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初中各科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初中几何公式:线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初中几何公式:角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初中几何公式:矩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初中几何公式:菱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初中几何公式:等分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初中几何公式:圆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11推论1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直线L和O相交 dr直线L和O相切 d=r直线L和O相离 dr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两圆外离 dR+r 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dR+r(Rr)两圆内切 d=R-r(Rr) 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 s; 1min=60s物理量 单位v速度 m/s km/hs路程 m kmt时间 s h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物理量 单位G重力 N m质量 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1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3=1103kg/m31m3=106cm3 1L=1dm3 1mL=1cm3物理量 单位密度 kg/m3 g/cm3m质量 kg gV体积 m3 cm3密度公式:物理量 单位F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浮力公式:F浮=G F 物理量 单位F浮浮力 N 密度 kg/m3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F浮=G排=m排gF浮=水gV排物理量 单位F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F浮=G 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 1 mm2 =10-6m2 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物理量 单位p压强 Pa;N/m2 F压力 NS受力面积 m2压强公式:p=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物理量 单位p压强 Pa;N/m2 液体密度 kg/m3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液体压强公式:p=gh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帕斯卡原理:p1=p2 或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 单位F1动力 N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或写成:物理量 单位F 动力 NG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滑轮组:F = G总 物理量 单位s动力通过的距离 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n=2 F = G s =2 h物理量 单位W动力做的功 JF动力 N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机械功公式: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 hW=F s单位换算:1W=1J/s 1马力=735W1kW=103W 1MW=106W物理量 单位P功率 WW功 Jt 时间 s功率公式:P = 提示:机械效率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W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W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物理量 单位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 JW总总功 J机械效率:100% 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1。t = t1- t2 热量计算公式:物理量 单位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 J/(kg)m 质量 kgt 温度差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提示: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放 = Vq;物理量 单位Q放 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q 燃料的热值 J/kgQ放= mq 物理量 单位I电流 A Q电荷量 库 Ct时间 s提示: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流定义式:物理量 单位I电流 A U电压 VR电阻 同一性:I、U、R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同时性:I、U、R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欧姆定律:物理量 单位W电功 JU电压 VI电流 At通电时间 s提示:(1) I、U、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1度=1 kWh = 3.610 6 J。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电功公式: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U/R W =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物理量 单位 单位P电功率 W kWW电功 J kWht通电时间 s h电功率公式:P = W /t 物理量 单位P电功率 WI电流 AU电压 V P=P=I2R P = I U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分流原理: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怎样画物理电路图画电路图首先克服怕难思想,然后要掌握方法。 画电路图题型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看实物画出电路图。2、看图连元件作图。3、根据要求设计电路。4、识别错误电路,并画出正确的图。一般考试就以上四种作图,下面就它们的作图方法详细说明。 (一)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二)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三)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首先读题、审题、明电路,(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最后电压表并在被测用电器两端。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元件,作图应规范。 (四)识别错误电路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1、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2、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3、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4、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一、根据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各题中的实物连接起来。1、图1中灯泡L1和L2串联,开关控制两灯的通、断电。2、图2中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灯的通、断电。3、图3中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S1同时控制两灯,开关S2只控制灯泡L2。L1L2S1图 3S2L1L2图 2L1L2图 14、图4、图5中灯泡L1和L2并联, S是总开关, S1只控制灯泡L1, S2只控制灯泡L2。L1L2L3S1SS2图 65、图6中三个灯泡并联,S是总开关,S1只控制灯泡L1, S2只控制灯泡L2。L1L2S1S2S图 5S2L1L2S1图 4SSS1L1L2图 9L1L2S1图 8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中两灯并联,S是总开关,S1只控制灯泡L1,请将所缺的导线补上。S1SL1L2图 7图 11L2S1SL1SS1L1L2图 12图 10S1SL1L27、在图13中只接通开关S时,两灯都亮,同时接通S和S1时L1亮,L2不亮。S2L2S1图 14SL1L2S1图13S8、灯泡L1和L2并联, S是总开关, S1只控制灯泡L1, S2只控制灯泡L2。L19、图15中在A、B两房间都能控制灯泡的通、断电。10、图16中两灯泡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电流表测通过L1和L2的总电流BAL1L2S图 16图 15L1L2SL1L2S11、图17、图18中两灯泡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电流表只测通过L1的电流。图 18图 17L1L2SA2A1L1L2SA2A112、图19、图20中两灯泡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电流表A1只测通过L1的电流,A2只测通过L2的电流。图 20图 19L1L2SL1L2S13、图21、图22中两灯泡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电流表只测通过L1的电流。图 22图 21L2L1V1V2L2L1V1V214、图23、图24中两灯泡串联,电压表V1只测L1两端的电压,图23中V2只测L2两端的电压;图24中V2测L1、L2两端的总电压。图 23图 2415、图25、26中两灯泡并联,S是总开关,滑动变阻器只控制L2,电流表只测通过L1的电流。L1L2SL1L2S图 25L1L2S图 24二、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16、L1S17、L1L2A2A1S18、+S2S119、LD电路和电路图练习1将下列元件用导线连接起来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在右边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根据实物图,在下边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1) (2) (3)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1)(2)4、试指出下面电路有什么错误,并改正。5、一个开关能够控制3个灯泡,试画出连接方式。怎样识别电路图正确识别电路图,是初中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些电学计算也总是要事先进行电路情况分析,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中考中的电学压轴题的难点、关键点往往就是电路识别问题,是普遍学生觉得难以弄懂,并且也是高中学习及以后从事涉及电学知识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要过好识别电路这关,必须扫清知识、方法上的障碍。现将几个关键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道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6页是这样说的:“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串联”和“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原老教材第二册第57页也有类似的叙述。我们从上述关于串联和并联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通则都通,断则都断,互相影响,无论开关接在何处均控制整个电路,而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支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其所在的那一路。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2电流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了几部分。3共同接点数法在串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只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而在并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有两个共同的连接点。4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从电源正极开始,顺着电流的方向,一直到电源的负极。5由于在初中阶段多个用电器的连接不涉及混联,因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电路连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之一。6由于电路图画法的多样性,也造成学生不习惯而难以辨认,此时只须将原电路图整理改画成常见的标准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图1的标准形式是图2,图3的标准形式是图4,图5的标准形式是图6,另外图7、图8都可把它画成标准形式的。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三、几个常见电路元件的特殊处理我们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往往是针对用电器而言的,其它元件如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这些“拦路虎”,对我们分析比较复杂的电路来说负面影响很大,如果既可将有些元件从电路图中拆掉,又能保证那些元件拆掉后不影响用电器的原连接情况的的话,原电路图就可以得到简化,以便揭开“庐山真面目”。为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所拆元件的特性进行简化,其方法是:1开关若是开关闭合,就在原开关处画一导线连通,若是开关断开,就将此路完全去掉不要。2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因此可把连电压表处当成开路,只须把电压表拆掉即可。3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因此可把连电流表处当成短路,电流表拆下处要用导线连通。通过上述方法所得的简化图表示出的用电器连接情况即为原电路中用电器连接情况。此步最好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先画出原电路图后,从电源正极开始,逐一依序增删,直到电源负极为止。例如,我们要判断图9中当开关S和S都断开时,电阻R、R和R的连接情况,对开关、电压表、电流表依序进行简化后的电路图分别如图10、11和12所示。我们从图12不难看出电阻R和R串联。图9 图10图11 图12四、关于电表示数问题首先弄清楚各电表是测的什么物理量,电流表测的是通过哪个的电流就是看它串在哪一路上,电压表测的是谁的电压就看电压表直接接在谁的两端(注意:电源电压是总电压即最高电压,如在图10中,不能说电压表测的是电源与R1的总电压,而只能说是R3的电压)。有时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还需要结合上述第三条将电路简化后,再将电表依照原电路图逐一还原到电路中去判断,以降低难度。五、滑动变阻器的变化首先弄清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情况。由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是“一上一下,各用一个”,连入电路的就是滑片与下接线柱间的这部分,很多人在电路图上看不懂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就是没懂其实物连接与元件符号是完全一致的道理,其实,当滑片滑动时我们就可在电路图上直接看这部分是变长了还是缩短了,从而确定其连入电路的阻值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只有真正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弄清楚其电流、电压变化的情况,以及整个电路的电阻变化,电流、电压变化的情况。如图13中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符号上画有斜线部分为连入电路部分。图13 图14图15 图16上述电路分析的分解方法,仅为“山穷水尽”者提供一个化难为易扎牢基本功的辅助策略,应用之可有“柳暗花明”之欣喜。实际上,我们对电路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必须全盘考虑且要求思维的流畅性和闪电性,无须受上述方法的羁绊,只有在必要时才有选择地灵活地综合地变通地运用,要注意将各方法视为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些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发生质变,发散中有求异,否则将会弄巧成拙而事倍功半的。下面看看20003年中考题中计算题的电路吧。图14(广州市图8)中,要立刻看出,当S1、S2断开时,电阻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R2的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R1或R2的电流;对当S1、S2都闭合时,电阻R2被短路,R1和R3并联,电流表测的是干路电流,电压表的示数为0,等等情况,应了如指掌。图15(兰州市图23)中,当S1和S2断开时,L和R1串联,当S1和S2闭合时,R1和R2并联;各种情况下,变阻器R1是将Pb部分连入电路,滑片P向a端滑动时,其连入电路的阻值是增大,若滑片P向b端滑动时其连入电路的阻值是减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均为电源电压,等等,要胸有成竹。图16(青海省图11)中的情况又如何呢?对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来说,这问题也只不过是一戳就穿的纸老虎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对开关的通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等这些动态的情况,产生畏惧心理,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其实我们只需保持头脑清醒,分清各种情况最重要,混杂不清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是常见病,记住各个击破是上策,操之过急和知难而退不可取!学习患无疑,疑则有进,大胆尝试,注重自身案例分析,反思过错,只要不犯重复性错误,一次次错误不正一步步逼近正确吗?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彩虹总在风雨后。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实验现象:发出蓝色火焰。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实验现象: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14.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汞液体。15.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2H2O22H2O+O2,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1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1.碳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O2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7.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无明显现象。8.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9.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CaO+CO2;10.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C+CO22CO;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3.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4.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CO2+H2O;实验现象:绿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蒸气。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气有关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实验现象:淡蓝色的火焰。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4.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5.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6.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7.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8.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9.铝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10.氢气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同时有水珠生成。11.氢气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2Fe2O3+3H22Fe+3H2O;实验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铁片是银白色,但铁粉是黑色)。12.电解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H2O2H2+O2。13.水蒸气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水煤气:H2O+C H2+CO。14.水蒸气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4H2O+3Fe Fe3O4+4H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铁有关1.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实验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2.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3.铁与盐发生置换反应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红色金属。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 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4.铁的化合物的反应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实验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的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实验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氢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OH)3+3HCl=FeCl3+3H2O;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 (OH) 2+2HCl=FeCl2+2H2O;实验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Fe2O3+3CO 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锌与氯化亚铁的反应:Zn+FeCl2=ZnCl2+Fe;实验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补充反应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 2FeCl3;铁与硫粉反应:Fe+S FeS;铁与氯化铁反应:Fe+2FeCl3=3FeCl2;氯化铁与铜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铜有关1.铜在空气中加热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