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是最佳教育的方法光武中心校 卢巾英摘要社会发展,教育领先,已是人所共识。然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家教似乎未被我国人充分认识。人从出生到成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孩子的性情、品质、识别力等素质都要在家庭教育中完成。它是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替代不了的。因此,专家们讲:“学历并非成功的要素关键词读书 家教 兴趣 孩子未来能否在竞争中生存,愉快地度过人的一生,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取决于诚实、耐性、责任感等健康人格。专家称其是成功人格的重要部分。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撰文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给孩子读书既能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性,培养他的健康人格,又能为孩子提供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专家讲:明智的家长应该在孩子10岁前帮助他养成“看”书的习惯。 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学习“看”书。多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讲话。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苏科恩说:“讲话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在你们穿衣、做饭、买东西时,都不要忘记使用准确、健康的词汇讲话。”买东西时给孩子一个购物卡,让他挑选R字母开头的食品。这就是在教孩子看书。 给大一点的孩子读书,家长给孩子读书十分重要,而且,要尽早开始。每晚睡前,孩子一看见母亲手里拿着一本书,他就会飞快跑进自己的房间,跳上床脱了衣服躺好,静静地看着在床边椅子上坐下的母亲,慢慢翻开书读道:“丑小鸭刚爬上山顶,突然遇到了一只大灰狼。”家长平静的声音可以使爱动的孩子静下来,由此还可以与孩子建立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 给孩子读书是帮助孩子学习看书。但是,千万不能在孩子还不会看书前强迫他看书,否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再大一点后,愿意坐在家长身旁,边听边看书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叙述一下插图,或让他们猜猜将要发生什么。录下孩子背诵的诗歌或带韵律的儿歌,让他事后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样做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信心,而且还能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看见你们在经常看书报。跟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孩子的动作是模仿父母的。如果孩子看见家长重视阅读,他也会重视。即使他不会看书,也会知道读书是家里一件重要的事情。到他能读书时,给他办个借书卡,鼓励他经常使用,受过培训的图书管理员会指导孩子挑选他感兴趣的书。 根据专家统计,美国有很多孩子学会看书是在学龄前,有的早到四五岁,大多数要到7岁。有的孩子带着极大热情、有规律地看书一直持续到4年级。可是随后,令家长吃惊的是,他突然不再找时间看书了,电视占据了他所有的空余时间。 美国另一位教育学家瑞斯哥利浮说:“当孩子在学校开始学习课本时,看书不再是件趣事,多半是家长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多压力的缘故。当然如果孩子不断抱怨看书难,也可能是真的。这时家长应该扯扯孩子的后腿,家长最好要求他的老师找找原因,而且越早查明原因,对孩子的矫正越好。”而我国孩子们出现厌倦读书的现象,多半是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给孩子们的重负造成的。同样需要家长去找找学校。 如果家长从吃饭开始打开电视机,一直看到夜晚,却叫10来岁的孩子看书,无论什么天大的理由孩子也不会信服看书比看电视好。 营造看书的环境。家庭应该订阅一些杂志、报纸。图书、报刊既能帮助家长营造一个看书的环境,同时也能激起孩子阅读长篇文章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应该给孩子订阅他喜欢的报刊。让孩子读到他想读的任何图书,不要阻止他的决定。 假如你们发现孩子一直到10岁还不大喜欢看书,也不要气馁,决不会没有希望的。但是千万不可突发奇想,塞给他一本世界名著之类的大部头书。 引导孩子读书兴趣。为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先讲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孩子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除此之外,别的话不多说。一旦他产生兴趣,他不仅会读完这本书,而且可能还会跟你们再要一本书。 对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顺其自然地通过他不爱看书的阶段,尤其是10来岁的孩子。 总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早给孩子读书非常重要。这就是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最佳礼物。最后,作为家长该注意的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读的问题。 人从一出生,就会睁大两眼看世界,看大人的行动。看实际动作,而不是听大人的理论演讲,这是动物本能,是人类天性。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以情节取胜的真实故事书,不要大而空的。 美国的优秀作品多以情节取胜,无大话、空话。以美国受到全世界欢迎的风趣幽默的卡通片为例,它片中的主人翁可爱的小不点,几乎都是外表一点不美丽,甚至很丑的小人物,但是,他们诚实、勇敢、善良的实际行动却十分感人,让人喜爱。这不正是在教育孩子去识别好、坏人吗?抽象、空洞、不切实际的理论终究要被孩子们厌弃,但是,孩子们将要走很多弯路,在成年之后还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参考资料家教大典浅谈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光武中心校 孙某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基础是了解孩子,关键是信任孩子,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关键词家庭教育 转变观念 了解 信任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急需我们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那么将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第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极为有限。教育实践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 ,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 ,严而有度。第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第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 、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第四,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更不要在学习上、升学上对孩子施加压力,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恶学习、憎恨考试等心理障碍。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参考资料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谈谈孩子的家庭教育光武中心校 王学涛摘要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这种教育富有成效,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既要有爱,又要对他严格要求 ,只爱不要求就成了溺爱,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却是子女遭到毁灭。”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没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关键词家庭教育 好习惯 健全人格 有原则的爱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个人的习惯却塑造了命运。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是从父母跟前学到第一句话,孩子是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情绪。一、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健康与未来 世界上天生没有坏孩子,所有的孩子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的语言是美好的,他们的思想是单纯的,但是他们又是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同时又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大环境里,他们那单纯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个个孩子都应该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可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之初,我们没有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一个接一个养成。学习习惯养成是小学阶段最重要且最艰巨的任务,也是教师和家长实施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现在儿子在幼儿园大班,良好的习惯真的让我感到欣慰,从不带零食去学校,上课也从不去厕所,回来后还说:“小手背后,眼睛往前看。”很可爱的样子,经常和姥爷在一起,也是有一种习惯的引导,喜欢和姥爷一起看新闻或是动物世界。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排除肤色、身高等因素,其实差距很小。如果人们在同样的环境下,接受同样的教育,后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往往就是由不同的习惯造成的。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写作。”于是,他成为了作家。实际上,正是这种微小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要求,儿子坚持不懈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此外,我还引导孩子养成多种习惯,比如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习惯, 有事向老师请假的习惯,好习惯是一个持续过程的最终产物,它开始于你一生的最初,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乃至更长的时间都如此去做,健康的习惯需要几年的培养和呵护,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好的习惯,那么不健康的习惯就会形成而取代好习惯。总之,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孩子发展的保证,习惯决定孩子的未来,习惯决定孩子的健康。二,培养健全人格。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孩子的发展是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是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孩子教育的关键还是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主人翁精神。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小处入手,比有的时候就会为宝宝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学校听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闻,班级里有哪些新鲜事,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得到老师表扬没有等,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思想动态。观察孩子的判断能力,以及孩子的是非标准,等到孩子说完,视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将来的教育铺平道路。交流是打开心灵之门的最好的钥匙。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让孩子的心灵之门永远想我们敞开,让我们父母和孩子永远成为最好的朋友。 当然,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长期教育目标,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从父母的榜样做起。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培养孩子活泼向上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尊重别人,赢得别人尊重的品格。 三:有原则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原则的,无原则的爱是溺爱,畸形的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