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翟利平 卢振和(上海沐阳医院业务院长)# 陈金生 黄乔东 何雁冰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510260 摘要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用射频套针作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穿刺,脉冲射频参数为频率2-4Hz,脉宽20ms,电压20-56v,温度38-42,作用时间240s。结果 36例患者,脉冲射频治疗后1天,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531.36降至3.473.05;卡马西平服用量从治疗前的(0.560.11)g/d降(0.200.19)g/d;有效率69.4。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卡马西平服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三叉神经末梢支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脉冲射频;射频热凝;治疗与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FT)相比,脉冲射频 (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是一种非毁损的微创治疗方法。我科自2004年6月以来,采用三叉神经末梢支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 36例,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诊断为眶上神经痛、眶下神经痛、颏神经痛或下颌神经痛,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但不愿继续服药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均排除了颅内占位性病变、穿刺部位炎症、凝血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60.215.6岁。2. 仪器设备:美国RFG-3 PLUS射频治疗仪;PRK射频电极;射频套针:作用针尖5mm。3. 穿刺操作技术:头正中仰卧位,按神经阻滞要求体表定位1,用1利多卡因在穿刺点作局麻皮丘,根据患病神经支配区域,分别于眶上孔、眶下孔、颏孔或下颌切迹进针。射频套针进至皮下即放入射频电极,开启神经电刺激(频率50Hz,电压1.0v),缓慢进针,当患者诉感觉异常时,降低神经电刺激至0.8v并引导针尖接近神经;继续调低神经电刺激至0.5-0.7v时仍保持异感,说明针尖穿刺到位。4. 脉冲射频:参数为频率2-4Hz,脉宽20ms,电压26-56v,时间240s,温度38-42。5. 观察内容: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疼痛强度(pain intensity, PI):按VAS分为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 卡马西平服用量; 疼痛缓解度(pain anesis rate, PAR):与治疗前的PI比较,分为完全缓解,明显缓解(疼痛减轻3/4),中度缓解(1/2疼痛减轻3/4),轻度缓解(疼痛减轻1/2),未缓解; 有效率:PAR1/2患者数占患者总数之比。 不良反应。6. 观察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周、2周、4周、8周、12周。7.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改CRF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数值,以CRF前的观察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PRF患者,其中眶上神经7例、眶下神经9例、颏神经12例、下颌神经8例。治疗前VAS评分为8.531.36,卡马西平服用量为(0.560.11)g/d;治疗后第1日VAS评分降至3.473.05,卡马西平服用量降至(0.200.19)g/d,两者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附表-1)。PRF后,患者疼痛强度明显降低。治疗后第1日、1周、2周、4周、8周、12周的有效率分别为69.4、63.9、75.0、75.0、71.4、77.1,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附表-2)。治疗后1周2例无效患者改CRF;治疗后4周2例轻度缓解患者改CRF;治疗后8周1例患者失访,1例轻度缓解患者改CRF,2例轻度缓解患者再次PRF后疼痛缓解。PRF后2例患者出现局部肿胀,1周内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减退及角膜反射迟钝等其他严重并发症。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疾病综合征,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RFT)被认为是保守治疗失败后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2。然而RFT后患者常觉麻木和咀嚼无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且穿刺半月神经节必需X线或CT进行定位,RFT神经刺激性疼痛剧烈,并发症发生率高3。PRF使用冲击式的射频电流并控制电极的最高温度42,本身对神经没有损伤作用。PRF治疗三叉神经痛尚处于探索阶段,疗效评价不一。2003年Van Zundert4首次应用PRF治疗三叉神经痛,认为PRF安全性高,适于高龄、体弱多病患者。Erdine5认为PRF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差。这些差异,我们认为可能与病例选择及操作方法的不同有关。我们对36例患者进行三叉神经末梢支PRF,治疗后当天已见疗效,治疗后1天有效率达69.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周仍稳定保持原有疗效,有部分患者到第2周才观察到良好效果。疗效维持4周到18个月,5例至今(18个月以上)未复发。我们还观察到5例PRF无效患者改用CRF有效;2例8周后复发和6例1年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PRF达到原有效果。操作中我们体会到,针尖穿过皮肤后,先以高电压刺激电流寻找和探查神经的方向,然后逐步降低神经刺激探查神经并引导针尖接近神经,可避免操作时针尖对神经的机械性损伤。如果小于0.3v的刺激仍保持异感,认为针尖可能进入神经,应退针1-2mm。经半月神经节行RFT时易导致I支损伤69,采用末梢支PRF治疗完全可避免角膜失神经营养并发症。眶上、眶下孔及颏孔均较表浅,远比卵圆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