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doc_第1页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doc_第2页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doc_第3页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doc_第4页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汉语言文学 邝云梅第1章 语言和语言学第1节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第2节 语言的性质 1.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 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 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第3节 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3.索绪尔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是原因呢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想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第2章 语音第1节 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语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音质。 3.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与音强有关。 4.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5.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6.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7.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第2节 音素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3.常见的辅音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第3节 音位 1.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叫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3.互补关系是指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互相排斥,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就构成了互补关系。 4.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5.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音位变体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音位也就不复存在,我们平时发出或听到的都只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平等关系。 6.音位与音素的区别在于划分角度不同和划分范围不同。 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即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如果两个音音质不同,但彼此间不起辨义作用,仍然只能归为一个音位。 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言系统中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第4节 音位的组合 1.音节是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开音节是以元音收尾的音节。 3.闭音节是以辅音收尾的音节。 4.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 5.语音的同化是指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 6.语音的异化是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7.弱化指的是在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近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 8.脱落是指在语流中,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消失,或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第5节 韵律特征 1.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第3章 语汇第1节 语汇的性质 1.语汇指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 2.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种语言可以包含成千上万个词或几百个固定词组,如汉语中有许多具体的词和固定词组,像“天”、“地”、“水”等和“胸有成竹”、“开后门”等,但这些不叫语汇,只能叫词或语。第2节 语汇的类聚系统 1.基本词汇是整个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2.一般词汇是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就是有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新造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 4.外来词即一种语言和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可分为几种:纯粹音译词,半音译半意译,一半音译一半注释,音译兼意译。 5.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是它们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收尾,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6.词是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音义结合的单位,具有意义凝固、不可分割、形式固定、能自由运用的特点。 7.词与语素的区别是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所谓“独立运用 ”是指词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强调这一点 ,是为了把词同语素区别开来。因为语素也是一种最小的语音单位,但是它在造句中不能独立运用。也就是说,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第三节 词汇的构造形式 1.变性成词是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2.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3.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4.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上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为离合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为词组词。 5.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6.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7.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8.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9.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第4章 语法第1节 语法的性质 1.语法就是语言学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尽管语法规则不同于语音、语汇等规则,但其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语音形式有死就可能影响到语法。像句末用低调或降调表陈述,而如果用了高调或升调就表疑问了。语汇与语法也相互作用。例如:“差一点儿迟到”和“差一点儿没迟到”意思一样,都是“没吃到”可是“差一点儿及格”和“差一点儿没及格”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是没及格,后句是及格了,这可以看成是人们对“差一点儿”这个词语的理解的不同而造成了语法上肯定与否定的不对应现象。 3.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与递归性。第2节 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1.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语法研究可分为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种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2.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原则,即语言片段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包括词语的搭配,意义的表达和语音的实现等。 3.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中语素组是由语素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是由词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的,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的。 4.每个语法成分都处于组合关系又处在聚合关系中,组合规则指的是就线性的不同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指的是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语法成分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第3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的类叫“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词法手段也叫综合性手段,句法手段也叫分析性手段。 2.词法手段的主要类型有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型有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 3.词形变化的四种情况:内部屈折、附加、异根、零形态。 4.语法范畴可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5.词法范畴可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6.句法范畴可以分为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 7.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也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8.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是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第4节 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1.词类的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分布标准、分布标准。 2.基本词组包括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 3.三种特殊词组是介词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 4.词组的聚合类型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另一种分为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如“十分愉快”等于“愉快”,就是向心词组。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汉语的“的”字词组、介词词组都是离心词组。 5.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就是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它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 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二是“有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而且必须是本来词组中词语的搭配意义。 6.复句就是有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第5章 语义 1.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人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果。 2.语境意义是指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意义。 3.语境意义与语言意义的不同在语境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意义,具有个别的、临时的特点,而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则是一般意义。第2节 词义的结构 1.词义的构成由词的理性意义和词的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 2.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词。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包含及格互相联系的义项。 3.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二者都是最小的单位,都涉及意义,但它们却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第3节 词义的聚合 1.反义词的两种类型: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2.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3.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几类现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4.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5.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6.语义场就是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7.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是词的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 8.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出一个意义。 9.系统性是语义场的重要特点。第4节 句义 1.述谓结构的类型有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2.蕴含和预设: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但预设就不同了,它虽然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它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蕴含和预设是句义之间两种主要的关系。 3.歧义及其类型:一句话从书面上看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这种现象即为歧义。奇异的类型一般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4.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有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5.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如“他给我一只笔”中“我”和“一支笔”就是谓词“给”的变元。第六章 文字第1节 文字的性质 1.已知的自源文字都是词语文字。 2.音符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3.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4.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5.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 单纯字符时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 6.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从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意音文字。第2节 文字和语音 1.自文字产生之后,语言的两种形态是口语与书面语。 2.人们平时所说的文字有三种意思。一是指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二是指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三是指文章。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世界上的文字尽管千姿百态,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但都是用来记录语言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所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就相应地具有读音形式和字义内容。如恩和一种文字都能够传达它所记录的语言的含义。 3.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有三个义项,一是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二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三是指文章,如文字通顺、文字晦涩等。第3节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1.文字的起源是起源于图画和契刻,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无直接的关系。现今世界上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的甲骨文。 2.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的特征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已知的所有表音文字的特征都是他源文字。 3.文字分为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字。 4.独体字是指汉字文字学传统上的单纯字符。合体字是指汉字文字学传统上的复合字符。 5.所谓文字发展三阶段论,是说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就造字的方法而言的确大都是象形的,就其跟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音的关系而言,也的确大都是表意的,表音的字符都是后起的。而就表音而言,大致先有音节文字,后有音位文字。第4节 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1.文字的创制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2.文字改革类型有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另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 3.文字用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不等于语言。语言对采用什么样的书写符号系统并没有制约作用,同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文字是可以改革的,而且从各个国家进行的文字改革来看,文字改革在实践上是可行的。第7章 语言和社会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1.关于语言起源的学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创说和神授说。 2.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 3.所谓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说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不一致的。语言的发展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渐变性,第二个是不平衡性。 4.语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1.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地域方言、亲属方言和社会方言。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划分地或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 2.语言统一的结果是共同语的产生。标准语的产生。 3.方言是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4.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中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5.社会方言是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 6.基础方言是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7.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异同: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有一些差别: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 、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 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 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语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 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语言。 第3节 语言的接触 1.借词的类型有音译词、意译词、仿译词。 2.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借自外语的词。 3.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4.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它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饿而成的交际工具。 5.洋泾浜语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用于同外国人交往的特殊场合,所以,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洋泾浜语的特点是从语言功能上看:第一,它只用于口头交际,即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第二,它使用范围窄。洋泾浜语的发展前途大致有两个:或者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消亡,或者发展为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过的交际工具。第4节 语言规划 1.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 3.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4.语言规划的内容有:在没有正式官方语言的国家里确定官方语言,在没有正式的民族共同语的民族内部选择基础方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等。 5.语言规划的过程是当语言中出现 需要加以规范的语言现象时,语言学家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供社会公众参考,而后应该进行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能够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规范,如果条件成熟,就可以由某个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意见,通过诸加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各个渠道向社会推行。第8章 语言和心理第1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和思维是既相互交叉又有区别,老马识途是感性思维,文学、音乐、舞蹈等一般被视为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2.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多数互相听不懂,不能通话,可是通过翻译都能交流感情,尽管不同语言其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组织方式不同,但这些语言符号的不同语音形式和组织方式表达的思维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因为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史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认识和认识的成果。第2节 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1.位于大脑下面,控制人体平衡的是小脑。 2.双词阶段是重要的标志,是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3.简单句阶段的儿童语言叫“电报句语言”。 4.复杂句阶段的儿童语言叫“成人句语言”。 5.布洛卡失语症是大脑左半球的布洛卡区受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其症状为患者基本上不能说话,但可以听懂别人说的话。 6.维尔尼克失语症是大脑左半球后部的一个部位叫维尔尼克区,该区受损伤后造成的语言障碍。其症状为患者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但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不成完整的句子,而且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7.“儿童语言获得”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过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原因”。 8.语言前阶段所包括的几个阶段有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 9.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非自控阶段,这个阶段证明婴儿对语言的声音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