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2006年8月修订)一、基本情况:课程主讲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课程主讲教师:傅承洲、蓝旭、梁森、曹立波、刘棣民、王秀林、黄鸣、何春环、陈允锋开课学期:第一学年上学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学年下学期(隋唐五代两宋文学)、第二学年上学期(元明清文学)学时:216学分:12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在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学生建立较为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和生命境界的提升。本课程主要介绍先秦至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历程,重点分析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及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讲解各时期重要作家作品。三、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指导思想及目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分析历代文学现象以及作家作品,并努力达到以下四大目的:一)通过讲授相关的文学史内容,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熟悉相关的文学常识;二)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欣赏古代名篇佳作的基本技能,提高文学修养,培养雅正的审美趣味;三)通过对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深入解剖,使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诗性智慧,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养成,提升生命境界;四)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小论文写作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搜集资料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学要求: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阅读相关作品及参考资料;2)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课堂讨论;3)积极参与教师布置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并按相关要求认真完成。四、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2版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备注:历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游国恩等主编的四册本中国文学史。该教材由老一辈专家主持编纂,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版的水平较高的一部文科教学用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术的进步,该教材的一些缺陷也逐渐突显出来。比如,过分注重文学发展外部规律,相对忽略文学艺术的内部规律。在评价某些重要文学史现象时,往往以政治、道德的评判,代替美学的分析。又如,对一些重要作家的评价,富有个性的艺术贡献突出不够,这也影响到对整个文学发展史的动态描述。从总体上看,这部教材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为了提高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质量,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1999年秋季开始,经教学组成员认真讨论,决定改用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该教材的显著优点是:(一)这是一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执笔者都是古代文学某一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能够比较充分地吸收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选用这样的教材,足以保证古代文学教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二)该教材既注重古代文学史与政治、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在关系,又强调了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性,重视文体、风格等因素的推陈出新。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三)该教材不仅在各卷附录有研修书目,而且于各章之末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前者为教材使用者指出了进一步研修的门径,后者则为学习者了解相关学术成果提供了重要线索。因此,该教材编写体例上的这两点创新,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选用新教材6年多来,教学效果有了明显好转。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任课教师不必再花精力去纠正、解说旧教材中评述不当、观点明显落伍之处,节约了不少时间,课堂教学内容更为充实。(二)面对新教材,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由于旧教材往往以政治代替文学,容易使学生误解古代文学的真实面貌,进而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新教材充分注意到了古代文学的艺术性及其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生命智慧,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特点。这自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三)近几年来,本科毕业生以古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而且优秀率比较高。此外,报考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的人数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形成这种良好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启用新教材及其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基于以上种种理由及实际使用效果的分析,2005年秋季,我们继续选用了这部教材的修订版,并列入2006年修订版教学大纲。五、教学内容与方法:详见各编具体章节安排。六、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安排:除经常性的课堂提问、简短讨论等形式外,每学期课后教学实践活动安排23次,列入教学计划。2、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根据各段文学史内容特点、不同班级学生具体情况以及不同教师学术特长,课后实践活动形式及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础性的作品译注、读书心得写作、文学名篇背诵;第二,应用性的古典名著情节概述、原著与相关影视作品的比较分析以及诗词散文的朗诵、戏曲小说的表演等;第三,理论性的作家作品分析、文献资料收集与辨析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二是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三是收集使用文献资料及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3、检查方式:讨论部分,既检查学生发言稿的准备情况,又考查其发言的水平,包括立意、思路、逻辑性以及语言表达等,对某些重要问题,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讲评和总结。小论文写作主要由教师批改,有针对性地写出评语,并进行综合讲评。朗诵、表演等活动之检查,可采用比赛、评分等方式进行。七、学术讲座:23次八、考核:课堂提问、讨论以及课后实践活动,都计入平时成绩,按学校教务处规定,占总成绩的1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所占比例;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查形式采用闭卷或开卷的方式;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一般采用闭卷方式,也可以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方式,并积极探索各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考试改革。九、参考书目:详见各编“附录一”。十、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信息:暂无第一编 先秦文学(28学时)本编教学内容只提供第三章,仅供参考第三章 诗经(6学时)1、本章主要内容: 诗经基本知识:产生、编定时间,分类,流传等;诗经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影响。2、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风雅颂,赋比兴,删诗说,献诗说,采诗说,毛诗及鲁之申培、齐之辕固、燕之韩婴的诗经学,郑笺。3、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诗经名篇。第一节 诗经基本知识本节介绍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一、诗经在先秦的几个名称及“诗经”这一名称的由来;二、风、雅、颂的分类及其依据。三、诗经的时代和作者。四、采集和编订:介绍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五、诗经在汉代的流传:介绍汉四家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诗经有如下几类重要内容:一是周民族史诗;二是农事诗;三是燕飨诗;四是怨刺诗;五是战争徭役诗;六是婚姻爱情诗。本节选读若干首,并概述每类题材的内容特点。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本节结合作品概述诗经的艺术特点: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章法和句式:重章叠句、四言句式。三,词汇和韵律:双声叠韵,重言叠字,丰富的词汇;用韵的三种基本形式。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表现在:一,开创以抒情诗为主流的文学传统;二、风雅精神:关注现实人生;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政治和道德意识。三、比兴手法:塑造形象;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本章思考题:1、 关于诗经的采集和编订,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哪些,主要内容如何?2、 诗经主要内容有哪些? 3、 什么是赋、比、兴?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表现效果。4、什么是重章、叠句?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具有什么艺术效果?试举例说明。5、举例分析诗经语言艺术的特点。附录一本编参考书目:1、古神话选释,袁珂辑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2、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3、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年。4、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6、楚辞补注,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7、楚辞集注,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0、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11、孟子译注,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华书局,1960年。12、庄子集释,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13、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90年。14、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1982年。15、战国策笺注,张清常、王延栋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16、战国策全译,王延栋、孙淑兰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17、经学历史,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59年。 18、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9、中国音乐史略,吴剑、刘东升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附录二本编实践环节示例(2学时):考核题目:论离骚求女情节的象征意义考核目标:1,训练文献检索和归纳辨析的能力;2,训练口头表达能力;3,训练组织材料进行论述的能力。考核过程:1,要求熟读离骚。指定阅读书目:游国恩离骚纂义,要求归纳书中所引各家关于求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