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_第1页
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_第2页
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_第3页
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_第4页
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一、基础巩固选择题。(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冀君实或见恕也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C.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从“名实”入手,表明自己的观点,展开辩驳,十分有力的一项是(3分)()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某则以谓受命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③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④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A.①②B.①②④C.②④D.③④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以此信回答司马光,是观点鲜明、维护新法的驳论文。B.本文因为是书信体的驳论文,词语委婉,免得开篇就火药味十足,使对方不能往下看,从而不能宣传自己的主张。C.王安石从明“名实”入手,是因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司马光也不例外。因此从名实人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D.文章在结尾既承认自己知罪,又说对对方观点不敢领教,实际上是用委婉的语言道出坚定的信念。5.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错误的一项是(3分)()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私下认为与您同游相处也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意见总不一致,是因为所持的方法不同的缘故。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译文:现在您责备我的,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事,招致下面的埋怨和诽谤。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译文:盘庚迁都殷地,遭受人们的埋怨,并不只是朝廷的士大夫埋怨他。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译文:如果说现在一律不做事,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不加更改,那我就不敢领教了。选择题答题处:题号12345得分选项

二、情景默写填空。(10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一句揭示当时士大夫长久以来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附和世俗、讨好众人的面貌,这也是他潜心变法的重要原因。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一句概括了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一一作出解释。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司马光指责他“,,,”。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叫他秉承祖法,无所作为,那他就不敢苟同了。情景默写答题处:1.2.3.三、探究提升(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1.请用/给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共5处)。(3分)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B.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C.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得到皇帝的认可。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4分)(2)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4分)文言答题处1.(3分)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题号23得分选项

4.(8分)(1)(4分)(2)(4分)(二)语言运用。(17分)在那片被古老传说与神秘色彩笼罩的湘西大地上,有很多条清澈见底、蜿蜒曲折的溪流。它们如同一条条灵动的绿绸带,轻轻绕过山谷,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就在这条条溪流的温柔怀抱中,隐藏着(甲),它们不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与自然交织的奇妙产物,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春日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水碾房斑驳的墙面时,这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开始缓缓讲述它们的过往。水碾房,曾是这片土地上最为繁忙的场所之一,它们的每一次转动,都伴随着溪水的欢歌,将一粒粒谷物转化为滋养生命的粮食。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机器轰鸣取代了水声潺潺,这一座座曾经热闹非凡的水碾房,也逐渐被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乙),水碾房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存在着,成为一段历史的回响。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头,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时间的低吟,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那份厚重的历史感之中。①水碾房不仅是一座建筑,②而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③它巧妙地利用了溪水的自然动力,④对粮食的加工得以实现,⑤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溪水潺潺,滋养着万物;水碾转动,加工着粮食;人们劳作,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这种生态的智慧,不仅让古人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更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这种生态智慧似乎逐渐被遗忘。我们追求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却往往忽略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碾房的废弃,或许(丙):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对自然的保护与尊重。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古人的生态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可持续。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3.水碾房所在地文旅局为宣传本地旅游资源,现向广大网友征集旅游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突出本地特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3分)4.文中第一段用“那片”修饰大地,第二段用“这片”修饰大地,效果有何不同?(4分)语用答题处:1.(6分)甲

2.(4分)(1)序号:修改:(2)序号:修改:3.(3分)

404.(4分)高2024级语文高一下《答司马谏议书》拓展练习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D【解析】D项的“反复”,联系上下文来看应为:回复,回信;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2.D【解析】A我;B缘故,原因;C用来;D①“为”,因为;②“为”,是。

3.C【解析】①说的是“儒者”,而非王安石。③说的是假设自己“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而认罪,非说“名实”问题。这两句都不能选。4.B【解析】B项:本文是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开篇即摆明了自己与司马光所持的政治主张不同,一一批驳了政敌的指控,可以说是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妥协。所以,B项说“词语委婉,免得开篇就火药味十足,使对方不能往下看,从而不能宣传自己的主张”是错误的。5.A【解析】A.“术”不是方法,这里指政治观点、主张。二、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3.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三、(一)1.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2.A【解析】“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改为“平辈或尊辈”。3.B【解析】“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错,原文为“大抵皆庸人”。4.(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解析】关键词:当国:掌管国政注措:措置,安排大抵:大都、大致祖:效法、尊崇。(2)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王安石几乎罢免完了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官员),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聪明狡猾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很久以后,过了很长时间),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解析】关键词:中外:朝廷内外,儇xuān慧:聪明狡猾、浮浅慧黠,洎:及、等到,岁余罢:被动句。【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谢了;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