0,f0。假定所有厂商的生产都受上式成本函数制约,函数f(Xj)显示厂商j雇佣的劳动力数量。为了求得作为Xj函数的厂商对直接劳动的需求,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将(2-33)式代人(2-29)式: (2-35) 对直接劳动的需求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上升,但增长幅度递减。将(2-33)式代人(2-30)式可求解对间接劳动的需求为: (2-36),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将(2-35)式与(2-36)式合并,得到厂商内部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之比为: (2-37),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上述比率可用图2-8中的曲线( S/D)表示。(2-34)式给出了就业与产出的另外一种关系,式中f(Xj)表示厂商产出水平为Xj时劳动力的雇佣量,颠倒后得出X作为就业劳动力函数Lj,这在图2-8中为X(L)0线。描述专业化水平的(2-33)式在图2-8中显示为曲线V(X)。这些曲线决定了专业化水平,描述了在品种的生产者服务和直接劳动的相对重要性。当曲线X(L)与曲线V(X)相交点决定专业化水平时,曲线X(L)与曲线( S/D )相交点决定间接劳动与直接劳动的相对比重。,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考虑规模变化的影响。生产规模扩张使X(L)从X(L)0移至X(L)1。与此同时,专业化水平也得以提高,相对劳动而言生产者服务的重要性也获得提高。至此,模型的生产方含有下述假设:生产者服务的相对重要性依赖于生产规模和生产专业化水平。,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消费方 假设需求具有兰卡斯特(lancaster)型偏好,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不同品种的差别产品,而且强对称性影响到偏好. 消费者偏好那些差别产品中的理想品种,不同的消费者对于理想品种的认识不同。当理想品种得不到时,消费者将选择最接近理想品种的品种。,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借助距离函数d(),可将产品品种转化为“理想品种当量”(ideal variety equivalents,IVE)。IVE表示在其他品种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需要多少理想品种才能给予消费者同样的满足。对于理想品种为t*的消费者,品种ti的D(tj)单位理想品种当量D*(ti)假定为: (2-38) 式中hd()表示多少单位的理想品种等价于多少单位的任意其他品种。假定h(0)1,当d0时,h,h0;当d0时,h0。从理想品种当量角度定义的效用U为: U=D*(ti)=D(ti)hd(ti,t*) (2-39),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当理想品种当量P*(i)价格最低时,消费者将会用所有收入购买之,即P*(ti)hd(ti,t*)P(ti),且P(ti)为ti的实际价格。 假设偏好均匀地分布于产品空间中。在均衡状态下,受到偏好强对称性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可得品种将以同样价格出售,而且在产品空间中被对称地确定下来。在此均衡中,对于所有品种,品种j的需求弹性j相同,并构成可得品种数量n的一个函数: j(n),0 (2-40),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2生产者服务与市场扩张 市场扩张是以劳动分工的发展为特征的,生产者服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市场的扩张导致规模的扩张、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产品品种的增加和产品价格的下降。由于专业化而出现的报酬递增依赖于服务部门的扩张。,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在上述模型中,由于对称性,所有可得品种在均衡条件下具有同一价格和等量的产量。故将xj的下标可省去。如果劳动价格假定为l,则由于报酬递增和自由进入,将只有一家厂商从事既定品种的生产。该厂商将依据以下条件制订垄断价格为: (2-41) 此外,平均成本定价意味着各种品种的价格为: (2-42),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假定劳动力L充分就业,则: (2-43) 将(2-33)、(2-37)、(2-41)、(2-42)式和(2-43)式联立起来,构成一个含有五个方程和五个未知数的体系,该体系的结论可用几何形式来表述。得到n与X之间的关系,图2-10中的ZZ曲线。,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n与x之间的另外一种关系由充分就业条件给出,即图2-10中的FF曲线。ZZ曲线和FF曲线表示垄断竞争产业通用的均衡条件。(2-33)式和(2-37)式分别决定图2-10中的V(x)和(S/D)曲线。这样,该方程组就决定了每个厂商的规模,可得产品品种的数量,劳动分工,以及生产者服务和直接生产活动的相对就业份额。,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考虑到由于劳动力扩张导致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当经济增长时,FF曲线将从FF处移至FF,处,而ZZ曲线,(S/D)和V(x)曲线却不受劳动力供给变化的影响。其结果是厂商数量由n0增加到n1,每个厂商在就业与产出规模方面也得到相应扩张。这些扩张促使他们将生产活动转移至更具特色的生产阶段。这种不断发展的劳动分工要求在生产者服务活动中雇佣更多的劳动力,结果,间接劳动力比重上升。,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3服务贸易与专业化 随着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口国服务厂商转向更高级的生产方式。然而,当厂商合并时,服务出口国留存下来的厂商随着自由化也可能转向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自由化还影响到最终产品的价格、规模和产品品种。,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假设有两国本国和外国,它们在技术、偏好,以及作为相应制造业部门投入的要素服务的生产和被使用的数量方面都相同,它们唯一区别在于相对要素禀赋。本国和外国价值分别以小写和大写字母表示,即xX,lL,(2-41)式变为: (2-44) 式中n*n+N,充分就业条件变为: l +L=n*f(x) (2-45),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其他因素不变,当处于封闭状态时,各国生产由图2-10中的FF曲线决定。 然而,由于引入贸易,封闭条件下的FF曲线将被FF曲线取代,后者由(2-45)式决定。考虑到贸易中各种限制性约束,当市场一体化时,由于留存下来的厂商比贸易前的规模大,现存厂商必然存在合并现象。由于消费者可以同时选择本国和外国产品品种,因而当他们能够选择大量的可得品种时,厂商的总数实际上将会下降,即一体化导致(n+N)的下降。,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由于留存下来的厂商比贸易前规模更大,因此,他们发现应用更高水平的社会分工于生产过程将有利可图。这意味着,厂商合并后,他们将提高专业化程度。为实现这种专业化,更多的劳动力将被配置于间接劳动活动中。这样,无论在绝对数上,还是在相对数上,服务部门的增长都超过直接生产活动的增长。贸易机会的增加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使生产者服务部门得以扩张,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又假设(S/L)(s/1),L代表非技术或非教育型劳动力,称为直接劳动,函数SH,H代表技术或教育型劳动力,称为间接劳动。当两国在商品贸易上采取自由化政策,即在商品上自由贸易且可自由进入,各国服务部门的价格一致。若服务部门价格不一致,则相对于高成本国家的厂商,低成本国家的对应厂商将能以低价格生产同样的产品,且获得收益,这意味着自由进入使服务部门价格相等,即xX。,2.3规模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服务贸易,令服务价格等于1,由于pP和xX,这样就可以用图2-11来表述均衡条件。其中,Ov和OV曲线的相对位置决定本国和外国的专业化水平。由于(S/L)(s/1),在商品贸易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生的实习报告书(9篇)
- 六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0篇)
- 总结安全生产主题活动
- 保安的下半年工作计划(31篇)
- 2025小学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下学期期中综合复习题
- 幼儿园中班德育工作个人计划
- 高速公路设施维护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旅游食品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企业人事上半年工作计划
- 60万羽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罗森便利店QSC标准课件讲义
- 售后服务的流程图
- 读《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 《劳动合同法》普法宣传资料
-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科技产品体验会 大象版
- 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表
- Q∕SY 19001-2017 风险分类分级规范
- 劳务分包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 幼儿绘本故事:奇怪的雨伞店
- 钢琴基础教程教案
- 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课件(PPT 11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