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诗歌的国度.doc_第1页
唐代是诗歌的国度.doc_第2页
唐代是诗歌的国度.doc_第3页
唐代是诗歌的国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浅谈“唐代时事诗”内容摘要:唐朝分为三个阶段,初唐、中唐、晚唐。有贞观、开元的盛世,也有“安史之乱”的动荡,在这样时代特色鲜明的大背景下,时事诗较具有代表性。其中,以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以下将对唐代时事诗进行浅析。关键词:唐代时事诗唐代是诗歌的国度,也是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审美时尚作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带有倾向性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在艺术领域的体现,自然折射着强烈的时代精神特征,沉淀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因此,文学艺术领域审美时尚的演化,正表征着随着历史进程的流走而形成的时代精神的变异。”唐代诗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属于唐人的新的美学判断价值,以此去捕捉社会生活中那些富有诗意的题材,进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思潮和美学风范,中国的传统诗歌也在这里经历了最为深刻的蜕变。正如吴乔在围炉诗话卷三中所说的:“诗乃一念所得,于一念中,唐、宋体有相参处,何况初、盛、中、晚而能必无相似耶?”但是,唐代前后绵延进三百年,既有贞观、开元的盛世,又有“安史”的动荡,社会的种种变革改变或加剧了社会上本已存在的矛盾。人们的政治态度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表现在诗歌里面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体而言,唐人的精神生活由初盛唐时期的积极济时变为中唐时期的忧时拯世,不再企图致君尧舜,大济苍生,在蜕变为晚唐时期的伤时愤世,由此而形成盛唐诗歌的盛唐气象、中唐诗歌的忧患意识和现实主义倾向以及晚唐诗歌的感伤色彩和愤世嫉俗情调。受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唐代时事诗的成就较为突出。情志是诗歌创作的本源。总体上看,唐人都能直面现实,秉笔直言,指陈时事,反映唐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在意境中渗透着崇高的美学思想。唐人在精神上既接受了开明盛世雨露的沐浴,也承受了动荡时代的苦难。艺术发展历程本身就贯穿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交叠更替。唐诗固然也给人以一种精神解脱的审美享受,但当人们接触以叙写多姿多彩的生活形态为主要目标的时事诗的时候,可能更多体会到的是一种沉重的感受,同时感受到诗人惊人的才华。以下是唐代时事诗的发展脉络:(一)初唐时事诗 初唐诗人生活接触面较宽,体验较为丰富而深刻,诗歌题材较为广泛,高扬时代精神,揭露社会现实,既表达建功立业的憧憬,也宣泄怀才不遇的愤慨,咏史咏物,骨气刚健,格调慷慨。在他们反映时事的一些作品中,渴望为时所用的热情与长期坎坷失意的牢骚,投笔从戎博取功名的幻想与辗转边庭不得升迁的苦闷,错综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诗歌的主旋律,使意象充满感染力,也使人们能体会到强烈的人生况味。如骆宾王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前两句的描述真实而又富于表现力,后两句也抒发了一种豪情。(二)“安史之乱”下的唐代时事诗 李白早年所受教育除儒家经籍外,内容驳杂,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又曾与善谈纵横术的赵蕤交游。赵蕤喜谈王霸之术,著有长短经,对李白思想的形成无疑有一定影响。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白,自然具有建功立业的思想,向往“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的生活。李白的长安生活,不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最后由于遭受谗毁而被“赐金放还”,结束了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李白行路难、长相思等,发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控诉和“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概叹。安史乱起,人们都置身于战乱流离之中,一路奔波颠沛。诗人的远大政治抱负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发生尖锐矛盾,使得他们空怀爱国心志而无法施展。血雨腥风的现实生活给人们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天真的诗人们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目光更加敏锐了,素养也有了丰富和提高,感情的激荡找到了喷发口。他们都经历了由早期那种诗化的、充满激情的生活而一朝陷入严酷现实的人生遭遇。于是,他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并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遭受战争荼毒之后“大历”时期,由于“交汇成盛唐之音的观念、气魄、情调全都黯淡了、褪色了、低沉了,为一种疲倦、衰顿、苍老而又冷淡的风貌所取代”在这一时期,唐诗的审美情趣,由反映社会生活、人生理想,转为表现内在情感、身边琐事;由崇尚刚健挺拔的建安风骨,转为追慕清丽纤巧的六朝之风;有追求雄豪壮丽的阳刚之美,变成醉心于娴静淡雅的阴柔之美。唐诗的风貌,从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中晚唐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晚唐的时事诗 晚唐诗人处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以,也有“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的无奈,饱含沉重的伤感,但时事诗深入揭露社会现实,也有着丰富充实的政治内涵。晚唐时代诗歌的独特审美风貌,正是这一时代独特心态的审美表现。这一审美心态包括诗人对国运黯淡的忧虑与理想幻灭的忧伤,等等。隋师东诗是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朝廷讨伐横海镇李同捷之战在作品中的投影,也倾注着他对时局和国家前途的关切之情,深得杜诗神理。且这一作品中有诗人个人情志的强烈抒发,声情恳切,真挚动人。在这一诗中,李商隐通过两个典故的对比对腐败的社会现实进行揭露,一个是历史上著名的严明军纪的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个却是弄虚作假的故事:晋将王浚诳报复孙歆的故事。唐代时事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杜甫。杜甫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史上最富于人格魅力的伟大诗人,是具有光辉人格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典范。杜甫的精神和品格熔铸成动人的诗篇,哺育了历代进步作家。杜甫是那个时代的先知,以时代先驱者所特有的那种天才和直觉,得时代风气之先,从而对于那个伟大而独特的时代,表现出极大的创作活力,登上了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这里特别强调杜甫的时事诗,也只是为了以此为基点,更好地阐析杜诗留给后人的从精神到艺术的审美启示。杜甫有着爱国爱民的高尚思想与豁达胸怀,唱出一支支激昂的赞歌,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那么一种壮阔的气势,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力量;同时,他又直面惨淡的时代,较为自觉地以时代、社会的批判者自任,表现出对现实社会发展走向的深切关注,展露忧国忧民的忧愤心情,全面的触及时代的弊端。杜甫在相当多的作品中隐含着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反抗情绪,深入揭露时政的弊害,唱出一支支深沉的讽谕之曲,有着极强的审美震撼力。那么一种深沉的时代意蕴又是常人难以企及、遑论逾越的美学高度,有着丰厚的文化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人一生政治理想无从实现,但他的爱国爱民之心,至老不衰。杜甫兵车行、丽人行、咏怀等作,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惊心动魄的诗句,对比强烈的画面无情鞭挞了炙手可热的权贵,批判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诗人既洞察国家内部危机,又关心民生疾苦,能够透过生活表象而洞察问题的根本。咏怀诗中的诸多环境描写往往都渗透隐喻现实的深意,着意渲染的是风雨飘摇的时代特征。安史乱中,杜甫身尝战乱之苦,和父老乡亲一起流浪奔波,更加自觉的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安、百姓哀乐联系起来。诗人以这样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写下了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北征等现实主义名篇,真实而又全面地叙写当时动荡不定的战事和政局,吟唱着一首首揪人心腑的时代哀歌。诗人以深沉的目光注视满目疮痍的现实社会,不但要展现各种社会现象,更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探根究底的剖析,从而广泛、深切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盛极而衰这种大动荡的历史事实,就是在登览山水中,诗人也常常流露出伤时忧国之情,实现了中国山水诗的革命性的伟大突破。诗人那些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即事名篇”,更是被后人誉为“诗史”愤激情绪都蕴藏在文字背后,所谓力透纸背。朱光潜先生说过:“艺术是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同一作品,在某一个时代因为距离太近,看起来是写实的,过一个时代,因为距离较远,实际的牵绊被人遗忘了,所留下的全是一幅图画,就变成富于浪漫色彩的作品。文艺好比老酒,年代愈久,味道愈醇。”今天我们再去品味唐诗这坛老酒,回味无穷“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现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时代各种因素有机而完美的结合造就了唐人的诗歌,唐人的作品也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形成前所未有的情调,更为开辟中国诗歌的全新时代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令后人叹为观止。唐代诗歌多方面地抒写了人们的生活境遇和精神世界,充分展示了近三百年广阔而具有立体感的生活画卷,无论从情感展现的丰富与深刻,还是审美格式的创新与完善,以及意境的优美、旋律的和谐,等等,都有着历代诗歌所不可企及的历史成就,承担着中国诗歌史上最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并且经受住了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淘汰。注释:许总: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