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1页
也谈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2页
也谈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3页
也谈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谈新课标下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调常弹的话题,话题虽旧,但时至今日,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澄清,加之在新课程的背景的冲击下,一些同行误入歧途,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把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大有抛之不用的趋势,且有愈走愈远之嫌,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就此问题进行探讨。语文课程标准很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贝塔朗菲也在一般系统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认为:科学是一体的,它们是同一实在的两个方面。这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一面是工具性,另一面是人文性,任何一面都不可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它是一个统一的事物。什么是语文?似无定论。有“语言文字说”“语言文化说”“语言文章说”“语言文学说”等等,其实这众多的说法都只是涉及到了语文内涵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其全部的内涵。但是从这不同的观点中不难发现其共性的东西,那就是语文最本质的特点是“语”,也就是语言。这样看来,语文课堂学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语言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尽管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人文性”的课程性质,但是决不是以“人文性”来取代“工具性”,而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学明显的走进了一些误区当中,主要有二:其一,片面强调“人文性”的特点,一篇文章反复的读来读去,强调“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突出语文教学的“载道”功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课、政治课、却忽略了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其二,片面强调学生肤浅的形式上的参与和体验,导致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而学习效果却大打折扣。且看下面一个课例:学生:小学四年级。课文:小英雄雨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充斥课堂的是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是师生愤怒激昂的几近于宣誓式的对话和对读(老师提示性地说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是用几近于逼迫的语言引导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去挤出文章中的爱恨情仇。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师:让我们回到那让每一个中国人至今想起来都感到无比愤怒和耻辱的七十年前。(多媒体展示日本侵略中国时的残暴画面)师:看到这种情景,作为中国人的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先后有五六个同学被允许回答问题,答案大意是“日本人实在太没人性了“日本人太残忍了”“日本人不在他们的国家到我们国家来太坏了”等等。老师为此还煞费心机的用多媒体展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让大家合唱。并且反复的让孩子们朗读雨来被鬼子杀害后的情景。 师: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几位同学回答,大意是“我们应该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 “我们把日本人打回去”、“我们要报仇!”、“我们要学习雨来,勇敢的同敌人做斗争”等。评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把小英雄雨来解读为“仇恨教育、报复教育”的最好材料。既忽略了“工具性”的特点,也扭曲了“人文性”的要求。就整节课来说,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形式不可谓不广泛和多样化,既有饱含愤怒的言说,也有饱含愤怒或悲伤的朗读,还有全班同学的合唱(其实不只是全班同学,连参与听课的几十位老师和评委也齐刷刷的站起来加入了大合唱的行列),热热闹闹的场面,轰轰烈烈的气氛,但语文的味道却荡然无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也无法想象了。笔者当时曾猜想:假如有一位不明上课教师具体身份的人员参与听课的话,很难保证他会确定这是一节语文课。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评课的时候,针对不少听课老师的否定意见,一位对本节课持肯定态度的“领导”说,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日本人都仇视中国,言外之意我们也应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尽管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二者却不是对等的关系。因为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而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而人文性却是人文学科所共有的特点。其次,了解了二者的关系之后,我们就不难明确:语文教学必须确保工具性这一课程性质的全面落实,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从根本上教会孩子字、词、句,突出语言训练的核心地位,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品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一昧的让孩子读读读,读到最后,孩子连基本的生字生词都不会掌握理解,那以后孩子的语文理解力也肯定会大打折扣,再往以后想一下,后果不堪言表!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并不是一味地去肢解课文、断章取义地理解语言,也不是抛开语言环境单独落实语文知识结构体系,而是着眼于整体感知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强语言的训练,同时发挥语言的感染熏陶作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教育,让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理解运用中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